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klish

不要總體化、不要簡單化、不要阻擋他的步伐、不要使軌跡凝固不變、不要追求某種優勢、不要抹殺事物也不要抹平,尤其不要做自私的打算,不要據為己有或重新據為己有(即使是通過那種名為拒絕而實為打算借此達到重新據為己有之目的的悖論形式)、不要佔用過去和現在從來都不可能據為已有的東西。 ——雅克.德里達,於路易.阿圖塞喪禮上的發言。

7/19/2008

長短句

1. 早上發現書的封面真的印錯了,幸好改得來,嚇出一身冷汗。 出書如生仔,都是:一、清算自己的人生;二、自己搵黎嚇自己。因此叮嚀自己要求別太高,別介意錯字,別要求書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一樣,別覺得這本書要代表整個自己。惟還是擔心令出版社蝕錢。

2. 病後氣弱,一直覺得透不過氣來,煙都不想抽。翻出中醫口訣,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氣短,算是傷脾和傷肺的癥狀。

3. 總之我就是林黛玉了,心裡默誦著「朝罷誰攜兩袖煙」,一邊交了六篇稿。其中兩篇還是高燒昏迷當日交的。

4. 因為要學習U MAGAZINE和書展合辦的文學之旅(由南洋新娘台柱詠帶隊),查看許地山的資料。許地山是因為過度奔波,48歲心臟病發逝世的(咦,王小波47)。小思文章說,檢視許地山的日程表,全是社會活動,無暇研究學術。有趣。

5.一放鬆就脆弱。G8 CAMP後去居酒屋那晚放鬆了,次日遇到一件小事,只覺無法忍受,轉來轉去急得想哭,坐下控制情緒,突然手腕一抖,把手上的軟皮記事本遠遠扔出去。我平均三年才摔一次東西。有趣的是,旁邊洞爺甲犬說,「咁都算發脾氣?」乙犬則曰「sorry喎見唔到喎。」實在是solidarity。丙犬過來陪我抽煙,算是稍慰,日久見人心啊。

6. 黎佩芬在星期日明報叫我攝牙罅寫幾個禮拜GAME,本週起,600字。一時貪,又應承。本週日起。

7. 七月七日起,在經濟日報有個貼近時事的小專欄,叫「及時語」。一週六日,wise不能search,不知能寫多久,不會常常貼出來了。原來挺多人看經濟副刊的,不少朋友來報。

及時語發篇詞

作為一個文學雜誌編輯,雖然在報章裡寫評論和專欄,但開設一個以抒發時事感觸為主的專欄,對我而言還真是一個新嘗試,新挑戰。時事浪奔浪流,資訊爆炸的年代,人人都已從「讀報紙」變成「揭報紙」,地球破壞、國際政治風雲、鹹花法庭新聞、倫常慘劇、走投無路、狂喜狂悲的萬千事件,往往就像紙頁那樣輕輕被我們一揭而過,激不起長於一日的感觸。這是令人害怕的:因為看到的太多,在過多的資訊反而成為遮蔽,我們反而什麼都看不到。

而我的閱讀習慣,是像讀書那樣讀新聞。我看頭條,也剪下一些沒人注意的小花邊。書是緩慢的,文學尤其深沉;因為習慣緩慢,以致我常常在大眾忘記了之後,才說得出話來。而我常因抱著太多關注和感觸、一些覺得對他人也有意義的思考和評論,以致夜裡無法入睡。於是我懂得,有些話,要在某些時候說出來、並被人聽到,才有意義。

「及時語」的意念,當然是來自《水滸傳》裡宋江的外號「及時雨」,雖然我是個女子,但也羨慕梁山泊的草莽氣魄。雨是滋潤;而我們對時事的一點月旦,時下流行形容為「口水」,真是微不足道。但我的想像還是美好的:紙頁匆匆揭過之間,為不相識的人事,噴灑一點口水,裡面到底仍有對陌生人與城巿的一點關心,到底算是一種人心的溫度吧,平民月旦時事,可以暢快,大概亦能有美麗的俠氣。對他人和他事的關懷,長久累積起來,也會塑造是一個更開放和有情有義的自己。願與讀者共勉。

7/11/2008

尾聲的時候,人們擁抱、握手、交換聯絡,我則坐在一旁抱著椅背像謹慎孤僻的女童。
道別是很可怕的,在巴士上內外齊聲高叫「AN-ANTI-ANTICAPITALISTA」——明知道別時一切都會超現實地美好必須打折,但還是無法抵抗,道別就是這樣可怕。
等到所有人離去之後,我開始逐一地想念他們,並且感到所有時機都被我錯過,為什麼我不和他們拍照呢,為什麼我不和他們喝酒呢,為什麼我不走過去和他們說話呢,為什麼到最後我連名字都不和對方交換呢,心頭大亂,直至後來,我終於記起,我為什麼總是不和人好好道別,為什麼旅行時從不輕易交朋友,為什麼要一個人住,為什麼不想知道別人的名字和聯絡方法。因為異地相識註定道別,道別會指向突然而徹底的後悔——後悔——推翻行為原則——失控狀態。而且總是等到人家走了之後才失控,有乜謂呢。

7/05/2008

出門.明志

可愛再出發

(兩星期前的明報「自尋短見」,之後朱凱迪周思中等就在東京被扣。可憐「遊必有方」這個名還是我改的。現在剪了手塚頭,偏離了可愛路線,但希望,成行。)

因為自小看日本漫畫(《亂馬1/2》之類),我確有作可愛狀的習慣。當然,平心而論,25歲後還作可愛狀,我的目的通常都是要人難受。最初買下日本學者四方田犬彦的《可愛力量大》,無非是展示身份,或向一眾不願意接受我的可愛之友儕發動攻擊(社運朋友看見我手裡拿著這類題目的書果真臉色如土,這方面來說社運界要比文學界和學院保守)。但後無論如何,我偶然就會想研究一下「kawaii」、「萌」這類東西。 來發現這實在是本令人驚喜的好書,到頭來我不斷買來送人。

可愛是什麼?在日本年輕人流行文化的語境下,連日皇明仁都會被少女以「可愛」形容。除了分析流行文化媒體中「可愛」的用法,四方田犬彦還對一群年輕大學生(男女均有)作了問卷調查,在他們的使用方式、正反對照之下,細心推敲出「可愛」的定義:簡而言之,「可愛」在「美麗」旁邊(不完全等同,有時次一級),與神聖、完美、永恒對立,始終都是表面的、容易改變的、世俗的、不完美的、未成熟的。這些會被成年人或某種主流話語視為缺點的特性,相反卻能造成一種親切、伸手可及、心理上容易接近的感覺。「永遠的可愛」是一個矛盾概念,但因此,「可愛」一詞便涵括某種「奮不顧身地投入當下躍動的感受」的衝動——嗯,「可愛」的女孩通常有點不顧儀態——因而比「美麗」一詞伴隨更多肢體動作。

作者的分析說來平易淺顯,裡面卻有著文化理論的脈絡,不但援引日本經典如谷畸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也旁及西方理論家如羅蘭巴特等,他對「可愛」與「怪異」的比對就是精神分析學的路子:被認為「可愛」的流行玩偶,都往往強調身體的某一部分(眼睛大得不合常理)、扭曲比例(頭大身小),如果沒有「可愛」概念的一層薄膜遮蔽,這根本就是怪異。可愛與怪異只是一線之差,這既是我的敵可愛朋友之心聲,也讓我本人心服——可愛並不平板。作者的研究態度是「我不屬於可愛族群」,但他分析少女語言的仔細、儘量把具能動性的部分勾出,意圖鼓勵年輕族群、建立一種更主動開放的少女主體性,也算是個令人溫暖的學者大叔呢。

作為商品文化的一部分,「可愛」固然有其消費和全球化性質,作者不曾迴避,但他通過分析幾份少女消費雜誌,顯示了多元化的可能:《Cawaii》裡的可愛,意思就是被男孩搭訕,雜誌銳意提供一種萬試萬靈的方法,把少女打造成同一種人;《Cutie》則儘可能地提供方法讓少女把自己變成心目中的人、形象要與別不同,塑造獨立思考的分眾讀者。以此分析觀香港的流行雜誌,香港社會的偏頗一目了然。

看《可愛力量大》時正值皇后碼頭,天天鍛鍊身體;看到「『可愛』比『美麗』一詞伴隨更多肢體動作」,馬上眼睛發亮,在blog上以紅字標出。一年後重提此書,我是想七月初到日本札幌去看看反G8。



工作做了一半。沒辦法把該完成的完成,已經通宵寫了八篇文。什麼都未幹,錢也未兌,包也未收拾,我已moon walk(因眼瞓而失去平衡)。第一次到日本,不會是一般想像的豪華札幌行;我這種人,純粹去旅行都大可丟了小命,橫豎是死,不如死得有少少目的。總之, 能離開,能入境,就好了。之後一段期間,我會在這裡:遊必有方@G8

7/03/2008

賣點

「文學撈飯」是文學節邊緣節目,不被提起,全靠我們自己做宣傳。除了兩位人氣嘉賓之外,賣點還有陳滅和黃衍仁的沉鬱戴望舒短片。除了真正的賣點之外,鄙人還自製賣點:剪短了頭髮,現在很像手塚治虫漫畫裡的短曲髮女角

文學撈飯——文學進入電視經驗談

  嘉賓:梁文道、王貽興
  
  主持:鄧小樺
  
  時間:7月4日(星期五) 7:30 pm
  
  地點:中央圖書館演講廳
  
  《字花》主辦
  
  =====
  
  香港社會是影像文化主導,而文學一直位處邊緣;要推廣嚴肅文學,必須借助大眾媒體。而電視是現時最普及的大眾媒體。每隔數年,都會出現推廣文 學的電視節目;同時,許多文學機構、文化人都有與電視台合作推廣文學之經驗,這些經驗需要整理和檢討,以推動大眾媒體的良性進步,並幫助他們推廣文學。而 民間、關心文學的人也應該嘗試製作一些與文學有關的錄像,在大眾媒體以外提供其它更多的選擇。
  
  走出書房,爬進電視,梁文道歷年主持讀書節目,《開卷八分鐘》等等紅遍中港,王貽興經歷《謎》之洗禮後推出《香港筆跡》,兩人會談,定必揭示 文化節目製作鮮為人知的辛酸與竅門,又同時把經驗錦囊傳承,讓其它文學小隊心有靈犀日後突圍。同場加映民間製作,黃守仁攝錄詩人陳滅追尋戴望舒的足跡,一 同出走、目眩神迷。

   過去數年,在大眾媒體上出現了較多與文學掛鉤之節目,增加了普羅市民對香港文學、嚴肅文學的認識機會。本座談意在邀請涉事較深的兩位媒體文化人,到場分享 他們的經驗,邀請兩位在電視媒體上有推廣文學經驗的文化傳媒人,到座談會現身說法,講述他們在電視上推廣文學的經驗,將節目製作、撰稿、與各個單位磋商的 成功與挫折,與大眾分享,並與到場參與者一起檢討大眾媒體的節目製作形式和取向。
  
  此外,本座談會也希望是一個催生民間製作推廣文學之錄像的機會及經驗。同場亦會播映由民間(由《字花》籌備)製作之文學錄像,展示民間推廣文 學的方式,供嘉賓講者及觀眾品評。錄像長約20分鐘,關於中國現代重要詩人戴望舒在香港的生活及文學工作。資料搜集及內容大綱由實力堅強的香港文學研究 者、詩人陳智德主理,由獨立影像人黃衍仁,以紀錄片形式,將戴望舒蜿蜒的香港生活、滄桑的獄中題壁,陳智德深沉的聲音,配合詩意的影像製成作品。
  
  附:戴望舒簡介
  
  戴望舒生於1905年,是中國象徵主義的重要詩人,也是重要的翻譯家。曾赴國留學,其名作〈雨巷〉傳誦一時,亦是會考中國文學的範文篇章。戴 望舒曾往法國留學,翻譯大量外國作品,1935年春天,由於他參加了法國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學校開除,於是便啟程回國。1936年10月,戴 望舒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人創辦了《新詩》月刊,這是中國近代詩壇上最重要的文學期刊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戴望舒轉至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並且創辦了《耕耘》雜誌。1938年春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於域多利亞監獄寫下名作〈獄中題壁〉。
  1949年後,戴望舒曾擔任新聞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法文科科長,從事編譯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安葬於北京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親筆書寫的“詩人戴望舒之墓”。(參見維基百科
  
  參考文章:
  陳智德:〈詩幻留形.戴望舒的香港時期〉(文匯報)
  
  陳智德:〈藝叢散記:獄中的戴望舒〉(文匯報)
  
  梁寶山:〈「為歷史招魂——關於自由」之戴望舒回魂

7/01/2008

閉關及外來音

1. 文明單位:parody
嘉賓:陳炳釗、潘惠森

《老鼠.復仇.劍》——連結裡還有照片——上演,魯迅《故事新編》本已是諧擬巨作,又遇上令人精神一振的組合,我忙忙又把碩士論文裡關於諧擬的那部分print出來。話說回來,我也沒來得及問陳炳釗和潘惠森,都是三樣無關聯事物串燒,「流星.蝴蝶.劍」或「天涯.明月.刀」式的,和「索女.喪屍.機關槍」式的,其語感上的差異,到底還代表什麼?

***

總算寫完一篇非交不可的稿,在週末出發前,所剩下的事大都屬於非寫作性質(如果沒算漏)——當然也有萬千工作,在時間的磨擦中,逐漸脫落地上。做不完就做不完,沒辦法。最在意的是,零三年以來,首度缺席七一!!一定會遭報應。

***

還錯過了6月28日內地網絡上的「刪帖門」事件。因女學生被姦殺而公安懷疑包庇事件,貴州萬人圍公安局,片段上載youtube。因而引發新一輪刪帖狂潮,但這次兼逢歐國盃決賽夜,網友稱「橫豎是熬夜,閒著也是閒著」,大量網民與網警及版主的激戰於焉展開。流風所及,以下的網民報導就讓人神往了。錯過,只能神往。

全文

这是继地震批评事件后又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清除有关贵州瓮安6.28事件非官方新闻的帖子,地震时期,曾因有关批评,有关部门大量和谐帖子, 最近这两天,网监部门和各新闻办积极出动,全国要求删帖!各门户论坛版 主也开始删帖删到手软,天涯成了贵州瓮安6.28事件讨论的前沿阵地(虽然禁止讨论),我们怀疑天涯版主全面出动,大批帖子瞬间消失,创下了在短时间内删 除同类帖子最多的世界记录,而网友仍执着的发表事件的视频和现场图片,骂声一片很是热闹得紧,网友无法发帖,开始质问版主,把气出在版主身上。

由于网页被删除后提示是404错误:抱歉,您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该页面可能已被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网友嘲弄称做人不能太404。显然相关帖子根本删不完,通过QQ空间、博客等仍然到处流传。

由于敏感词太多,网民纷纷改变策略,发帖更加隐晦,大量使用火星文和竖排文字。在胡主席去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的今天,在信息交流如此快捷的今天,要想更加和谐,删帖不是办法,我们认为解决问题才是上策!其实这次事件发生后媒体能够第二天就发出新闻是不小的进步!

网络的力量无法删除:明天就是党的生日了,但是所有的眼睛都在看着,一刻不停的看着,我在看,你在看,他在看,全球的眼睛都在看,看我们与党有多近,看我们与党有多远。不可否 认,大地震拉近了我们的心;大地震凝聚了我们的情;大地震树立了政府和党的形象,但是一个人的死去背后发生的事情就能够摧毁他,而这一种摧毁就在一念之间

多年后,我的孙子会问我:"爷爷,当年天涯的删贴门事件你参加了吗?"
  "参加了"
  "你是英雄吗?"
   "不是,但是爷爷和英雄一起战斗过."

 ┌─┬─┬─┬─┬─┬─┬─┬─┬─┬─┬─┬─┬─┬─┬─┬─┬─┬─┐
  │ ┆ ┆ ┆ ┆ ┆ ┆ ┆ ┆ ┆啊┆字┆索┆竖┆了┆失┆效┆重┆竖│
  │ ┆ ┆ ┆ ┆ ┆ ┆ ┆ ┆ ┆。┆。┆引┆排┆。┆效┆了┆金┆排│
  │ ┆ ┆ ┆ ┆ ┆ ┆ ┆ ┆ ┆ ┆又┆擎┆文┆。┆了┆。┆开┆文│
  │ ┆ ┆ ┆ ┆ ┆ ┆ ┆ ┆ ┆ ┆一┆能┆字┆。┆。┆也┆发┆字│
  │ ┆ ┆ ┆ ┆ ┆ ┆ ┆ ┆ ┆ ┆个┆搜┆。┆以┆简┆让┆的┆竟│
  │ ┆ ┆ ┆ ┆ ┆ ┆ ┆ ┆ ┆ ┆上┆索┆同┆后┆直┆古┆过┆然│
  │ ┆ ┆ ┆ ┆ ┆ ┆ ┆ ┆ ┆ ┆市┆这┆时┆建┆是┆狗┆滤┆让│
  │ ┆ ┆ ┆ ┆ ┆ ┆ ┆ ┆ ┆ ┆的┆样┆建┆议┆太┆、┆系┆党│
  │ ┆ ┆ ┆ ┆ ┆ ┆ ┆ ┆ ┆ ┆机┆的┆议┆恢┆牛┆百┆统┆国│
  │ ┆ ┆ ┆ ┆ ┆ ┆ ┆ ┆ ┆ ┆会┆文┆搜┆复┆逼┆度┆失┆花│
  └─┴─┴─┴─┴─┴─┴─┴─┴─┴─┴─┴─┴─┴─┴─┴─┴─┴─┘


評論:由甕安事件看輿論封鎖注定的敗局
作者︰楊寬興
節錄幾段:

表面来看,各大网站一片“和谐”,基本看不到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但各大BBS的登陆者都会通过网站与网友的火拼意识到有不平常事件的发生,对他们来说, 这就够了,一个链接地址就能让他们看到6月28日发生了什么。在瓮安事件的信息传播中,中小BBS、MSN、SKYPE、QQ、QQ群以及海外中文网站的 存在,都使网民可以很容易了解这一事件的进展。

这些自嘲为“不明真相”的网民在了解真相的过程中,开始将言论管制当作瓮安事件的一部分来进行谴责,在网友们看来,整个的舆论管理体系已天然地站到了瓮安无良官员的一方,因而成了他们抗议和声讨的对象,于是,一起地方性的突发事件上升为对整个国家制度的控诉。

事实上,瓮安事件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也不特别恶劣,此前的汉源事件、大竹事件、汕尾事件等,同样都是由官员侵权引起民变,民变引起弹压,尔后是大量的网络 谴责与抗议。不过,瓮安事件却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方面,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数量由瓮安事件中的网络抗议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网民表现出的愤怒超乎寻 常,过去那种“中央是好的,地方官员乱来”的批评基本没了市场,太多太多的网民由这一地方性事件起,直接“恶毒攻击党和政府”,《国际歌》、《国歌》的歌 词被反复上贴,又被反复删除,八九民运及六四的图片被大量传播,甚至出现大量针对奥运的抵制言论……

如果说瓮安事件是一场骚乱的话,由此形成的网民抗议可以说成了一场“网络暴乱”,这一点是值得中共管理当局和研究中国网络舆论的人士特别注意的。根据两天 时间的观察,我可以断言,瓮安事件后的网络舆论表明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对瓮安事件的抗议其实是各种民怨的汇集,这种网络抗议已有向 现实转化的迹象。面对如此强大的民间呼声,如果当局仍然依照旧例简单打压,实际是向民众表达顽固拒绝政改的态度,很可能导致民间的绝望和行动,最终堵死社 会和解与合作的通道。


我想起的是,香港的網民有時也會聚眾攻打某論壇;哎,要打就打大老虎,這才是大老虎。

***

以下是在網絡搜尋紀錄找到的,入格十四格,即這文的這個存檔已被copy了七次。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女生被奸杀 公安包庇凶手
              据谢新发和几位民众介绍,受害女生名叫李树芬,今年15岁,老家是玉华乡,从小听话懂事,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勤奋好学,学习成绩很好,人缘也很好,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上周六(6月21日)傍晚6点左右,李树芬班上有个女同学王骄(音),把李树芬叫出去,当晚李树芬被当地两个社会流氓强奸杀害 并抛尸河中(瓮安县西门河)。当晚11点多,有民众听到有人喊“救命”。12点半左右,王骄打电话给李树芬的哥哥,说她“跳河自杀了”。
               李树芬的哥哥及其他人一起赶到河边后,看见王骄和两个男子站在桥头,而且发现李树芬肚中无水,且事先无任何想要自杀的迹象,于是凌晨 2点左右,将三人扭送公安局。但后来获悉,次日上午10点多,三人已被无条件获释,公安局没有进行任何调查和笔录工作,还声称,受害人是“自杀”身亡。
               次日就有人告诉李树芬家人,李树芬是被人强奸后害死推入河中的,警方未作全面尸检,也未作强制措施,对家属提出的全面尸检要求 不予理睬。李树芬家人从当地民众提供的信息中获知,王骄与两名男性凶手,与县公安局、县委领导、省委领导都有关系,因此在被拘押8小时后即获释。
              王先生说,“听说凶手后台都很硬,那个王骄好像是县长的侄女。”
              政府公安要强行埋尸 受害人家属被打死
               本周一,法医鉴定也称是“自杀”,家人不服到县委上访。任职于玉华中学的教师、李树芬的叔叔,被6个便衣公安打成重伤,后医治 无效死亡,李树芬的婶婶也被打成重伤,脸部破相,不省人事。李树芬的父母一直在西门河桥边的事发地守着那副装着女儿尸体的水晶棺材。
              谢新发说,“公安局的还派人去偷尸体,抢尸,要强行下葬,树芬的家人拒绝,都遭到殴打。县长、公安局长都要强行埋人。现在好多群众守着尸体。尸体是树芬的家人自己捞起来的,公安局逼迫她家人说是消防队捞起来的。”
              他说,“每个人见到都流泪,每个人听到都气愤。”
              王先生说,“不仅她的叔叔被打死了,还有其他帮忙申冤的人也有被打死的,现在不知道具体有几个。还有几十名学生被打成重伤。”
              学生、民众义愤烧政府大楼
              该惨案引起当地民众义愤,瓮安四所中学学生到公安局请愿。公安局又出动武力镇压,至使学生和一些人民群众焚烧了公安局,掀翻和焚烧公安警车十多辆。公安被围困无法出来,各地警察纷纷调往瓮安县。
                                  
              刘女士说,“开始一群学生拉着横幅为她申冤,去了政府,没人理睬,后来又去了公安局,公安用电棍打学生,学生和赶来声援的群众就把公安局的十几辆车都砸了,后来又点火烧公安局的办公室。”
              参与今天抗暴的民众王先生说,后更多民众加入,至昨日事发,有数万民众聚集在公安局、县政府、民政局前抗议,火烧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
               王先生说,“县长、公安局长等领导都躲起来了,几百个防暴警也被火烧在公安楼上下不来。政府和公安完全压不住了,最后公安警察 都被赶出去了。消防队的来了也被群众围着不让进去。他们这次是见识了老百姓的厉害了。什么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当地政府与黑社会勾结长期横行乡里
              据当地民众披露,该县政府、公安局胡作非为,无法无天,长期黑社会伙同欺压乡里,动辄镇压拘捕民众,民众上访无门,怨声载道。
              刘女士说,“很多女孩被害,这样的案子,不了了之,没抓住人。有一群跟政府勾结的社会流氓长期作案,很多。”
              杨先生说,“矿山贪污的问题,还有水被污染,现在煮饭吃的水都没有。老百姓上访,就被抓。有7个人都被判刑了,说是扰乱社会治安,最重的还判了6年。”
              他们说,所以这次不仅是为李树芬讨公道,也是为其他老百姓讨个公道。
              他们一再表示,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请求媒体帮助引起社会关注


以下是香港兩個免費新聞台對事件的報導,大家可以看看手法的差異。我覺得要向亞視記者黃雅宇致敬,一個小小女子站在請願村民中間,以立足說明了事態。相反無記記者是以暴亂的方式去報導,躲在車中、酒店裡,很危險深入敵陣的樣子,說出來的話卻這麼親政府——那大可以在公安的保護下大搖大擺做訪問呀,何至於學舌於官方。我看了覺得難過——是群眾守著屍體不讓官府下葬,連中學生都出來請願,接受採訪的示威者都毫無戒心地露臉,這些人用命來傳送的消息,可不可以公平一點對待,一點常識、一點將心比己。做新聞的不能沒有心啊。



6/29/2008

無所謂存在

無所謂存在
(刊於今期《文化現場》,編輯趙來發說原題太灰了,改為「贏又喊、輸又喊」)

編輯說要一篇「讓人理解你如何長成現在的你」之文章,我實在不該接下的——這題目對我過於沉重。我還未達港人年齡的中位數(39.6歲),回顧人生太沉重這些話,本不輪到我說。 是我太貪戀各種可能性,常在幾個人生之間徘徊,不願意放棄任何出路,到頭來卻總是錯過了千萬個可能世界,坐這山望那山,突然就萌生拋棄一切直奔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念頭。

文學:個體與群體

小時常被父親拋棄在廣州新華書店的書架上,他去尋覓各種音樂卡帶,我則惶惑無助,終於某天在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來看,那是《封神演義》,那年我五歲——從那時起,書及文字,就成了我在茫漠海裡安身的一葉孤舟,陌生的世界是棲身之地。中學時的如意算盤是,只要中文成績好,我就可以把時間花在別處,打排球、參加大量課外活動、與同學談過長的電話,並拒絕補習,且因穩妥而感覺不到競爭之激烈。

因為一直相信「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比較明智」,我從心理系轉到中文系。很自然地開始寫詩,年青人會覺得用斷裂的方式比較容易言說自己,跳躍的語言、濕潤的意象可以容納日常輾磨出來的感觸及曲折情感,這些東西在我們成長期間一直是被外在的規條世界拒絕的。那時,讀夏宇常常讓我感到可以用另一種語言存在,某些細碎的當代的魔幻能量被砥礪闡發。教我寫詩的老師都是性情和順之人,有我這樣氣急敗壞的學生,他們大概也訝異得很。

詩讓我在廣漠的大學裡覺得自己存在。又和一些朋友去組吐露詩社,沾沾自喜搞活動,出版合集。我學習的文學多半強調個體創作形式,但我參與文學時,卻常進入群體狀態。詩社的朋友後來大多翻臉收場是後話。結詩社、上東岸書店、參加文學活動,認識各方文學前輩,葉輝叔叔和關夢南先生開始把一些訪問和司儀之類的工作交給我,後來我為文學作的各種服務,都建基於這些經驗。就像中學時學會找幹事,彷彿大家都覺得「外向」就能幹出什麼事來;我不忍某些工作無人接手,於是變成一隻內心自閉的鸚鵡,學舌給大家逗趣,同時傾向拔毛自殘。

文學雜誌何以存在

如果純用一種抒發自我的角度去看文學,那現在的確很難說明為何社會需要文學——我懷疑這是否許多優秀文學刊物放棄出版的原因。《字花》編輯們作個人發表已無問題,在時間金錢不敷使用的情況下糾眾來辦文學雜誌,這理應伴隨著某些對時代形勢的分析,我們對這些是想得比較多。要摸索文學在社會上的位置,大概先要看清社會,才知文學應介入什麼、如何介入。我想,我們是身處於一個愈趨單元化的社會,商品消費磨滅個人,大眾媒體會靠向不合理的權威,政府常以刻板印象和公關語言迷惑大眾,令城市病態地過度發展,又讓各階層在被割裂之同時,迷信「共識」。文學探索記憶和想像,這些現在都是岌岌可危的邊緣事物;而如果文學能夠更被廣為接受,介入集體情感,社會應有更大的共同基礎,社群與身份於焉而立。而文學是一種經營主體的過程,所以我想,接觸被現實、建制和規條束縛的年青人,為先鋒的意念、理論、行為提供土壤,至少讓一部分人習慣與不易明白的東西相處,這些都是字花存在的理由,我們就是在前人提供的如此土壤上成長的。文學確實失去了「大眾」的主導位置,不過有些事小眾可以做起來更義無反顧。

其實當初是謝曉虹魅惑我說「想辦就會辦得出來」,才會有《字花》的構想。我常常出來代字花發言,其實字花裡各種意念的多樣,遊戲趣味和自由風格,創作版的尊重平等,評論版的理論深度,都是複數個體一起勞動的成果。我最常把精力耗於尋求共識,一直反對投票,但暴走起來常常壞事,尤其今年行運(摩羯)木星與本命(巨蟹)火星對沖。

理論是冒險

以前屬於傷春悲秋的林黛玉型文藝少女,是樊善標老師讓我對理性和方法學感興趣,方法之後就是分析,分析之後就是理論。到了科大讀過碩士,我已經離不開理論了——那是一個和創作一樣困難、自由、刺激的世界,這是我和謝曉虹同學之同感。每週大堆的英文readings,總是看不完,而所造成的竟然不是壓力,反是冒險感,一個像電影那樣心蕩神馳、感官性、可投入的世界。理論讓我更sentimental。像意識型態理論,它辯證、冷硬,卻總是叫我發現主體之虛幻內藏的憂傷。解構主義是把自己變成虛無的炸彈、投之與敵俱亡,然而本質是謙退的。齊澤克論述的轉折起碼總有三層以上,總會把我拋到九霄雲外,以至儘管他不斷重覆,還是隨他狂喜狂悲進退皆險。湯禎兆曾告誡,巿場能消化的理論起碼比外國遲20年,用太先鋒的理論其實會阻你發達;但那些來自理論的悲喜經歷留在我身體那麼真實,幾乎像俄羅斯女排的舊youtube一樣讓我激動(贏又喊、輸又喊、睇已經睇過的喊得仲緊要),我怎麼能離棄它。

當然理論也是恐怖的。黃燦然先生看我手上拿著卡勒,就嚷「你看這些書怎麼還能寫詩」;事實上,理論的恐怖在於它會搖晃你的存在基礎。經過某些理論,你不可能再是以前那個人。床邊的書櫃名喚「無用之櫃」,放置中外的現代性理論、文學理論、浪奔浪流的中國當代文化研究,如果我不回到學院,這堆書全然無用。然而,問題在於,你自己無所用的核心部分,你能否背棄。如果不能,就做好不能被所有人接受的心理準備。

死亡作為動力

我中學時幾乎不看報紙,是參與中大學生報,讓我開始以文字處理社會。其實我所熟習的本是書寫內在與抑壓的文字,社會議題至今非我所長所親,只是因為理論的責任而推動自己進入。98年樊善標老師說我不能寫出議論性的文字,06年他笑我「文以載道」。許是幼年經歷六四,很自然地會將自己的生命與死者緊密連繫,覺得你的命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此外,曾經為私事精神崩潰——試過被自己最核心之物迫害,就再也不想保持自我。於是從死亡這絕對他者,理解何謂「外親性」(extimacy),即在與你徹底歧異的他者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社會運動,尤其抗議及直接行動,就是一個與對立面及無法估算整合的我方短兵相接的情況,而奇異地我會在其中領受一種澄明,在極混亂和危險的情況下,感官敏銳、思維清晰,接近大衛連治冥想打坐時的「至福」。我亦以此,反過來理解到音樂和劇場的能量。

現在因為沒有時間,詩寫得極少,也沒力氣寫長篇的散文,失眠因此加劇。重視創作的人大概會覺得我太不自重,我亦想找到將我所習慣的內在語言轉化為介入和推動社會的創作方式。但我沒有時間靜下來。與專注創作的同代人相比,我沒能找到一個洞穴躲起來,這和我無法呆在學院的原因如一。就是無法拒絕外界的聲音。更深層次的弔詭:我在拖著重擔時能寫出不錯的東西,但同時喜歡寫自我消泯的虛無狀態。也許是我根本不重視自己的生命。工作到極痛苦時,我靠揣想自己猝死作為安慰。尼采說,想到自殺是個很大的安慰,因此我們就可以渡過許多個無眠的夜晚。我在一個沒有窗子的150呎斗室裡獨居三年,完成碩士論文,開始幹字花、寫blog、投稿報章,可以這樣結論:在絕壁前工作,我就精神百倍。文學和異議或者都註定是蒲公英般的事業,但如果可以不把自己當一回事,也許就能以死亡對峙失敗和徒勞。

6/25/2008

這是我們的朋友

【蘋果日報】一名體重200磅的青年過去數月先後拔掉四隻智慧齒,經常喊痛,一直服用含嗎啡成份的止痛藥。事主母親昨傍晚返家發現兒子在床上喘氣,幾陷昏迷 狀況,送院不久證實死亡。有牙醫指絕少發生牙痛令人致死事件,真正死因有待剖屍化驗。記者:黎家駒

猝死青年馮森源,26 歲,與胞姊及母親居於秀茂坪寶達鸷達翠樓一單位。現場消息稱,馮原在電子科技行業任職,數年前失業,須領綜援過活。數月前他往牙醫求診先後拔掉四隻智慧 齒,但拔牙後馮經常喊痛,又稱部份身體感痛楚,據悉馮須服用由醫生處方含嗎啡成份的止痛藥,然而馮的病情不但未見好轉,反而趨惡化,後來轉介往瑪麗醫院痛 症科接受治療。

母發現癱在床上喘氣

59歲的馮母昨傍晚接近6時返家,發現兒子癱在床上喘氣,氣若游絲,幾陷昏迷狀態於是報警求助,救護員未幾趕至將馮送聯合醫院搶救,至晚上6時27分證實 不治。香港牙醫學會司庫王志偉表示,絕少發生因牙痛令人致死事件,事主拔牙後幾個月內經常發痛,明顯不是突發性細菌感染致死,至於大部份拔牙後病人所服止 痛藥,同樣絕少出現需要服用嗎啡類止痛藥。王志偉推測,死者極有可能是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痛症,故醫生才會開出含嗎啡成份止痛藥。王又指,若病人本身患有哮 喘病,則更不能服用含嗎啡成份止痛藥,因嗎啡會壓抑中樞神經負責管理呼吸的部位,從而影響呼吸,嚴重時會因呼吸衰弱致死。


這些話都是在說些什麼呢。
benny是利東街15位被控的朋友之一,最後還是被權威壓迫。第一次見他時是在某次社運電影節放映之後,與八樓朋友爭辯信念問題時看到他的固執,但卻還是能接受別人意見。與後來wto,他幫忙做救傷隊,教過我們各種救傷常識。他不是沒有醫療常識的人,恰恰相反,他像醫生那樣共同見證了醫療的極限:無可解釋的痛,醫生循環的(不)解釋,後來唯有嗎啡,或者其它的麻醉藥。分別僅僅在於,直到最後,醫生還可以不斷不斷地佔著一個權威位置重覆解釋,重覆那些未能解決問題或稍稍貼近事實的解釋,彷彿自有永有——而我們的朋友,卻死了。

6/24/2008

文雀(持續閉關中)

文明單位:文雀
嘉賓:鄭政恒

希望在離開前,能夠寫成一篇關於「中年浪漫」的影評。

附:文雀奧海豚有11位網友(或稱保育人士、激進青年、原教旨主義者、藝術家、電車男、小白臉、港女、中女、無大腦可經女、脫離群眾夫和自我感覺良好婦……再多的負面標籤我們都不怕!)出席,甚為圓滿。圖為部分人士煙癮發作。

6/23/2008

難得

大家從工作堆裡爬出來,帶著一堆鬼五馬六的東西大鬧婚宴,迫男生綁上粉紅蝴蝶結,像黑社會吵著「接吻!接吻!」,旁邊文人雅士為之側目。把自己變成奇觀,擊倒沉悶婚禮!一靜下來,大家就埋首校對。大概很少婚宴桌上有這麼多的筆。

新郎致辭聲震;聞得被丈夫多謝,新娘就哭得好似是要嫁去南洋。我們訝然發現杜小姐用餐巾擦眼睛,她反瞪我們:「做乜?唔覺得好感動既咩?」婚宴簡約,而後來我發現自己筋疲力盡,彷彿也大哭了一場。

婚宴完結,我們在尖沙咀街頭開會;之後去酒吧飲野(內容仍然接近開會)。各位親愛的朋友不知能否明白,有時陪喝一杯酒對我而言代價如何之大:喝一杯pina colada,就失眠到次日中午12時(接著錯過所有約會),效力猶勝red bull。



我們夾份送了簡單到成為困難的花瓶,圖為陳列貌。迥異於一般的花瓶邏輯,盛水部份範圍大而深度淺。配合這樣的花瓶,要找到只須這麼少滋潤的花,實在是很難得的。





我還遺失了相機套。不知主家有冇執到?

賣書之五

確實是閉關中,但間屋又實在快要爆炸了,週六婚宴又要給人情………來吧,又是慈善時間。(另,請答應了買書的人快點來拿!stella !!)另外提醒各位顧客,若見有人先於自己認投,請別放棄,先給我留個口訊,因為之前說買的人隨時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放棄的。今期主題是薄和少字書。有意者請致郵revolution.salsa[at]gmail.com寄電郵者會優先考慮。

1. 《時尚考》,辜振豐著,歷史角度敘述名牌及時尚都巿的來歷。彩色,近全新。簡體版,原價36,現價20。

2. 《二手貨與新商人》,近全新。原價$87,現價$10。是,是真的$10。

3. 《香港的鬱悶》,韓江雪、鄒崇銘著,廖偉棠攝影。書的主打招牌是三十世代反擊嬰兒潮,韓江雪寫起來還挺狠的,對世代論心有戚戚然又唔識唔敢發惡的年青人,可以買本來養養火氣;我火氣已夠,讓出。原價60,現價20。

4. 《說謊》,大眾心理學叢書,教你睇眉頭眼額。原價80,現價30。八成新。

5. 《十六歲後才上床》,何念慈著。之前寫〈母親的超現實結局〉評論過,老實說我還真希望這本書多點人看。原價68,現價25,八成新。

6. 《物情物語》,畢恒達著。台灣買回來的,香港現在恐怕還不容易找。書本來就有點舊,又有些螢光筆跡,$15吧。後來發現香港人不太多知道畢恒達是誰,請大家注意按上面的link。這本裡面所收的,基本上是一些相當淺易的散文,以非常具體的方式去閱讀物件、空間與人的關係。我覺得適合中學生(中學老師也適合作教材),或者讀抽象東西讀過了頭的大學生。

7. 《庸見詞典》,福樓拜著,原價73,現價30。老實說,我還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讓出這本書了,以後真的不會後悔嗎,裡面有這樣獨一無二的詞條呀:「哲學——總要抱以冷笑」、「書簡體——專以婦女使用的文體」……

8. 《深圳民工影像發聲》,之前曾為這書寫過書評。這是一個給深圳民工搞的攝影工作坊成果,如果要教攝影的,可以參考。九成新,原價80,現價20。

我書架上有個地方叫「束之高閣」,放到那裡的書就是要賣的;那裡放不了幾本書,每次要先把原有的脫手,才能有新的書進入束之高閣,被定義為二手書。所以快點把上面這堆賣出,我還要賣別的。但不先清了這堆,後面的沒法拿出來。8本賣晒總數都係$170………我這是搞什麼生意。乾脆餓死算了。但餓死之前也希望家裡有足夠的空間讓我躺下來呢。

6/22/2008

字花嫁女(置頂兩天,留意樓下賣書)



期待美麗浪漫中產階級的婚紗!
要求新娘多換晚禮服以讓賓客忘掉頹廢的新郎!
剩餘餅咭應派發予文學雜誌同工!





6/21/2008

好似冇晒飛勒


『家權不捨.人權不棄』
居權大學零八文藝匯演.論壇.展覽

居權大學
right of abode university
居大網頁:http://roau.org
居大分享區:http://roau.wordpress.com

我們邀請你支持

這是一個充斥著美好包裝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民眾力起維護人道權利的時代。

居權大學是因香港九九年的居港權爭議而創立的一個民間運動團體,除了支援居權的爭取,也為當年滯留在香港爭取的子女提供義學課程。近十年以來,未有停止過。學校一直依賴有心人士的捐助和一班義務老師的履行維持運作,直到近年嘗試以藝演形式募集經費。

今年的活動,以『家權不捨.人權不棄』為主題,希望把一個任何『和諧社會』都不應迴避的社會公義問題,透過演藝,論壇及展覽,再次激活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之間。

這一連串活動,得到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贊助,將於六月廿二日(星期天)下午開始直到晚上,假九龍該校聯合道的多媒體演奏廳內外舉行 (地圖:http://www.creativehk.edu.hk/)。

今年的文藝匯演,節目設計將包括了詩歌、音樂、歌唱、行為作品及裝置作品等,豐富而多元,表現了不同團體及個人對居權運動的支持,演出者包括:甘浩 望神父,郭達年,Hans Lutz,雄仔叔叔,My Little Airport,女工合唱隊等等十多組鮮異的文化拼貼。節目由晚上七時半開始。

論壇則在下午三時舉行,主題是『天災[?][!]人禍[?][!]』。出席者包括居權大學其中三位創校成員,甘浩望神父,梁文道,郭達年,還有名咀黃毓民,律師黃晚開和家長協會的林道成。相信會帶出一次對當前全天候哀情的氛圍下對人權的反省和討論。

而一個有關居權運動的小型展覽,亦將在會場外學校的長廊全日展出,其中藝術家曾德平的一批當年以爭取者為主題的人物攝影作品,將特別珍貴重現。

當日晚會的門票即場發售,有興趣和有心支持的朋友,亦可預先訂票,請電:96240117 / 93483018。

新聞查詢:郭達年92376478

我們很希望你可以來參加,令這次活動的成果,得以資源居大維持運作,為香港這歷史的居權運動盡一分力。

我們感謝你!

居權大學
甘浩望神父 (甘仔)
郭達年(Lenny)
零八年六月
**********************************************************

「家權不捨,人權不棄」── 居權大學零八文藝匯演.論壇.展覽

詳情:
日期:零八年六月廿二日(星期天) 晚上七時三十分
地點:九龍聯合道135號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演藝廳
(樂富地鐵站B出口至聯合道下行至延文禮士道口)
門券現場發售‧ 預訂/查詢: 彩鳳 96240117 / 彩雲 93483018
贊助: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支援:學聯自治八樓
演出:
歌唱:甘浩望神父‧郭達年‧Hans Lutz‧潘志雄 / 詩歌:廖偉棠‧鄧阿藍 / 故事:雄仔叔叔 / 行為藝術:曾德平‧丸仔 / 樂隊:My Little Airport‧Brown Note Collective / 合唱:女工開枝散葉合唱團‧家長協會合唱團‧居大合唱團 / 器樂:音樂藝術屋 / 武道:居大太極隊

+++++++++++++++++++++++++++++
『天災[?][!]人禍[?][!]』論壇:
下午三時舉行
居權大學本周日(六月廿二日)將在九龍聯合道135號兆基創意書院舉行零八年度文藝匯演,除晚上七時的演出外,下午三時還有一個以”天災?!人禍?”為主 題的公開論壇,出席者包括居權大學其中三位創校成員,甘浩望神父,梁文道,郭達年,還有名咀黃毓民,律師黃晚開和家長協會的林道成.相信多位背景不同的與 會者,會就最近全天候的災情哀思作出多向的反省,特別由人權的角度和居權運動尋找連帶的討論脈絡.歡迎市民參加.

++++++++++++++++++++++++++
下午 2:00 開始,同場設有 :
”家不捨, 人不棄”相片及示威尤物展覽**

6/19/2008

閉關哀鳴

上一次忙累到流眼淚是在大騎劫發佈會之後的朗誦會上,聽到葉輝的〈A1頭條〉裡那些燦爛的謊言,忍不住悲從中來。廖偉棠向葉輝取笑:「你一讀詩,她就感動得哭啊。」葉輝叔叔眉精眼企輕描淡寫:「佢攰得滯姐。」都對。

這就是〈上一次流淚〉了:「如能為你哭/哭得出眼淚/失眠,至少能睡」。簡直比論文時更糟。中女悲歌是,每一晚睡上床,腦中大亂一小時後,再開燈搏殺,搏黎搏去都係茫茫大海,根本不可能做得完,而且比平時更慢。別的工作不算,如果每天只寫出一篇稿,就萬劫不復——我何德何能呢,怎麼會來到這種生活方式裡的呢。連流淚宣洩的福份都沒有了,祈禱時間停頓吧,或者乾脆讓我猝死算了。你看願望一個比一個大,正是「be realistic,demand for the impossible!」

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本blog十日不update的話,可以代我報警——不過到時都有異味傳到隔離屋了,想來也不用勞煩大家。大家都忙呢。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

6/18/2008

供大眾消費(閉關中)

古代美醜女成份測試

鄧小樺的成分:

  • 成分六:楊玉環-四大美女之一。通曉音律,能歌善舞,可惜香消玉殞。:51.11%
  • 成分十一:東施-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的愚蠢女人,但卻有善良的心?!:29.68%
  • 成分十四:嫫母-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但她為人賢德。:17.77%
  • 成分十六:黃碩-諸葛亮的老婆,雖不是美女,卻是一位才德俱備的賢內助。:1.10%
  • 成分十:鐘離春-極醜無雙,但她關心國家大事,宣王十分感動,立她為后。:0.35%
大受打擊。馬上去測謝某的成份,結果她是四大美人得其三……大怒。這個世界真是不公平!這種不公平是銘刻在冥冥中的安排本身的!

於是馬上去玩少女成份機測試

  • 心機重的人都該去死一死 :50.99%
  • 在黑色指甲油跟橘色指甲油不知所措 :29.68%
  • 對於懶散的人感到無趣 :17.35%
  • 說不難過都是在騙人的喲 :1.10%
  • 看電影一定拖人去看:0.54%
  • 看到男人的友情會害羞 :0.27%

父親(閉關中)

文明單位:詩壇父親
嘉賓:關夢南

我是以為父親節未過……真灰,無法不揭示單親家庭的現實——然而我是比較懂得與父親相處的,一旦要討那些當了父親的人歡心,通常手到拿來。父親真係好多心事,關生一本正經,我躲在旁邊壞笑。只是中段聽到關生讀〈離家〉,父親以為女兒出嫁不過如她洗完頭上班去、他在夢中點了點頭。滄桑半百,還是很難接受現實,執著又雙唇緊閉的父親,不得不是孤獨的——在錄音室裡覺得滿胸酸楚湧上來。

上週訪問少爺仔播了my little airport,今次播了周雲蓬〈買房子〉,作為關生詩〈我買了一所房子〉的反面對應版。在第一節差不多結束處。

6/15/2008

改版怪談

(圖為被槍斃的封面之一。總共有近十個封面遭槍斃。另一被槍斃封面可見此。)

(閉關中)

維園的晚會,之前惴惴,怕人數大降。到底還是有死忠的人,我們還會把事情口耳相傳,讓死去的魂靈在言語中飄蕩。香港文學一向對直面硬政治有著戒心,而《字花》十三期放棄以往那種有點像走神、心不在焉的鬆散聯想方式,集中發掘維園的異議性質,放棄年宵花市和工展會。有趣的是,大眾媒體有固定發表場地的作者如梁文道、朱凱迪、鄧正健,卻寫來了一些迥異於平日,灰暗傷感而個人化的文章。是否,文學對他們意味著某種獨特空間,可以容納那些被所謂客觀理性、消費歡快、無知大眾等各種複雜矛盾的因素所排斥的,莫以名狀之物,如憂傷、記憶、犯罪、鬼魂?很在意一個人的時候,我常平白無故擔心他會死——這些非理智的直覺不能成為時評,但可以寫成詩。

曾有人在藝發局文學組的諮詢會上表示,某些審批員水平不高,其經藝發局轉來的書評(受資助雜誌必須刊登),任何報章都不會刊登。此言一出,座中有人臉色發綠。我方才領會,原來對某些人來說,文學雜誌就是,用來登他們那些沒報章肯登的文章的。想到這點不免光火,舊時的書生氣發作:文學應是最精粹的語言,不是避難地!但轉念一想,或者這裡的確有某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較之影像、大眾傳媒,文學和文學雜誌已經無可挽回地處於小眾和邊緣的位置。然而「大眾」這個詞,其實也會將每個獨特的個人減損。文學雜誌如果看清自己的小眾位置,反過來仍然可以有反攻大眾的位置;不是重複大眾傳媒的邏輯,而是做他們做不到的事。那就是,提供空地,容納幽暗、精微、難以言狀的記憶和感傷,而文章美妙得折服所有人。像梁文道的〈容器〉,他沒有寫出個人的維園史,卻仍然幽微得叫人嘆息、心動。〈容器〉裡鬱鬱談及空地,實為廣大無權力疲憊巿民的心聲。

今年文學和文化雜誌盛放,《字花》則在延命三年後,銳意改版。回收的意見多是關於設計的,不像創刊時對雜誌取向的議論較多。或者是應了某叔叔所說的「給它一點時間吧」。風格與傳統高雅文學迥異的單字特集,還有John Ho封面油畫,都是本來被外界讚揚「能建立鮮明品牌」的標誌,字花十三期說放就放。難免有人替我們躊躇,只是連不願意開會的江康泉,也在自己的網頁突然高叫「一係就改,一係就死!」就是這麼簡單。限於資源和人力而只能做雙月刊,故此血液循環緩慢——然而天性又無法忍耐重覆。如此成長,必然古怪。

《字花》如今多設專欄,包括何國良、黃碧雲的個人專欄,14期張大春也來了。這些都是受大眾媒體歡迎的作者,我們想的是給他們提供一種比大眾更自由的空間。於是何國良寫理論化的電視媒體評論,黃碧雲寫私己散文,張大春給我們半虛構半考據的故事。眾編輯總是意念泉湧,我則汲汲於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例如以專欄減低設計和編輯的負擔,把力氣更集中於某幾個點,像「文學節,搞什麼」的尖銳專題。

還有文學與劇場、視藝對話的「踩場」專欄,今期有陳炳釗、羅貴祥、區凱琳、李智良;下期是莫昭如、鄧正健、程展緯、張歷君,八人輪替。「踩場」立足文學,意圖為創作者累積創作和理論資源,尋求溝通的語言和空間。各個藝術範疇之間應該互為滲透,文學供其它工作者所用,亦供人民所用。

除了新加入的陳子謙,字花編輯群三十而立,是有點想看到自己工作的具體成果。末了我午夜夢迴,想那些不起眼的舊欄目,像以前的「文學花邊」和「文學星座」,也許沒人知道它是如何耗神耗力,以至近於老弗洛伊德說的emotional expenditure。嗯,像在懷緬黃泉的歷史。

(刪節版刊上週二明報)

counter hit xa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