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維基大典
往:
大明
大明之所在
國體: 君主制
元首 大明皇帝
總揆 內閣大學士司禮太監
國都 南京應天府北京順天府
國語 漢語
通貨 大明寶鈔、銀兩
立國 洪武元年正月
太祖即皇帝位
亡國 永曆十五年十二月
昭宗陷虜
前後歷二百九十三年

末大亂,太祖朱元璋起於草莽,削平群雄,北逐韃虜,即皇帝位,建號大明[一],都南京。後燕王棣篡,建文帝不知所終。棣遷都北京。修大典,鋳洪鍾;五征沙漠,七下西洋,外夷賓服,史稱永樂盛世二帝,寧邦守土,一時之盛世,是為仁宣之治英宗以降,閹宦專權,國勢日衰;孝宗踐祚,親賢臣,遠小人,一時中興。世宗之後,帝主怠政,士子結黨,閹宦專權,朝政不綱。終再喪天下於北虜。江南至嶺南宗室相繼而起,皆不久有。昭宗嗣於廣東,力支十有五年,崩。明遂亡。自太祖昭宗,紀統二百九十三年,王天下二百七十六年,傳世十有九帝。疆土盛時,「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萬零九百四里[二]。」

興廢[]

季,蒙人暴虐,分國人四等,魚肉漢人。帝主奢靡,不擅國計,國用日匱,遂濫發寶鈔。致民不聊生,海內生怨。至正十一年黃河大水,紅巾起,海內呼應,天下大亂。次年,郭子興濠州舉事,淮右布衣朱元璋附之,戰輒勝,子興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十五年三月郭子興卒,元璋盡攬其部。十六年二月,元璋陷集慶,改應天府廿三年陳友諒廿四年自立為吳王,史稱西吳,廿七年張士誠,降方國珍廿八年正月,太祖應天稱帝,國號大明,改元洪武。七月,移師北伐,克大都,元帝北亡。洪武四年,收四川;十四年元梁王,克雲南;數征沙漠,廿年降元太尉納哈出,平遼東。至此天下始定。

明自太宗以降,內閣用事,及世宗,則帝不用事,內閣攬權。熹宗朝不問國事,權或拖於閹寺,無治人以行治法,亦外釁而內訌;天災連年,西北民變遂起。魏忠賢司禮監而議國是,內閣之勢始衰。及毅宗踐祚,殺魏氏而借其勢重振皇權。崇禎初年,高迎祥自號闖王李自成張獻忠先後附之,各據一方,互相呼應。及後,高迎祥薨,李自成繼起,克潼關,入長安,自立為帝,國號大順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陷北京思宗自縊於煤山。明將吳三桂,開山海關兵入中原,大開殺戒。安宗嗣於南京紹宗嗣於福建,以存明祀,皆不久有。永曆十五年十二月,昭宗南狩緬甸。緬王莽白獲帝,獻於虜。十六年四月,吳三桂昭宗雲南昆明,明遂亡。延平武王鄭成功奉明寧靖王術桂監國,據臺灣抗清,仍用永曆年號。至三十七年亡。

帝系[]

[]

  1. 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二「國號」條云:「國號上加『大』字,始於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大、大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
  2. 明史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