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通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通信是發送者通过某種媒體以某種格式來傳遞信息到收信者以達致某個目的。在古代,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符號、語言、眼神、觸碰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到了今天,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通信基本完全利用有线或无线电完成,相继出现了固定电话無線電話手機互聯网甚至視訊電話等各种通信方式。通訊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通訊的效率,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通訊。

通信史[编辑]

口語時代[编辑]

文字書寫時代[编辑]

印刷時代[编辑]

电信时代[编辑]

網路傳播時代[编辑]

  • 1955年,美國為了大戰的需要,發行了第一部軍用電子計算機
  • 1969年,美軍建立阿帕網(ARPANET),目的是預防遭受攻擊時,通信中斷。
  • 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分為軍網和民網,漸漸擴大為今天的網際網路
  • 1993年,美國宣布興建信息高速通路計畫,整合電腦、電話、電視媒體。

通信模型[编辑]

香农和韦弗的通信模型
通信主要構面架構
通信編碼及解碼架構

第一個主要的通信模式是由克劳德·香农瓦倫·韋弗於1949年在貝爾實驗室[1]。此模型最早是用來模擬廣播及電話的技術。最早的模型包括三個部份:发送设备、信道及接收设备。发送设备是電話,信道是電話传输线,而接收设备是另一部電話。香农和韋弗也發現在電話對話中常有靜電影響通話,這就是通信中的噪音。

有一個有關通信的簡單模型,一般稱為傳送模型或通信標準模型(standard view of communication),其中信息(即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藉某種形式(即消息,例如语音,文字,音乐,数据,图片,动画等)由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主要的产生噪声的部分)/接收设备/受信者。這種常見對於通信的觀點將通信,視為一種傳送及接收資訊的方式,其優點是簡單、通用以及可量化。社會科學家香农和韋弗將此模式分為以下的元素。

  1. 信息源,負責製造信息。
  2. 发送设备,將信息轉換為信號。
  3. 信道,信號在其上傳播。
  4. 接收设备,將信號再還原成信息。
  5. 受信者,信息要傳送到的目的地。

香农和韋弗認為在此理論中,有三個不同層次的通信問題。

技術問題:信息本身如何準確的傳送?
語義問題:信息的意義如何準確的傳達?
有效性問題:接收到的意義如何有效的影響行為?

丹尼爾·錢德勒英语Daniel Chandler對此模式的批評是:

  • 假設通信的二端是孤立的個體。
  • 不允許不同的目的。
  • 不允許不同的解釋。
  • 不允許不平等的權力關係。
  • 不允許一些和情境有關的文本。

通信噪音[编辑]

在任何通信模型中,噪聲是指任何對接收方接收及解讀訊息的干擾。這裏有些噪音的例子:

環境噪聲[编辑]

是指擾亂身體通信的噪音,如在聚會中站在揚聲器旁邊,或是因為教室旁建築工地的噪音,以致於難以聽到教授的說話。

生理缺陷噪音[编辑]

生理缺陷妨碍有效的溝通,如失聰失明

語義噪音[编辑]

某些詞的含義不同的解釋。例如,英語“weeds”這個詞可以指院子裡一個不受歡迎的植物,或指大麻

句法噪音[编辑]

語法錯誤可以破壞通信,如在一個句子中的動詞時態的突然變化。

組織噪音[编辑]

不佳結構的通信可以改變接收方的準確解釋。例如不清楚及不當陳述的指令會使接收方更加迷惑。

文化噪音[编辑]

定型假設可能會導致誤解,如祝一個非基督教的人“聖誕快樂”無意中得罪他們。

心理噪音[编辑]

某些心理狀態會使溝通變困難,例如非常悲傷或憤怒的情緒會使人無法專注在當下的情形,像自閉症等疾病也可能會妨礙有效的溝通[2]

相關條目[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Shannon, C. E., & Weaver, W. (1949).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rban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 ^ Roy M. Berko, et al., Communicating. 11th ed.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10)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