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application("conn") sql= "select id,item,publish,pubdate,source from department order by id desc"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 ("adodb.recordset") rs.Open sql,conn,3 '*************************3 if not rs.EOF then rs.PageSize =20 page=request("page") if not isnumeric(page) then page=0 Page = CLng(Page) If Page < 1 Then Page = 1 If Page > rs.PageCount Then Page = rs.PageCount rs.AbsolutePage = Page pagecount=rs.PageCount end if '************************3分页程序 %> 中国人口信息网
 
 
 
人口信息快讯-2001年第十二期


专题报道:

过度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快 讯:
研究发现:低生育率可提高预期寿命
中国公布:男女性平均身高体重数据
香港公布:人口普查结果 2001年总人口达到670万
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我国同性恋人数惊人
美国议院批准:2002年对国外生殖健康方案提供4.25亿美元的援助
联合国:出版2000年《人口年鉴》
世界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预测世界人口趋势

-----------------------------------------------------------------------------------

专题报道:过度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地震、飓风、洪水之类的自然灾害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您有没有想过,有些自然灾害,并不是自然的,而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总部在华盛顿的一家权威环境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阐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并指出亚洲是受到自然灾害打击最严重的地区。

  世界观察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阿巴拉莫维兹说,最新研究发现, 由于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在整个90年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有6千零80亿美元。那是前四个十年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采取一种破坏生态的生活方式。她说,目前世界范围内在冲突和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数远远比不上因自然灾害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数。 而在这当中,亚洲受自然灾害的打击最为严重。 在过去的15年中,亚洲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世界经济总损失的百分之45,亚洲拥有因自然灾害而死亡的世界人口的百分之77,以及因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者的百分之90。当然,亚洲本身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地区,特别是在沿海等容易遭到飓风和洪水袭击的地区,人口分布更为集中。从地质构造上来讲,亚洲也是地震和洪水的多发地区。但是,阿巴拉莫维兹说,过度的人类活动加速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如果我们破坏了森林、湿地、海岸,这些天然的保护屏障将不再佑护我们免遭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1998年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带来了360亿美元经济损失和4000人死亡。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长江流域百分之85的森林面积在最近几个十年里已经消失。每当雨季来临,雨水冲刷下来的泥沙淤积在河床里,从而使河床逐渐抬高。 另外,长江流域的许多湿地和湖泊被填平,建造房屋供人类居住,这使湿地湖泊作为洪水缓冲地带的作用消失”。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发生后,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比如制定法律禁止在长江上游伐木,并大规模重建这一流域的湿地和湖泊。但是,对大众加强环保知识教育与实施法律同样重要。可以想象让世世代代生活在长江沿岸的人理解看不见的环境保护会比看得见的经济利益更重要,颇有难度。而且,环境保护是一项整体工程。

  “在上游的人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到下游的环境。所以我们必须统筹考虑,全盘协调。这样一个概念必须深入人心,那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从本质上可以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越南就有这方面的例子。越南政府沿海岸重建了2万公顷的红树森林,农民们逐渐意识到这些森林对减少因旋风而带来的灾害大有好处。与此同时,平静的港湾也保证了大量的渔业的就业机会。”

  阿巴拉莫维兹说,自然灾害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比如1995年发生在日本神户的大地震,给日本造成1千亿美元的损失,是世界历史上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灾难。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自然灾害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量并不是很大,但是死伤人数往往很高。目前许多国家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给大众预警和灾害发生后的救灾,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如何从根本上尽可能降低灾难的发生,往往被大众和决策者忽视。

  阿巴拉莫维兹说,因工业化活动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增多罪责难逃。在这方面,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仅仅拿气候变暖而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作为例子。孟加拉国和越南将损失成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数以千万的人受到影响。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国际公约》 和在此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就是试图使国际社会,特别是富有的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减少与气候相关的灾难。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更大,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


研究发现低生育率可提高预期寿命

  最近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老龄健康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由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和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一项高龄老人健康与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的出生排行是长寿影响因素之一,并随人的年龄升高而低胎次排行优势越显著。

  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长寿机率最高,弟妹的长寿机率随排行依此递减。这一 研究成果预示,我国的低生育率将成为未来老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

  这项健康与长寿影响因素研究,是在我国万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中进行的。其中百岁以上老人有25000名;研究涉及老人有完整排行信息的兄弟姐妹达3万余人。这样大规模的对高龄老人健康长寿情况研究,在我国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研究首次发现我国的高龄群体与出生时父母的年龄和胎次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数据显示,同一排行中80岁及以上老人占该排行总数的比例,与80岁各排行老人相比,其长寿机率有随胎次增加而减少的趋势;高龄老人按年龄组划分,明显显示年龄组越高、低胎次比例越大,一、二胎长寿优势越显著,各年龄组序排行优势都呈阶梯上升态势。在百岁及以上老人中,排行优势高达到69%。研究还发现高龄老人与其母亲的生育年龄有关,71%以上高龄人群是在其母20岁至29岁年龄段出生的。


中国男女性平均身高体重数据公布

  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一米六九点七,成年女性平均身高一米五八点六。监测公报显示,中国人的身高在二十至二十九岁期间呈现出稳定状态,同时处于最高阶段,男性平均身高一米六九点七,女性平均身高一米五八点六;中国男性的体重三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四十岁至六十九岁达到最大,平均为六十七点七公斤,女性体重四十岁后趋于稳定,五十至五十四岁达到最大,为五十九点六公斤;中国男性的胸围三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平均为九十点五厘米,女性胸围四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平均八十八点五厘米。
  接受本次监测的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在身体形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所有年龄段的城市人群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明显大于同龄的农村人群;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和辽宁等北方地区的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在一米七一以上,而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南方地区成年男性的相应值在一米六八以下。
  除身体形态外,本次监测的内容还包括各年龄段人群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情况。本次国民体质监测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最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十一个部委联合进行。

  这次国民体质监测的对象为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区的三至六十九岁的中国公民。监测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获取四个不同年龄段的有效样本五十三万三千九百多个。

香港公布人口普查结果 2001年总人口达到670万

  中新网香港10月26日消息: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于今日公布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的简要结果,二零零一年三月中的居港人口数目为六百七十万八千人。其中六百五十二万四千人为常住居民,而十八万四千人为流动居民。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处长在公布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结果的记者会上表示,在本港人口中,接近百分之九十五为华人。而在本港的非华裔人士中,则以菲律宾、印尼及英国裔人 士居多。

  十年来香港人口的教育程度有所提高,曾接受中学或以上教育的十五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一九九一年的百分之六十二,增加至二零零一年的百分之七十一,而曾修读大专以上教育学位课程的人口比例,由百分之六增加至百分之十三。在过去十年,本港人口持续老化。年龄平均数由一九九一年的三十一岁升至一九九六年的三十四岁,并上升至二零零一年的三十六岁,这是由于出生率持续处于低水平和死亡情况改善所致。   统计资料显示,劳动人口数目由一九九一年的二百八十万人增至二零零一年的三百四十万人。虽然劳动人口参与率由一九九一年的百分之六十四,下降至二零零一年的百分之六十一,但劳动人口仍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人口数目增加及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转变所致。  “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为香港最大的经济行业,从业员人数占工作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则为第二大经济行业,从业员人数占工作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在二零零一年,工作人口的每月主业收入平均数为港币一万元,较十年前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三。同期间,按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物价上升百分之五十三。家庭住户每月收入平均为为港币一万八千七百元,较十年前上升百分之八十八。

在过去十年间,家庭住户数目由一百五十八万个增加至二百零五万个,增幅为百分之三十。由于家庭住户数目比人口的增长快,所以平均每户人数由三点四人下降至三点一人。


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我国同性恋人数惊人

  10月27日消息: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说,目前虽然没有我国同性恋发生的数据与正常性取向者的对照数字,但可以肯定,同性恋者人数惊人,但此现象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足够的重视。

  在卫生部召开的2001年艾滋病防治情况通报会上,殷大奎表示,要高度重视我国同性恋人群在传播性病艾滋病中的作用,对同性恋高危人群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已刻 不容缓。

  据卫生部提供的全国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病人按传播途径分类的数字显示,从1985年到2001年,通过同性性传播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成为艾滋病人的占总感染人数的0.2%。专家估计,到2000年年底,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实际人数已超过60万人。按此比例,我国现在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将可能有1万多人被同性性行为传染艾滋病病毒。


调查显示:美国去年共有94万对同性恋伴侣

  美国人口普查局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共有94万对同性 恋伴侣,这些同性恋伴侣不光分布在大城市里,也分布在小城镇和偏远的乡村里。

  这一有关同性恋伴侣的统计是美国历史上普查范围最广的的一次。调查显示,主动承认身份的同性恋伴侣从1990年的12万对上升到去年的47万对。10年前,美国的城镇中只有一半存在同性恋伴侣居民,而如今全国99.2%的城镇有同性恋伴侣。

  加利福尼亚州是同性恋伴侣人数最多的州,共有9.2万对同性恋伴侣,比1990年增加了3倍,比第二名纽约州高出1倍。

  旧金山湾地区历来是同性恋伴侣集中之地,该地区同性恋伴侣比例高达7%,居美国之冠。同性恋伴侣比例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新墨西哥州的圣菲市(1.95%)和缅因州的波特兰市(1.6%)。

  历史上罕有同性恋者的美国中部地区城市,如印第安纳州的布卢明顿、艾奥瓦州的艾奥瓦城、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维尔等城市,如今也进入了同性恋伴侣人数排名前20名的城市之列。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同性恋伴侣的人数也在上升。

据人口普查官员介绍,还有一些同性恋者由于单身居住等原因没有被普查到。同时还有许多人由于害怕社会和家人的歧视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没有诚实地回答普查员的问题。


美国议院批准2002年对国外生殖健康方案提供4.25亿美元的援助

  根据《美联社》消息,美国议院于7月24日驳回了要求提高对外援助总额的修正意见后,以381票对46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2002年美国对外援助议案,其中包括对生殖健康方案4.25亿美元和对艾滋病防治方案4.74亿美元的拨款。目前,该议案已提交到参议院讨论。

众议院对外拨款委员会6月27日驳回将《全球民主促进法》(HR)作为对外援助拨款的修正案。该法是由民主党众议员尼塔﹒罗威提出。该法旨在推翻布什总统今年早些时候实施的“墨西哥城”政策规定的一些限制,即禁止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援助资金流入甚至是使用自筹资金实行和鼓励人工流产的国外生殖健康方案。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美国政府援助国际生殖健康方案的主要官方资源。其年均预算仅占联邦政府预算的0.03%。 自1996年以来,美国政府的援助从1995年高达5.48亿美元减少到1996年的3.56亿美元,以后虽略有回升,但依然保持低水平。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对此项拨款的使用继续坚持附加上述限制条件。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高明静编译)


联合国出版2000年《人口年鉴》

  联合国人口年鉴根据各国在人口规模、构成、生育率和死亡率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提供了233个国家1999年的人口信息。

  统计数据显示, 日本、瑞士、比利时、法国和芬兰等国的预期寿命最长,而许多非洲国家却大大低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有27个非洲国家的男性的预期寿命不到50岁,有19个非洲国家的女性预期寿命也低于50岁,但阿尔及利亚、佛得角,利比亚、毛里求斯和突尼斯的女性的预期寿命却超过70岁以上。

  在世界25个最大国家中,俄罗斯联邦的男、女预期寿命差异最大,女性的寿命平均比男性长13.4年;印度的差异最小,女性只比男性多8.4个月;而孟加拉和美国的男性预期寿命却比女性多4.8个月。

  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有:中国香港(3.1), 瑞典和瑞士(3.4),新加坡(3.5)、法国(4.8)和挪威(4.0)。

  世界人口最多的25个国家的人口总和占世界总人口的75%。中国人口已达12.6亿,排第一位,然后依次是印度(9.86亿)和美国(2.73亿)。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高明静编译)


世界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预测世界人口趋势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2001年9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人口增长带来的后果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这种增长似乎在可预见的将来终将结束。该文的作者对联合国的人口预测提出质疑,这意味着先前对人口增长数量所做的预测有误。

  稳定和日益缩小的世界人口将会变得愈加老化。在全球范围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将在2050年从目前的10%提高到22%。

  作者还指出,世界人口将有85%的机会在本世纪末来到之前停止增长。世界人口约有60%的可能在2100年将不超过100亿。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高明静编译)

| 网站首页 | 版权声明 | 帮助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2 China popin
中国人口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