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科索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科索沃共和國
Republika e Kosovës(阿爾巴尼亞語)
通稱:科索沃
Flag of Kosovo.svg Coat of arms of Kosovo.svg
国旗 国徽

國歌:《歐羅巴洲

Europe-Republic of Kosovo.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首都 普里什蒂納
最大城市 普里什蒂納
時區 UTC+1
(夏時制:UTC+2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14年估計


官方語言 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
官方文字 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

政治文化

國家領袖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1年估計

  • 總計:12億7770萬美元
  • 人均:6600-7369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11年估計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4年估計

  • 0.786[1]

貨幣單位 歐元(EUR,€)
基尼系数 30.0
其他資料

科索沃共和國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Kosovës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Косово、Republika Kosovo)位於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在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科索沃又譯為科索夫科索伏,该地区原为塞爾維亞的兩个自治省之一,稱為科索沃和梅托希亞塞爾維亞語Косово и МетохијаKosovo i Metohija)。

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託管地,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1990年至1999年間,該地阿爾巴尼亞族人也將科索沃稱為“科索沃共和國”,但当时該國僅有阿爾巴尼亞一國承認。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經過兩年的談判與周旋,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現時获得了108个国家的承认。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地理[编辑]

科索沃地圖
科索沃政治疆界地圖

科索沃又譯為科索夫科索伏。科索沃東、北面為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南臨馬其頓共和國,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蒙特內哥羅。最大城市為首都普里什蒂納

梅托希亞地區指科索沃西部的高原及盆地,包括佩奇普里茲倫等城市,而狹義的科索沃指的是科索沃東部地區,包括普里什蒂納烏羅舍瓦茨等城市。

科索沃佔地10887平方公里[2](4,203平方英里),人口接近兩百萬。最大城市為首府普里什蒂納,人口大約60萬;西南部城市普里茲倫人口大約16萬5千,佩奇人口大約15萬4千,而北部人口則大約11萬,其餘五個城市人口超過9萬7千。

科索沃呈現大陸性氣候特徵,夏天溫暖,冬天則寒冷多

歷史[编辑]

中世紀[编辑]

科索沃古為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地區,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時,古斯拉夫人(即現在的塞爾維亞族馬其頓族等民族的前身)開始從北方向該地遷徙,並向南滲透到今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地區(阿希兩國都不是斯拉夫國家,也就是說斯拉夫人後來由於民族遷徙、融合等原因,地盤又有所退縮)。

阿爾巴尼亞族的起源則比較不確定,現在一般認為阿族是古伊利裡亞人的後裔,阿爾巴尼亞歷史學家稱伊裡利亞人早在6世紀時就被斯拉夫人的遷徙浪潮驅趕到今阿爾巴尼亞等地,並以該地區的一些地名的淵源為證,認為阿族長期在該地居住,但拜占庭帝國史料表明在1043年才有「阿爾巴尼亞族」僱傭兵抵達今阿國中部,同時也有塞爾維亞學者稱阿族來自遠在中東與歐洲交界處的高加索山脈

當時的科索沃位於拜占庭帝國控制範圍和斯拉夫移民地區的交匯處。1014年前科索沃由保加利亞人所控制,該年科索沃重新並入拜占庭。12世紀末至1216年,科索沃以北的尼曼雅王朝兼併了科索沃。

尼曼雅王朝為現在塞爾維亞的前身,科索沃當時為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該王朝一度定都普里什蒂納。但尼曼雅王朝的民族構成則為現在歷史學家頗有爭論的問題,塞族學者認為該地當時主要是斯拉夫人,但阿族學者則認為當時科索沃的先住民為阿族人。

鄂圖曼帝國時期[编辑]

14世紀中葉,尼曼雅王朝衰弱,同時鄂圖曼帝國開始入侵,並於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實際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之後科索沃漸漸成為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

在鄂圖曼統治下,科索沃漸漸成為穆斯林地區,同時阿族人漸漸在科索沃的部分地區出現,一部分塞族學者認為這些都是從阿爾巴尼亞遷來的移民,但也有學者認為當時在梅托希亞地區已經有阿族人居住。

現代[编辑]

Vilayet of Kosovo (1881–1912) map.png

科索沃最終於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時由奧斯曼帝國劃歸塞爾維亞。之後塞爾維亞於1918年加入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即後來的南斯拉夫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軸心國佔領了南斯拉夫,科索沃併入了由意大利所控制的阿爾巴尼亞。戰爭期間,大量塞族人被阿族武裝驅逐出科索沃。

戰爭結束後,科索沃重歸南斯拉夫鐵托政權將科索沃設立為塞爾維亞的自治區(後又改為自治省),並給予當地阿族人地方自治,當地塞族人則認為科索沃所實行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對塞族的歧視。

1989年,塞爾維亞公投修憲,大大縮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權利。阿族人強烈抗議,並抵制了接下來舉行的科索沃議會選舉。後來阿族人宣佈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自行舉行選舉,同時自行開辦了醫院、學校、廣播電台等。而南斯拉夫解體也在這時開始。

波黑戰爭后,塞爾維亞開始組織塞爾維亞人移民至科索沃,引發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感。1990年代中葉,阿族游擊隊以塞族軍政人物及設施為目標開始進行游擊戰。1998年3月,南斯拉夫軍隊開始協助塞爾維亞警察,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有二十萬阿族人在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中流離失所,淪為難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認為這是南聯盟種族清洗政策的結果,認為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當時圖謀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換成塞族。同時也有數萬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羅姆族人等)淪為難民。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轟炸塞爾維亞。北約稱戰爭的目的為保證阿族難民可以重歸家園,但戰爭又造成數十萬阿族人及塞族人逃離家園。戰後,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園,但大量塞族難民則不願回到科索沃。

戰爭結束後,科索沃改由北約管轄,後來北約將管轄權交予聯合國。部分西方國家如美國支持科索沃獨立建國,美國總統布什在2007年訪問阿爾巴尼亞時便公開表示此一立場;然而俄羅斯與塞爾維亞並不認同。

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於2008年2月17日,宣佈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由國會通過獨立宣言。然而,塞爾維亞政府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3]。塞爾維亞之盟邦俄羅斯也堅持反對該獨立行動。聯合國為此召開安全理事會緊急會議,但並未達成共識。

政治[编辑]

科索沃為多黨制議會制代議民主制的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為總理。行政及立法權能則分別由內閣議會行使。

科索沃獨立前的政治[编辑]

2008年之前,科索沃名為塞爾維亞的自治省,實際上是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UNMIK)所管轄。UNMIK已設立了議會、政府、以及總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發行的護照身份證車牌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科索沃的地址也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萬國郵政聯盟建議寄往科索沃的信件應該註明「Kosovo(UNMIK)」的字樣[4]

科索沃在國際上依然被視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談判定於2005年舉行,但阿塞雙方各持己見,談判有相當的難度。阿族人不承認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主權,認為塞對科索沃的統治不可能尊重阿族人的權利。而塞方則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自古以來的領土,不接受科索沃獨立的可能性。國際社會則擔心,科索沃獨立的先例會重新引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的內戰。當時認為可能的折衷解決方案是:繼續維持現狀,將科索沃交予歐盟管轄。

科索沃总理塔奇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科索沃獨立後,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的權力大幅縮小。而在科索沃獨立之後,塞爾維亞系居民設立了自己的議會。

科索沃獨立[编辑]

科索沃总理哈辛·塔奇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在議會召開特別會議,由議員投票通過科索沃獨立,按照人民意願,成為「一個獨立、有主權和民主的國家」。會議過程由電視直播,隨官員宣讀獨立宣言,議長克拉斯尼奇(Jakup Krasniqi)宣佈獨立,之後議員還隨即投票決定國旗和國徽。國旗會勾勒出科索沃在地圖上的輪廓,配以跟歐盟旗幟一樣的藍底色,象徵歐盟是科索沃的未來,普里什蒂納成為首都。

科索沃的外交[编辑]

圖例
  科索沃
  目前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和地区
  目前尚未正式承認但傾向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和地区
  目前表達對科索沃單方面宣佈獨立關切,待進一步行動的國家和地区
  目前已經表示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和地区
  目前對科索沃獨立保持中立的國家和地区
  目前未表態的國家和地区




正式承认[编辑]

雖然科索沃仍未能加入聯合國,但是現時已獲部分國家或地区的正式承認,其中一些国家已於該國設立大使館,目前已有108個联合国会员国对其予以承認(2015年5月),其中71国与其正式建交。以下是承認國家的列表:

支持独立[编辑]

  •  博茨瓦纳 不丹等國先后发表声明支持科索沃獨立,並將會承認其合法國家地位。

反對獨立[编辑]

未表态承认独立[编辑]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仍有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蒙古国 緬甸 柬埔寨 尼泊尔 土库曼斯坦 黎巴嫩 佛得角 塞舌尔 厄立特里亚 辛巴威 马达加斯加 模里西斯 卢旺达 南蘇丹 剛果 赤道几内亚 喀麦隆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危地马拉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千里達及托巴哥 苏里南等25个国家没有表态承认科索沃独立。

已撤销的承认[编辑]

 马里 奈及利亞 乌干达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先后表示其当初对科索沃的外交承认无效。

行政區劃[编辑]

在塞爾維亞將科索沃分為5個州,而在聯合國托管時期則被劃分為7個州,獨立後暫時沿用聯合國託管版本。

經濟[编辑]

歐元為科索沃的法定貨幣。同時塞爾維亞第納爾也是法定貨幣,但一般只在塞族聚集地區使用。

全國人口雖達200萬,但有37%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水平。全國基礎建設可說是陷於停留階段,公路大多日久失修。失業率亦高達45%,因此有人質疑科索沃雖然獨立,但實際上仍需要各國的經濟援助。

交通[编辑]

科索沃铁路总长1240公里。

人口[编辑]

科索沃種族分布圖

至2008年,阿爾巴尼亞人在科索沃總人口中已超过90%。近年來,由於種族衝突等原因,大量少數民族(如塞爾維亞族羅姆族等)離開科索沃與少數民族被強制阿爾巴尼亞化,阿族比例不斷上升。

據《科索沃統計局2000年度生活質量調查》顯示[8],科索沃總人口為197萬,其中:

參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Kosovo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4
  2. ^ Independent Commission for Mines and Minerals. Welcome to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for Mines and Minerals (ICMM), Kosovo. [2013-11-17]. 
  3. ^ 科索沃今獨立 歐盟協助蘋果日報 (香港)》2008年2月17日
  4. ^ http://www.upu.int/post_code/en/countries/KOS.pdf[失效連結]
  5. ^ 第一个承认科索沃的联合国成员国。
  6. ^ 科索沃高官表示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新华网. 2008-03-20 [2014-06-10]. 
  7. ^ 《蘋果日報(香港)》2008年2月17日
  8. ^ Kosovo and its Population

外部連結[编辑]

特派團[编辑]

維基媒體[编辑]

臨時政府[编辑]

親阿[编辑]

親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