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基希讷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希涅夫
城市
The "Gates of Chișinău", as seen when entering the city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Chișinău airport
The "Gates of Chișinău", as seen when entering the city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Chișinău airport
基希涅夫旗幟
旗幟
基希涅夫官方圖章
官方圖章
基希讷乌 is located in 摩爾多瓦
基希涅夫
基希涅夫
Location of Chișinău in Moldova
經緯度: 47°0′00″N 28°55′00″E / 47.00000°N 28.91667°E / 47.00000; 28.91667
Country  摩尔多瓦
First written mention 1436[1]
政府
 • Mayor Dorin Chirtoacă, since 2007
面积[2]
 • 城市 123 平方公里(47 平方英里)
 • 都會區 563.3 平方公里(217.5 平方英里)
海拔 85 米(279 英尺)
人口(1 January 2013 (est.))[3]
 • 城市 671,800
 • 密度 5,427/平方公里(14,060/平方英里)
 • 都會區 800,600
時區 EETUTC+2
 • 夏令時 EESTUTC+3
Postal code MD-20xx
電話區號 +373 22
網站 www.chisinau.md
基希讷乌的位置(红色部分)
基希讷乌中央公园

基希讷乌罗马尼亚语/摩尔多瓦语):Chișinău俄语Кишинёв,苏联时期根据俄语发音曾译为基什尼奥夫),是东欧国家摩尔多瓦的首都,也是该国的工业与商业中心及最大城。根据2004年的统计,该市人口约有707,000人,其中有70%人口是罗马尼亚人,13%是俄罗斯人

地理[编辑]

該市位於聶斯特河的支流比克河羅馬尼亞語:Bâc)上。全市總面積有565平方公里

歷史[编辑]

基希讷乌於1436年建成,當時是摩爾多瓦公國的一個修道院小鎮。16世紀成為鄂圖曼帝國的領土,直到1812年被割讓與沙俄。在19世紀初期,該市已發展成為一個有人口7000人的小村落。割讓與沙俄後,它成為了俄國底下比薩拉比亞的首府,而人口亦穩步增長,從1862年的9.2萬人,增加至1900年的12萬5787人。

在1877年到1878年之間的土俄戰爭中,奇西瑙曾被俄軍方面作為侵攻土耳其方面的主要根據地,戰略地位重要。19世紀時,由於俄羅斯與波蘭等地越趨激烈的反閃米特(Semitic,一通行於北非中東的語族,猶太人即屬該語族之一)情緒,許多猶太人陸續遷居至奇西瑙,導至1900年的人口統計中,該市有高達43%的人口是猶太族裔。

與俄國境內許多地區同樣,奇西瑙曾在1903年4月6日至4月7日,和1905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發生兩場大型的集體迫害(pogrom)事件,史稱「基希涅夫集體迫害」(Kishinev pogrom)。在這兩場反猶太暴動中,至少有47與19名猶太人在事件中死亡,導致隔年大批居住在東歐地區的猶太人移民至西歐美國

1917年俄羅斯大革命後,摩爾多瓦地區趁機脫離俄國人的掌控,在該年12月2日宣布成立摩爾多瓦民主共和國,但卻在數天後遭羅馬尼亞軍隊侵襲,並於1918年3月27日被羅馬尼亞兼併,直到1940年為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夾在諸多大國之間的摩爾多瓦淪為戰場,1941年6月22日奇西瑙遭到空襲並被當時屬於軸心國陣線的羅馬尼亞佔領,但在1944年8月24日,又遭由東邊進攻的蘇聯佔領。奇西瑙在戰後成為新成立的摩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首都,是蘇聯的組成共和國之一。

在蘇聯統治的期間,由於中央政府方面獎勵蘇聯各地的人口移居如摩達維亞這般新佔領的地區,使得奇西瑙的人口在這段期間飛速成長,從1944年的25,000人左右暴漲到1950年時的134,000人。1991年蘇聯瓦解,摩爾多瓦獨立成為摩爾多瓦共和國,奇西瑙理所當然也成為新國家的首都所在地。

行政區劃[编辑]

全市共分成五個行政區,分別為:

  • Centru
  • Rîşcani
  • Botanica
  • Ciocana
  • Buiucani

經濟[编辑]

今日的奇西瑙是摩爾多瓦的主要工業服務業中心。工業方面,主要的項目包括消費產品電子產品製造,建築材料,機械塑膠橡膠,與紡織。而服務業則主要包括銀行業與一般零售交易。

交通[编辑]

奇西瑙市區內有一個國際鐵路終點站和奇西瑙國際機場Chişinău International Airport, KIV/LUKK)。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主要有三個終點站,除此之外,也有私人經營的計程車與迷你巴士系統,服務市區內的交通需求。

教育[编辑]

奇西瑙境內有36所大學,以及摩爾多瓦科學院羅馬尼亞語Academia de Ştiinţe a Moldovei)。自從蘇聯解體摩爾多瓦獨立後,整個城市就逐漸變得較有生氣且發展健全,而都市內的居民生活水準,也普遍比郊區來得高。

外部連結[编辑]

註釋[编辑]

  1. ^ Brezianu, Andrei; Spânu, Vlad. The A to Z of Moldova. Scarecrow Press. 2010: 81 [26 December 2013]. ISBN 9781461672036. 
  2. ^ Planul Urbanistic General al Municipiului Chişinău, 新聞稿. Chișinău City Hall. [20 January 2013]. 
  3. ^ Number of resident popul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as of 1st January 2013, in territorial aspect, 新聞稿.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Moldova. 14 March 2013 [14 March 2013]. 

坐标47°00′39″N 28°52′07″E / 47.0107°N 28.8687°E / 47.0107; 2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