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京韵遗风 >> 胡同春秋
漫话胡同门联
  北京频道 ( 2006-04-18 08:33:50) 稿件来源:北京晚报

  

    胡同老门联,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胡同的拆迁改造,老门联也越来越少了。这里所说的老门联,是指雕刻在大门上,然后再上了漆的那种,或红地黑字,或黑地红字。它们大多是百年物,甚至有的超过百年。虽然这些老门联经过长期日月风霜的侵蚀,有的已然斑斑驳驳,但有些仍不失其“本色”,且更显出它历史的内涵和夺目的光彩。它做工精细,讲求笔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包,其笔锋或刚健、或洒脱、或凝重、或飘逸,不但在书法上给人以美的极好享受,更重要的是在文字内容上,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

    北京老门联中,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样的内容为最多。它典型地体现了老北京人对传统文化道德的推崇和对修身、立德、求知的渴望与重视。从这一副门联中可以想象到,这是一户忠厚老实而又知书达理的人家。就像当年老舍笔下《四世同堂》里祁老爷子那样的人家一样。如今东城西扬威胡同14号门、西城太平桥东大街1号门、宣武区粉房琉璃街97号门、崇文区东唐街57号门……还都保留着这样完好的门联。此外,崇外南芦草园胡同12号门的“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宣外粉房琉璃街65号门的“为善最乐,读书便佳”、宣外三福巷4号门的“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崇外薛家湾胡同52号门的“修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西城什刹海北官房胡同2号门的“持家尊古训,教子有义方”……虽与前边提到的门联文字有所不同,但内容几都近似。

    “努力崇明德,随时爱光阴”。这是鼓楼豆角胡同11号门的一副门联。它既通俗又含深意。把这样一副门联,当成我们人生的一个座右铭,不是也很好吗?新街口四条路北一座四合院门上,有这样一副门联:“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其文字和内容是多么的高雅清绝,它好像一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无欺、无诈、超凡脱俗的仁爱世界里。既令人回味无穷,又令人赞叹不已。此外,还有一些表现节日和喜庆方面的门联,如东城东罗圈胡同3号门的《昌时自幸福,仁里迓春晖”、宣外北大吉巷27号的“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前外培英胡同33号门的“门前清且吉,家道泰而康”等等。“卜居积水,世守研田”,这是新街口板桥二条5号门的一副门联。这副门联把我们带入了古老的积水潭田园风光之中,好像使我们看到了这家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主人劳作的身影。而前外草厂四条25号门的“古国文明盛,新民进化多”、宣武区东北园北巷9号门的“物华民主日,人杰共和时”以及西城大乘巷37号门的“世纪民国,四槐人家”,确实反映了当年人民对民主与共和的渴望和欢呼。

    “圣代即今多雨露,诸君何以答升平”,这是西城区护国寺街75号门上一副与众不同的门联。经了解它是当年著名京剧演员刘鸿声先生遗留下来的。把这样一副门联用在当年刘鸿声先生的故居大门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此门联为隶书体,字体非常漂亮,门也保持得很好,常常引起过往行人驻足一观。可惜的是,听说现在已然拆了。此外,宣外校场头条47号门上有一副用金文书写雕刻出来的门联:“宏文世无匹,大器善为诗”。笔者学识浅薄,不识原金文书写的内容为何意,经向女主人石真老人请教,方知这座宅子是现代语言学家吴晓铃先生的故居,其门联内容就是上边所写的那两句,难怪吴晓铃先生生前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好诗文了。

    老门联与老门墩、老门雕一样,都是北京胡同文化中的一“宝”,但愿能得到些保留,使我们的后人能从中得到些教育和启迪。(作者: 舒了)

(责任编辑   田瑜)

点击更多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