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
Државна Заједница С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

1992年-2006年
 

國旗 國徽
國歌
Hej, Sloveni
嘿,斯拉夫人!
塞尔维亚和黑山位置图
首都 贝尔格莱德1
常用語言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1992–1997)
塞尔维亚语
(1997–2006)
政体 联邦制
(1992–2003)
邦联制
(2003–2006)
一党优势制
(1992–2000)
总统
- 1992–1993 多布里察·乔西奇
- 1993–1997 佐兰·利里奇英语Zoran Lilić
- 1997–2000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 2000–2003 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 2003–2006 斯韦托扎尔·马罗维奇
总理
- 1992–1993 米兰·帕尼奇英语Milan Panić
- 1993–1998 拉多耶·孔季奇英语Radoje Kontić
- 1998–2000 莫米尔·布拉托维奇英语Momir Bulatović
- 2000–2001 佐兰·日基奇英语Zoran Žižić
- 2001–2003 德拉基沙·佩西奇英语Dragiša Pešić
- 2003–2006 斯韦托扎尔·马罗维奇
歷史時期 后冷战
 - 宪法 1992年4月27日
 - 成立 1992年4月28日
 - 联合国会席2 2000年11月1日
 - 国家联盟 2003年2月4日
 - 解体 2006年6月5日
面積
- 2006年 102,350 平方公里
人口
- 2006年估計 10,832,545
  密度 105.8 每平方公里
貨幣 塞尔维亚
 • 南斯拉夫第纳尔(1992–2003)
 • 塞尔维亚第纳尔(2003–2006)
黑山及科索沃大部分地区3
 • 南斯拉夫第纳尔(1992–1999)
 • 德国马克(1999–2002)
 • 欧元(2002–2006)
頂級域名 .yu
國際電話區號 +381
今屬於  蒙特內哥羅
 塞爾維亞
 科索沃4
1.^ 2003年之后无官方首都,但立法和行政机构仍位于贝尔格莱德,而波德戈里察则为最高法院所在地。
2.^ 作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ISO 3166-1 = CS;UTC = +1。
3.^ 黑山和科索沃事实上使用的货币。
4.^ 未受广泛承认。
Scg01.png
Scg02.png

塞爾維亞和黑山[1](台湾译为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簡稱塞黑,为前南斯拉夫余下沒有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共和国於2003年至2006年组成的松散邦联制国家。塞黑两国于1992年首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该联邦後於2003年2月4日重组并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独派以微弱的优势获胜,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的法定繼承國,塞黑因而解體並從此消失,南斯拉夫至此走入歷史。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后,两国之间日益疏远,而重组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更是一个非常松散的邦联,两个加盟共和国只有在外交、国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及货币体系,国家最高机构也分散在贝尔格莱德波德戈里察两个首都。联邦宪法规定任何一个共和国可以在2006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寻求独立,而黑山正是在2006年运用了这一项权利,通过公投解散了塞黑邦联。

另外,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實際脱离了塞尔维亚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塞黑联盟解体时,科索沃问题仍待解决。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獨立,但未獲國際社會普遍承認。

历史[编辑]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于1991年至1992年解体后,剩余的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共和国重新组成了一个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但联合国、美国等并未承认这个新的联邦国家。新的南斯拉夫联盟成立后,在米洛舍維奇的领导下继续参加在克罗地亚以及波黑境内的战争,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指责。战争于1995年各方签署代顿协议后停止。

1998年,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爆发民族冲突,从而引发了北约国家和南斯拉夫联盟之间的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6月)。战争结束后,科索沃转由北约俄罗斯的维和部队所管辖。

2000年,米洛舍維奇政權倒塌,温和派领导人科什图尼察上台。南斯拉夫联盟随即重新加入联合国。米洛舍维奇于2001年被引渡到位于荷兰海牙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接受审理,2006年去世。

2002年2月,塞黑两国决定废除“南斯拉夫”的名称,把南斯拉夫聯盟改成一个更為松散的邦聯。2003年2月4日,国家名称正式改为“塞黑”,新宪法同时生效。

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有关獨立的全民公决投票,支持獨立的选民以55.4%的微弱優勢決定終止與塞爾維亞的邦聯和國家聯盟關係,此前歐盟宣布獨立派需要獲得至少55%的選票欧盟才会接受投票的结果。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尔维亚和黑山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黑聯盟邦聯因此解散。

政治[编辑]

塞黑国家元首为总统,任期为四年。总统由议会选出。塞黑总理为行政首脑,由总统任命。但短暫的聯盟期間,總統和總理皆有同一人出任,且無太多權力,權力實際上分別由塞尔维亚和黑山兩個政府各自運作。

塞黑最高立法机构是塞黑议会,实行一院制,一共有126名议员,其中91名代表塞尔维亚,35名代表黑山。主要政党有:

行政区划[编辑]

塞尔维亚和黑山的行政區劃。黃色且面積較大的部份是塞爾維亞共和國。藍色且面積較小的部份是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塞尔维亚和黑山的領土可分為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以及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科索沃自治省四部分。

国旗 国徽 国名 首府 现今
Flag of Serbia (1992-2004).svg 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Serbia.svg 塞爾維亞共和國 贝尔格莱德  塞爾維亞
Flag of Montenegro (1993-2004).svg Coat of arms of Montenegro (1992-2004).svg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波德戈里察  蒙特內哥羅

其他:

塞爾維亞行政区划[编辑]

塞尔维亚再分为29个和一个直辖市,其中科索沃5个州,伏伊伏丁那7个州,塞尔维亚其余地区17州;塞爾維亞分為195個縣和4個市[2],這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單位。塞爾維亞還轄有兩個自治省:南部的科索沃自治省設有30個縣,在1999年后由聯合國監管治理。伏伊伏丁那位於北部,設有46個縣和1個市。而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以外的塞爾維亞被稱為中塞爾維亞,中塞爾維亞并不是一個正式的行政區劃。

塞爾維亞有四個市:貝爾格萊德尼什諾維薩德克拉古耶瓦茨。每個市均有自己的議會和預算。市下設區,並且分為「都市區」(市區)和「其他區」(郊區)。

黑山行政区划[编辑]

黑山全國分為21個縣,以及兩個都市縣,均系自波德戈里察分出。

地理[编辑]

塞黑北部为多瑙河平原,南部黑山科索沃地区为山地、丘陵。黑山199公里的海岸线为塞黑唯一一段出海口。塞尔维亚最高点是位于阿尔巴尼亚科索沃边界的賈拉維察山(Daravica),海拔2656米。

人口[编辑]

塞黑有62.6%为塞尔维亚人,16.5%为阿尔巴尼亚人,5%为蒙特內哥羅人。同时北部伏伊伏丁那民族比较多,有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吉普赛人斯洛伐克人等。阿尔巴尼亚族人主要居住于科索沃

经济[编辑]

由于战争、制裁等原因,塞黑经济处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自米洛舍维奇政权于2000年10月下台后,新上台的塞尔维亚民主反对阵营联合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稳定国家经济,并促成市场经济改革。该年12月塞黑更新了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的成员国地位,后来又重新加入世界银行以及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2001年6月,世界银行和欧洲委员会共同举办捐赠大会,共为经济转型事业筹得13亿美元。

黑山经济早在米洛舍维奇执政时代就脱离了南联盟的控制,在塞黑联邦维持的3年中,两个共和国分别有自己的中央银行、货币、海关、关税、财政预算。塞尔维亚所发行的货币为塞尔维亚第纳尔,黑山则使用欧元

科索沃名义上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但该地区实际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所管辖,财政方面则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欧元以及塞爾維亞第纳尔共为科索沃的官方货币。

节假日[编辑]

日期 名称
1月1日 新年
1月7日 东正教圣诞节
1月14日 塞尔维亚新年
2月15日 塞尔维亚國慶日
4月27日 宪法日
4月29日 * 东正教耶稣受难日
5月1日 * 东正教复活节
5月2日 * 东正教复活节翌日
5月1日 劳动节
5月9日 胜利日
7月13日 黑山國慶日

* 每年不同,以上为2005年日期

参考文献[编辑]

  1. ^ Price, Matthew. Profile: Serbia and Montenegro. BBC News. 5 June 2006. 
  2. ^ Law on 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and Local Self-Government, Parliament of Serbia (塞爾維亞文)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