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50"%> 猶太節期


西赫托拉節

起源

西赫托拉節(Simchat Torah)就是慶祝完成頌讀整卷《托拉》並開始新一個循環的日子。

在傳統的大流散猶太社群中,西赫托拉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期,然而它的歷史比較短,因為在《托拉》中並沒有提及這個節期。傳統上,唯一一次在晚上頌讀的《托拉》經文是申命記最後一部分,翌日是申命記的總結和創世記的開始。

雖然,西赫托拉節的起源不一定有聖經根據,但它卻是以聖經為中心的節期。在這一天,猶太人會齊集一起為《托拉》慶祝。

過節的意義

西赫托拉節翻譯過來的大意是“與《托拉》一同歡樂”。在這個節日中,猶太社群完成頌讀《托拉》一周期,並隨即開始新一個循環。節日的一個程序是將會堂所有的經卷從約櫃中搬出來,圍繞約櫃七個圈,稱為「哈嘉科」(hakkafot)。為這個「結束」和「開始」,會眾抱著《托拉》一起唱歌、跳舞。

會友抱著經卷巡遊
版權屬Michael Kaplan

按傳統,在西赫托拉節上,會眾會踏上誦經台,各把申命記最後一段誦讀一次。接著,另一個會友隨即上台誦讀創世記的第一部分,該段經文被稱為「創世記的新郎」。 這個名字正好表明猶太人與研讀《托拉》的緊密關係,對《托拉》的委身就如婚姻一般,需要雙方自願向對方委身;這是一種親密的關係,挑戰對方並確定個別的身份。在會堂中繞七圈的儀式,同樣令人聯想到神與以色列民的關係,就好像婚姻一般,因為傳統上新娘會圍著新郎繞七個圈。

圍著約櫃繞圈子的哈嘉科,反映完結後重新開始循環地誦讀《托拉》,整個畫面象徵沒完沒了的《托拉》學習。跟初熟節(Shavuot)不一樣,初熟節是慶祝接受《托拉》,而西赫托拉節是會眾承諾學習和喜愛《托拉》的慶典;初熟節重點在於接受《托拉》而承擔的責任,而西赫托拉節則強調學習《托拉》所帶來的狂喜。西赫托拉節同樣反映拉比的教訓:「人要窮一生的時間學習《托拉》,並經常有新發現。」

 

《托拉》經卷被展開
版權屬Michael Kaplan

猶太人的大節期(High Holidays)是以西赫托拉節作結束,一連串的節期由以祿(Elul)月開始,包括猶太新年(Rosh Hashanah)、贖罪日(Yom Kippur)、住棚節(Sukkot)及西赫托拉節;不同節期有不同的主題,都集中於猶太教。「責任感」、「靈性上的反省」、「與大自然、個別人士或社群和諧共存」等題目都在其中佔一席位,也為來年定下方向。

在社區中過節

當黃昏聚會,約櫃的門被打開,社區中所有的《托拉》經卷都被取出來時,西赫托拉節正式開始。會眾會背誦禮拜儀式的詩歌,列隊在會堂內唱歌、跳舞(每一列稱為一個哈嘉科)。在七個哈嘉科中,會眾會揮動旗幟,然後吟誦最後一段《托拉》經文。由於這喧鬧氣氛,西赫托拉節逐漸變成整個家庭(尤其是小朋友)參與的慶祝活動。通常,慶祝活動和跳舞的範圍會由會堂轉移到街上,向公眾宣示對《托拉》的熱愛及作為猶太人的自豪感;有些社區更藉此機會由排成圈子的會眾把全卷《托拉》展開。

翌日早上慶祝活動會重複,傳統上,社區會召集所有會友(以個人或小組)向《托拉》祝福,這個環節稱為阿利亞(註),會眾踏上誦經台重複誦讀經文直至所有成員完成他們的阿利亞。有些社區會分成多個小組,同時誦讀《托拉》不同的經卷,這樣每人都擁有這榮譽。《托拉》的最後一部分會按需要重複被讀出,而最後一位完成阿利亞的人被稱為“《托拉》的新郎或新娘”,接著展開新一卷《托拉》,而第一位誦讀創世記的,就被稱為“創世記的新郎或新娘”。

兒童參與誦經
版權屬Michael Kaplan

近年來,西赫托拉節漸漸成為兒童的節日,許多會堂會邀請所有小朋友組成一組作阿利亞,又把旗子分派給他們,讓他們在慶典中隨處巡迴。

在家中過節

晚餐時,點起假日蠟燭,透過聖日前夕祝禱(kiddush)或餐酒前祝禱重申神在過去帶給猶太人的「歡樂時光」。由於西赫托拉節跟《托拉》有莫大關係,所以大部分慶祝活動仍集中在會堂,包括吟誦、跳舞和唱歌。

 


註:希伯來文意為“上升”、“向上”。這詞用在會堂的禮儀時是指在禮儀中召喚會友上誦經台面對會眾宣讀指定的一段《托拉》經文。

註:蒙允選譯自www.myjewishlearning.com有關資料

猶太新年贖罪日住棚節哈努卡節圖比舍巴特節普珥節逾越節
大屠殺紀念日|拉巴奧默節|耶路撒冷日|初熟節


首頁 | 猶太教 | 文化 | 節期 | 流散與回歸 | 反猶主義 | 大屠殺 | 猶太人在中國 | 聯絡我們

2005-2007 © explorejewish.net.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