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埃塞俄比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埃塞俄比亚聯邦民主共和國
የኢትዮጵያ ፈደራላ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阿姆哈拉語)
通稱:埃塞俄比亚
Flag of Ethiopia.svg Coat of arms of Ethiopia.svg
国旗 国徽

國歌:《前进,我的母亲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Afric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 國土面積:1,104,300平方公里(世界第27名
  • 水域率:0%

首都 阿迪斯阿貝巴
最大城市 阿迪斯阿貝巴
時區 UTC+3UTC+4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11估計


官方語言 阿姆哈拉語
官方文字 阿姆哈拉語
民族

家用電源

政治文化
國家結構形式 联邦制
政治體制 议会制
法律體系 欧陆法系

國家領袖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1估計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10年估計

  • 總計:297.17億美元[3](第72名)
  • 人均:350美元[3](第162名)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1年估計

  • 0.363(第157名)-

中央銀行 埃塞俄比亞中央銀行
貨幣單位 埃塞俄比亞比爾
基尼系数 30
其他資料
國家代碼 ETH
國際域名縮寫 .et
國際電話區號 +251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通称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语ኢትዮጵያ ʾĪtyōṗṗyā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读音),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的國家,前称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舊稱「阿比西尼亞」。

和一般非洲國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戰爭意大利侵佔(1936-1941年)之前,一直維持其古老的君主制,並未有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埃塞俄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後,埃塞俄比亚廢除君主制實行社會主義,直至1991年才結束和放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非洲联盟(非盟)总部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體育方面,埃塞俄比亞是盛產長跑選手的國家,在國際多項田徑賽事(包括奧運)均能創下不俗的戰績。

历史[编辑]

埃塞俄比亚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公元前975年已出现国家;13-16世纪,阿姆哈拉人建立阿比西尼亞王国;曾經是東非一大強國,領土達至現今的蘇丹索馬里;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葡萄牙相继侵入;19世纪初分裂为许多公国;1868年英国侵入;1889年获得统一。

1890年意大利侵入,宣布埃塞俄比亚受其保护。1896年意大利被击败,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1936年又遭意大利侵占,皇帝海尔·塞拉西流亡。二战东非战场上意大利被英军击败,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亚被英国托管。1941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回到首都复位,在政治上彻底倒向美、英。“埃塞俄比亚”国名正式确立。

二战结束后,美国大力扶持埃塞俄比亚,把埃塞变成其在非洲的代理人,与埃塞签订了10多个军事和经济协定,并在埃塞设立了军事基地,给埃塞的军援高达1.5亿美元,占当时美国对整个非洲军援的一半,还派出军事顾问小组负责训练埃塞军队。埃塞俄比亚建立起一支很有规模的装备比较现代化的军队。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埃塞俄比亚立即宣布加入联合国军出兵朝鲜。美国回报以大力推动将联合国托管的厄立特里亚并入埃塞俄比亚组成一个联邦国家。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称:“从正义來看,必須考慮到厄立特里亚人民的观点。但是美国在红海盆地的战略利益与安全考虑及世界和平使得这个国家必须联系我们的盟友埃塞俄比亚。”[4] 1950年12月2日联合国大会采纳了美国意见,通过了390号决议,英国对厄立特里亚的托管在1952年9月15日前结束,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组成一个联邦,厄立特里亚具有自治的行政管理权与司法权、旗帜及内部事务包括警察、税收;联邦政府负责外交事务、国防、金融、运输。

1950年埃塞国内舆论求战呼声日高,埃塞大部分军方人士认为远在东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使有苏联和中国的支持,也不足以抵御美国第八集团军领头的联合国军,很可能不等埃塞军进抵战场当年朝鲜战争就已经结束回家过圣诞节。海尔·塞拉西皇帝宣布派遣衣索比亞軍一个步兵营「卡格紐營英语Kagnew Battalion」参加朝鲜战爭。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其他问题的耽搁,卡格紐營的1153人于1951年7月才抵达朝鲜半岛,编入美军步兵第7师英语7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States)序列,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一直没有参加战斗。1952年10月31日,联合国军指派埃塞俄比亚营向上甘岭发起攻击,在朝鲜战场待战一年多的埃塞俄比亚军终于等到参战机会。埃塞俄比亚营在战争中阵亡121人,负伤536人,共计657人。直至1965年才撤离朝鲜半岛。

1962年埃塞俄比亚政府将厄立特里亚改为一州,激起厄立特里亚人反抗。厄立特里亚人随即组织“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开展長達30年的武裝抗争。

1974年发生军事政变,皇帝被废黜。1978年门格斯图政权投向苏联,获得大量苏援,更名“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在1980年代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由於社會主義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埃塞俄比亚出現前所未有的饑荒。各國為了抒解當地災情而舉辦了一個超大型演唱會,並由邁克爾·傑克遜萊昂納爾·里奇為大會作了一首主題曲「天下一家」。埃塞俄比亚問題使世界關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氾濫,以及富裕國家的壓逼造成的經濟失衡,引致1980年代綠色運動思潮。1987年9月更名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9年9月在埃塞俄比亚的苏联顾问与古巴军人全部撤出。

1991年5月,门格斯图的政府被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武装推翻。埃革阵组建临时过渡政府;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组建厄立特里亚过度自治政府。1993年,2年过度期满,厄立特里亚经全民公决,脱离埃塞俄比亚宣告独立。1995年8月改称为“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1997年厄立特里亚发行自己的货币,与埃塞俄比亚交恶。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爆发埃厄战争

地理[编辑]

埃塞俄比亚面积1,104,300平方公里[5],位於非洲東部廣闊的衣索比亞高原1993年5月厄立特里亞獨立建國之後,成為一個內陸國,鄰國有吉布提厄立特里亞蘇丹南蘇丹肯亞索馬里。首都在亞的斯亞貝巴

另外,與肯尼亚、南蘇丹交界的伊雷米三角,衣索比亞及南蘇丹各自宣稱擁有主權和管轄權,現由肯尼亚管轄。

埃塞俄比亚三分之二地区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一般海拔2500~3000米,在非洲各国中地势最高,有“非洲屋脊”之称;东南属索马里高地;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占领土的28%。

气候[编辑]

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为主,兼有山地和热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从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东北、东南递减到500毫米。

水文[编辑]

境内多河流、湖泊,塔纳湖为最大的湖泊。

西北有藍尼羅河流經。西南則有奧摩河經過,最後流入图爾卡納湖。藍尼羅河發源于衣索比亞,也是整條尼羅河最大的水量來源。但1990年代衣索比亞想蓋水庫向非洲發展銀行貸款,卻被尼羅河下游的埃及用外交勢力封殺否決,後來向中國貸款才獲得蓋水庫的經費。目前奧摩河上游正興建大壩,預計2013年完工後,發電量可達187萬千瓦。

政治[编辑]

衣索比亞地圖

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决定改國體为联邦制;政體实行三权分立議會內閣制,實行政教分离总统国家元首,由人民代表院提名,经联邦院和人民代表院三分之二多数同意后通过,任期为6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总理内阁拥有最高执行权力,由多数党或多党联合组阁,集体向人民代表院负责。联邦议会由人民代表院和联邦院组成。人民代表院系联邦立法和最高权力机构,由选民直选产生的547名议员组成,少数民族至少占20席,任期五年。联邦院拥有宪法解释权,以及裁决民族自决或分离、各州间纠纷等权力,由大约117名各民族代表组成,每个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此外每百万人口可增选一名代表,由各州议会推选或人民直选产生,任期五年。

衣索比亞人民革命陣線英语Ethiopian People's Revolutionary Democratic Front(簡稱:埃革陣 或 衣革陣)执政以来,创建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政体,以发展经济为重点,注重协调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三者间关系。2001年埃革阵“四大”通过新党章、党纲,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革命民主”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经发展方向。2005年5月,埃举行第三次议会选举。埃革阵虽然继续赢得政府组阁权,但议会席位流失近三分之一。反对党以大选存在舞弊为由拒不承认选举结果,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动暴力活动,但埃政府控制局势能力较强,国内形势总体稳定。

新政府成立后,积极与反对党接触、对话,致力于政治和解,制定和实施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在2006年9月举行的埃革阵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梅莱斯再次当选主席。2007年以来,政府努力推动政治与社会和谐,促进内部稳定,大赦反对党领导人,基本实现政党和解;深化各项改革,加强能力和良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埃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但反政府武装在边远地区制造恐怖袭击事件,局部地区安全的形势有所恶化。

人口[编辑]

埃塞俄比亚的人口有8432萬,相較於1983年僅3350萬[6],於19世紀僅約900萬[7],根據2007年的人口及住房普查顯示1994年至2007年間年均人口成長率為2.6%,較1983年至1994年間的2.8%略為下降,但人口成長率仍居於世界前十位。於2060年時預估將達2.1億人,為2011年的2.5倍[8]

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大多數屬亞非語系,主要為闪米特语族庫希特語族分支,後者則包括了奥罗莫人阿姆哈拉人提格雷族索馬利亞族,這四個民族即佔埃塞俄比亚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

根據2007年埃塞俄比亚人口普查,奧羅莫人為最大民族,佔34.49%,阿姆哈拉人佔26.89%,索馬利亞族提格雷族分別佔6.2%及6.07%,其他民族分別為錫達莫族4.01%、古拉格族2.53%、沃萊塔族2.31%、哈迪耶族1.74%和阿法爾族1.73%、加莫族1.5%、Kefficho族1.18%和其他佔11%。[9][10]

语言[编辑]

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根據民族語統計,埃塞俄比亚境內共有90個獨立語言[11]

宗教[编辑]

衣索比亞宗教
宗教 百分比
基督教
  
62.8%
伊斯蘭教
  
33.9%
非洲傳統信仰
  
2.6%
其他
  
0.6%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和丰富的基督教传统的国家,早期基督教从公元1世纪开始就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和中部传播了。现在全国人口中62.8%信仰基督教(其中全国人口的43.5%信奉埃塞俄比亞正教,18.6%信奉基督新教,0.7%信奉天主教)。埃塞俄比亚也是伊斯兰教最早传播到的国家之一,33.9%信仰伊斯蘭教。2.6%信仰原始宗教,0.6%信仰其他宗教。历史上埃塞俄比亚境内一直有大量犹太人,他们自称贝塔以色列人,但现在他们大都移居至以色列。

主要城镇[编辑]

經濟[编辑]

埃塞俄比亚難民營

經濟落後。農牧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原產地,咖啡至今仍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年產量一般在20萬噸左右,其他經濟作物有油菜籽類、小麥玉米高粱等。糧食基本自給。畜牧業發達,牲畜存欄量居非洲首位。工業有紡織、建築伐木、水泥和農畜產品加工,新建有煉鋼、石油提煉等。主要貿易對象有美國日本俄羅斯意大利,出口咖啡、牛羊皮、油菜籽等。鐵路總長781公里,公路24,000公里,其中約9000公里可全年通行。

埃塞俄比亚使用童工的现象十分普遍。[12]

行政區劃[编辑]

衣索比亞行政區劃
Fasilidas古堡

埃塞俄比亞劃分為9個州份和2個直轄市:

級別 名稱 右圖序號 人口 面稱(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首府
州份 阿法爾州(Afar Region) 2 1,389,004 96,707 14.36 塞梅拉
阿姆哈拉州(Amhara Region) 3 19,120,005 159,173.66 120.12 巴赫达尔
本尚古勒-古馬茲州(Benishangul-Gumuz Region) 4 625,000 49,289.46 12.68 阿索萨
甘貝拉州(Gambela Region) 6 247,000 25,802.01 9.57 甘贝拉
哈勒爾州(Harari Region) 7 196,000 311.25 629.72 哈勒尔
奧羅米亞州(Oromiya Region) 8 26,553,000 353,006.81 75.22 阿达玛
索馬里州(Somali Region) 9 4,329,001 279,252 15.5 吉吉加
南方各族州(Southern Nations, Nationalities, and People's Region) 10 14,901,990 112,343.19 132.65 阿瓦萨
提格里州(Tigray Region) 11 4,334,996 50,078.64 86.56 默克莱
直轄市 亞的斯亞貝巴市(Addis Ababa) 1 3,147,000 530.14 5,936.2
德雷達瓦市(Dire Dawa) 5 398,000 1,213.20 328.06

交通[编辑]

埃塞俄比亞的鐵路鐵路總長781公里。2002年道路總長度33,297公里,其中公路24,000公里,約9000公里公路可全年通行。

原有的19世纪末期法国修建的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米轨铁路已报废,严重损毁,许多铁路路基被建筑、沙土等占用或覆盖。[來源請求]从吉布提到亚的斯亚贝巴的客货运输通过公路一般需要一周时间。

埃塞于2010年开始招标建设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电气化准轨铁路,全长756km,其中埃塞境内全长656km,总投资约40亿美元,其中70%左右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全部采用中国国铁II级电化技术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从设计、施工、监理,到轨料、施工装备、通信讯号和电气化设备、机车车辆,全部使用中国产品。中国铁建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等承建。其中中土集团承建的米埃索(Mieso)到吉布提段全长339km。该项目2012年4月正式动工,计划2015年10月全线通车运营。已经自西向东分段建成通车。2014年12月31日,中土集团埃塞俄比亚公司已经铺轨至吉布提境内的最后一段,预计2015年5月完成埃塞-吉布提铁路全线铺架工程。

埃塞俄比亚交通部规划以埃塞吉布提铁路为重点,在2020年前建设约5000公里的铁路网,包括从亚的斯亚贝巴到南苏丹的西线铁路、从亚的斯亚贝巴向北连通北部各重要城市的北线铁路,以及从亚迪斯亚贝巴沟通肯尼亚边境的南线铁路。

軍事[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Central Statistical Agency of Ethiopia. Central Statistical Agency of Ethiopia
  2. ^ CIA - Ethiopia - Ethnic groups
  3. ^ 3.0 3.1 3.2 3.3 Ethiopia.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1-04-21]. 
  4. ^ Heiden, Linda. The Eritrean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Monthly Review. 19 June 197978, 30 (2): 15. 
  5.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ountry Comparison :: Area. [2013-06-16]. 
  6. ^ Central Statistical Agency, 2012
  7. ^ W. G. Clarence-Smith The Economics of the Indian Ocean slave trad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1989). p.100. ISBN 0-7146-3359-3
  8. ^ Forecast provided by International Futures and hosted by Google's Public Data Explorer
  9. ^ Berhanu Abegaz, Ethiopia: A Model Nation of MinoritiesPDF (51.7 KB) . Retrieved 6 April 2006.
  10. ^ Population. Embassy of Ethiopia, Washington, DC (2000–01). Retrieved 6 April 2006.
  11. ^ Languages of Ethiopia. Ethnologue. Retrieved on 2012-03-03.
  12. ^ Child Labor in Ethiopia with special focus on Child Prostitution. Addis Ababa City Administration Social and NGO Affairs Office, Save the Children Denmark, African Network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hild Abuse and Neglect-Ethiopia Chapter. [2010-09-12].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