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志 >> 上海农业志 >> 第四编蔬菜

第四编 蔬菜

2003-11-17 10:12:54

概述

上海地区的蔬菜,隋代以前属农民自给性生产。农家在宅旁园地种菜,采鲜自食;并在收获旺季,将多余鲜菜用晒干、腌制、酱渍等方法贮存,供缺菜时食用。唐代农业发展和集镇形成,特别自唐天宝十年(751年)华亭县治建立后,有了少量商品蔬菜生产。明清时期,集镇逐渐增多和扩大,商品蔬菜生产随之有所发展,蔬菜品种也逐渐增多。明弘治《上海县志》记载,种植的蔬菜品种有青菜、豌豆、冬瓜、姜、蒜等27种。至明嘉靖年间,又始种莴笋、丝瓜。到清同治年间,蔬菜品种增至45种。

上海开埠以后,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近郊农户种菜者随之增多,一些外国人还传来了少量国外蔬菜品种,商品蔬菜生产进一步发展。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海县城首次出现经销蔬菜的唐恒泰地货行。民国前期,20世纪20年代初,近郊蔬菜生产开始在早春采用油纸覆盖培育茄果类、瓜类秧苗,以防低温霜冻侵害。蔬菜简易腌渍加工兴起,市区出现一些“前店后场”(前门销售蔬菜后场腌渍加工)的蔬菜经营企业。民国18年(1929年),地货行也发展至90多家。民国20年(1931年),全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和苏州河沿岸。上海县的龙华、三林和宝山县的彭浦等地,开始利用花卉玻璃温室培育番茄秧苗。到民国37年(1948年),郊区商品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11.5万亩,因复种指数低,生产条件差,主要是露地栽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平均年亩产只有1000多公斤,全年上市蔬菜约15万吨。当时市区和市郊结合部有蔬菜交易点20多处,经销蔬菜的地货行500余家,上海市场供应的蔬菜,约有三分之二来自江苏、浙江等邻省。

上海解放以后,贯彻“郊区农业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方针,蔬菜生产迅速发展。1953年,菜田面积扩大到19.6万亩,复种次数上升至1.62次,年平均亩产为1300公斤,全年上市蔬菜36.22万吨,城市蔬菜自给率提高到49.7%。并呈现出某些各具品种特色的生产区域布局,如江桥的土豆,严桥的花菜,杨思的刀豆,杨行的黄瓜,江湾的卷心菜,彭浦的番茄等。1956年,在对农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菜区普遍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市蔬菜公司成立,近郊10个区供销合作社蔬菜经营管理部门和市区公私合营后的地货行并入蔬菜公司,采用设立蔬菜购销站、交易市场和签订产销合同的形式,开始把蔬菜生产和销售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至1957年,蔬菜生产复种次数又提高到3.4次,年平均亩产增加至2510公斤,全年上市蔬菜64.68万吨,自给率达到66.7%。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以菜代粮”的需要,扩大蔬菜生产,强化计划管理,实行统购包销,1961年菜田面积猛增至42.9万亩,年平均亩产3010公斤,全年上市蔬菜多达149.5万吨,大都是品种单调、高产、粗糙的蔬菜。因外来蔬菜货源极少,自给率达到99%左右。以后经过调整菜田面积,增加蔬菜品种,生产逐步趋向正常。1965年,确定常年菜田面积为17万亩,品种发展到400多个,并逐步形成常年菜基地、季节菜基地、出口菜基地和蔬菜种子基地相配套的生产布局。还在坚持计划生产、计划上市的同时,恢复市场交易、产销见面、自由选购、当场议价的方法。当年郊区蔬菜平均亩产首次超过万斤,达到5800公斤,全年上市117.2万吨,自给率95%左右。

“文化大革命”期间,蔬菜生产出现曲折。1968年因鼓吹“菜农不吃商品粮”,菜区被迫挤出3万亩菜田改种粮食,后来由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评而被制止,但对蔬菜生产已经产生较大影响。再加上不顾客观存在的蔬菜淡旺季矛盾的自然现象,为了压旺而不适当地采取压缩面积、压低价格等措施,阻碍了蔬菜生产的稳定发展。1973~1977年连续5年,常年菜田年亩产都在5000公斤左右徘徊,一年中日上市量少于市场最低需求量2500吨的天数,多达90~140天。特别是从1972年冬淡开始,淡季市场蔬菜供应严重短缺,有一段时间日上市量仅400~1000吨,城市居民要3~4天才能凭卡轮流买到一次蔬菜,并时常出现半夜排队争购的现象。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贯彻菜区“以菜为主”生产方针,常年菜田面积增加,蔬菜收购价格提高,并实行有利蔬菜生产的政策措施,从1978年秋季起,开始扭转连续多年蔬菜供应紧张的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的措施。建立市和有关县的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在菜区普遍实行以联产联值到劳(组)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把常年菜田面积稳定在18.4~20万亩,并加以保护;通过实行一系列扶持蔬菜生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使蔬菜生产和供应出现了连年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从1985年开始,又改革蔬菜购销体制,将已实行27年的统购包销改为“大管小活,合同定购”,把总量20%的花色品种放开经营,翌年扩大至30%,以后又基本放开生产品种,放开零售经营,进一步活跃了计划经济为主体制下蔬菜的生产和流通。从1988年起,在江泽民、朱镕基等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倡导和推动下,又规划实施“菜篮子工程”,增加资金、物资和技术投入。1981~1990年10年间,各级共投入5~6亿元,建设了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设施,增强了抗灾能力,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0%左右,各种新技术进一步推广。10年间,平均年上市蔬菜110万吨左右,平均每个城市居民每天可吃到380克左右的新鲜蔬菜且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市场蔬菜供应基本正常。市民对此较为满意。这期间,上海郊区生产的蔬菜,除主要供应城市居民消费外,还有一部分供外贸出口。1988年,出口新鲜、速冻、脱水、罐头蔬菜共约1.6万吨,创汇7000多万美元。

1990年,上海的蔬菜生产已经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生产品种多样化。在食用叶、果、茎、花、根各类蔬菜中,共有当地的、外地的,南方的、北方的,中国的、外国的蔬菜品种716个,形成了“融贯南北、汇萃中外”的特点。生产基地相配套。有近郊常年菜基地,中、远郊季节菜基地,卫星城镇蔬菜基地,保淡基地,水生蔬菜基地和加工出口蔬菜基地,以及供应宾馆等高层次消费需要的“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共约39万亩,形成了“功能各异、相互补充”的特点。生产设施较先进。蔬菜生产中的种苗、栽培、排灌、耕作、包装运输五个系列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有县、乡、村种子场243个,工厂化育苗设施215座;温室、管棚、大中棚、小环棚等各种保护地栽培面积6万余亩;常年菜田排灌自如,喷灌面积占95%以上;耕作、植保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有塑料包装箱110万只,运菜卡车629辆、机动水泥船13350个吨位。蔬菜生产从播种到上市具有“系列装备,高产高效”的特点。

 

上海市蔬菜生产上市情况统计表

年份

全市上市总量(万吨)

郊菜

上市量(万吨)

自给率%

常年菜

面积(万亩)

上市量(万吨)

单产(公斤)

1949

49.2

16

54.8

11.6

12.7

22

1950

33.l

20

60.3

13.4

15.5

23

1951

32.3

18.8

58.1

13.7

12.8

19

1952

41.6

25.8

62.1

16.2

16.5

23

1953

51.9

36.2

69.8

19.6

25.7

26

1954

58.4

43.2

74.0

18.5

32.8

35

1955

55.0

43.2

78.7

20.4

35.6

35

1956

66.0

54.5

82.7

21.1

42.8

41

1957

78.7

64.7

82.2

19.5

50.7

52

1958

80.7

68.9

85.4

30.0

68.9

46

1959

130.2

122.9

94.4

37.8

105.2

56

1960

125.7

123.4

98.3

38.0

112.6

59

1961

141.1

140.9

97.9

42.9

130.7

61

1962

170.6

164.1

96.6

42.5

159.8

75

1963

147.9

118.1

92.3

28.0

107.3

77

1964

116.7

108.5

92.9

20.0

95.5

95

1965

126.l

117.4

92.0

17.0

98.6

116

1966

115.5

104.5

90.4

16.8

92.3

110

1967

124.O

108.8

86.1

17.8

95.7

108

1968

133.3

117.6

88.2

18.1

101.2

115

1969

108.5

99.5

92.1

17.5

89.2

102

1970

120.8

112.8

93.3

17.5

101.0

116

1971

130.8

124.9

95.1

17.6

106.0

120

1972

140.2

135.6

96.8

17.5

112.8

129

1973

108.6

101.8

94.2

17.5

91.8

105

1974

121.1

114.7

94.7

17.5

94.6

108

1975

108.1

100.4

92.8

17.5

89.6

101

1976

130.3

124.5

95.5

18.2

111.6

123

1977

115.9

110.5

95.4

18.2

98.3

108

1978

152.4

145.4

95.4

18.4

123.9

135

1979

136.0

128.1

94.2

18.4

112.1

122

1980

111.5

53.8

88.6

18.4

85.3

93

1981

119.7

106.9

89.4

18.9

88.9

94

1982

170.1

156.1

91.8

20.0

137.5

137

1983

126.2

112.9

85.9

20.0

103.1

103

1984

172.3

168.0

97.7

20.0

152.7

152

1985

102.2

94.6

92.6

17.6

85.6

97

1986

126.0

115.6

91.7

17.8

106.1

119

1987

139.9

108.1

77.3

17.8

88.5

109

1988

112.5

106.9

95.0

16.8

99.2

116

1989

110.2

105.7

95.5

16.9

96.9

108

1990

114.1

100.9

88.5

16.7

93.7

107

当前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