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拉善文化研究 | 阿拉善沙文化研究 | 阿拉善骆驼协会 | 阿拉善名人堂 | 阿拉善摄影艺术 | 著名作家董培勤 | 阿拉善奇石 | 信理文集 | 阿拉善日记 | 阿拉善骆驼 | 感受阿拉善 | 阿拉善五畜文化 | 嘉宾访谈 | 仓央嘉措秘传研究 | 圣地阿拉善 | 阿拉善三圣堂 | 仓央嘉措研究 | 阿旺多尔吉纪念堂 | 阿拉善南寺 | 阿拉善佛教 | 阿旺丹德尔研究 | 居延文化研究 | 土尔扈特研究 | 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 | 漫步阿拉善 | 阿拉善定远营 | 阿拉善文学艺术 | 阿拉善网上党校 | 阿拉善之宝 | 文化阿拉善 | 阿拉善朝阁 | 阿拉善人网 | 
   
  南阳蒙古族概览     
南阳蒙古族概览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816    更新时间:2007-10-5    文章录入:那顺

  

 

南阳的蒙古族是河南省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境内有蒙古族6万人,占全省蒙古族人的90%以上,在各少数民族中人口仅次于回族,居第二位。分布于13个县(市、区),其中,尤以镇平最多,占全区的50%以上。在1000人以上的县(区)为:淅川、南召县、社旗、内乡、新野、卧龙。其他诸县多在百人左右。

   一、 来源与分布

   在南阳境内的蒙古族中,以王、李二姓为最多。他们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宗脉:一支是自称为元代皇室后裔,在元朝覆灭以后,流落到这里的王姓,分布在镇平、内乡、淅川、南召几县境内;另一支是元代功臣木华黎的后代,最初落居在洛阳西陡沟一带,后世中一支迁到唐河、社旗境内的李姓。这两支元代贵族的后裔,于明代初叶,因故滞留于内地,在群众的掩护下,更名易姓,与汉族通婚后繁衍生息,发展至今。此外,尚有一部分国家职工,因工作调动或由于婚姻关系,从外地迁入境内。

   据镇平的王姓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铁木花儿,在晁陂单传四世,至五世祖王东溪生四子,辂、轲、轼,第四子夭殇。三个儿子的后代分散在镇平、内乡、南召、南阳诸县。这一支王姓的始祖无真实名字,号"二老",二世祖号"大老",三世祖名贵,四世祖名宗祥。他们的墓碑上只有"王公之墓",均没有名字(名字是五世祖墓碑上才出现的),有明显的隐讳之意。只有二世祖的墓碑文字较多:

  昔元纪,自文宗殂,顺帝御极,明主由和阳渡江,取太平路(今安徽应涂县)逼燕京,元帝奔应昌,逐移祚。公睹乞运迭嬗,克自保重,游冀北,走覃怀,率江左,渡河南,偕先大人经历殆尽,卜居晁陂。

   此碑立于明嘉靖十一年,清咸丰六年重刻,文词虽有隐讳,但大意却明确记录着他们是元代的后裔。在王姓家庭中,广为流传的祖先牌位对联是"宗祖蒙古,元迁燕京,明卜镇邑;初由二老,业创晁陂,统垂赵营",末尾的地名可随着各自所居住的村名,自由变更。横额是"我祖是皇",对宗族的来历刻骨铭心,世代不忘。

   1942年,十九世孙王元继在续修家谱时,为追本溯源,考查宗族历史,曾进行过许多调查,还下决心开掘始祖坟墓,打算从中寻求文字根据,但没结果。谱中记载:

  族谱乃一姓之大典……急遽从事,恐遗后悔,故壬午之春,约同族众,于始祖墓所,开一隧道,寻觅墓志,以证实事,乃连掘数隧,均属堆土成坟,地层不变,俨然疑冢,于此益征先人真亡国之族,而惧祸心深也。

   再者族谱前面列有自九世起,后续宗派四十字:"元运兆昌,邦基安康,铭勋建功,道普德常,崇儒作士,化庆朝堂,登策文武,炳辉典章,海中永清,天廷之光。"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对元室宗祖的赞扬与追思,更兼有对下世子孙的慰勉和期望。近年来,两支王姓家庭中竞相洗印谓之成吉思汗的一幅半身画像照片,对其倍加珍爱,显示出怀念先祖的至诚。

   另一支王姓的先祖相传为司(四)陀王,亦有称镇殿王的。淅川(原属邓县)现存始祖墓碑的正面写道:"镇殿始祖考王公讳成、妣孙氏恭人之墓",碑的序文中有"吾家始祖王公讳成者,本元宦也"等辞句。

   19858月,在淅川九重王氏祖茔出土了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唐府典仪正王诏墓志铭》一方。铭为正方形,边长60厘米,楷书铭文1202字,有扣合严密的上盖,篆书"明将仕郎王公墓"七字。文中详细记述了王诏的生平事迹,上溯先祖成及曾祖、祖父史料,记录其子孙的名字,为王氏宗族六代的信史。王诏墓志的文字记录,叙事之详前所未有,当为蒙古族源流支脉的最宝贵资料。

   社旗的李姓中也有一支蒙古族后裔。李姓本居唐河县李店乡(现归社旗姚冲)。蒙古族人李允中墓碑有:"溯我李氏,系明洪武初年,始祖文秀由洛阳西陡沟徙唐之北半陂村的记载。"李家早年与洛阳孟津麻屯乡军帐村李学仁有联系,据该处族谱记载,始祖讳孔温窟哇,札刺尔氏,蒙古部人,佐元太祖殉难。谥忠宣并追封鲁国王,世居斡难河之东,长子木华黎,次子袋孙,三子无传,二世祖木华黎,谥忠武,赐东平县,赐鲁国王,享年五十四岁,赐庙祀于东平,敕题其碑"元勋世之碑"。子孛鲁及四、五世均袭王爵,六世祖迁移松江为万户,八世祖可用。洪武初因款附意缓,谪戌洛阳易李姓,子二:英、茂。九世祖英讳文秀,札刺尔氏易姓李。洪武年间,时以流寇猖獗,岁次歉收,克勤克俭,肩负两担,迁徙外乡。李文秀南迁来到唐河(今属社旗县)境内落籍,乃为这一带李姓的始祖。 

  二、 风俗习惯

   南阳的蒙古族,因先祖是更名易姓隐避下来的缘故,对于故有的传统文化、语言、文字以及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风俗习惯等,一贯被视为禁忌,隐讳很深,致使断绝了流传。但因该支蒙古族在元代均为仕宦名门,其子弟多有文韬武略者。明代时其社会政治地位跌落以后,为隐蔽民族成分,数代人忌习文事。九重王诏墓铭中"曾祖铎,祖纪,咸有潜德",到了嘉靖年间,他的父亲王希周就曾出任四川垫江主簿,王诏本人虽不曾出任,但也出钱捐了个唐王府"典仪正"的头衔。他的三个儿子有两个为邓州儒学的庠生。到了清代,入学的、出仕的代不乏人。在风俗习惯方面,镇平晁陂等地,惟一保留下来的是本姓不能通婚。他们长期坚持同姓同族是一家,通婚即为乱伦的传统。社旗李店乡李姓蒙古族更有特殊的礼俗:(1 亡人家属于当天晚上,列队为其向北方送行,称为"送路"。而不例行当地群众送亡人去附近的土地庙报到(报庙)的习俗。(2 亡人绝气以后,横向停尸于正房明间,与汉族的竖向停尸不同。(3 各家都供奉一幅身穿蒙古贵族服饰的老少两代人的画像,称为大仙。(4 除夕之夜,在祭祀先祖的时候,还要把一根用红绸裹着的扁担供在先祖牌位之前,一并受众人膜拜。据说是为了纪念先祖李文秀用一根扁担挑着儿女来唐河的艰辛经历。

  • 上一篇文章: 关于阿拉善文化《阿拉善文化名人堂》说明

  • 下一篇文章: 阿拉善咱雅班第达
  •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阿拉善文化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那顺的文集 】【 作者声明 】【关闭窗口】【发表评论】【打印此文】【 此文已被阅读 3816次 】【推荐给好友

     最新10篇热点文章
  • 内冷外热的阿拉善经济[64]

  • 阿拉善文化的定义与定位问…[73]

  • 蒙古地区农业经济性质的转…[55]

  • 温家宝:领导人不懂穷人就…[57]

  • 阿拉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75]

  • 贺兰山后无限风景的合理开…[61]

  • 《一二二三四》是阿拉善经…[85]

  • 阿拉善文化圈的理论定位[80]

  • 论道“秘境阿拉善旅游”:…[71]

  • 2012阿拉善旅游文化产业发…[149]

  •  
     最新10篇推荐文章
  • 成吉思汗的长城[19]

  • 阿拉善的雪[5]

  • 冰点语丝[5]

  • 阿拉善巴彦浩特平房区改造…[14]

  • 内冷外热的阿拉善经济[64]

  • 阿拉善文化的定义与定位问…[73]

  • 蒙古地区农业经济性质的转…[55]

  • 温家宝:领导人不懂穷人就…[57]

  • 阿拉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75]

  • 贺兰山后无限风景的合理开…[61]

  •  
     相 关 文 章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312]

  • 十月的阿拉善[554]

  • 阿拉善经济文化系列专题[541]

  • 那顺教授的简历[582]

  • 内蒙古的中国之最[803]

  • 中央党校教授吁反腐注重网…[576]

  • 阿拉善旗历代王爷[250]

  • 阿拉善旗历代王爷[223]

  • 阿拉善传说第26回 死皮赖脸…[963]

  • 阿拉善传说第25回 罗王爷得…[104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版权所有:阿拉善文化网络  联系电话:0483-6889610
    因信互联提供网络带宽  TCP备案:蒙ICP备05000131号
                         蒙.15290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