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一党执政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咖啡色區域为實行一党制的国家

一党制,又稱一个政黨制度英语one-party system)、一黨專政(貶稱),指單一政黨壟斷政治權力,並透過憲法、軍警、特務等各種制度內外之手段,長期將其他勢力排除於政治權力外[1]

傳統上以「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判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但此判定標準不充分[2],例如一黨領導的共產黨還實施黨內民主,內部派系眾多,存在一黨多元的系統,兩黨國家卻小黨林立抵制國會,又如歐洲多黨聯合執政良久沒有競爭的情況也很常見。

法理上的一党制国家為威权体制的一種,和其他个人独裁、军事独裁、绝对君主制等比較,有助於理解民主转型之不同途徑[3]

概要[编辑]

非竞争性體系下的一党制比一党执政外延要小,通常以法律形式确立一党执政,也可能通过现实力量如軍政府達成,不允許有反對党,或者法律上只有参政议政但不能执政的合法政党。比如說在共產黨执政的国家,法律寫明只准共产党为该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不容許另外其他政黨执政。也有学者将一党制细分为一党领导制(single party leadership system)、一党专有制、一党威权制(One-Party Authoritarian System)、一党多元制(One-Party Pluralistic System)、实用一党制(one-party pragmatic)、一党霸权制(hegemonic party system)和一党优势制[4]:257

一黨制(one-party system)依據薩托利的政治理論,屬非競爭性政黨體系即一個國家內只允許一個合法政黨存在並為執政黨。如: 二战时期的德国納粹黨、意大利法西斯党佛朗哥统治时期的西班牙和薩拉查統治時期的葡萄牙,禁止其他政党存在,议会徒具形式,党魁垄断国家政权,通过暴力和恐怖方式维持统治。二戰時期日本大政翼贊會,雖然名義上並非政黨組織(當時日本法律已禁止政治結社),但實際上是以一黨制的形式統治國家。前苏联冷戰時期的东欧国家,以及越南老撾中国古巴北朝鮮共產主義國家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更是国内各种政治性社会团体的领导力量。

威權一黨制或一黨威權制(One-Party Authoritarian System)下存在競爭性選舉,但執政黨藉由限制他黨競選資源與權利的方式,例如嚴格管制他黨宣傳活動,嚴格審核他黨候選人資格,有時甚至採取正當性可疑的壓制性手段,確保個別單一政黨長期執政,即連續當選國家元首或議會制下的政府首腦與多數議席。案例包括在解除戒嚴前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馬來西亞的巫統黨,1980年代前的韓國民主正義黨,1990年代以前印尼的從業協會黨,伊朗伊斯蘭共和黨伊拉克的社會復興黨等等。

一党制国家[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编辑]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取代正在行宪状态、但不被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等党派承认的《中华民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共投票1197张,同意票为1197张,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使用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提出的一个概念,毛泽东说,“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民主独裁”[6]

中华民国(1928-1947,1948-1987)[编辑]

1925年11月23日,國民黨右派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的「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並通過決議宣布中國共產黨非法。1927年4月18日,中國國民黨於南京成立國民政府,施行清党。1931年5月南京国民会议召开展現中國國民黨一党政治体制的初步形成[7]。直到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公佈,結束了國民黨一黨訓政,因此已不能称为一党制。从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生效后到1987年蔣經國开放党禁之前,中华民国真正实行為威權一党制

其他现存一党制国家[编辑]

其他过去一党制国家[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千華數位文化; 蔡力; [高普考/地方特考]. 政治學(含概要)混合式歷屆試題精闢新解. 千華數位文化. 27 March 2014: 301. ISBN 978-986-261-490-7 (中文(台灣)‎). "一個政黨制度(one-party system),一政黨壟斷政治權力,再透過各種制度,如憲法、特務等,將其他勢力長期排除在政治權力外" 
  2. ^ 葛永光. 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 國立空中大學. 1996: 106 (中文(台灣)‎). "傳統上,學者們多用「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決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問題是,如果僅從政黨數目來界定一國之政黨制度,顯然是不充分的。 ... 臺灣一黨獨大時,政黨互動及制度運作均較單純,民進黨成立後,..." 
  3. ^ 孙和声、唐南发. 风云五十年 马来西亚政党政治. Prometheus Enterprise. 2007: 27. ISBN 978-983-2197-26-3 (中文(马来西亚)‎). "传统的威权体制一般分为个人独裁、军事独裁、(法理)一党制国家与绝对君主制等,帮助我们理解民主转型的不同道路(Linz and Stephan,1996; Geddes,1999)。" 
  4. ^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ISBN 7309036611. 
  5. ^ 中国青年报》1954年9月30日
  6. ^ 论人民民主专政 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
  7. ^ 朱汉国. 中国政党制度史.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978-7-212-01160-4 (中文(中国大陆)‎). "Page 118 1927 年 4 月 18 日,蒋介石集团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象征着国民党一党制政权的 出现。此后,中经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 1931 年 5 月 南京国民会议召开,标志着国民党一党独裁政治体制的初步形成。国民党一党独裁 政体的 ...Page 124 上述国民政府主席职权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的统治,是蒋介石个人独裁 政治。 4 ,排斥打击异党。国民党一党独裁政治,还表现在它容不得其他党派的存在和 发展。 1927 年 4 月国民党一党制政府成立后,为了进一步确定其独裁政体, Page 170 梁漱滨这种企望,虽说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空想,但其间无疑包含着对国民党一党独裁制 的否定。 ... 从 1940 年开始,他依据西方的政党政治理论, ·发表了《中国目前的政党 问题八《论公开政权》等一系列关于中国政党的文章,批评国民党的一党独裁政体。"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