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人民公安报社旗下

中国警察网  >  民警视窗  >  警事回望  >  见证 > 正文

从国政到警大,公安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2010-12-14    来源: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作者:黄明健

  “习仲勋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公安教育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看到了无限广阔的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空间。”

  【时间】1984年5月18日

  【地点】北京

  【事件】国际政治学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

  【关键词】公安高等教育

  本报记者 黄明健

  金秋十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迎来60岁华诞,来自四面八方的校友回到母校,重拾青春飞扬的激情与梦想。在他们中间,有人称毕业于“公大”,有人称毕业于“警大”,还有的则称毕业于“国政”。

  “公大”,顾名思义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大”则是1998年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合并前的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国政”则是指1984年5月18日改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之前的国际政治学院。现在,在中国大学的序列中,已经查不到“国际政治学院”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这两个校名了。

  国际政治学院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又为什么要改名,在公安院校发展史上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

  国际政治学院各系有序列代号增加了神秘色彩

  “国际政治学院的前身是政法专科学校,成立于1978年6月,是建国以来公安部创办的培养侦察技术人才的第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凌云兼任校长和党委书记。”陈鸿彝说,“最初的时候,校址在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的中央政法干校院内。其实,那也就是暂时借用,同时也在寻找新校址。”

  回忆起当年在国际政治学院工作的经历,已经67岁的陈鸿彝教授至今记忆犹新。1981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中的一员,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陈鸿彝与其他20多名研究生一起被分配到国际政治学院任教,此后随学校改名、合并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1年退休后继续从事古代治安制度等课题的研究。

  “1979年,政法专科学校更名为国际政治学院,校址定于北京市大兴县团河农场内。学院成立时,由时任公安部副部长李广祥兼任院长和党委书记。就这样,国际政治学院在这片400多亩的空地上白手起家创建起来了。”当年的经历,陈鸿彝至今难以忘怀:“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大家创业劲头十足,多数教师都住在团河校区,师生关系很密切。”

  “在国际政治学院,各个系都有序列代号,这更增加了学校的神秘色彩。”陈鸿彝介绍,国际政治学院主要培养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文化交流、新闻宣传报道人才,学制四年。最初,学院设置有外语系(一系,含英、法、德、俄、日五个语种)、中文系(二系)、科技系(三系)三个系。后来,学院增设了新闻系(四系),将英语专业从外语系中划出,单独设立了英语系(五系)。

  “国际政治学院的教学风气非常好,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广,社会活动能力强,这在当时北京的各大高校中是出了名的。”陈鸿彝说,“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中很多人如今都已经成为有关行业的中坚力量、领军人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广泛而积极的贡献。”

  接受“警官大学”的新校名有一个小过程

  1983年,国际政治学院要“改名”的消息浮出水面。

  既然要改,那用什么名称好呢?陈鸿彝说:“新校名用什么名称,不只是决策者在思考,学校里上上下下都很关注,大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共同的思路是新校名中应该体现‘公安部部办高校’的特点,理所当然要有‘人民公安’字样。”

  “但是,大家很快发现这个方案实际上行不通。因为,在木樨地已有一所‘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同在北京,同样直属公安部领导,国际政治学院的新校名中就不能再出现‘公安’二字了。”陈鸿彝说。

  几乎与此同时,公安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将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全日制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报告》。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将这一事项转教育部办理。1984年1月31日,教育部发出文件,同意将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并于1984年开始招生,学校规模3000人。随后,邓小平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题写校名。

  既不能出现“公安”二字,又要直观体现出这是一所公安院校,新校名究竟该怎么取呢?经校领导研究,报公安部批示,新校名最后确定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

  陈鸿彝说:“刚开始的时候,有的人不太习惯这个新校名,特别是一些老公安更是想不通,为什么校名里出现了‘警官’二字。他们认为,我们的警察是人民警察,什么时候成‘警官’了?称呼‘警官’一下子就像回到了解放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旧社会骑在人民头上的旧警察、官老爷形象。因此,新校名中出现‘警官’二字似乎不妥。”

  “后来,学校专门在学报上刊登文章,讨论‘公安’与‘警察’及‘警官’的含义问题,最终使大家在理论沟通与学术交流中认同了这个新校名。”20多年后再次提起这个问题,陈鸿彝笑了笑。

  1984年5月18日,教育部通知公安部,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际政治学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此后不久,彭真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题写校名。

  公大和警大联合举行首届开学典礼

  1984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联合举行首届开学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任公安部部长刘复之主持开学典礼。

  虽然已经时隔20多年,但陈鸿彝依然珍藏着全文刊登习仲勋讲话的1985年第一期《公安大学学报》。习仲勋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刚刚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国庆盛典,今天又在这里举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的首届开学典礼,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成立这样两所大学,是我国公安战线和教育战线上的大喜事,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成立后,陈鸿彝任中文系副主任。他说:“习仲勋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公安教育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看到了无限广阔的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空间。”

  在习仲勋的讲话中,有一段话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有公安干警中,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具有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只占百分之四点二,这也是公安队伍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正规化的教育、培训入手,加强公安队伍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军事化建设,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

  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习仲勋在讲话中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要加强公安队伍的教育训练,建立公安系统的教育体系。第二,要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办好学校。第三,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公安人员。

  贯彻“三个面向”完善公安教育体系

  在1985年第一期的《公安大学学报》上,同时刊登着一篇时任公安部部长刘复之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处在振兴的新时期。在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成立了。这两所大学的创建,标志着我国公安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必须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指示,积极发展公安教育,迅速完善和加强公安教育体系。”

  刘复之指出:“我们的公安教育,要紧密结合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迅速完善和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教育体系。”对于这一点,陈鸿彝有着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

  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时,陈鸿彝的主攻方向是六朝文学。最初,学生们对他教授的古典文学课程兴趣不大,有的学生甚至提出:“我们将来是去当警察,又不是做诗人,学这些诗词歌赋有什么用!”

  “教学相长!”和其他众多优秀的教师一样,在分析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基础上,陈鸿彝开始了将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公安工作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他发现,古代著作中有大量与现代公安业务相通的内容,于是将其引入课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解,受到学生的欢迎。此后,他又更进一步,“锁定”科研方向———古代治安制度,逐步成为该领域有影响的专家之一。

  199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这个高等院校的名称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回顾过往,从政法专科学校、国际政治学院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在20年的艰苦创业和稳步发展的历程中,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先后培养学员近18000名,为我国公安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传承着“国政”、“警大”、“公大”的优良历史传统,延续着中国公安院校教育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再次翻看刘复之20多年前写的那篇署名文章,有很多话放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正如该文结尾所说:“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公安教育一定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学生在进行散打训练。这所大学是为培养从事公安保卫事业的专门人才于1984年建立的。顾德华

  【相关链接】

  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的文件

  ◆《同意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文件

  1984年1月31日,教育部给公安部发来《同意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文件,具体内容如下:

  公安部[1983]88号《关于将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全日制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报告》,国务院办公厅转我部研究办理。经与国家计委、财政部研究,同意将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并于一九八四年开始招生,招收本科生二百四十人,干部专修科另定。

  学校建在北京市(不新征土地),设置公安管理、侦察、治安、法律、公安档案、政工、保卫学七个专业,除公安档案和政工两个专业以后招生外,其余五个专业均从一九八四年起开始招生。学校规模三千人。其中本科生二千人、研究生二百人、进修生八百人。该校由公安部领导。

  学生着装可参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生着装标准的规定》执行。学生人民助学金应按教育部、财政部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一日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即:助学金享受面按学生人数的60%编列预算,助学金标准北京地区为每生每月22元。

  按照国家计划招收的本科学生、研究生的正常经费列教育事业费开支;干部专修科经费,由学员所在单位按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规定标准,向学校支付。

  ◆《关于国际政治学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和扩大规模的通知》

  1984年5月18日,教育部向公安部发来《关于国际政治学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和扩大规模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际政治学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并将学校总规模扩大到三千人,其中本科生二千人,进修生八百人,研究生二百人。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计算机应用、图像传输及电视、公安管理、警卫安全、城市交通管理五个专业(暂不设置社会学专业),以上新增专业待师资、设备等条件具备时开始招生。

  考虑到学校师资等条件,目前应主要培养本科生,待条件具备时,再申请招收研究生。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实行军事化管理,教师、干部、学生一律着警服,学生着装标准与中国刑警学院学生着装标准相同。



分享到中警网微博
责任编辑:翟运松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