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热点 精华贴子›› [推荐]晨钟暮鼓------作者:冯修齐
  法讯:免费赠送经书等法宝,网址:http://www.foxue.org/zsyz/ (2011-07-22 14:28:30)
 64   10   10   4/7   1  2  3  4  5  6  7 
您是本帖的第 7625 个阅读者  
标题: [推荐]晨钟暮鼓------作者:冯修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10:58  31
 
行住坐卧威仪

佛教为了整肃僧团的威仪,要求出家弟子在行、住、坐、卧四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即“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对具体事例有以下要求:

经行 西域地湿,叠砖为道,于中往来,如布之经,故名经行。《三干威仪经》说,有五处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下,五阁下。行的次序:比丘、比丘尼,塔缝衣的男、女居士,着海青的男、女居士,穿俗衣的男、女居士。打普佛时。斋主在法师前行。

绕佛 围着佛像右绕(即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千圈,表示对佛的尊敬。绕塔也和绕佛相同。

挂锡 原西域比丘,行必持锡杖,持锡杖有二十五威仪。凡至室中,锡杖不得着地,必须挂在壁牙上,故名挂锡。后来称僧人所住之处为挂锡之处。

燃灯 《僧祗律》说:燃灯不得淬入房,应先在外唱言:诸大德灯入。至灭灯时,亦不得淬灭,先以手遮灯,告曰:灭灯。众若默,方可灭。不得用口吹,当将筋歌烬折去之。

喷嚏 《僧祗律》云:若在僧中嚏者,不得放身,应以手遮口,勿令涕唾污此座。

剪爪 爪长,破戒之相。《文殊问经》说:爪许长一横麦,为搔痒故。

剃发 发长,破戒之相。长二指当剃。

小解 《毗尼母》说:不听于伽蓝内处处小便,当聚一屏猥处,若瓦瓶木桶埋地中,以物盖覆,勿令有臭气。《五分律》说,许将小便器入房中,密塞口,房外应满盛水。

单跌坐 又名半坐,挂腿坐。其坐法是:先将衣服撩起,徐徐坐下。将右足放在左腿下,再将左足放在右腿下,即成单趺坐。

结跏趺坐 又名满坐、盘腿坐。其坐法是:在单趺坐的基础上,再将右足提起,放在左腿上,即成结跏趺坐。又:膝上置竹板,双手放板上,称趺坐入定式;左手拿珠,右手数珠,口念弥陀,称趺坐念佛式;手结弥陀印,观照一切,心中无物,称趺坐观心式。

卧法 以右手托右边耳朵,左手伏在左边膝盖,身向右侧,曲肱而枕之,名曰吉祥卧。在禅堂的广单上,无论多少人卧姿都是一样。卧时不准打鼾。《十诵律》规定:若鼾睡者,应起经行;不能者,屏处睡,不得恼众。《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一懒惰,二身体沉重,三皮肤不净,四皮内粗涩,五诸秽浊,六饮食不消,七体生疮疤,八多懈怠,九增痴,十智慧弱,十一善欲疲倦,十二常趣黑暗,十三人不恭敬,十四票质愚痴,十五多烦恼,十六于善不乐,十七百法减,十八多惊怖,十九见精进者毁之,二十于众被轻贱。这对贪睡者无疑是一种鞭挞。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11:37  32
 
每日行仪规范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领山川,蒲团暖坐。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僧人的生活是很紧张而清苦的,也是有规律和节奏的。他们每日闻钟而起,闻鼓而眠,笺响上殿,梆响过堂,月月如此,年年依旧。但是。僧人也和世人一样,只要热爱生活,一切都充满生机和乐趣。

起床

清晨五点钟,巡照僧敲响寺院第一次起床讯号棗照板。他边走边敲。围绕寺内一周,然后停在大雄宝殿的左前方、右前方和后方各敲一阵,把讯号传给禅堂的报钟。报钟响过三阵,又把讯号传给钟楼的大钟。大钟也是敲三阵,每阵三十六响,共鸣一百零八响,表示断除人生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头边敲钟,边唱偶,表示僧人对国家和对众生的良好祝愿:

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肘。上机当今国王,大统乾坤;下资罕土长官,高增禄位。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五风十雨,免遭饥谨之年;南亩东郊,俱获仓箱之庆。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飞禽走兽,罗网不逢;浪子孤商,早还乡井。无边世界,永享康宁;远近檀那,增延福寿。山门清净,佛法常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父 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

洪钟三叩毕,鼓楼鼓声起。一阵鼓结束,僧值师开始围绕寺内巡签。二阵鼓结束,僧值师巡签完毕。三阵鼓声起,僧值师进入大殿礼佛。鼓声将讯号又传给弹堂的报钟,报钟又传给斋堂的云板。云板敲三阵,每阵七下,第三阵云板又把讯号传给大殿的引碧。

从不同方位发出的这七种讯号。前后相扣,快慢相续,音响各别,韵味各殊,真给人一种音乐享受。而这些悠扬激越之声,都分别在呼唤着僧众们起床、折被、刷牙、洗脸、搭衣、上殿……第三阵云板结束,僧众已齐集于大雄宝殿,朝时课诵开始了。

早殿

大雄宝殿香烟缭绕,灯烛辉煌,住持僧带领寺院两序大众上殿课诵。僧众们都按自己的位置排班站立,住持站在进门左边,僧值站在进门右边,首座、后堂站在佛像左边,西堂、堂主站在佛像右边,维那站在后堂旁边。维那敲响大碧,率众唱诵。站在他旁边的当值悦众及其他打犍椎的僧人,手持引磬、鱼槌、铰子、铛子等,组成一支梵唱乐队。

大殿中,僧众分列两边,序职愈高者愈站前面。禅堂僧众位于念佛堂僧众的前面,最后一排则为云水僧,云水僧后为居士的行列。早殿开始,若没有僧值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离开大殿。早殿有两堂功课:

第一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礼佛、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绕佛、归位。《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是梵语译成的汉字,很长,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是佛陀诵出以救其弟子阿难受惑于魔女的。念此咒,将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性欲的诱惑。绕佛,是一面排班行走,一面念“南无阿弥陀佛”,其次序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都监、监院、维那、掌犍惟的悦众、知客等主要执事、技戒腊长短排列的清众、僧值,住持走在最后。

第二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礼佛、念《三扳皈依》、《大悲咒》、“十小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韦驮赞》。“十小咒”,包括《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净土神咒》、《大吉祥天”女咒》。目的是以念诵经咒的功德,回向给护法的天龙八部等众鬼神,祈愿寺院中安静无事。回向也称施向,如把所修功得施向众生,称为“众生回向”。

有的寺院,在佛教节日和佛菩萨圣诞日念两堂功课,平时去掉一些内容,归并为一堂功课。在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诵戒,不绕佛。早殿结束,各自回堂稍息,等待过堂。

过堂

过堂,就是进斋堂吃饭的意思。僧入早粥、午斋必须过堂,由于佛教有“过午不食”的古制,故有些僧人晚斋时是不过堂的。

当早粥难备就绪,斋厨的火磐先敲响,随后斋堂前的梆也敲响。敲梆时,僧值巡签,僧众陆续进入斋堂。三阵梆后,又敲响斋堂前的云板,僧众基本到齐,僧值在堂内巡视一圈,归位。三阵云板结束,悦众的引磬声起,僧值带领僧众一齐念《供养咒》。早粥时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午斋时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在斋堂里,也和大殿里一样,每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正中是住持的座位,面向斋堂大门。东西序相对,都是一排排狭长的桌凳,序职越高,越靠近正中。东序第一排依次是都监、监院、维那、悦众……侍者的座位,西序第一排依次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知客等的座位。《供养咒》念毕,若今天是施主设斋,维那便念道:“佛制比丘,食诚五观,善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磐声,各正念。”然后由知客师念斋条:“某某设上堂斋一起,上供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供养本堂方丈大和尚及班首大众师父,念佛请斋。”

念毕,开始早斋;食时,僧众们不仅要肃静,而且还要集中思想作“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自付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五观的意思是,僧人用斋时应该思考:施主供应这碗斋饭来之不易,我今天认真修行没有?应把这些饭菜看作是医治饥渴的药物,吃“药”不能贪图口福,只要能达到维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就行了。因此,斋堂又叫五观堂。

把碗中的饭或菜吃完,需要添加时,僧众则把饭碗或菜碗推向桌前,行堂僧就来添加;若只需要一半,则用筷子指示广下。用斋必须严守规则,特别是肃静的规则,任何人不得发出异常声音。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僧人吃完斋后,僧值便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合掌。引磐响,僧众亦起身合掌。先念咒语“萨哆喃……”再念:“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也,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表示对布施设斋者的谢意。最后诵《结斋偈》:“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没有吃完斋的僧人,念毕后可继续吃。

早斋和午斋过堂,在念《供养咒》结束后,还要向寒林饿鬼施食。施食一般由东序距斋堂大门最近的侍者,或敲梆和云板的僧人担任。他用饭勺盛着几粒饭走出斋堂,向左侧的寒林台位上撒去。早斋时默念:“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吨,度利益莎诃!”午斋时默念:“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唵,穆帝莎诃!”

坐禅

坐禅又叫坐香,因为坐禅时需燃香,并以燃香来计算时间。早粥后的禅僧回到禅堂,脱去袈裟,换上便袍,即准备坐禅了。坐禅是行香与坐香交替进行。行香是坐香前后的肢体活动,行香时;禅僧们围绕着禅堂中心的佛龛右行,形成几道椭圆形的圈子。行香起初稍慢,维那叫一声“快!”禅僧们急走如小跑,放行香又叫跑香。散香师在圈子外沿着周围的椿凳行走,他直举着一根五尺长的竹片,每行几步即用竹片叩地,提醒僧众注意,不要在跑香时思想散乱。他走到佛像前和维摩龛前竹片不叩地,表示对佛和方丈的敬意。

悦众打钟板三阵,禅僧们各依椿凳次序坐定。禅堂后壁正中的维摩龛是方丈的座位,与之相对的禅堂大门两边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的座位;座位东西侧是禅堂维那、悦众、当职、兼职、监香、香灯、司水、僧值等的座位。禅堂东序座位以都监为首,西序座位以参头为首,均依序职和戒腊排定,两尾与维摩龛相接。禅僧们都背禅堂内壁而坐,成为一个方框形。

坐禅时,禅僧们好像忘却了自身而受命于钟板。他们直端端地趺坐在椿凳上,两目注视在铺地砖的某个固定位置上,保持其脊柱的挺直,控制其呼吸。为了保持禅堂的肃静,绝对禁止讲话,若有犯规者以香板惩戒。东边的由维那执行,西边的由班首执行。用香板也有规定:不能用尖端打人,也不能打面部。

禅堂的监香师负有巡香的职责。巡香按一支香燃烧时间的长短,作三周或六周的巡行。巡完一支香即可归座,将巡香的权力交给另一位监香师。坐香完毕,禅僧们放下腿,穿上鞋子,可以喝水润喉或掩口而咳。然后,又随着维那发出的讯号开始行香。接近中午时,一位悦众便点燃一支香送进斋厨,这是在告诉厨房人员,当这支香燃完,即是用午斋的时候了。

午斋后的坐禅,与此相同。

晚殿

晚殿在晚斋后进行。首先,由大殿敲响报钟。每敲十下间隔三至五分钟。当敲过三十后,僧值开始巡签、进殿礼佛。报钟四响、五响后,僧众陆续到齐,晚殿课诵就开始了。晚殿共有三堂功课:

第一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礼佛、念《阿弥陀经》、绕佛、归位,这是为了表达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

第二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礼拜八十八佛、念《礼佛大仟悔文》。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加三十五佛。五十三佛名见《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婆婆世界的过去佛;三十五佛名出《决定毗尼经》,是现在十方世界的佛。这八十八佛都可以为众生作仟悔主,因此,人们可以向他们申述自己改悔过恶的愿望。《礼佛大忏悔文》也出于《决定毗尼经》。忏悔,为常用的佛教名词,仟是梵文忏摩之略,悔是仟摩的意译,即对人发露自己的过错,求得容忍宽恕之意。忏悔也可解释为消除以往的宿业,不造未来的新想。法古时规定,念《大忏悔文》须行一百零八礼,现代则多跪诵而不礼拜了。

第三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念《蒙山施食文仪》,并在每日中午的斋食取出少许饭粒施给饿鬼,在讽诵和忏悔之后惠及幽冥。施食多由大殿的殿主执行,方法与午斋施食相同,寒林饿鬼受食之位在大殿门外右边。念《蒙出施食文仪》时间较长,要占整个晚殿的一半时间,故称为“半堂食”。

晚殿的三堂功课,蒙山施食是必须举行的,其它内容可稍作调整。有的寺院实行的是“单日弥陀双日佛”,即每逢阴历的单日念《阿弥陀经》和念佛的名号,双日拜八十八佛和念《礼佛大仟悔文》。还有的寺院晚殿除蒙山施食外,只念《心经》、《回向文》、转佛、归位,再念《普贤十大愿文》;《大皈依》、《大悲咒》、《伽蓝赞》等。

止静

晚上九时,静温的寺院相继发出“止静”的讯号,各堂口的僧众们准备倒单睡觉了。首先,是鼓楼的鼓声敲响,敲了鼓边(称为“醒鼓”)再敲鼓心。鼓头高声唱道:“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唱一句,敲一槌。接着又念《大悲咒》,念一字,敲一槌。鼓声未歇,钟声又起;钟声刚落,照板又响。这时,僧值开始巡签,查看还有没有僧人窜寮的、高声喧哗的,有则禁止。巡寮完毕,照板结束音声。寺院沉浸在深深的夜色中。

僧人每天除了按以上行仪规范生活以外,在当今的大多数寺院,还设立了不少为游人和香客服务的其它机构及项目。例如素菜餐厅、法物流通处、医疗所,以及殿堂管理、导游工作等。因此,僧人的生活也是很辛苦的。

起居修行法语

僧人在寺庙中修行,当做某一件事情时,都要念诵相应的法语。这实际上是僧人的行为规范。在法语中,基本上都有“当愿众生”的内容,体现了大乘佛教悲悯众生、同登彼岸的思想。这里选僧人每天起居的法语三十三条,日常修行的法语九条,共四十二条。

早觉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慧,周顾十方。

闻钟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著衣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下榻 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丧其形,愿汝即时生净土。

行步 (不伤虫)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出室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智慧,水出三界。

登厕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 法。

洗净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手 以水盟手,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净面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饮水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著五衣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不舍离。

著七衣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

著大衣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奉持如来命,广度诸众生。

展卧具 卧具尼师坛,长养心苗性;展开登圣地,奉持如来命。

登道场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赞佛 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大饭依,能灭三低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礼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供净瓶 手执净瓶,当愿众生,内外无垢,悉令光洁。

受食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究竟清净,空无烦恼。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盛满,一切善法。

施食 (1)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2)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列鬼子母,替露悉充满。(3)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持钵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愿断一切恶(初匙),愿修一切善(二匙),誓度一切众生(三匙)。

五观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已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食讫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去。

洗钵 以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施与诸鬼神,悉皆获饱满。

展钵 如来应量器,我今得敷展;愿供一切众,等三轮空寂。

取杨枝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命。

嚼杨枝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嗽口 嗽口连心净,吻水百花香;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

受 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檀波罗密,具足圆满。

出锡杖 执持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敷单坐禅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睡眠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乱动。

鸣钟 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取水 (1)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2)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3)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浴佛 我今灌浴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今离垢,同登如来净法身。

赞佛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绕塔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看病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乘诤法。

剃发 弟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

沐浴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洗脚 若洗脚时,当愿众生,具足神力,所行无碍。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21:01  33
 
戒律概说

戒,梵语“尸罗”,意思是止过防非。《说文解字》说是“警也”,警觉之义。戒的含义,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限制,一种约束的行为。即不能做、做不得的事,就不要去做。

在佛陀成道之初,佛教是没有戒律的。因为那时的佛弟子们,都以好心出家;其根器特别深厚,自然符合戒的要求而不犯。既不犯,所以没有制戒的必要。据律部的记载,舍利弗先请佛陀制戒,佛陀则说“无犯不制”。那时佛教僧团很纯洁,用不着制定戒律来约束大家。直到佛陀成道以后的五年,才有比丘由于俗家母亲的逼迫,与其原来的妻子犯了淫戒。佛教的戒律,从此开始制定下来。

佛教制定戒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僧团的清静庄严,也是为了保护佛教徒们的戒体不失。戒律是佛教徒的解脱道,也是僧团的防腐剂。佛教徒如果没有戒律作为生活规律的准则,要达到“了脱生死”的境界是不容易的。僧团如果没有戒律作为统摄教化的纲领,佛教的状态将不堪设想。因此,佛陀在临将入灭之时,示意后世的弟子,应当“以戒为师”。佛教只要戒律存在,佛教弟子及其憎团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戒律的最初传播,是佛陀入灭后的第一个结夏安居。那是在七叶窟举行的第一次经律的结集,共有五百弟子参加。当阿难尊者诵完经藏之后,即由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后来,有五位弟子,由于他们各自对律藏内容的取舍不同,律藏便分成了《四分律》、《十诵律》、《解脱戒本经》、《五分律》、《僧祗律》等。以上律藏各部,经我国东晋、南北朝时被译成汉文,从而佛教戒律得以世代流传。

佛法的总纲是戒、定、慧三学,修学佛法的次第是持戒修定,开发智慧。《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即在于佛教徒对于戒律的尊重与遵守。所以,无论在家或出家的佛教徒,进佛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受戒。否则,即使自称信佛学佛,也是不为佛教所承认的。 因为佛教徒身份的不同,所以佛教的戒律也有各种区分。在家戒共有四种:三皈依、五戒、八关戒斋、菩萨戒。出家戒共有五种:沙弥及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现分述于后。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21:51  34
 
在家戒

三皈依 简称三皈;这是最基本的入佛教戒条,故也叫三皈戒。任何入佛教的男子或女子,必须到寺院中,请求一位比丘或比丘尼传授此戒:

皈依佛,尽形寿不断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尽形寿不饭依外道邪说;

皈依僧,尽形寿不皈依外道徒众。

从此,入教者就成为佛的皈依弟子。皈依,归投信赖的意思。佛、法、僧为佛教的“三宝”,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满的意思;法是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与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众,于事于理和合相处。尽形寿,指从现在到生命结束的全过程。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22:20  35
 
五戒 五戒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础,它分别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杀生戒:以杀人为重,杀旁生异类为轻。杀人不限于用刀用枪,凡是能够致人于死的种种手段都称为杀人,都得负起杀人的罪责。在家戒的不杀生,还不得杀鸡鸭鱼虾,如果买食已屠好的肉类是可以的,若能发心素食更好。但汉传佛教的出家戒,是必须素食的。

偷盗戒:不与而取的行为,便称为偷盗。偷盗戒的范围,还包括偷漏国家的税收、存心损坏他人财物等。按佛法,不得以任何理由,如饥饿、疾病、天灾人祸、孝养父母、供给妻儿等而行偷盗。若有困难,可以求乞,受人布施者无罪,借而不还者亦犯偷盗罪。

邪淫戒:除了夫妇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此外,即使是夫妇也有限制: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亲属的死亡日不得行淫;月经期、妊娠期、‘产前产后不得行淫;除了阴道不得行淫;除了夜向的卧室中不得行淫。最好还能做到:子女成年后即行节欲,子女婚嫁后即行禁欲。

妄语戒:妄语的定义是不知言知,不见言见,不觉言觉,不闻言闻。妄语分为大妄语、小妄语、方便妄语。故意互相标榜为圣人,实际不是,算是大妄语罪;一般欺谎,属于小妄语罪;比如有醉汉要杀某人,你实见某人而骗醉汉未见其人,属方便妄语,无罪。妄语还包括两舌(挑拨离间)、恶口(诽谤谩骂)、绮语(花言巧语、淫词滥调)等。

饮酒戒:酒是一种有刺激性的饮料,喝了使人兴奋,引起躁动、烦恼乃至颠倒狂乱,生事肇祸。在大小乘经律论中,无不主张戒酒;同时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迎叶波佛时,有一位五戒信士,一天从外地归来,非常口渴。他见桌上一碗无色的酒,以为是水而一口喝下。谁知酒性发作,连犯数戒:邻居的鸡跑进屋来,他偷而杀之,烹而食之;邻居的妻子掉了鸡来问,他见她美貌而施以强奸。由于误喝一碗酒而连犯五戒,酒之罪恶,可谓大矣!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22:50  36
 
八关戒斋 八关戒斋的内容为: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其中前七条为戒,后一条为斋,故称八关戒斋。

八关戒斋的重点在于戒淫。除了第三条“不淫”不同于“不邪淫”外,第六条和第七条也是为了间接地戒淫。头戴香花、涂脂抹粉、唱歌跳舞、高卧大床等,对于修道者来说,总是不相宜的。这些都是放纵淫欲的媒介。第八条“不非时食”,午后不吃东西,身心清爽,会减少人的杂想妄念。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23:29  37
 
在家菩萨戒 菩萨意译为“觉有情”,觉是觉悟、觉了、觉知、觉见的意思;有情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或众多生命)的意思。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这就是菩萨的定义。要做菩萨必须先受菩萨戒。如《梵网经》中说:菩萨戒“是诸佛之本原,菩 萨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不行菩萨道,虽信佛而永不能成佛;要行菩萨道,须受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一切诸佛之能成佛的根本原因。菩萨的身份,可在七众之中,也可在七众之外,因此,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经过六个月的察看,可以受菩萨戒。

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在受菩萨戒以前,先要次第供养父母、师长、妻子、善知识、奴婢、出家道人。并问九种遮难:家属不听、欠他人债、身心有病、污净梵行、作五逆罪;盗法贼住、性别难辨、杀道心人、众前妄语等,若犯其一,便不能受戒。

在家菩萨戒包括六重戒和二十八轻戒。其六重戒为: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宣说四众过罪;六、不酤酒。这六条重戒中,除第五条外,基本与八关戒斋的前五条相同。但“不酤酒”比“不饮酒”更重。关于“不宣说四众过罪”,为什么也立为重戒呢?这里当作一些说明:

“不宣说四众过罪”的意思是,受在家菩萨戒的优婆塞、优婆夷不能举报出家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的过罪。这不是佛制袒护出家众,而是出家众可以研究一切戒律,在家众却不能。在家众不许听诵大戒,怎会明白大戒的内容,而来指责出家人犯了什么戒?再说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僧团规制,出家人犯戒,自有僧团的制裁,在家人岂得越阶犯上?同时,一个未通大戒,未能对于大戒的开、遮、持、犯有其通体认识的在家人,即使举了出、家人的罪,也是每举不中的。所以出家人如果犯戒,在家众是不得举罪的。

在家菩萨戒的二十八轻戒列举如下:1.不能供养父母师长;2.耽乐饮酒;3.恶心不能瞻视病苦;4、有乞者不与;5.见四众不能迎拜问讯;6。同四众毁戒心生骄慢;7.月六斋不加受八戒供三宝;8,不往听法;9:受僧用物;10.饮有虫水;11.险难独行;12.独宿尼、寺;13.为财打人;14,残食施僧;15.畜猫狸;16.畜牛羊等;17、储蓄三衣钵杖;18,毋须净水;19、物价令平;20.非时处欲;21,偷官税;22,犯国制;23,新食不供养三宝;24,不听僧止作;25,不路让僧前;26.僧食不公分;27,养蚕;28.路遇病不能视嘱。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24:15  38
 
出家戒

沙弥、沙弥尼戒 沙弥与沙弥尼所受的戒法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是随大众而学的威仪。沙弥要随学比丘律仪,沙弥尼要随学比丘尼律仪,由于比丘和比丘尼戒有部分不同,所以沙弥和沙弥尼随学的律仪也有部分不同。沙弥和沙弥尼共有十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八、不坐卧高广大床;九、不非时食;十、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沙弥十戒的前九戒,与八关戒斋基本相同,只是沙弥戒第三戒与八关戒斋第三戒受持的时间不同,八关戒斋是一日一夜受持,沙弥戒是终身受持。另一处不同的是沙弥戒的第六、七两戒相当于八关戒斋的第七戒。

沙弥戒的第十戒“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是八关戒斋没有的。这条戒通常称为“银钱戒”。人的财富欲是与生俱来的: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这在佛教中是不许可的。财富可以造福人群,但人群也可成为财富的奴隶,佛陀看透了财富对人们的束缚性,乃禁止出家弟子们捉持财富。若老是在财富问题上动脑筋、起贪著,哪还能够一心一意修行呢?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24:52  39
 
式叉摩尼法 式叉摩尼,是沙弥尼与比丘尼之间的必经过程,她们的阶位虽然在沙弥尼之上,但仍然是沙弥尼的戒体,《业疏》中说:“此学法女,无成体也;但受别教,位过沙弥。”因为她们除了严持沙弥十戒外,还另受六法的缘故,所以阶位高过了沙弥。式叉摩尼是最特殊的一个阶位,’其他阶位均有戒体可得,唯此一阶,仅得别加六法而已。这个六法,就叫做式叉摩尼法。

据《四分律》载,式叉摩尼六法是:一、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二、盗人四钱以下;三、故断畜生命;四、小妄语;五、非时食;六、饮酒。具体地讲,式叉摩尼六条规定的意思是:

一、不得与已经成年、并明知对自己有染污心的男子接触,包括头发以下、膝盖以上的身体部位。

二、不得偷盗别人价值四钱以下的物品,乃至一针一草。

三、不得故意杀害异类众生,乃至使其死亡。

四、自己未见、未闻、未觉、未知者,不得妄说已见、已闻、己觉、已知。

五、不得在中午过后进食。

六、不得饮酒,乃至一滴沾唇。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亚当尼毗奈耶》卷十八中,还有式叉摩尼六法与六随法的规定,内容与《四分律》的规定颇有不同。中国的佛教,目前没有式叉摩尼的一阶,这里就从略了。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ixin
等级:版主
文章:3933
积分:162
注册:2004-06-22 09:20:00
  2005-07-22 22:25:19  40
 
比丘戒 比丘戒的条文,一般说是二百五十戒,但在各部律中,有些出入。主要的出入是威仪戒,至于重戒与次重戒的条文;其文字虽有详简广略的不同,戒目的条例却是大致相同的。《五分律》为二百五十九戒,《十诵律》为二百五十七戒,《僧祗律》为二百;十八戒,《解脱戒经》为二百四十六戒,但佛寺大多遵循的《四分律》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的确都是二百五十条。而且篇聚的排列也是一样,都是:四弃、十三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悔过、一百应当学、七灭诤,共八类条文。因这八类名称有梵文音义也有汉文意义,现解释如下:

弃:梵语音译为波罗夷,这是最重的比丘戒,专、指犯了淫、盗、杀人、大妄语等弃罪、断头罪、不可救药罪。如果犯了这种罪必须从僧团中开除出去,相当于世俗间的死刑罪。

残:梵语音译为僧伽婆尸沙,简称僧残、残,是次于前者的重罪,为僧团净法中的残伤者,还有救药的余地。如果犯了这种罪,在一定时间里将被剥夺权利,隔离反省。相当于世俗间的拘役、禁闭等罪。

不定:这是指所犯嫌疑未决的罪,因暂时分不清属于哪类戒条,所以称为不定。

舍堕:梵语音译为尼萨耆波逸提,尼萨耆的意思是尽舍,波逸提的意思是堕,合起来称为舍堕。这是指将非法取得的东西在僧团之前舍弃,并且允许他忏悔的一种罪。相当于世俗间的没收、罚金等罪。

单堕:梵语音译为波逸提,是堕的意思,是一种轻罪,只要忏悔便可得到原谅。相当于世俗问的谴责。

悔过:梵语音译为波罗提提舍尼,意思是向彼悔,犯了此戒后须立即面对一人宣说悔过,便可得到谅解。相当于世俗间时自我批评。

应当学:梵语音译为尸沙迦罗尼,是应当学或宜学的意思。指在日常生活中不规矩的行为,只要自己反省即可。

灭诤:这不是一种罪过,而是僧团之中有了纷争,形成两派对立意见时,就用“灭诤”的方式来解决,最后以多数派的意见为准。相当于世俗法律的民事诉讼法。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p><p>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p><p>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p><p>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p><p>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p><p>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快速回复:[推荐]晨钟暮鼓------作者:冯修齐
字体颜色 字体背景颜色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超级连接 插入图片 Flash图片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引用 清理代码 生成一个支付宝交易信息
内容限制: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