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源起
   
 


蔡氏源起

蔡氏源起有二:

一、是出自姑姓,為黃帝支裔。

据 (國語·晉語四 )所載,黃帝二十五子中,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其中有姑姓。又据王符 (潜夫論·志氏姓 )所載,姑氏封于燕,姑氏又分為蔡、光、魯等姓氏。古時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二、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的后裔。

公元前 ll 世纪,周武王商發起攻击,周軍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商的京城朝歌。 商王纣一看大势不好,于是把正在劳作的奴隸释放了出來,發給他們武器,讓 他們上前线打仗。哪知這些奴隸平時受尽了商纣王的欺负,不愿為商纣王卖命,他們一到前线,就與周的軍队聯合了起來,一起攻進商的都城。 商纣王見大势已去, 自焚而亡。 商朝滅亡了。

统一全國之后的周朝,所面临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群不安分的土著居民,尤其是商朝的遺老遺少對年轻的周王朝更是耿耿于怀。商纣王雖然被烈火燒死了,但他 的儿子武庚卻還活著,而且 拥 有大量的軍队。如果發兵消滅武庚,势必又重燃戰火,导致國家和人民遭受更大的損失。因此,武王對武庚采取了安抚的手段,封武庚 于商朝的舊都——殷。

為了防止武庚搞叛亂,武王封他的弟弟叔度 (周文王第五子 )于蔡 (今河南上蔡西南 )。叔度封蔡后被稱為蔡叔度,與他的哥哥管叔鮮、弟弟霍叔處有一項共同使命,就是監視武庚,一旦發現武庚有叛亂之心,就向武王匯報。歷史上稱這三人為“三監”。

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繼位,稱為成王,但成王當時年齡還小,無法處理政務,由他的叔叔 (即武王的弟弟 )周公代理朝政。這引起了管叔、蔡叔的不滿,他們認為無論按資歷,還是排輩分,都輪不到周公,為了發泄他們的不滿,他們就四處散布流言,說周公打算 窃 取王位;然后他們就改弦更張,不但不再監視武庚,反而與武庚串通起來發動叛亂。周公無奈,被迫率軍進行討伐,經過三年苦戰,最終把叛亂鎮壓下去。武庚、管叔被殺,蔡叔也被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不久,蔡叔就死在他鄉。

蔡叔的儿子胡,對父親的所作所為一直深惡痛絕,他遵守祖父的德訓,與人為善。周公听了之后,非常高興,就派他到魯國 (周公自己的封國 )輔佐自己的儿子伯禽。在胡的幫助下,魯國果然被治理得井井有條。于是周公奏請成王,重新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胡被后人稱之為蔡仲。

蔡國國小,又處在大國的包圍之中, 因此要處處看別人的臉色行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惹得大國不高興,招致滅頂之 災 。蔡穆侯時,穆侯曾把他的妹妹嫁與當時的霸主齊桓公為夫人。一次,桓公與夫人在湖中划船嬉戲,夫人要划船,桓公不讓她划,二人為此爭執起來。 最后桓公一怒之下,把夫人赶回了娘家。 穆侯見妹妹被赶了回來,怕她孤單,又把她嫁給了別人。桓公听說自己的夫人嫁給了別人,非常生气,遂即率軍征伐蔡國。結果蔡侯成了桓公的俘虜。無奈,蔡侯只得哀求其他諸侯向桓公說情,才被放了出來。

蔡景侯時,他的儿子般殺了他,自立為侯,史稱蔡靈侯。蔡氏父子相殘,蔡國的內亂給南方的近鄰楚國以可乘之机,多年來楚國一直想占有蔡國,于是,當時的楚王——靈王率兵滅掉了蔡國,殺掉了蔡靈侯。然后楚王封他的儿子去疾于蔡,稱為蔡公。

三年以后,去疾殺掉了他的父親靈王,自立為平王。派人四處寻找蔡侯的后人。最后找到了蔡景侯的小儿子盧,立他為蔡侯,稱為蔡平侯。但對于蔡國的舊地,楚國自然不愿吐出來,無奈平侯只得舉國搬遷,遷移到了新蔡 (今屬河南省 )。

蔡國國小,為了生存,不得不每年到各個強國去朝聘。蔡昭侯時,蔡侯到楚國朝聘,楚相子常看上了昭侯穿的裘大衣,就派人索要,昭侯不給。子常很生气,就向楚王進讒言,說昭侯的坏話。昭侯因此被軟禁了起來,直到第三年,昭侯把裘大衣獻給了子常,才得以回國。回到蔡國之后的昭侯憤憤不平,發誓要報仇。于是他聯合了吳國,一舉打敗了楚國,攻占了楚國的都城——郢。 但不久,楚國又恢复了元气。 楚王率兵攻打蔡國,蔡向吳告急,吳派人傳話說,蔡太遠,愛莫能助;如果蔡遷到 离吳比較近的地方,吳才有能力幫助蔡。于是,昭侯被迫舉國南遷,遷到了來州 (今安徽鳳台 ),史稱為下蔡。但仍難逃亡國的厄運。公元前 447年,蔡國最終還是被楚國滅掉了。

蔡國從叔度開始到滅亡,共經歷了 26世。隨著時代的變遷,蔡叔度及蔡仲的子孫們逐漸以國的名稱作為他們的姓氏,即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