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频道 > 娱乐·体育 > 娱乐新闻/影视 正文
关键词:
当年明月成功我才上路啊
新闻热线:0431-96618 来源/日期:   2007-04-10 09:25 切换:
新闻提示:

    手记
    草根的凯旋

    “草根”这个词被广泛使用,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喻指普通百姓。这种用法是从港台那边传来的,现在已经成为最具有时代特色的常用关键词之一了。

    说起来,当年明月是一个实打实的草根:大学毕业,在一家单位上班,过着小公务员朝九晚五的日子。一个身份普通样子普通的普通人却突然一夜成名,他的华丽转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并无神秘和奇迹,完全顺理成章,他只不过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而已。在《新周刊》上名为“十大新派讲古佬总评榜”的权威排行榜中,他排名第三,位居阎崇年、二月河之后,力压易中天、张鸣、胡枚、余世存、纪连海等学者、教授、专家和影视大腕。这十个人里,他的身份最普通,和历史与写作离得最远。他的网上老家现在搬到了新浪博客,截至目前点击率已接近2000万,新浪博客对他的评语是:“他个人的改写历史似乎成为了某个族群的历史狂欢;我们有了自己的历史发言人……现在该精英们学会适应草根历史英雄的傲慢了。”的确是这样,当年明月是一个百分百的草根历史英雄,他用自己在键盘上的劳动为草根们争得了一片阳光明媚的天空,他的叙事和解读方式改变了历史在中国的言说路径。分析一下去年的几本畅销书,我们会发现,当年明月的成名绝不是运气好,他的语体、历史观和历史幽默感,他的历史间离感,甚至他极具亲和力的新青年心态都近距离地接近他的读者群。不夸张地说,当年明月的胜利堪称草根的凯旋,他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网络文学已经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说明草根们正在建筑自己的文化话语权,一个属于草根的泛文化时代将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深入和普及而得以出现和成立。

    历史和畅销不再属于精英和专家,草根的外延和内涵,正因为当年明月和更多像当年明月这样的草根英雄们的表演而改变。    2007年,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柜台上无一例外地都有这样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先是第一卷,然后是第二卷,现在第三卷也即将上市。

    2006年,网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名为“明矾”的网民群体,他们都是些热心的网上阅读者,自称“明矾”是因为他们喜欢一个名为当年明月的网络写手写的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作品。

    2006年,这个名叫当年明月的年轻人,以他在网上的文章顺理成章地出版了两本书,并成为畅销书界的宠儿。他的名字,除了他赖以成名和大展拳脚的网络外,还大面积地出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等主流强势媒体上。有人说他是草根英雄,有人说他不过是运气好,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还有人认为他不过是沾了通俗的光……

    当年明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他给自己定位:“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写了点儿自己想写的东西。”

说自己
“我就是草根,绝对的草根”


    当年明月今年28岁,真名石悦,武汉人。他的声音带着南方人特点,听上去有些慵懒和调侃,不乏稚嫩,这倒和他的书的语调很相像。但是,他偶尔流露出的国骂和激动又分明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有自己看法和血性的南方人,这也符合他的武汉籍贯。武汉人俗称九头鸟,那里的男人与江南小男人迥然有别。[Page]

    说起自己,当年明月总显得提不起兴趣,“我很普通啊,我不觉得我有什么好说的。”也是,顺理成章地上大学,顺理成章地毕业、工作,一直生活在一个城市中,“我的生活很枯燥,除了历史,我基本没什么爱好,同龄人爱好的基本上离我很远。”甚至在大学毕业之前,当年明月都没有想过写作,写作作为一种隐秘的爱好和还没有盛放成花的才能,当年明月觉得没必要予以重视,“我是学法律的,和所有大学生一样,就那么生活着,上网也是后来学的,就是为了上去发文章。我开始是在湖北生活、读书,后来在广东工作、写作。”虽然当年明月刻意保留他身上的网络神秘性,但是发达的资讯已经很难使他隐身创作,我们知道他是海关工作人员,还知道他是在广州石牌开始写作生涯的。就这样,一个法律本科毕业生因为抗拒不了对历史的巨大热爱,选择在下班后独自一人面对闪烁的荧屏,在键盘上敲打他自己心目中的历史,他的走红甚至到现在也不使他兴奋,“我就是草根,绝对的草根。草根英雄?那我可不算。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写了点儿自己想写的东西。”

说历史
“《上下五千年》是历史启蒙”


    当年明月5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一套《上下五千年》,这部书成了他后来与众不同的历史之旅的起点,在许多孩子迷恋奥特曼和蜡笔小新的年龄闯进了当年明月的生活,并就此“安营扎寨”。

    “5岁时爸爸带我逛书店,给我买了一套《上下五千年》。后来,7年中我读了11遍,要说历史启蒙,这个应该就算是吧。小学毕业那个暑假,我开始看《二十四史》,在这之前我已经开始看《古文观止》。”就这样,当年明月通读了《二十四史》,其中《史记》他看了5遍。用当年明月的话说,他之所以喜欢历史,“也没什么好谈的,我也不怎么爱说话,就是喜欢读书,那就把大多数时间用在读书上了。”后来,当年明月把《资治通鉴》又通读了两遍。“读了多少历史书?能有几十部了吧,都是原著,《清实录》、《明实录》等好多,我都很喜欢看。”一个业余的历史饕餮者就这样在历史的古道上开始了并不轻松的跋涉与远行,“其实我刚看史书时很痛苦,因为这些书真是太枯燥了。我当时就想,这种叙述历史的方式一定不受人欢迎,我知道我自己是喜欢的,但是别人不一定喜欢,就是因为不好读。也就是在这时候,我有了写历史的冲动。”除了中国历史外,当年明月也看外国史,“《草原帝国》、《罗马帝国兴亡录》好多啊,我都很喜欢看。”问他有没有写外国历史的打算,当年明月很清醒,“还是先把中国历史搞清楚吧,中国史我还没弄明白呢,外国史就更不敢涉及了。”说起历史学家,当年明月肃然起敬,“我觉得他们太厉害了,能下那么大的功夫,我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

说写作
“只有了解了才能调侃”


    读书时候,当年明月并不以写作为长,“因为我的文章总不合老师的口味,作文从来就没拿过满分,倒是有一次被打了个最低分,因为老师不喜欢我的语气,还有,怎么能把坏人写得像一个好人似的呢?”

    一直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语气”的当年明月其实那时还不知道,这语气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我没觉得我有什么写作才能,我平时就这么说话啊!”他后来的写作也很偶然,因为看了太多的史书,他又不满意已有的历史言说方式,他开始写作了,“最先就是写点历史研究方面的文章,在内部网上发发,后来才开始目前这种写作的。”当年明月的写法很特别,很多人将他的作品当成小说来看就说明他的历史写作有多么别致了,而他有时候也不经意间将自己的书说成是小说,说明他的写作确实和原有的历史写作不一样。“别人说我开玩笑,说我恶搞。其实我开玩笑是建立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的。只有了解了才能调侃,瞎调侃就会没有深度,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模仿我的人都学得不像的原因,他们学得不像是因为他们没有我对历史的感悟。”谈起历史写作,当年明月认为,第一要有耐性,第二要有悟性,“要有能力发现历史内部还有什么东西。”说起目前流行的历史小说和热播的历史剧,当年明月态度鲜明,“二月河主要是学《红楼梦》,小说很好看,但是历史修养差一些,和正史差得太远。熊召政的小说和历史接近,唐浩明是中间派,就是史实和虚构结合得较好。《大明王朝》只能算是一部现代剧,内容除了人名对外,百分之百都是假的,那不是一部历史剧,更不是明史。”[Page]

说风波
“我理解他们的反应”


    网络是当年明月成名的第一关键词,正是因为网络的便捷、广阔和网民们的相对集中以及发言的便利,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当年明月红遍大江南北。但说起网络,当年明月的声音又回到了最初的慵懒,“我接触网络很早,但是几乎没怎么上。现在我也不怎么上,太麻烦了。当时听说天涯很火,正好有个能发表历史作品的论坛,我就到那里玩了。”因为点击率升得太快,他让天涯历史论坛的几个版主不愉快了,一场名为“明矾倒版”的事件出现,当年明月的粉丝们用疯狂的方式迫使那三个版主下课。后来,关于点击率作假的网上留言又使当年明月陷入了新闻的漩涡。关于这件事,当年明月的心态也很平和,“愤怒当然愤怒了,但是我能理解,比如文人相轻什么的,因为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嘛。我是后到人家地盘的,抢了人家的风头,我理解他们的反应。”

    从目前来看,当年明月的热度还在升温,至少没有降温的苗头。那么,当年明月是不是认为自己很成功呢?“成功,我才刚上路啊!”当年明月用一句广告词表达了自己的幽默,“我真的没什么了不起,就是写了点儿自己想写的东西。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就是草根,我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别人也有比我强的方面。”现在,当年明月的明史已经写到了明代中叶,“已经超过了100万字了。以后也许写清史,也许是别的,但一定是历史。”

本组稿件  本报记者  董辑

编辑: 值班编辑

>> 娱乐八卦
·图片新闻
·互动社区
·视频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