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永逸)

護塔風潮將使中聯辦新大樓陷於兩難境地

自「澳門歷史城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澳門居民的保衛「世遺」、保護文物建築的意識日益高漲,先後自發地就計劃拆卸「藍屋仔」、規劃在媽閣廟外填海興建葡文學校等事件進行批評和抵制。如今,又圍繞著東望洋燈塔景觀將會受到破壞的問題,群起議論,似是有愈來愈烈之勢。


本欄也曾較早地關注東望洋燈塔的燈光及景觀將被遮擋的問題。早在「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之時,本欄就分析認為,本澳兩個擁有被納入「澳門歷史城區」的文物建築的制高點--大炮台山及東望洋山,都有其景觀被周邊高樓大廈遮擋之虞。就大炮台而言,當年葡治時代盡量不批准在其周邊興建高廈,以避免遮擋市民及遊客遠望大炮台的視線的規定,近年似是已經被廢棄,其周邊的高廈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越來越密,大炮台總有一天會變成「石屎森林」中的「矮樹」。而在東望洋燈塔而言,本來它就具有歷史文物建築景觀和「指引航向」兩重功能。盡管現代科技發達,全天候雷達的導航功能甚佳,航船已不依照燈塔燈光指引,而且市區燈海?燦,也使東望洋燈塔失去「黑暗中的指航明燈」作用,但畢竟作為「遠東第一座燈塔」,它的歷史意義及文物意涵遠超其指航功能。因此,盡管前澳葡政府為了遷就城市發展需要,在制訂新口岸都市規劃時,允許在大部份區域興建高樓,但仍保留了兩道重要的「燈光通道」:其一是綜藝館、蓮花廣場、漁人碼頭一線,正好是燈塔燈光指向自外海進入港澳碼頭的航線;其二是何賢公園--宋玉生廣場一線,與觀音像遙相呼應,也留下了一條「燈光隧道」。而遊客和市民也可透過這兩條大廈群中的「大峽谷」,清楚地欣賞到東望洋燈塔的美景。


去年,特區政府為了為「永利」、「星際」、「美高梅超濠金殿」、「壹號湖畔」等超大型建築物「解套」,宣佈廢止《外港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南灣重整計劃之細則章程》。如果政府此舉,是為了為上述大型建築物「解套」,及重新部署南灣填海區的發展規劃的話,盡管可能會造成「屏風效應」,但也是博彩業發展所需。只要不會對「澳門歷史城區」構成直接的威脅,相信人們是雖不滿意,但仍可容忍。但問題是,政府有關部門卻趁此機會,批准位於宋玉生廣場中軸線尾端的松山腳下的待發展地盤,興建標高高於東望洋山以至燈塔的高樓大廈,就將把東望洋燈塔遮蓋得嚴嚴密密。不但是將會徹底「消滅」這道「燈光隧道」,而且也將會使遊客和市民「不識燈塔真面目」。這就難怪,政府有關部門的這項舉措,會引起民眾的強烈反彈。


令人感到尷尬的是,在松山腳下的一系列新批出超高建築物圖則中,有一項是澳門中聯辦新大樓。據資料顯示,中聯辦新大樓盡管並非是這一系列新圖則中最高的建築物,但其九十九點一二米的標高,已足以遮蓋海拔九十一米的松山,及在松山上的十五米高的燈塔。而且,由於中聯辦新大樓的位置更接近燈塔,其「遮蓋視線」效應就更為凸顯。


出於尊重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派出代表機構澳門中聯辦的緣故,估計文物保護關注團體及人士在發起「護塔」行動時,不會把矛頭指向中聯辦新大樓。但畢竟中聯辦新大樓是這一系列新批圖則的組成一部份,而且也將會發生「遮塔效應」,故它將難免會在「批判」聲中,遭「流彈」傷及,並使澳門中聯辦陷於「尊重民意」與「依法施工」的兩難之中。
實際上,中聯辦新大樓是在松山腳下一系列新批超高建築物圖則中,首先動工並唯一正在加緊施工之中的。而且,它是經中央同意,並由國家財政部正式批准立項建設,還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目前,其地基工程已進行了一定的進度,相信也使用了不少預算。因此,即使是關注文物保護團體敢於撕破情面,將中聯辦新大廈也列為「遮燈工程」,也不可能阻止其施工繼續進行。


當然,倘中聯辦出於尊重民情的誠意,採降低高度、加胖樓身以彌補樓面面積「損失」的辦法,是可在「尊重民意」及「依法施工」之間取得平衡的。但由於中聯辦新大樓的九十九點一二米高度設計,是寓意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回歸祖國,倘若更改高度則失去其意義。


不管怎樣,澳門中聯辦都有必要及早進行「應急準備」,最好是將工作做在前頭,盡早誠懇地與各相關團體溝通,取得互諒互讓,避免「戰火」燒到自己身上,以維護中央政府和中聯辦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