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槟榔文化
 
  湖南人为何爱吃槟榔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原产马来西亚,但在海南岛栽种,至少已经有一千四百年以上的历史。梁代名医别球云:"槟榔味幸温,生南海"。图经云:"槟榔生南海,惟力、崖、琼山、会同、乐会诸州县为多"。另外唐代的千金方、南宋的虞衡志、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书籍亦有记载。足可见其栽种历史之悠久。
槟榔果,也叫文官果。槟榔又作宾郎,本是贵客的意思,用以献人,有尊敬、吉祥之意。据史记载,唐德宗驾幸奉天,有百姓献槟榔果于驾前,德宗十分高兴,赏赐献果人以官爵,于是人们又把槟榔果叫文官果。 

槟榔是一种有名的南药,有治虫消滞、行气利水之功效。在海南的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吃槟榔的习惯。海南人吃槟榔多是生吃,吃法较简单,只是将生槟榔果切成数瓣,配上海贝壳烧成的灰末、蒌叶一起吃。一口槟榔放进嘴里嚼,霎时口腔发热生辣,跟着脸上便泛起红潮,人称之"醉槟榔"。苏东坡曾留下了"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名句。朱熹的食槟榔诗写得更为美妙:"忆昔南游日,初尝面发红;药囊知有用,茗碗讵能同。捐疾收殊效,修真禄异功;三彭如不避,糜烂七非中。"
    然而,对槟榔的嗜好并非海南情有独钟,湖南人对槟榔的嗜好似乎比产地的海南更甚。"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这首流传真甚广的《采槟榔》民歌就出自湖南,使人竟以为湖南就是槟榔的产地。湖南虽不出产槟榔,但在湘潭、长沙等地街头,卖槟榔的摊子却很多,有的摊铺还特地标出"特制海南槟榔",以招徕顾客,可见海南槟榔在湖南素负盛名。湖南人吃槟榔比海南人讲究多了,他们先将槟榔干果切成数瓣,用白糖、糖精、白酒等配料混合炙炒,然后加上食糖、桂子油等调料,使其味道芳香,余韵悠长。湖南人吃槟榔历史长远,清光绪年间《湘潭县志》就载有当时槟榔市场盛况:"城市街衢三重,长十五里,三乘之,里三百步,率五步一桌子卖之,台面相向,计每桌日得百钱之利。"据说毛泽东同志也很喜欢槟榔,《湘潭文史资料》载,解放后,毛泽东读私塾时的老师毛蕊珠常去北京看他,每次总要带点辣椒、酱油、槟榔之类。有一回带槟榔去,主席很高兴,拿起一口槟榔就吃,医生马上制止。主席说:"吃了几十年,从没检验过,没关系。"
    湖南人为什么对槟榔如此钟爱?传说在清朝顺治年间,湖南瘟疫流行,很多人身染疾患,吐泻而亡,而当时在湘的一些海南商人却安然无恙。人们注意观察,发现这些海南人平素爱吃槟榔,于是关于槟榔可以祛邪却病的传说便传开了。久而久之,吃槟榔在湖南便流成习俗。现在,槟榔在湖南的销量很大,光湘潭地区每年都销售槟榔干果近万吨。
    种植槟榔已成为海南农村致富的一条门路。到2001年末,全岛已种植槟榔44.8万亩,年总产量4.19万吨。如今在海南东部、中部山区,到处布满了漫无边际的槟榔林,那一株株躯干笔直的槟榔树,那一挂挂滴翠的槟榔果,可都是黄灿灿的金子啊!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