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舞台直播
朗诵活动专场
关于《白鹿原》的名家访谈
发布时间:2012-09-05 14:31:00 点击:

   昨天,好莱坞编剧教父麦基在“2012中国编剧营”最后一天的论坛上与编剧芦苇对话。谈到正在上映的《白鹿原》,麦基表示,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国过于“导演中心制”,“编剧是影片中最具原创力的部分,而导演是对剧本进行演绎。同样重要的还有制片人,如果制片人弱势,导演一定造次,一部好的影片需要三者精诚合作。”

  ■业内人士卷入“王芦之争”

  导演与编剧口水大战

  《白鹿原》之于芦苇和王全安确是一次失败的合作。作为《霸王别姬》和《活着》的编剧,芦苇耗时五年七易其稿,但《白鹿原》上映并未用他的剧本,尽管也有一些情节植入其中。导演王全安也不容易,面对重重困境,最终把片子拍了出来,他说:“上映,就是胜利!”

  电影最终上映与自己的想象不符,芦苇拒绝署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对电影的失望。褒贬本来正常,但在“票房”敏感的档期,批评有了更多解读空间,随着当事双方以外的其他业内人士也卷入,双方矛盾随即演变成了导演与编剧之间的口水战。编剧郁闷:芦苇这么好的编剧,他的本子你为什么不用?导演抗辩:“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剧本要符合视觉呈现”。

  ■导演拍摄太太

  天下最愚蠢的错

  目前在中国电影市场里,自编自导的导演非常多,姜文、贾樟柯(微博)、王小帅等都曾自己编剧,并且反响不俗。但是失败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比如陈凯歌(微博)的《无极》,而他最为成功的《霸王别姬》则是和编剧合作的成果。

  麦基对此态度十分鲜明。他认为,首先不能篡改剧本,第二不能偷窃编剧的创意,这样的事情在好莱坞不可能发生,因为有强大的编剧工会。“编剧是一个电影中最具创造力的部分,导演要对剧本进行演绎,如果不能保障编剧的权益,就无法建立真正的电影文化。”

  一部成功的电影,必须基于编剧跟导演的合作才能够成功,“一部伟大的片子,它的关键在于导演对原创的演绎能力。”他还指出,一个导演拍摄自己的太太,真是犯了天下最愚蠢的错误,“通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晚上收工的时候,女演员会对导演说,亲爱的,我真是不喜欢那场戏,导演说我喜欢那场戏。通常情况下,最后那场戏会被改了。”

  ■导演强势制片很弱

  出来的永远是烂片

  除了导演与编剧的矛盾,导演与制片的矛盾目前也很突出,张艺谋和张伟平“二张”矛盾的公开化就可见一斑。“制片也是一种艺术,制片人应该从头到尾都跟着整体创作过程。制片很弱的话,导演就会造次。一个很弱的制片,非常强势的导演,这样的片子永远是烂片,因为全世界都一样,总会有一些不理性的艺术家。”芦苇指出,在电影《白鹿原》中,导演、制片、编剧都是一个人,麦基直言,这是通常所说的“混乱”。

  因此,他认为中国影视界,编剧、导演、制片人要精诚合作,未来十年,中国必须创造出优质的影视文化,没有这种文化,根深蒂固的问题就没法解决。在他看来,第一是权力问题,在这样的创作架构里面,权力应该归属于谁;第二是演职人员、各种艺术家要得到承认;第三,经济上的补偿要到位;此外,要尊重原创作者。

  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微博)直言,麦基说的问题在中国是10倍的严重性,“导演的权力过大以后,他觉得可以介入得更多,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的导演导演水平是85分,剧本水平是65分,这时你去请一个80分的编剧,对最后出来的东西是有帮助的。”

  ■文/本报记者 罗皓菱


  芦苇:《白鹿原》的关键问题在于“类型不清”

  电影《白鹿原》的编剧芦苇说,自己看的版本是220分钟的版本,公映版还没看过。他透露,影片中,实际上用了24个情节点,他坦言,给他署名已经很客气了,也算是公平、公正,“但是我自己实在是不喜欢这个电影。我自己主动退出来了。”

  对于自己这样的情绪,他请大家理解,“我是陕西人,《白鹿原》是我的故乡故土。我在读这部书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读我自己的生活。爱之越深、责之越切。看了电影以后我比较失望,这跟我自己投入过深有关系。”在他看来,这部影片的关键问题在于“类型不清”,导演对“类型”的把控能力不强。“你拍史诗可以,拍爱情片也可以。如果我们尊重小说本来原意的话,可能会拍成正剧、悲剧,史诗类型的。如果拍田小娥传,时代背景下一个女人的命运,也可以成立。遗憾的是这两点都没有做到。”据悉,芦苇第七稿分为两个版本,他希望未来能够出版这个剧本,供大家在学术上探讨和分析。

    发表评论
    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