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n Window

要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神州纵横
特稿连载
体育新闻
广闻博见
文化新闻
 

 

 

 


 

回望嘉思栏兵营

在澳门,兵营,已成为历史的标本。颇具代表性的“标本”,它就是——嘉思栏兵营。嘉思栏这个名号,在澳门知名度甚高,且流行已很长久。
有趣的是,这个地方前后左右的名称为什么都叫“嘉思栏”呢?原来,嘉思栏兵营、嘉思栏炮台附近,有一座于1584年由西班牙神父所建立的修道院,名为“S.FRANCISCO”。此字有译为“方济各”,但最流行的叫法却是“嘉思栏”。据称,“嘉思栏”是倒译和删去“法”音的结果。
与其他炮台的兴建一样,嘉思栏炮台的兴建,无疑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为加强本身防卫能力,对抗外来力量的“重大举措”,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既想立足澳门,又不允许其他列强武力染指,竭力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狼子野心”。直至1622年,葡萄牙人驱使犯境被俘的荷兰兵继续大肆扩建,炮台始成今日相貌:位于松山南湾山嘴,面临大海,地势险要,炮台巨墙高2丈、宽20多丈,以大麻石砌成,巍峨挺拔,固若金汤。且大炮增至18门,铜炮7门,余为铁炮……如此强大的火力配置,终使嘉思栏炮台在所有镇守澳门的炮台中,名驰遐迩。
且说西班牙神父于1584年在嘉思栏炮台后方大兴土木,修建了楼高3层、富丽堂皇的圣方济各修道院,无奈好景不好,后因罗马教会实行“改革”,修道院废置经年。18世纪末,澳葡当局从其海外殖民战略的阴谋出发,在澳门穷兵赎武,扩充军备,偏偏看中了这座“神圣的”修道院,随即便将其改建成兵营,开始驻扎菊兵,并将陆军司令部也设立在此处办公,调兵遣将,炫耀武力……这真正具有了绝大的讽刺意味,阿门1上帝若有所闻,真不知该作何感想?
葡萄牙人在澳门统治最初的行政模式,便是“商馆”,即王室在商业和供给上由一位商人代理,而在政治军事上,则由一年一度赴日本途中在澳门停留的舰队司令或曰“巡航兵头”全权代表。也就是说,巡航兵头在澳门停留期间,便是军事首领,负责澳门防务,并行使与战争有关的司法管辖权。巡航兵头不在时,军事则由驻地兵头负责。
兵头当然不甘心手里只抓有“枪杆子”,他梦寐以求的是攫取更多更大的权力,于是多次尝试插手议事会内政,但收效不大,后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直至18世纪下半叶,随着 葡萄牙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因而兵头的称呼叫得少了,称呼越来越多的则是取代它的那个新名词:总督。
“鲜花革命”后,葡萄牙政府对澳门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这就是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海外殖民地,并明确宣布承认澳门不是葡萄牙殖民地,而是中国领土。1975年底,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在心的历史性时刻:葡萄牙正式宣布撤走驻澳门的军队,并解散陆军司令部和海防司令部。在血红的夕阳下,葡兵唱吟着委婉、悲凉、令人伤感不已的葡萄牙特有传统民歌“法多”(拉丁文“FATUM”和葡萄牙文“FADO”两词的音译,意即命运、天命、缩命。它是在阿拉伯和非洲音乐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演唱形式,是一种思乡之歌,怀旧之曲),踏上了返回祖家的历程。
秋风萧瑟,嘉思栏兵营的使命到此为止,终于不得不宣告寿终正寝。
(十七)(摘自《我的1999》王晋军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