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關於場景
因為太想看到柯景騰與沈佳宜穿上我記憶中制服的模樣了,所以精誠中學是唯一的選項。

我的家場景在彰化,我們在勘景的時候,就在我老家附近,走路大概約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到了,整個房間的風格,真的很像我以前的房間,最後就是個人情感的因素,我選了那個場景。巧不巧!! 超近的啦,我家在一百五十幾號,他選在八十幾號,所以我媽也會來探班(笑)。

因為太想看到柯景騰與沈佳宜穿上我記憶中制服的模樣了,所以精誠中學是唯一的選項。這真的是相當有愛的一個決定。基本上,也是因為我想在精誠中學開拍,才進一步堅定在彰化開拍的意志。

主場景定在精誠中學,明顯的限制也出來了,尤其精誠中學是一間傳統相當重視升學的學校,所以幾乎無法在暑假之外支援拍攝,為了避免打擾到學弟妹的學習,我必須確實地在暑期輔導間完成主要高中場景的拍攝。

說起來也很巧,現在精誠中學的校長賴炳輝是我以前的班導師,從我國二開始就教我們理化跟化學到高三。後來賴老師加速進化成了賴校長,這中間的關聯當然非常有意義。我在想,如果不是有這一層特別友善的信賴關係,我打定主意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電影版拿回彰化原景重拍的可能性,一定銳減。

老實說,回精誠拍電影,完全是我個人強烈的執念使然。電影的場景跟小說敘述的場景是不是同一間學校,百分之九十九的觀眾根本不會在乎,只有讓我自己一個人、頂多再加上幾萬個精誠校友看了暗暗開心。

更實際一點來說,電影好不好看跟電影是不是在原著場景拍攝,關連性不大,電影如果在原著場景拍,結果拍出一沱大便,觀眾也不會因為電影跑到原著地點拍攝而感動。

所以重點是:在哪一個場景拍攝,才能為電影最後的成果加分?從地理空間上看,精誠是一間非常小的學校,校舍擁擠,學生眾多,最近一年有嶄新的大樓矗立在舊校區的中間,在畫面上頗有突兀之處,令鏡頭運轉多有限制(很多校園電影特別喜歡在花蓮或宜蘭拍,那種天大地大的曠感不是沒有道理)。

但精誠有許多地方還是維持著我印象中的特色,勘景時也找到了適合拍攝的教室區域------呈現出非常簡潔的日式美感,始料未及的出色!

用拍電影的眼睛看自己的母校,精誠展現了美麗的一面,我很感動。
過程有件有趣的事,是我一直以為上下課鈴聲可以關掉,但老師們都相當熟悉規訓的法則,他們覺得一但拿掉鈴聲,學生會無法被控制,節奏完全不對了。所以我們拍戲的時候,距離鈴聲只剩下五分鐘的時候,就不能拍,或是只剩十分鐘也不會拍,就是一定要等鈴聲剛剛打過的時候,我們趕快來拍,不然我們可能會收到鈴聲,整段聲音就不能用。

在我心愛的母校拍電影,無形中承受的壓力也特別大,因為拍電影需要非常好的環境與音場------我們絕對會打擾學校。可以想見,屆時一定會有很多學生會很不滿,覺得:拍電影有什麼了不起?我們都是繳那麼多學費來上課的,憑什麼要我們輕聲細語?為什麼連下課都要我們放輕腳步?為什麼我們上課不能大笑?為什麼我們不能正常上體育課?為什麼我們不能用二樓的廁所?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不只學生,一定也有老師會質疑:我們的學校需要拍電影宣傳嗎?拍完電影後我們的學校會得到什麼好處?九把刀會捐款嗎?拍出來的電影會不會破壞校譽?拍電影那麼打擾作息,有比讓學生好好學習來得重要嗎?憑什麼憑什麼憑什麼?

是啊,憑什麼?

我沒有什麼具體的貢獻可以帶給學校的好處。精誠原本就很棒,不需要支援一部電影來招生。精誠原本就很好,不需要特別拍一部電影增加校譽。想回精誠中學拍電影,理由絕對不是「我認為精誠中學很適合拍電影」,而是「我很想要在電影裡重現所有我愛的感覺」。那裡是我的青春聖地,我想我透過鏡頭凝視精誠中學的時候,眼神一定充滿了愛與眷戀。

如果拍這場電影,會令很多學弟妹或老師度爛這一部電影,度爛我,弄得我最愛的學校跟我的劇組有不愉快,起衝突,那就得不償失……不,是後悔莫及了。

聽起來是我白擔心?我倒不覺得。

電影裡有很多勁爆的話題劇情都發生在精誠中學裡,充滿了惡搞的禁忌、衝撞權威的戰鬥威力、師長始終質疑的小情小愛,雖然以上這些爭議性元素都好發在校園電影裡,比如藍色大門在師大附中拍、艋舺在建國中學拍、比如九降風在竹東高中拍,也都很成功,BUT!

所以我也要認真期待,或許一開始會有一些檢討聲浪,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受到大家歡迎之後,會讓學校慢慢認同這一部充滿愛的作品,也會回過頭來,認同我這個超級學長對母校表達愛的方式。

因為我真的很愛精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