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巴
Flag of Malaysia.svg
Sabah
سابه
沙巴州旗 沙巴州徽
州旗 州徽
州格言: Sabah Maju Jaya
州歌: Sabah Tanah Airku
沙巴我的故土
File:Sabah Tanah Airku (Instrumental).ogg

沙巴的位置

沙巴

首府 亚庇
执政党 国民阵线
首席部长 慕沙阿曼
(Musa Aman)
面积 73,631平方公里
人口 3,117,405 (2010)人(2010年估计值
人口密度 42人/平方公里
官方网站 www.sabah.gov.my
马来西亚法 1963年 (文件)
关于英国与北婆罗洲、砂拉越、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协定 (文件)

沙巴马来语Sabah),简称,是馬來西亞十三个州之一,位於婆羅洲島北部[1][2]

沙巴是全国第二大州,僅次於位於其西南方的砂拉越,南方与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接壤。

自1881年起,北婆羅洲一直被大英帝國所統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英國予以自治地位,同時改名為「沙巴」(SABAH),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3]

1963年9月16日和砂拉越,马来亚及新加坡4個國家共同组成聯邦,成立马来西亚联邦[4][5]。由于和砂拉越一样,沙巴也是1963年联合参组马来西亚的四个前英属自治邦之一[6],所以拥有比西马十一州更多的自治权,如移民政策自主等。

沙巴享有风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风下之乡之美誉,原因是沙巴的位置在飽受台风肆虐的菲律宾之南,但台风不会经过这里[7][8][9][10]。沙巴首府為亞庇,前名為Jesselton。其他主要城镇有山打根斗湖根地咬保佛英语Beaufort, Malaysia古达仙本那拿笃斗亚兰吧巴实必丹丹南兰脑吉打毛律万劳等。纳闽在1984年由哈里士领导的人民党组成的沙巴政府交给了联邦政府,现为联邦直辖区,也是大马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沙巴人分为三大民族:华人、卡达山人和巴瑶人,分別使用華語、英语、卡达山话和马来语。

历史[编辑]

人類最早遷移和定居到沙巴地區的時間,可追溯到約距今2-3萬年前。這些早期人類據信是棕色人種矮黑人的群體。下一波的人類遷徙,據信是南島語族黃色人種,發生在大約公元前3000年。由于缺少正式的历史文件纪录,沙巴早期的历史比较模糊,只能由国外的纪录及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考古证据来考证。沙巴博物馆收藏了这方面的资料。

名稱由來[编辑]

相傳沙巴西面海岸的居民喜欢种植一种称为“Pisang Saba”香蕉。这种香蕉成为远近驰名的特产,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 “Sabah”。另一個說法是,因為沙巴处于北半球台风地带以南,不受台风的干扰[11],故被称为“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吸引那些到苏禄群岛经商的回教商人停驻以避台风;而在阿拉伯語,“风下之乡”被称为Zir-e Bad,发音接近“Sabah”

早在15世纪,文莱和菲律宾南部一带的商人已经把这个地方称为沙巴。然而,英国人于1881年统治沙巴后,就把地名改为北婆罗洲(North Borneo)。直至1963年,沙巴成为马来西亚聯邦的一份子,才恢复固有名称。

汶萊帝國[编辑]

在第七世紀,有一個定居的社會名為Vijayapura,向三佛齊帝國進貢,被認定是當時已存在於婆羅洲東北海岸附近的文萊帝國的最早封地。[12]另一個讓人懷疑是否確實存在的王國是第九世紀的渤泥(Po-ni)。學者認為,渤泥位於汶萊河口,並且是汶萊蘇丹國的前身。[13]在汶萊統治者開始接受伊斯蘭教之後,成立了汶萊蘇丹國。在第五任蘇丹博爾基亞於1473年至1524年間的統治下,汶萊蘇丹國的領海延伸到沙巴、北方的蘇祿群島馬尼拉,以及南方的砂拉越一直到婆羅洲島南端的馬辰[14]在1658年,汶萊蘇丹將婆羅洲北部和東部的一部分割讓給蘇祿蘇丹,以答謝協助弭平汶萊蘇丹國的一場內戰。在1749年,婆羅洲蘇丹國將菲律賓巴拉望省南部割讓給西班牙。[15]

据记载,沙巴早在公元6世纪就和中国有经济来往,在沙巴博物馆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瓮,足证沙巴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当时中国商人来这里多是为了香料、木材、燕窝等等。中国各朝代古书、史书中都有渤泥的记载,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经踏足婆罗洲了,甚至在中国南京还保留着明朝渤泥国王的坟墓。

英屬北婆羅洲[编辑]

176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官員亞歷山大·達爾林普爾英语Alexander Dalrymple蘇祿蘇丹締結協議,允許他在峇蘭巴雁島馬來語Pulau Balambangan設立貿易站,但由於該項計畫在1805年11月遭到失敗,使得島嶼站點均被英國所捨棄。

1846年,汶萊蘇丹將位於北婆西海岸納閩島(Labuan)割讓給英國,而後者於1848年成為英屬皇家殖民地。幾經轉移,北婆羅洲的所有權最後流落到阿爾弗雷德·登特英语Alfred Dent手中,並由他在1881年成立了英屬北婆羅洲臨時協會有限公司British North Borneo Provisional Association Limited)。

1882年,英屬北婆羅洲特許公司英语North Borneo Chartered Company成立,以古達特許公司初始之總部,後於1883年將總部遷往山打根

1885年,英國西班牙德國簽訂了馬德里議定書英语Madrid Protocol of 1885,承認西班牙在蘇祿群島主權,以交換西班牙放棄對北婆羅洲的主張[16]

1888年,北婆羅洲成為英國保護領

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被英國予以自治地位,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17]

日本佔領到獨立[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山打根的戰俘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於1942年1月1日登陸納閩,並繼續入侵北婆羅洲的其他地區。1942年到1945年,日本軍隊佔領馬來亞、北婆羅洲和砂拉越,連同這座島嶼的大部分地區。日军完全占領沙巴後,當地人組織了抗日组织“神山游击队”,由郭益南(Albert Kwok)建立;而在古达,另一支游击队由敦姆斯达发(Tun Datu Mustapha)建立。1943年10月10日,郭益南的部队开始与日军交战。亚庇市亚庇国际机场正对面有一座Petagas战争纪念碑。

盟軍的轟炸摧毀了大多數城鎮,山打根被夷為平地。山打根曾有一座由日本人所管理的殘酷的戰俘營,用來關押在北婆羅州的澳大利亞與英國戰俘。囚犯遭受慘無人道的待遇,而且盟軍轟炸使得日本人將戰俘營搬遷到內陸的蘭瑙,有260公里之遙。當時所有的戰俘犯人數量已減少到2504人,被迫展開惡名昭彰的山打根死亡行軍Sandakan Death March)。幾乎所有的戰俘都在這場行軍中死亡,只有六名澳大利亞人逃跑倖存。1945年9月10日戰爭結束。

日本投降後,北婆羅洲由英國軍政府所管理,1946年成為英國海外領地。北婆罗洲的首都由山打根迁至亚庇。英國繼續統治北婆羅洲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罗洲摆脱英国统治独立。之后是一段过渡时期,英属北婆罗洲总督留在北婆罗洲至1963年9月16日,即马来西亚联邦成立為止。

馬來西亞聯邦[编辑]

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取得自治。1962年,成立科博德委員會(Cobbold Commission),以確定沙巴和砂拉越人民支持組成聯邦的方案,該委員會發現這個方案受到人民普遍支持。沙巴的多數族裔社群領袖,由敦穆斯塔法(Tun Mustapha)代表穆斯林,敦福阿德斯蒂芬斯(Tun Fuad Stephens)代表非穆斯林土著,丘錫州代表華人,到最後表示支持這個組成聯邦的方案。

1963年9月16日,北婆羅洲在此後稱為沙巴,與馬來亞砂拉越新加坡,共同組成獨立的馬來西亞[1][18][19][20]

亞庇2008年的景色,在2000年成為沙巴第一個列名於馬來西亞城市名單,不僅是行政首府,也是經濟和交通樞紐。

從馬來西亞組成之前,一直到1966年,印度尼西亞對於英國在背後撐腰的馬來亞和後來的馬來西亞政府採取敵對的政策。這種不宣而戰源自於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他認定這是英國擴大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打算奪取整個婆羅洲,歸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統治之下。

敦福阿德斯蒂芬斯成為沙巴州第一位首席部長。第一任州元首是敦穆斯塔法。沙巴在1967年舉行了第一次州選舉。直到2008年,共舉行過11屆的州議會選舉,国民阵线一直在該州穩定執政。截至2009年,沙巴曾有13位首席部長,9位不同的州元首。從1970年開始,由於在菲律賓棉蘭老島發生摩洛人叛亂,當地的難民陸續抵達沙巴。[21]

地理與環境[编辑]

京那巴魯山,馬來西亞的最高峰。

沙巴州西半部普遍是多山地區,包含馬來西亞三座最高的山峰。最突出的山脈是克羅克山脈,其中有幾座山峰,高度從大約1000米到4000米。最高峰京那巴魯山有4095米,是東南亞的最高山峰。沙巴的叢林分類為雨林並擁有多樣化的植物和動物物種。在2000年,京那巴魯國家公園由於其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再加上其獨特的地質、地形和氣候條件,列入世界遺產[22]

沙巴州面积761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40公里,沙巴州在地图上看似一个狗头,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440公里,沙巴州东北部与菲律宾为邻,面向苏禄海,东部和南部是印尼苏拉维西加里曼丹,面向苏拉威西海,西南部与文莱砂拉越州为邻,西北部面向南中国海。境内最长的河流是京那巴当岸河。

人口[编辑]

2010年沙巴人口为 3,120,040 人,[23]為馬來西亞人口第三多的州屬,僅次於雪蘭莪柔佛。由於從菲律賓南部省份進入的非法移民人數眾多,沙巴成為馬國人口成長率最高的州屬之一。其族群结构如下:

1.杜顺人:17.8%。

2.华人:13.2%。

3.巴瑤族:13.4%。

4.马来人:11.5%。

5.毛律人:3.3%。

6.其他土著:14.6%。

7.其他非土著:4.8%。

8.非馬來西亞出生之公民:25%

其他居民为61万外国人(当中包括23万持有合法证件的劳工和31万无合法证件入境居留者等等)。

種族與族群[编辑]

沙巴人民分為32個官方承認的族群。最大的非土著族群是華人(13.2%)。在沙巴最主要的漢語方言是客家話,其次是粵語福建話(閩南話)。在沙巴大多數華人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城鎮,即亞庇山打根斗湖等地。最大的土著民族是杜順人,其次是巴瑤族,和姆律人(Murut)。华人是在十九世纪时才大量移民来到这里,主要是客家人、广府人、潮州人、閩南人、海南人及一些廿世纪来的天津人 、河北人。相較於馬來西亞其他州屬,沙巴的印度人和其他南亞裔群體規模非常小。科科斯人(Cocos)是居住在沙巴州的少數族群,特別是在斗湖省。總的來說,所有來自沙巴的人被稱為「沙巴人」,他們也自我認同這個稱呼。

沙巴人口包含許多族群,例如:

其他居民:

所谓土著是马来西亚政府政治定义为原住民者,沙巴因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施行的种族政策(把在印度尼西亚出生的马来人和在菲律宾出生的回教徒引入和给与公民权以及土著地位)而造成人口激烈地增长[25][26]

經濟[编辑]

沙巴的经济传统上大量出口热带龙脑香木材,但随著自然森林以惊人速度枯竭,许多人為當地生态努力,以挽救仅存的自然雨林领域,这是在1982年初开始达成,透过森林保护方法,特别是率先由山打根森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收集不同种类的大叶相思种子,并种植到试点地区;但是,农民已选择种植油棕為经济作物。沙巴其他的重要农產品包括橡胶可可旅游是目前第二经济来源。还有其他如海鲜和蔬菜的出口。

亞庇市

在1970年,沙巴名列馬來西亞聯邦富裕的州屬之一,其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僅次於雪蘭莪(當時包括吉隆坡在內)。[27]然而,儘管擁有巨大的自然資源,沙巴是馬來西亞目前最貧窮的州屬。現在的平均所得是全國最低,而且比起西馬,沙巴的生活開銷相對較高。2000年沙巴的失業率是5.6%,成為馬來西亞失業率最高的州屬,幾乎達到馬來西亞全國平均值3.1%的兩倍。沙巴的貧窮率全國最高,達到16%,超過全國平均值的三倍。由於缺乏可就業機會給專業人員和熟練勞工,大量沙巴人遷移或搬到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有部分問題出自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不公平的資源分配,以及大量來自印尼菲律賓,甚至中國東帝汶的非法移民,其人口估計為五十萬人。由於大量土地已種植油棕,產業欠缺機械化,並高度依賴持有工作證的外勞以及非法移民。2004年,貧窮率惡化到22%。[28]然而,在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的援助,以及聯合國和這些非法移民來源國政府的主動協商之下,所採取的若干措施已幫助沙巴緩慢地克服這些危機。

最近推出的第九大馬計劃已撥款馬幣16.908億令吉給沙巴,這是國內僅次於砂拉越州的分配金額,但這僅佔國家總預算的8%,但沙巴人口超過全國13%,而面積超過全國25%。這顯然帶有歧視,導致沙巴州擁有馬來西亞最多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民,並低於印度尼西亞的貧困率,根據2004年聯合國的數字,跟亞齊緬甸處於同一水平。[28][29][30][31]

這筆資金將用來改善沙巴州的農村地區,提升該州的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基礎設施,並促進沙巴經濟。政府已把重點放在有可能成為沙巴經濟增長引擎的三個主要領域:農業、製造業和旅遊業。

语文[编辑]

各族群都有其各自的语文,马来语为官方语文,也是马来人及莘莘学子的主要书写与沟通语文。华人以籍贯方言沟通,客家话是主流方言,粤语潮州话福建话海南话等方言是较少华人沟通的方言。但就学于八十年代初或以前(大马教育文凭取代英国普通教育文凭之前)的沙巴子民仍多以英文书写、沟通。原住民—卡达山与杜顺族普遍都以卡达山文,英语或马来语沟通。

历任首席部长[编辑]

年份 首席部长
1963-1964 佛史迪芬Tun Fuad Stephens
1965-1967 丹斯里拿督罗思仁(Tan Sri Datuk Peter Lo Sui Yin)
1967-1975 姆斯达发(Tun Mustapha Datu Harun)
1975-1976 沙益(Tun Said Keruak)
1976 (44天) 敦佛史迪芬(Tun Fuad Stephens)
1976-1985 拿督哈里士沙烈(Datuk Harris Mohd Salleh
1985-1994 拿督斯里约瑟基丁安(Datuk Seri Joseph Pairin Kitingan
1994-1995 沙卡然(Tun Sakaran Dandai)
1995-1996 拿督沙烈沙益(Datuk Salleh Mohd Said)
1996-1998 拿督杨德利(Datuk Yong Teck Lee
1998-1999 Tan Sri Bernard Dompok
1999-2001 拿督奥苏(Datuk Seri Osu Haji Sukam
2001-2003 丹斯里章家杰(Tan Sri Chong Kah Kiat
2003-现在 拿督斯里慕沙阿曼(Datuk Seri Musa Aman

行政区划[编辑]

本州被分为五个省(Bahagian)、二十五个县(Daerah)。

区域地宽
(平方公里)
人口数目
(2006年份)
1 西海岸省 古打毛律亚庇吧巴兵南邦兰瑙斗亚兰普塔坍 7,588 953,900
2 内陆省 保佛纳巴湾根地咬瓜拉班尤实必丹担布南丹南 18,298 420,800
3 古达省 万劳古达必达士 4,623 189,500
4 山打根省 比鲁兰京那巴当岸山打根丹革 28,205 676,000
5 斗湖省 古纳拿笃仙本那斗湖 14,905 756,800

观光区[编辑]

沙巴有很多闻名世界的观光区:

更多旅游资料请浏览沙巴旅游局的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网页。

教育[编辑]

沙巴著名大学有沙巴大学,受许多外国人欢迎。沙巴大学学生能选择英语和马来语作为就读语言。

沙巴华人重视中文教育,目前建有82所国民型华文小学和5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另有9所华文独立中学。

交通[编辑]

沙巴的交通还不算發达,公路网虽然普遍,乘搭巴士可以到达各大小城镇,但是有些地方还是需要用船或四轮驱动车才能到达,普通小车无法进入,造成偏远地方的人民教育和医疗设备较落后;水电供应不足,很多时候还需要动用直升机飞到内陆地区,将病人送到大医院以进行救济。

陸路[编辑]

沙巴各大城市都流行迷你巴士(mini bus),当中业者水準参差不齐,还有一些霸王车。以前在亚庇、斗亚兰、兵南邦、丹容亚路各有三家比较大型的巴士公司(Tuaran United Transport(TUT)Penampang United Transport(PUT)和Luen Tong)在服务,但目前这三家巴士公司都已停驶。亚庇市区成功卫星市也可以乘搭长途巴士或的士去往根地咬、兰脑、砂拉越州的老越等地方。长徒巴士站已搬到下南南一带.这里可乘巴士到山打根及斗湖.山打根目前有两家巴士公司提供主要路线的载客服务-Labuk Road Bus Ltd.及Leila Road Bus Ltd.。

航空[编辑]

乘搭飞机也是很多人的选择,提供服務的航空公司主要是马航港龙航空亚航。差不多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飞机场,可是由於陆上交通的发达,有些已经荒废了。亚庇的国际机场是全国第二繁忙的飞机场,有国际航线直飞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已取消)、菲律宾等的。

铁路[编辑]

沙巴還保留著婆羅洲唯一的铁路,雖然它的光輝日子已不再,但是一些居民還是会搭火車到市區。現在也用作觀光用途,讓遊客欣赏沙巴乡村的風景[32]

沙巴的車牌分類[编辑]

亞庇-J, EJ, J_S, SA, SAA, SAB 保佛-EB, B_S, SB 納閩-L, EL, L_S, SL, LA 古達-K, EK, K_S, SK 根地咬-EU, SU, 山打根-S, ES, S_S, SS 拿篤-D, D_S, SD 斗湖-T_S, ST 政府車-EG, SG

相关条目[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United Nations list of Non-Self-Governing Territories, North Borneo and Sarawak
  2. ^ United Nations Member States
  3. ^ 沙砂真的独立过?
  4. ^ (英文)Malaysia Act 1963
  5. ^ (英文)United Nations Treaty Registered No. 10760 Agreement relating to Malaysia between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Federation of Malaya, North Borneo, Sarawak and Singapore
  6. ^ Agreement relating to Malaysia between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Federation of Malaya, North Borneo, Sarawak and Singapore
  7. ^ (英文)United Nations Treaty No. 8029, MANILA ACCORD between PHILIPPINES, FEDERATION OF MALAYA and INDONESIA (31 JULY 1963)
  8. ^ (英文)United Nations Treaty Series No. 8809, agreement relat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ila Accord
  9. ^ (英文)United Nations list of Non-Self-Governing Territories, North Borneo and Sarawak
  10. ^ (英文) United Nations Member States
  11. ^ 但有時受极少量的热带气旋侵扰,如熱帶風暴薔蜜
  12. ^ East Malaysia and Brunei, Ancient Chinese Trading Links (Periplus Editions), March 2001: 30 [2009-08-16], ISBN 9789625931807 
  13. ^ Barbara Watson Andaya and Leonard Y. Andaya, A History of Malaysia, MacMillan Press Ltd., 58, 1982 [2009-10-09], ISBN 9780312381219 
  14. ^ Saunders, Graham E., A History of Brunei, RoutlegdeCurzon, 45, 2002 [2009-10-05], ISBN 9780700716982 
  15. ^ Palawan Tourism Council: History of Palawan at the Internet Archive. Accessed August 27, 2008.
  16. ^ Protocol of 1885, Sabah State Attorney-General's Chambers, [2009-10-11] 
  17. ^ 沙砂真的独立过?
  18. ^ United Nations Member States
  19. ^ "Sabah's Heritag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abah's History", Muzium Sabah, Kota Kinabalu. 1992
  20. ^ Ramlah binti Adam, Abdul Hakim bin Samuri, Muslimin bin Fadzil: "Sejarah Tingkatan 3, Buku teks", published by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2005)
  21. ^ Riwanto Tirtosudarmo, Mencari Indonesia: Demografi-Politik Pasca-Soeharto, Lembaga Ilmu Pengetahuan Indonesia, 122, 2007 [2009-09-24], ISBN 9789797990831 (Indonesian) 
  22. ^ Kinabalu Park - Justification for inscrip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Accessed 24 June 2007.
  23. ^ Laporan Kiraan Permulaan 2010.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iv. [24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December 2010). 
  24. ^ Languages of Malaysia (Sabah). Ethnologue. Retrieved on May 4, 2007
  25. ^ 從“不正當的管道”獲身份證‧非法移民比沙巴人多星洲日报,2008年7月20日:
  26. ^ 林吉祥沙巴是大马管理最糟糕及居住环境最恶劣的州属.林吉祥部落格,2006年9月5日
  27. ^ "Outline Perspective of Sabah",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udies (Sabah). URL accessed 7 May 2006
  28. ^ 28.0 28.1 "UN Sabah Poverty Statistics, 2004". URL accessed 13 January 2008
  29. ^ "Indonesian Poverty Statistics, 2004". URL accessed 13 January 2008
  30. ^ UN World Poverty Statistics 2005". URL accessed 13 January 2008
  31. ^ "The Edge Daily". URL accessed 13 January 2008
  32. ^ 北婆羅洲鐵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