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背影——盘点西藏的贵族庄园.jpg

“庄园”,这一曾经遍布旧西藏的词汇,如今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那些残存的遗址,仍然在昭示着它们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

郎色林庄园: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庄园 

 
 

贵族庄园的四宗“最”

  庄园楼共有7层高,在第三层里有一个朱红色的16柱会客大厅,在庄园里柱子的设置是分等级的,除了达赖喇嘛使用的24柱之外,这里是级别最高的了。而在庄园座北朝南的楼体顶部,有一金光闪耀的法轮徽记,这表明庄园里曾经诞生了活佛。而朗色林庄园有别于其他贵族庄园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主楼体面朝东方的位置,还依附着墙体修建了一列专供活佛使用的经楼。[详细]

  站在朗色林村一望无际的旷

野上,看着正在废墟上缓慢修复

的暗色庄园,与偶遇的庄园里最

后一位奴隶曲桑聊天,这时所有

的谜底就像曲桑脸上那纵横交错

的皱纹样在一点一滴地被掀开。

700年的显赫时光

  与这雄伟庄园相匹配的,则是庄园主人那代代显赫的地位和身份。这个家族里曾出过众多著名人物,包括贡嘎县古老的多吉扎寺的两位活佛,大学者班禅·罗桑益西和原西藏嘎夏政府的噶伦,最后一位即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四位孜本之一,朗色林·班觉久美。[详细]

 

贵族生活的活标本

  除了学习印度传来的英国生活方式,当时的贵族以在庄园林卡中种植各种树木为时尚。郎色林一家曾经数次从印度购买树种,驱赶着马帮、牦牛的运输队要渡过炎热的恒河、翻过冰天雪地的喜马拉雅山,一路跋涉数千公里,才能回到藏区。[详细]

帕拉庄园:昔日贵族庄园 “诉说”西藏变迁 

 
 

帕拉庄园:西藏农奴社会的现代记忆

  从江孜县城西南方向出来,驱车四五公里即至班觉伦布村,帕拉庄园就隐没在这村落之中。作为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它留存着西藏民主改革前的那段历史记忆,向人们述说着农奴与农奴主之间天壤之别的生活。庄园共有房间87间,包括贵客厅、议事厅、经堂、卧室、日光房等。高大的庄园大门斜对面,就是一个低矮的农奴院。[详细]

  如今,农奴们早已翻身做了

主人,昔日农奴们的悲惨生活已

成为历史,唯独留下了一座帕拉

庄园,向世人诉说着旧西藏贵族

和农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昔日贵族庄园 “诉说”西藏变迁

  37座庄园、12个牧场、3000多名农奴供使唤,喝法国的红酒、抽印度的香烟;150平方米奴隶院住着60多名农奴,每人每天一勺糌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是60年前西藏的贵族和农奴生活的真实对比。[详细]

 

帕拉庄园:旧西藏农奴制的缩影

  在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农奴主贵族庄园——帕拉庄园坐落于此。在旧西藏,三大领主占据着95%以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帕拉庄园正是这三大领主奢华生活、农奴血泪史的一个缩影。[详细]

霍尔康庄园:留存在甲玛的万户侯记忆 

 
 

古老庄园

  “‘霍尔’是藏族人对蒙古人的称呼。霍尔康家族这支蒙古血脉在200多年前迁移到今天的甲玛乡赤康村。而‘赤康’翻译成汉语就是‘一万’的意思,赤康村也被称为‘万户府’。当时西藏曾被分为十三个万户,赤康村就是总管十三万户的万户长的驻锡地,后来为霍尔康家族所有。”[详细]

  霍尔康家族中最为现代人所

熟识的恐怕就是为西藏和平解放

及民主改革等做出重大贡献的阿

沛·阿旺晋美了。霍尔康庄园见

证了阿沛·阿旺晋美人生中最快

乐的童年时光。

 

昔日辉煌

  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有一处甲玛景区,这里最重要的景点除了松赞干布纪念馆,就是西藏霍尔康庄园了。坐落在庄园遗址上的古老城墙仿佛在向今日的游人诉说着尘封的历史。昔日庄园的辉煌从那些残存的建筑中依然可见一斑。[详细]

 

旅游胜地

  如今的霍尔康庄园不再是当年烜赫一时的万户侯驻锡地,历史的沉淀赋予它别样的美感,配合上现代化的展馆、餐厅、宾馆等配套设施,这里被打造成别具韵味的旅游景点。在霍尔康庄园景区内,游客可以进行丰富的文化体验。[详细]

凯松庄园:从贵族庄园到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雅砻河谷的幸福村

  42年前的春天,凯松庄园的400多个农奴自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在共产党领导下,百万农奴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就从这个小小的村落拉开了序幕。从没有人身自由到当家作主,从泪水涟涟的凄惨日子到欢声笑语的红火生活,从目不识丁到追求现化文明,一代代凯松人生活的变迁,浓缩了西藏半个世纪的沧桑。[详细]

    从昔日农奴主的庄园到如今

繁荣稳定、欣欣向荣的新凯松,

这是西藏农村发展进步的一个缩

影,更是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迈向小康幸福之路的真实写照。

 

克松村边巴次仁的“格巴桑波”

  在边巴次仁的回忆里,庄园主权利“实在太大”了,“他们有监狱,不听话的人就被动用刑罚鞭打,甚至处死。我们只有干活才能生存,而我们没有房子、没有田,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详细]

 

西藏农村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上来了!”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凯松村村民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产。于是,凯松人把这句话写入了历史,凯松成了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详细]

阿沛庄园:古老庄园展新颜 

 
 

神奇的传说

  传说,在公元7世纪前后,吐蕃第七代首领直贡赞普被杀后,夏赤、聂赤和恰赤3位王子逃到了工布地区。为了寻找安身之地,他们向天祈祷,聂赤朝天上射了一箭,箭头落在了阿沛庄园修建的地方。于是,聂赤喜悦地说了一声:“阿沛。”意思是“命运把我安排在了这里”。于是,就在此建造了庄园。[详细]

  尽管过去那宏伟壮观的场景

已不复存在了,但村民至今仍以

阿沛·阿旺晋美而骄傲和自豪。

经历了风雨洗礼后,阿沛村家家

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历史的礼赞

  索朗多布杰说:“当年,我作为阿沛·阿旺晋美的私人秘书和侍卫随同阿沛·阿旺晋美前往北京,耳闻目睹了‘十七条协议’的谈判和签订,亲眼目睹了新西藏的发展变化。”[详细]

 

幸福的生活

  走进阿沛新村,一排排高大宽敞的两层藏式楼房漂亮整洁、装饰一新,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显得格外豪华和气派;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奇花异草和各种果树,点缀着美丽的家园,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详细]

结束语

藏族的一首民歌中唱到“高高的喜马拉雅山,堆的是农奴的白骨;滚滚的雅鲁藏布江,流的是农奴的血泪”,就真实地反映了奴隶所遭受的苦难。42年前,一场变革改变了这一切。“民主改革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这些在庄园主眼里牲口不如的奴隶,真正成了主人。”从没有人身自由到当家作主,从泪水涟涟的凄惨日子到欢声笑语的红火生活,从目不识丁到追求现化文明,昔日贵族庄园农奴的生活变迁,浓缩了西藏半个世纪的沧桑。

  本期责编:翟新颖 录入: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