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搜索: 作者 标题

6

支持

别让我们的鼠标成为杀人武器

作者:彭兰 2008-10-14 12:30:48 发表于:博客中国

这几天有几件跟网络有关的事,不由不让我们觉得心情沉重:一是韩国演员崔真实因为不堪网络谣言侵忧自杀。一是在CNN的公民新闻社区Ireport所发的一篇称苹果CEO乔布斯心脏病突发的消息导致苹果市值瞬间缩水90亿。尽管我一直认为,网络给予我们的只是权利,而不是权力,但是看到这些事实时,我不得不承认,这种权利不仅可以转化为权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控制生杀。每个人[阅读全文]

9

支持

摧毁高科技只要一点灰尘

作者:彭兰 2008-09-10 10:07:24 发表于:博客中国

太久没有更新了,都不好意思来看自己的博客了。觉得对不起它。这地方全是灰尘。自己进来都踩一脚的土。不过这也是痕迹吧,作案痕迹,呵呵。我的第一篇真正的博文与电脑有关,之后总是离不开这个话题,因为电脑对我来说已经像空气一样重要。刚才参加了“开心网”的一个调查,发现每天用电脑时间超过五小时的人的比例,超过97%,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话题离不开电脑也就是自然的。所以再[阅读全文]
1994年,中国开始全面接入互联网,从那时起,互联网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尤其广泛深远。10 年之后,互联网面临一次新的变革,新一代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在基础设施与技术结构上,诸如IPV6、P2P等技术,将使网络的能量再次急剧增长。而网络应用方式的革命, 无论是RSS、博客(Blog)还是维客(Wiki)、社会书签等,都将对[阅读全文]
摘要:Web2.0时代,网络信息消费的个性化与社会化两种倾向都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信息消费个性化的含义在于,为人们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更多样化的渠道与终端以及更为自由丰富的信息组合手段。作为门户网站主要支柱的浏览器这样一种单一的信息消费平台正在被多元化的平台所冲击,RSS、Widget、数字报纸、电子杂志等技术的普及和优化,可能使整个互联网信[阅读全文]

0

支持

网上社区研究之三——猫扑

作者:彭兰 2008-04-28 09:26:16 发表于:博客中国

“猫扑大杂烩”(英语为MOP)社区简称“猫扑”,它的名称来源于创始人田哲的外号。它于1997年10月建立。它最初只是一个游戏爱好者聚集的社区,以讨论电视游戏为主,后来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文第一互动娱乐社区”,它被认为是“bt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互联网时尚、前卫、流行的风向标。”2004年4月,千橡集团将猫扑收购至旗下,随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但也有很多人[阅读全文]

1

支持

“人肉”的力量真的有那么强大?

作者:彭兰 2008-01-14 09:06:33 发表于:博客中国

别以为我也学会耸人听闻了,这里不得不用“人肉”这个词,是因为,新近的“华南虎”案例等等,再一次把“人肉搜索引擎”这样的概念推到我们的视野,并且似乎一次次证明“人定胜天”这个老道理,与时俱进地说,应该是“人定胜机”。 “爱问知识人”、“百度知道”等等,越来越火热,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这样一个信息超载的年代,人们已经越来越需要“信息指路人”。 [阅读全文]
三、从传播渠道看博客传播的社会影响机制 博客平台不仅是一种传播的渠道,更是一种具有复杂构成的社会。从社会属性角度去认识博客,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博客世界的本质,以及它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 1.作为社会节点的博客成为个体与社会间的能量交换器 博客平台是个体与个体相连接的钮带,也是个体与社会发生密切关系的节点。正是这种社会节点的属性,[阅读全文]
二、从受众的需求及满足机制看博客传播 博客受众的需求及满足机制与博客传播者有着相似之处,它也表现为三个层面,即深层心理动因、直接诉求和外在的社会报偿满足。但是,由于博客受众的地位与传播者不同,因此,其需求的出发点也有所不同。 1.寻找社会归属感是博客受众的主要心理动因 如果说博客的作者是在博客这个舞台上进行表演,那么,博客的访问者[阅读全文]
摘要: 博客世界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构成,从多种学科视角去认识博客,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博客世界的本质,以及它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内在规律。本文试图超越传播学这种单一维度,更全面地透视博客传播中的传播者、受众和传播渠道这三个要素及其作用机制。 从博客传播者的需求及满足机制看,自我形象塑造是博客活动的深层心理动因,多样化的活动体现[阅读全文]
  1.百度贴吧的发展背景 百度贴吧是2003年12月3日创建的,贴吧的创意来源于百度首席产品设计师俞军。当时创建这一想法的缘由是: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 百度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它与搜索紧密结合,准确把握用户需求,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自动生[阅读全文]

1

支持

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变局

作者:彭兰 2007-09-04 13:56:56 发表于:博客中国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燕帅)“中韩高层媒体论坛”今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约90名来自中韩两国的新闻界人士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中韩高层媒体论坛,就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繁荣及媒体的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此次论坛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韩国国政弘报处于8月22日至24日共同在京举办的2007中韩交流年“动感韩国”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中国人大新闻[阅读全文]

41

支持

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走向

作者:彭兰 2006-07-14 10:35: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近年来,新一代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的探索,不仅引起传媒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兴趣,也引起了研究界的关注。这两种新的媒介产品开发的着重点有所不同:电子报纸更多重新闻传播,而电子杂志则重娱乐内容。两者采用的技术也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媒介融合对于传统媒体乃至网络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及未来走向。对于这两种新现象的研究,不仅应关注它们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还应洞察它们对于传媒业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35

支持

播客发展的内在逻辑

作者:彭兰 2006-06-30 10:10: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当博客风正劲时,播客之风也渐渐地刮起来。虽然播客是博客发展的一个分支,但是将博客的发展公式完全套用在播客上面,似乎有点过于简单。以声音或视频作为表达的手段,毕竟有着与文字传播不同的一些内在逻辑,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文化景观,也许正是这些将决定播客未来空间的大小。

33

支持

大有可为的手机公共信息平台

作者:彭兰 2006-06-09 10:35: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但手机这一公共信息平台能否成功,取决于它能否进行有效运营。除了政府部门外,电信运营商也是这个平台的重要建设者。手机公共信息平台也需要一定的经营模式,但以公共信息本身来营利又是不合适的。也许要在公共性信息与商业性信息的经营间找到一种相互支撑关系,例如,以公共性信息服务积累社会效益,从而带动商业性信息的经营,而商业性经营为公共性信息提供发展的资金,这样才能使公共信息平台走上一条可持续之路。

31

支持

博客之道在于“博”

作者:彭兰 2006-06-09 10:33: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2005年对于博客在中国的发展的确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但是,也伴随着不少似是而非的争论。本来应该是潜心于博客平台建设和技术完善的时候,人们却围绕“精英”与“草根”无休无止地拉锯,传统媒体也赶趟似地炒起“博客草根论”或“博客精英论”的话题来。“博客”这辆本应在宽阔的高速公路奔驰的车,一下子驶入一条窄窄的胡同。这一切起源于名人博客。但原来只是一个商业网站针对博客[阅读全文]

33

支持

网络话语:权利与权力之间

作者:彭兰 2006-06-09 10:32: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网络带来了分权,但未必会带来权力的平等。在今天被很多人奉为神灵的平民话语权,其实包含着权利与权力两个层面,虽然权利人人享有,但权力却并非是理所当然的附赠品。在权利转化为权力的过程中,话语自身的作用,也许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仅因为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对平民话语权抱以过分的幻想。何况,在话语权背后,还有那么多的非话语因素的渗透。
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视角来看,新一代互联网所带来的,则是新闻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再一次变革,是新闻传播景观的再次改写。虽然新景观能否完全实现,并非仅仅取决于技术,但是,技术在其中的推动力是不可低估的。
     进入2005年以来,新一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性的概念越来越普及,与之对应的是,Web2.0这样本是技术性的字眼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人文含义。     关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界的核心词是IPV6、网格计算、语义网、P2P技术等等。     关于Web2.0[阅读全文]

28

支持

彭兰:强国论坛的多重启示

作者:彭兰 2005-11-18 09:15: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在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史上,强国论坛的诞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不仅因为强国论坛是人民网一个强有力的品牌,也不仅因为它成为了充分体现网络互动性的一个象征性符号,更是因为,它打开了一条民意表达的途径,启动了一条积极的、建设性的交流通道,并成为民意汇集的一个场所。强国论坛的影响日渐深入,它已经不再是一种民间的网上社区,而是越来越多地为社会与政府所关注[阅读全文]
进入2005年以来,新一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性的概念越来越普及,与之对应的是,Web2.0这样本是技术性的字眼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人文含义。

36

支持

MSN中文门户带来了什么?

作者:彭兰 2005-07-27 23:38: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MSN Messenger培养的用户基础,使得MSN中文门户网站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不容低估的高度上。

31

支持

RSS挑战网络信息生产与消费

作者:彭兰 2005-07-26 00:50: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2004年以来,RSS一词逐渐从技术圈子扩散到其他网络应用领域,尤其引起了网络媒体的一阵躁动。RSS是“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聚合)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中文多称为“简单信息聚合”。RSS的应用分为两端,一方面信息的供应方用RSS信息源(或称种子——RSS FEED)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以RSS技术整合的信息,另一方面用户利用RSS阅读器来读取这些内容。RSS阅读器可以集成多家信息来源,自动浏览和监视指定这些来源网站的内容,将最新内容及时传送给用户。用户利用RSS阅读器可以方便地读到送上门来的新闻,而无需到各家网站逐一浏览,同时又可以实现信息消费的个性化。

29

支持

评论:中国网络新闻十年六大变革

作者:彭兰 2005-06-30 00:59: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网络新闻业务诞生之初,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崭新面貌,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并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十年间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时间观的发展  中国网络新闻业务对于传统新闻业务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时间观。  在早期,中国网[阅读全文]

29

支持

网络新闻整合:形式提升内容

作者:彭兰 2005-04-12 04:30: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在这样一个时代,新闻的整合度成为网民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标准之一,加强整合也成为网络新闻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突破口。

27

支持

中国网络新闻十年六大变革

作者:彭兰 2005-04-08 19:31: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网络新闻业务诞生之初,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崭新面貌,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并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29

支持

彭兰:变革中的网络媒体

作者:彭兰 2005-02-01 00:39: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1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彭兰做客新华网“传媒论坛 ”,与网民在线交流“变革中的网络媒体”话题。 嘉宾简介 彭兰,女,湖南长沙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网络媒体协会理事、监事会成员,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主要成果有《网络新闻学[阅读全文]

27

支持

汇聚与分权:变革中的互联网

作者:彭兰 2005-01-16 01:42: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在中国互联网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发展阶段时,一系列技术变革正在展开。总体来看,这些变革在把互联网带向两种趋向。趋向之一是汇聚,包括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人与人以及媒体与媒体的汇聚,与之相关的技术包括网格技术、IPv6技术、语义网技术、RSS技术以及各种社会软件。各种形式的汇聚不仅将引发互联网产业或传媒产业的革命,也会带来社会的结构性变化。趋向之二是分权,这首先体现为P2P技术引发的网络结构上的“去中心化”,其次体现为由“博客”、“维客”等应用方式对网络中的专业媒体机构权力的冲击。这两个趋向的共同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为高效而平等的网络社会。但是技术的日益发展必将带来产业上的震荡,并引起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各种力量的较量。
在“博客”概念被炒得火热时,一个新的名词已经悄悄进入了一些网络写作与技术爱好者的视野,这就是“维客”。 维客的原名为wiki(也译为维基),据说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为“快点快点”。它其实是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阅读全文]
电视批判 在网络中做新闻,要具有层次的眼光:社会环境的变动是有层次的:有时波澜不惊,有时大风大浪;受众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有时大雅,有时大俗;网络信息是有层次的,时而是信息荒漠,时而是信息海洋;而新闻工作本身也是有层次的:有时要纵揽全局,有时又要细致入微。  与这些复杂的情况相对应,网络新闻的处理,也应做到参差有序。从现阶段实践来看,网络新闻处理大致可分[阅读全文]
电视批判  关于媒体网站的建设,近年来的研究、讨论已经很多了。但是,多数讨论只是把媒体网站作为一种媒体来考察,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媒体网站是以新闻传播为主要目标,但如果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内容的制作方面,媒体网站的发展常常会受到限制。本文的意图,是把媒体网站作为一个企业看待,以整合营销的基本理论作为一种研究的框架,并从此角度探讨媒体网站品牌建设的途径。[阅读全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我的导航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有计算机与新闻学专业双重背景,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传播的教学与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传播教学和科研的学者之一。

我的分类

博客中国每日精华推荐阅读

谁浏览了我的博客


载入中,请稍后...

签发留言

  • 姓名:
  • 联系方式:
  • 公开留言
  • 内容:
  • 验证码: 看不清楚


载入中,请稍后...

最新评论

我的收藏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 日志总数:29
  • 评论总数:42
  • 留言总数:11
  • 支持总数:802
  • 反对总数:759
  • 访问总数:56794
主编信箱|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客服中心| 人员招聘| 友情链接| 导航| 注册
Copyright 2002 - 2009 Bok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