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戰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法戰爭
德意志統一戰爭
Battle-Mars-Le-Tour-large.jpg
在1870年8月16日的馬爾斯拉圖爾戰役中普魯士騎兵攻擊法國火槍隊的情況
日期: 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
地点: 法國普魯士
結果: 普魯士獲勝,建立德意志帝國
參戰方
Flag of France.svg 法國  普鲁士王国北德意志邦联(後來的德意志帝國
Flag of Bavaria (striped).svg 巴伐利亞
指揮官和领导者
法国 拿破仑三世(俘) 普鲁士王国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
兵力
500,000人 550,000人
伤亡与损失
138,871人阵亡
143,000人受伤
总计474,414名被俘[來源請求]
28208人阵亡
88488人受伤[來源請求]

普法戰爭[1][2][3],(法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德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在德法两国,此战役称为法德战争

戰爭成因[编辑]

1864年~1866年,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先後擊敗了丹麦奥地利,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並發出「埃姆斯密電」激發出普、法兩地人民的民族仇恨。

1870年,令法皇拿破侖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戰爭經過[编辑]

在1870年7月31日普法兩國軍隊的分佈圖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的国民卫队、别动队、消防队员和志愿兵

拿破崙三世對普魯士宣戰後,隨即編成萊茵軍團,於法德邊境地帶集結。該軍團共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

法國欲先發制人,奪取法蘭克福,逼使普魯士屈服;但與此同時,普軍亦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普魯士則計劃以優勢兵力,集中向阿爾薩斯洛林進攻,將法軍擊潰於邊境線上,再繼而進攻巴黎,逼使法國投降。

1870年8月2日,法軍於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進攻為開端。但到了8月4日,普軍已順利擊潰法軍,進入反攻階段。與此同時,法軍在其餘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轉入防禦。 8月中旬,法軍已被普軍一分為二,由巴贊元帥領軍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普軍包圍於麥茨要塞;而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領的12萬餘人。 8月30日,與普軍激戰後被逼退守色當

普法戰爭期間,普魯士頒發的一枚鐵十字勳章

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佔領了符裡濟棟舍裡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侖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

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嘩然。

9月4日,法國國內發生政變,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巴黎公社[编辑]

《伦敦图画新闻》上登载的图片:普法战争中设置街垒的巴黎学生志愿军

普鲁士并不满足于法國皇帝的投降,继续大举进攻法国。在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为了保卫巴黎,巴黎市民建立了194个营的国民自卫军,人数达30万人,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这是一支與第三共和國对立的政治力量。

1871年1月28日,法國与德國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草签法蘭克福條約。

3月18日,巴黎市民发动起义,仅仅一天占领了市政厅。法國政府遷往巴黎城郊的凡尔赛宫

3月26日,巴黎人民进行投票,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

5月10日,法國政府與德國簽署法蘭克福條約,以割讓與德國接壤洛林和阿爾薩斯兩省,並賠款50億法郎的代價,換取德國從法國撤軍和釋放戰爭中被俘的十萬法國戰俘,並隨即用於鎮壓巴黎公社。最後巴黎公社不敵,被法國政府消滅,成員大多被處決。

戰爭影響[编辑]

拿破侖三世在色當會戰後與俾斯麥會談的情況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投降而告結束。普法停戰的和約法蘭克福條約極其苛刻: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摩泽尔省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而於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國,他本人成為首任皇帝。德國遂告統一,成为欧洲第一大国。但德法兩國於這次戰爭中的結怨,為日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伏筆。

參看條目[编辑]

腳註[编辑]

  1. ^ 保羅·甘迺迪, (譯者張春柏、陸乃聖) 《霸權興衰史》第237頁。提到「在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戰爭期間...」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153759 。
  2. ^ Philp Lee Ralph等所著 《世界文明史:後篇—從工業革命到現代》第129頁。提到「俾斯麥完成德意志統一的最後一步是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 ISBN 978-957-11-5771-9
  3. ^ 何世同 《殲滅論》第153頁。提到「1870年普法戰爭...」 。上揚國際出版 ISBN-978-986-84008-3-2 。

參考資料[编辑]

  • Joxe Azurmendi. Historia, arraza, nazioa. Donostia: Elkar, 2014. ISBN 978-84-9027-297-8
  • Mitchner, E. Alyn, R. Joanne Tuffs. Century of Change. Canada: Reidmore Books Inc., 1997.
  • Michael Howard: Franco-Prussian War 1870-1871, [1]
  • Lexikon der deutschen Geschichte – Ploetz, Verlag Herder, Freiburg im Breisgau, Österreich 2001
  • Der große Ploetz, Verlag Herder, Freiburg im Breisgau, Österreich 1998
  • Dtv-Atlas Weltgeschichte,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München 2000
  • Dennis E. Showalter: Das Gesicht des modernen Krieges. Sedan, 1. und 2. September 1870, in: Schlachten der Weltgeschichte. Von Salamis bis Sinai, hrsg. v. Stig Förster, Dierk Walter und Markus Pöhlmann, München 22004. ISBN 3-423-34083-5
  • Theodor FontaneBand 1 - Der Krieg gegen Frankreich 1870-1871, Weißenburg - Wörth - Spicheren - Colombey -Vionville - Gravelotte - Sedan - Wilhelmshöhe - Straßburg - Toul - Metz, Verlag Rockstuhl, Bad Langensalza, Reprint 1873/2004, ISBN 3-937135-25-1
  • Theodor Fontane: Band 2 - Der Krieg gegen Frankreich 1870-1871, Vor und in Paris vom 20. September bis 24. Dezember 1870 - Die großen Ausfallgefechte - Vor Paris im Dezember 1870 - Orleans, Verlag Rockstuhl, Bad Langensalza, Reprint 1876/2004, ISBN 3-937135-26-X
  • Theodor Fontane: Band 3 - Der Krieg gegen Frankreich 1870-1871, Amiens - Dijon - Le Mans - Belfort -(Vor) Paris 25. Dezember 1870 bis 2. März 1871 - Bapaume = St. Quentin - Pontarlier, Verlag Rockstuhl, Bad Langensalza, Reprint 1876/2004, ISBN 3-937135-27-8
  • Max Riemschneider: Ein Erfurter im Deutsch-Französischen Krieg 1870/71, Verlag Rockstuhl, Bad Langensalza, 2005, ISBN 3-937135-01-4
  • Sigismund von Dobschütz: „Wir sind dahin gekommen, ganze Dörfer niederzubrennen“ -– Briefe aus dem Deutsch-Französischen Krieg 1870/71 und der Okkupationszeit 1872/73 von Paul von Collas an seine Eltern., Ostdeutsche Familienkunde (OFK), Heft 1/2006, Seite 321f., Verlag Degener & Co., Neustadt (Aisch) 2006, ISSN 0472-190XISSN 0472-190X. -- (Paul von Collas war damals Generalstabsoffizier und Adjutant unter Karl Friedrich von Steinmetz und später unter General Edwin von Manteuffel,dessen Memoiren er schrieb.)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