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all/20070713090820/http://hkmaple.blogspot.com/
  • Read this blog in English: here
  • Read this blog in Chinese:here
  • July 09, 2007

    股市散户第一人杨百万泉城唱“空”腔


    应<生活日报>邀请,有着股市“常青树”美称的中国股市散户第一人杨百万,7日上午9:30出现在历山剧院,立即引起了现场1200余名“粉丝”的热烈掌声。已经八次来济南“布道”的杨百万,这次除了带给省城股民一本书外,更多的是看空的预言。
    唱“空”的杨百万——年内不会创新高  
      戴着大眼镜,穿着粉红色短袖上衣,倒背着一只黑色挎包,58岁的杨百万往台上一坐:“好,开始!”自己就这样开讲了。“股市永远不缺傻瓜,傻瓜像韭菜一样,是割不完的。许多股民抱着美好愿望,天天等着赔钱。这段时间,大家问我最多的问题是,股市能否创新高?我看,年内再上4335点,不可能了。”拖着浓浓的江浙话,杨百万上来就给众股民一个下马威。
      “但我在上周五10:45的时候,全部杀进去了,又一次满仓了。为什么?很简单,大盘跌了700多点,许多股票已经跌了40%以上,股市的自然规律是有跌必有涨,做短线,这个时候可以炒一把。在这个市道里,我建议大家炒短线,所有的盈利还是落袋为安。”
      杨百万泉城唱“空”腔,有他自己的理由。“这个股市已经70%的股票有泡沫,还没跌到位。许多人在强调牛市基础没有改变,奥运会之前股市没有危险,其实这些与股市都没有关系。这波行情从998点起步,按照股市理论,只要股指没有跌破998点,就属于牛市。可事实上是,如果现在股市跌到2500点,别说新股民受不了,绝大多数股民、机构都会受不了。”  

    “滑头”杨百万——孙子名叫“阳(杨)线”  
      在全国各地演讲过无数遍的这句话,杨百万还带在身边——“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
      “大家都清楚,进股市就是低进高抛,但是现在股市里有一首歌叫‘死了都不卖’,那都是庄家骗散户的。因为我是中国最老的股民,也是最早的散户,哪有股票买了死了都不卖的。所以我讲了,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滑头。什么叫滑头,就是这个股票买进,要及时抛掉。”杨百万如此解释自己对 “滑头”的理解。
      “我生为散户,死为散户,股市已经成为我的生命,为了表示这个决心,我孙子出生后取名,我说我们一家人吃的、用的都取之于股市,股民爱什么?阳线,所以孙子就叫杨线,小名就叫涨停板。”孙子的名字就这样敲定了。   

    赚钱杨百万——卖书狂赚100万   
      今年四月刚刚上市的杨百万写的《要做股市赢家》,自称两个月卖了8万本,每本28元。业内人士估计,杨百万这两个月卖书至少赚了100万。
      “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但永远没有毕业生。每一种正确的方法都可以赚钱,赢就是高手,他们之间没有矛盾。虽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但是赢的结果却是相通的。”这是杨百万今年四月份出的新书上的“前言”。

    经典语录
      ●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乐,不能太贪。
      ●稀里糊涂赚钱的人,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赔钱。
      ●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
      ●忍耐是一种等待,忍耐是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
      ●先求保本,后求盈利是目前投资精神、投资理念健康的一个标准和象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比财富更重要。
      ●股市里不是看谁笑得最好,而是看谁笑到最后。
      ●只要用点心思,炒股是很好学的。
      ●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杨百万其人   
      杨百万,本名杨怀定,个人投资者典型,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
      其故事后来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via shm.com.cn
    Tags:

    July 05, 2007

    姜凯反思巴菲特

    做对冲基金经理,可以让你以最快的速度致富,也可以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变穷。所以,这是一个“绩效为王”的职业。
      姜凯是在对冲基金行业中心美国诞生的最年轻的对冲基金经理。出生于上海的他,在24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对冲基金,成为第一位拥有自己的对冲基金的亚洲人。
      不过,业绩上的成功并没有让姜凯盲目扩大基金规模。相反,经过2003年和2004年大规模地向客户返还资产后,目前其基金规模只有1亿多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姜凯的个人资产。

      反思巴菲特
      在小时候接触的影视作品中,他发现炒股票可以暴富,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中学时跟父亲来到美国后,姜凯找到了实践自己梦想的机会。真刀真枪地入市,始于他进入伊里诺大学,当时他的资本是借来的助学金。1996年大学毕业后,姜凯加盟瑞士银行。但2年后他又离开了,因为他有更高的理想——拥有自己的对冲基金。
      “我希望开创自己的事业。”姜凯如此解释自己当初的选择。在他看来,华尔街是一个犹太人的世界,没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你做得好别人会赞扬你,但如果你做得再好一点,别人就会嫉妒你。我应该算是那种做得太好的人。”所以,对于姜凯来说,对冲基金才是可以证明自己的地方。
      另一个促使姜凯作出决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找到了可以成功的“武器”,那就是他自己开发的投资模型。“我找到了自己的工具,在投资银行里我就已开始用这个工具。”姜凯称,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工具,华尔街其实就是一张空白支票。
      与很多人一样,刚参与股市时,姜凯也看了很多书,其中包括沃伦·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书。
      但前人的理论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帮助。“在一九九几年时股市正在上扬,而我却惊讶地发现,我依靠巴菲特以及格雷厄姆的方法选的股票,却没有上涨反而下跌。”姜凯回忆道。
      当时戴尔电脑的走势就让姜凯感到不解,因为巴菲特从来不会推荐购买这样的股票。戴尔的市盈率一直非常高,在40~50倍,但是这只股票却一直上涨。同样的还有思科以及英特尔。“我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别人的股票在涨,我的却在跌,巴菲特应该是不会错的。”姜凯当时有这样的疑问。
      最后,姜凯将原因归结为:时代已经和巴菲特所在的时代不一样了。在巴菲特的时代,他们追求那些比较便宜的股票,就是市盈率较低的股票。不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开始可以准确地估计企业的未来增长率,买股票已经不是买短期盈利,而是买未来盈利。所以,高市盈率对市场来说并不是问题。

    从“买入,持有”到“买入,交易”
      在姜凯众多的投资理论中,“买入,交易”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与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盛行的巴菲特式的“买入,持有”,形成了鲜明对比。
      “买入,持有”理论认为,你只有长期持有好的股票,才能真正充分享受到这家公司的成长,从而取得最大的收益。不过姜凯却认为,在发达国家的股市“买入,持有”,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我们已处于一个不同的时代。
      首先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找到一家真正具有很强成长性的公司,已经很难了。
      “对于那些已经成熟的经济体,它们每年的增长率有两三个百分点就已经很好了。”姜凯表示,“在整个经济都不变动的情况下,要找到亮点是非常难的事情。这几乎相当于在垃圾堆里挑钻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自己可以长时间内做到。”
      姜凯相信,在股市中赚钱并不一定要这么做,他认为每个股票都有自己闪光的时候。
      “买入,交易”的另一个理由,就是产品周期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1990年之前,从新产品诞生,到进入市场取得收益,再到最后退出市场,这样一个周期一般需要6到7年时间。在此期间,公司需要找到一个新的产品来替代,从而保持企业盈利的稳定。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产品周期开始变短。
      电脑CPU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该行业有一个摩尔定律,就是CPU的速度在18个月内就能翻一番。“这一下子就将产品周期缩短到了18个月。”姜凯说,“对于另外一些行业,比如手机,其产品周期可能更短。”
      产品周期的变短可能让企业疲于奔命,因为企业不得不在一个产品推出之后,就马上去找替代产品。一旦企业没有找到适合市场的替代品,竞争对手就会占领市场,从而导致公司的盈利受到影响,引起股价波动。
      所以,姜凯认为,产品周期的缩短使得上市公司股价变得更不稳定,而在波动性更大的市场中,“买进,交易”的策略无疑更有优势。
      此外,姜凯认为市场上两种不同投资思路的存在,也形成了套利的空间。在他看来,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的投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前者来说,他们注重的是基本面的分析,比如公司的现金流、经验状况等;而对于后者,他们更多依靠技术分析以及一些小道消息。不同的投资思路,使得机构与散户在面对同一个消息时可能判断不同,而这正是套利机会之所在。

      真人“不露相”
      “对冲基金可以在股市未能真正反映其价值的时候,帮助股市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姜凯认定他目前做的事业是有意义的。不过,相对于在对冲基金领域的天赋,姜凯的其他方面却并不同样出色。
      “我也做了一些其他事情,但最终还是觉得,我只是比较擅长做投资,其他什么都不擅长。”姜凯坦言,“我做投资与人的接触很少,所以导致我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上很差。”
      
    Tags:

    June 29, 2007

    什么是 QFII 和 QDII?

    QFII:
    QFII 是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的首字缩写。它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外国投资者若要进入一国证券市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得到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

    QDII:
    QDII 是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首字缩写。它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和QFII一样,它也是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Tags:

    June 25, 2007

    google 的太阳能电力工程


    http://www.google.com/corporate/solarpanels/home
    http://www.eispv.com/google_video.html

    June 17, 2007

    巴菲特的公司网站和其股票


    Berkshire Hathaway : http://www.berkshirehathaway.com/


    上周五的收盘价
    Tags:

    父亲节好

    今天是父亲节,还正好是周末,大家借此外出休闲、庆祝一番;并祝在股票牛市中,抓住机会。

    Tags:

    June 16, 2007

    摩根大通:继续"重仓"中国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龚方雄日前表示:美国投资者对A股的看法比较乐观,摩根大通看好中国的观点广泛得到了美国机构投资者的认可。龚方雄同时旗帜鲜明地继续保持“重仓”中国的观点。
      对于市场上有观点宣扬A股有泡沫,所以要大幅度加息,龚方雄不认同。他认为,A股有技术性问题,但不存在泡沫。很多人用结构性泡沫去描绘A股,他不太赞同。他表示,市场技术性有问题,涨的太快,估值太高,短期做一个调整整固不叫泡沫。
      龚方雄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质量大大好于从前,不但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经济增长的盈利性也很强,企业资本回报率、边际利润,包括分红力度各方面都在改善。
      “这个市场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这个市场不应该由散户主导,我觉得应该健全市场的机构,要不断地增发基金,而不是减发基金。” 龚方雄认为,健全市场机制还有很多工作要作。这些工作包括推出衍生金融产品,例如股指期货,会使这个市场更成熟;进行资本市场扩容;让好的红筹股回归,增加供给。加快人民币升值,大幅扩大QDII额度和投资范围,使投资者有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从而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A股确实不便宜,但这种溢价高是流动性造成的。”龚方雄表示,总的来讲 中国经济不存在泡沫,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还在改善。
    via news.beelink.com.cn
    Tags:

    June 11, 2007

    中国股市 中期仍看涨

    随著沪深股市回涨,由开征印花税引起的一波下跌看来已告一段落。但是对投资人而言,中国股市一个新趋势可能才刚开始。相 较于中国股市两年来的只涨不跌的趋势,本次股市动荡可能标志著当局从乐见股市上涨、任凭股市上涨转变为控制股市上涨。果真如此,那么中国股市未来两三年更 可能是一个全段看涨、但短期波动更频繁更扩大的走势。投资人要有迎接更多股市动荡的心理准备。我对本次中国股市波动有几个观察:

    ◎管理当局开始大力干预股市
    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可望保持现有的势头,股市理应随之上涨,问题是当股市攀升的步伐太过超前经济发展的步伐,便要出现泡沫隐患,引起管理当局试图防范泡沫破灭于未然。
    2000年的美国股市也是这个情形。网络高科技产业确实创造了巨大的实际价值,但股市膨胀到这个巨大实际价值的数十倍(从本益比来看),终于还是崩盘回归实际价值。
    对 管理当局而言,股市泡沫以及泡沫的破灭最好永远不出现,因为财富转手的零合游戏并不增加股市总价值,却可能制造一批输家,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对管理当 局而言最理想的股市应该是一个跟随经济发展速度按部就班上升的股市。即便是笃信市场机制的美国,当年联准会前主席葛林斯潘都忍不住数度讲重话试图冷却市 场,对社会管理志在必得的中国当局将对潜在泡沫采取什么态度就不难理解了。
    本次印花税事件如果标志著当局从放任股市上涨转变为控制股市上涨,那么印花税不过是能够压低市场的无限多种方法之一,当股市持续上升,可以预期更多的降温手段轮番出笼。

    ◎中国股市中期仍看涨
    不过短期波动增加和扩大并不代表中国股市不再是个投资机会。我认为中期而言它仍然将上涨,而且幅度仍然可望超过美国股市。有三个理由: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支持此一看法。
    二, 很明显,当局的目的只是要避免股市上涨过快,而非要让股市下跌。2008年奥运大戏主导著当前的一切政策,那时整个社会必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股 市崩溃、百业萧条固然要避免,股市下降、一亿股民怨声载道也不行。任何干预政策的目的只能是让市场停一停,喘口气。倘若在2008年前中国股市因为某种理 由开始下跌,应该反而会有扶持的政策出笼。
    第三,投资人的热情是压不住的。过去经验显示政府的干预都只能收到暂时效果,不管是试图打压股市或护盘,一段时间之后市场趋势又恢复反映投资人的看法,不管是看涨或看跌。

    ◎市场的气氛与牛群效应为观察重点
    即便投资人希望它急剧上涨,政府希望它温和上涨,股市有没有可能不涨反跌呢?当然有!关键是市场的「气氛」和牛群效应(herd mentality)。
    牛群一般很安静,但如果不小心,受惊牛群也可能失控狂奔。
    本次的人为下跌和上次的自然下跌都在几天内得到控制,最大原因是市场维持著看涨的气氛,股市下跌被看作是买进机会,因此部份人抛售之后有更多人逢低承接。如果市场气氛-也就是投资大众的主流看法-因某个因素突然改变或悄悄改变,结果将大大不同。
    我们虽然预期股市将在涨涨跌跌中保持净上涨的局面,但绝对要随时掌握市场的气氛和投资大众的动态。

    ◎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没有脱钩
    很多人注意到本次中国股市下跌并没有连带影响美国股市;中国股市暴跌后的纽约第一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通通上涨,史坦普五百指数还出现打破2000年高峰纪录的巧合。但是这并不代表两地股市往后不互相影响。
    当 前的全球性经济注定中美股市一定会互相影响。本次美股之所以没有受到影响,很可能是因为此前美国市场主流意见对中国股市是极度看跌的,举例来说,过去几个 月华尔街日报所有相关中国股市的专家评论几乎全是认为中国股市过高将要下跌,甚至还有讨论中国股市是否将出现1929年式的崩盘(道琼指数下跌90%, 30年后才回到原地)的文章。因此本次的下跌完全在意料之中。
    未来另一个时候,倘若美国市场没有这种「气氛」,投资者没有这种心理准备,中国股市的下跌仍可能拉下美国股市。

    ◎ ADR 和共同基金为参与中国股市最佳渠道
    如何投资中国是一个常见的话题,确实也是个重大问题。稍微尝试一下研究中国股市可以发现,个股的讯息非常缺乏,有讯息也难辨真假,单枪匹马的投资者往往有如在黑暗中掷标。前些日子还有一则中国股民靠数字命理择股的趣闻。
    北美投资者有的几个途径当中,我认为在美国市场交易的中国股ADR(美国存托凭证)和共同基金为最佳渠道。首先,运用这些投资渠道无须到亚洲开户、以美元交割,省掉很多麻烦和潜在问题;其次,它们提供较多的保障。
    共同基金的安全性来自它的高度分散和专业管理;ADR的保障则来自于这些公司都有一定规模、必须遵循较严格规定才能在美国市场交易;也必须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公司讯息。股市上涨的时候他们看起来没有特殊之处,在股市动荡时期你就会感觉有如吃了定心丸。
    via 三省 worldjournal

    Tags:
      Plug your button here, size is 88x31, please!



    Get your free plugboard!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