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电邮

读者反馈

两岸关系专辑

中美关系专辑

金融股市风云

电脑网络专版

网络女性

东南亚旅游

汽车介绍

影视明星

体育大看台

画廊

医药新知专辑

小白船作文集

汉英双语版

养兵千日专辑

专题报道集

各地报刊文萃 18/10/2000

高行健与诺贝尔文学奖


● 周维介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高行健得奖都具有不可否定的积极意义。即使争议不断,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都是在创作上写出自己风格的大家。高行健也是,这点应该不必质疑。我们不必拘泥于是哪个华人作家得奖,中文作家上榜,就是跨出了艰辛的第一步。

  10月12日,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获颁今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为全球华人知识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港台新马华文媒体以头条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多家报社发表社论畅谈得奖意义;媒体推出的专访特稿,更是不计其数。文化界迅速聚焦,情绪高昂,喜意看来多一些……这是人们对高行健走进诺贝尔奖的心情反照。一种长期来无法获得这项国际文学殊荣的复杂情结,突然获解,必然引出可观的情感能量。

  百年来,中文文学始终与诺贝尔奖绝缘,已经引起文学界的各种非议。就如奥运会那样,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粉末是弹不去的。议论诺贝尔带政治色彩,绝对不是一种噪音。因为百年老奖,早已累积若干证据。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偏差,为越来越多欧美以外学者专家所诟病。这种逐渐汇流的批评,也对斯德哥尔摩遴选委员会衮衮诸公形成若干“政治”压力。无怪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得奖名单公布后如释重负:“现在有了(华人作家得奖),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句话,有太多的意思。

  马悦然的喜悦有两个理由。其一,从此不必再为中文作家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议而受质疑;其二,他是高行健长篇小说《灵山》的瑞典文版本的译者,高行健得奖,与他在这事件上的双重身分不无关系。他必然是高行健的肯定者,功不可没。

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味道

  根据报道,西方媒体这回处理诺贝尔文学奖消息时,依然没有抽离政治,行文上突出了高行健个人的“流亡国外”经历与作品中的“政治”镜头;中国官方自然也甩不掉政治包袱,直指这回诺贝尔奖选择高行健,是“出于别有用心的政治动机”,是“从政治角度做出判断”;中国作家协会评论:“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高行健,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都浓化了这回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味道。

  世界华文文学以中国文学为主流,今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已入籍法国,使不少文化界人士深觉惋惜。本届得奖名单公布前一个月,曾夺诺贝尔金冠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访问中国,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认为:“(如果是由华人作家得奖)还是在中国国内进行创作活动的中国作家得奖比较好。从中国出来的作家,如果以现在的状态获奖,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不利。以前有过从苏联逃亡出来的人得奖,但我不太看好这种形式。在外国进行创作活动的人获奖,会被反共宣传……”这观点值得玩味,是大江对诺贝尔奖政治成分的深切体会,还是他作客他乡无法免去的外交辞令?

高行健得奖摆脱不了两个事实

  中国以外的华人文化界,对高行健得奖,倾向于肯定。华语世界几乎是以“华人作家”得奖的心情对待此事。解去地理的外衣,心情有所不同。从“华人作家”的定位考量,得奖者身居何处,已无关紧要。

  对全球大部分华文读者而言,高行健是叫人陌生的。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新贵的消息曝光后,许多人一心狐疑:谁是高行健?他仿佛冷马夺魁,意外突围?人们对他不熟悉,因为他的作品不讨好。他追求细致的内在省视、解析心灵与探询哲思。高行健是个叫好不叫座的作家,因此他的名字没有走进千家万户。

  许多顶尖运动员,常因各种因素错过奥运赛事,而与奖牌无缘。任何文学奖项,也必然存在若干局限。要出位得标,须有各种条件催化与配合。华人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确实振奋人心,高行健摘冠后,许多人问了一个问题:具有良知的当代华文作家为数不少,具有竞逐诺贝尔文学奖的华文作家何其多,为什么高行健是第一个?

  高行健得奖,很难摆脱两个事实。一方面,他确实是个有水平的现代作家,他对人性的思考与洞察显示了深透功力,对文学艺术的表达也开创出新途径与新风格。另一方面,他的若干非创作条件正好配上了评审气候。这包括他不让索忍尼辛专美于前,有“流亡”的背景,也有涉及当代中国政治层面的作品;他有足够的曝光度,使西方世界拉近对他的距离。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语,其中不乏译功一流之作。他自己能以法语创作,剧本也不时以外语在西方城市公演,佳评潮涌。作品在西方主流朗读会中亮相,使他的名字逐渐为西方文化圈所熟悉。比别人有更多的表达与沟通管道,使高行健成为西方文学界熟悉的东方脸孔。这是他的优势,走出中国,看来助了他一臂之力。

成功找到突破点 得奖具有积极意义

  从某个角度解析,高行健是个具有“世界性”形态的中文作家。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读者对高行健陌生,九十年代以后的高行健作品渐失了中国,他自己说:“我连梦里都没有中国了,有的话,都是噩梦。”(见柯思仁《从中国出走的高行健》2000年10月14日联合早报)远走西方以后,他的创作更倾向于对人性普遍共性的表达与探询,这使他更方便接近以西方为主流的世界文化舞台,添加了两分夺标的本钱。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高行健得奖都具有不可否定的积极意义。即使争议不断,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都是在创作上写出自己风格的大家。高行健也是,这点应该不必质疑。我们不必拘泥于是哪个华人作家得奖,中文作家上榜,就是跨出了艰辛的第一步。成功找到了突破口,必然刺激起全球文学界阅读中文作品的胃口,对中文文学的国际化,一定有所帮助。

《联合早报》

  • >>“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多报道

    <<< 回文萃


  • 读者反馈 | 封面 | 新加坡 | 国际/中港台/东南亚 | 财经
    体育 | IT | 社论/言论/天下事 | 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