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法屬圭亞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圭亞那
Guyane
法國海外區份
圭亚那旗幟
旗幟
圭亚那標誌
Logo
French Guiana in France.svg
國家  法國
首府 卡宴
1
政府
 • 委員會主席 魯道夫·亞歷山大人民運動聯盟
面積[1]
 • 總計 83,534 平方公里(32,253 平方英里)
人口(2012年1月)[2]
 • 總計 239,450
時區 GFT(UTC-3
ISO 3166碼 GF
GDP/ 名義 € 3.20億 (US${{{GDP_US$}}} bn)(2008)[3]
人均GDP 14,204 (US$ 20,904) (US${{{GDP_per_capita_US$}}}) (2008)[3]
NUTS區域 FR9
網站 Prefecture
Region
Department

法屬圭亞那法語Guyane française),於臺灣又可譯作法屬蓋亞那[註 1],正式名稱是圭亞那法語Guyane),是法國的一個海外大區,下轄一個海外省,即圭亞那省。法屬圭亞那也是歐盟的一部分;位於南美洲北部大西洋邊,與巴西蘇里南交界。地理位置為北緯4°0’和西經53°0’。

譯名[編輯]

在南美洲的北部有兩個名稱相近的地區與國家,分別是獨立的國家「Guiana」以及法國海外屬地「Guyane française」。中國大陸將獨立的國家譯為「圭亞那」,將法屬的領地譯為「法屬圭亞那」。台灣則將獨立國家譯為「蓋亞納」或「蓋亞那」,法屬的領地譯為「法屬圭亞那」[1]或「法屬蓋亞那」。

地理[編輯]

法屬圭亞那面積83,534平方公里,與奧地利相當。北濱大西洋,海岸線長378公里。東、南面與巴西為鄰,邊界長673公里,西面是蘇里南,邊界長510公里。

法屬圭亞那南部位於橫跨南美洲北部的圭亞那高地前,最高點高850公尺。重要河流有馬羅尼河(它也是與蘇里南的邊界)、西納馬利河奧亞波克河(與巴西的邊界)等。

法屬圭亞那境內98%是熱帶雨林,森林覆蓋率90%,是法國和歐洲聯盟的大片森林區。大多數人口集中在北部海岸,大城市也集中於此。

法屬圭亞那的氣候屬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3500毫米。全年溫度在28℃左右。從8月到12月是旱期,其它時間是雨期。平均濕度比較高,終年在80%到90%左右。法屬圭亞那不受加勒比海颶風的襲擊。

歷史[編輯]

法屬圭亞那的原來的居民是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印第安人。

1498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來到圭亞那的海岸。一百多年後荷蘭人開始在這裡殖民。

1604年,法國開始侵入,建立居民點。後英國、荷蘭、法國和葡萄牙相互爭奪此地,直到1816年最後歸屬法國。

1946年,法國宣布法屬圭亞那為法國的「海外省」。從此以後,許多土著的號召自治,儘管從法國獨立之恩惠只有5%,部分因法國的政府供應更多的津貼。

從1947年開始,法屬圭亞那擁有有限的自治權。從此該地區在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會有兩個議員席。

1968年,歐洲在庫魯建立了一個航天發射場阿麗亞娜火箭在這個發射場發射。在庫魯,「歐洲太空計劃」使法屬圭亞那的這個角落變成了現代的世界,並吸引了一些移居到此工作的力量。

1977年,成為法國的一個大區。

政治[編輯]

如同法國其它省份一樣,法屬圭亞那也參加法國的國民議會和省級立法機構。在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中法屬圭亞那各擁有兩個議席。

所有法國法律在法屬圭亞那均被視為有效,但法國憲法第73條規定地方亦有權按地方特點對當地法律進行一定的修改。

從1982年開始法屬圭亞那是法國的一個大區和省。它分為兩個區,19個鄉和22個縣。

每隔六年法屬圭亞那進行省議會(19席)和大區議會(31席)的改選,從2010年3月26日起大區主席是魯道夫·亞歷山大Rodolphe Alexandre)。

法屬圭亞那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因此它與巴西蘇里南的邊界是歐洲聯盟極西的邊界。

行政區劃[編輯]

分為兩個區,19個縣和22個市鎮:

Guyane administrative.PNG
聖洛朗杜馬羅尼區 卡宴區
  1. Awala-Yalimapo
  2. 法力
  3. 聖洛朗杜馬羅尼
  4. 阿帕圖
  5. 格朗桑蒂
  6. Papaïchton
  7. 掃羅
  8. 馬里帕蘇拉
  1. Camopi
  2. Saint-Georges
  3. Ouanary
  4. Régina
  5. Roura
  6. Saint-Élie
  7. Iracoubo
  8. Sinnamary
  9. 庫魯
  10. 馬古利亞
  11. Montsinéry-Tonnegrande
  12. Matoury
  13. 卡宴
  14. Remire-Montjoly

主要居住點[編輯]

經濟[編輯]

林業是法屬圭亞那的一個重要經濟行業,農業只集中在海岸地區,此外捕蝦業和金礦是值得一提的產業。

最重要的貿易對象是法國本土、千里達-托貝哥意大利。主要出口品有,主要進口品有機器汽車

庫魯發射場目前成為內地的一個經濟和旅遊動力。

近年來,日益猖獗的巴西非法淘金人,導致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他們使用等有害物質來清理和加工黃金。

語言[編輯]

圭亞那原住民的語言有六種,分成三種語系:

  1. 瓦揚皮語(wayampi)、埃梅里用永語(émérillon)屬於圖皮-瓜拉尼語系(Tupi-Guarani);
  2. 阿拉瓦克語系(arawak)、巴里庫爾語(palikour)屬於阿拉瓦語系
  3. 卡里納語(kalihna)、瓦亞納語(wayana)屬於加勒比語系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基於法文英文克里奧爾語言。

其它[編輯]

糖和雨林木材成為了殖民地的經濟支柱。奴隸們從非洲帶了種植糖園的工作,儘管他們的成功被本地的印地安人的敵視和熱帶的疾病所限制。且在1848年的奴隸制度廢除以後,種植園的產量,從來無法配合法國的加勒比海殖民地,本地的工業幾乎崩潰了。在大約相同的時間,法國決定減少監獄的費用,將受刑人移民至圭亞那,貢獻殖民地的發展。約有70,000罪犯,包括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和亨利·帕皮隆·查利爾尼(Herry Papillon Charriere),在1852年和1939年之間到達。剛開始,許多流放的罪犯,熬過了惡劣的環境,大部分都死於瘧疾和發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圭亞那仍然是罪犯的殖民地。

發射場[編輯]

歐洲空間局庫魯發射場使用阿麗亞娜火箭發射人造衛星

軍用[編輯]

法國在羅尚波有一個軍事基地,外籍兵團亦設有森林基地,並在這裡駐紮和培訓上百士兵,同時擔任太空中心的守備任務。2004年3月法國的外籍兵團就是從這裡出發進駐海地

徽章與旗幟[編輯]

法屬圭亞那非正式旗幟
法屬圭亞那非正式徽章

註釋[編輯]

  1. ^ 中華民國官方與線上地圖多作「法屬圭亞那」[1],民間則多稱「法屬蓋亞那」。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法屬圭亞那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4-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0) (中文(台灣)‎). "法屬圭亞那
    位置:位於南美洲北端,濱臨大西洋。東邊與南邊均與巴西相鄰,西邊則鄰蘇利南。
    面積:83,534 平方公里。
    人口:約23萬人。
    首都:Cayenne。
    語言:法語。
    政治制度:法屬圭亞那為法國屬地,政府首長由法國總統指派,二個立法機關分別為總議會(general council)及地方議會(regional council),分別由19及34位議員組成。法屬圭亞那在法國國會有二席代表。
    宗教:多數人民信奉天主教。
    平均氣溫:約攝氏27度至31度之間。
    主要出口產品:海產、黃金、香蕉、蔗糖及木材。
    貨幣及匯率:當地使用歐元。"
     
  2. ^ INSEE. Estimation de population au 1er janvier, par région, sexe et grande classe d'âge - Année 2012. [2013-06-17] (法文). 
  3. ^ Rapport annuel 2009 IEDOM Guyane. IEDOM. [12 August 201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