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特輯中央氣象局

氣象專欄 | 天文專欄 | 地震專欄 | 海象專欄

梅雨特輯 | 颱風特輯 | 龍捲風特輯 | 常見問答

 

 

 

 

 

梅雨名稱的由來? 

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現象,源於中國江南一帶在梅子成熟期,因受滯留鋒面徘徊影響,導致陰雨連綿而名之。

       

TOP

 

 

 

 

梅雨形成的原因? 

梅雨鋒面示意圖由於東亞在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盛行西南風,於56月春夏交替之際,當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時,源自於南方熱帶海洋的西南季風逐漸增強、並向北推進,此時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便會在華南至台灣一帶交會,形成一道近似滯留的鋒面系統,初期在華南、台灣附近徘徊,而後北移至長江流域、隨後影響日本、華北、韓國等,如左圖,當北方冷氣團與南方暖氣團勢力相當時,由衛星圖可見梅雨鋒面便在其間形成,且在鋒面帶上,有中小尺度對流發生,造成劇烈天氣現象,原因是鋒面帶上氣流不穩定,加上擁有充沛的水氣,很容易引發中小尺度對流,而出現連續性的降雨並造成局部性大雨、豪雨或時有強風、雷電等現象。

 

TOP

 

 

 

 

 

梅雨期的天氣如何 

每年的56月是台灣的梅雨期,就氣候而言,平均約有45個梅雨鋒面系統影響台灣地區,其中又以5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降雨機率較大,每個梅雨鋒面系統可能導致連續數天的陰雨,兩者之間就可能有較晴朗的天氣,但是若有2個或更多梅雨鋒面系統接續影響台灣地區時,則會使連續陰雨的天數相對增長,因此雖梅雨期常有連續陰雨天氣,但也並非意味在這段期間會天天降雨。梅雨鋒面連續性的降雨,且會伴隨有較劇烈的雨勢,若未加防範往往造成災害,但是梅雨並不全只是會致災、有害處而已,下表顯示台灣各地區全年大約有19%35%的雨量是集中在56月梅雨期,它帶來的豐沛降雨是台灣僅次於颱風的重要水資源來源。

地區 總雨量(毫米) 1─4月 5─6月 7─9月 10─12月
台北 2,325 26% 25% 36% 13%
台中 1,642 21% 35% 40% 4%
台南 1,672 10% 33% 54% 3%
高雄 1,784 9% 32% 55% 4%
花蓮 2,156 17% 19% 36% 28%

TOP

 

 

 

 

梅雨期容易發生什麼災害 

由於梅雨期連續的降雨使得土壤含水量大,若有較大雨勢或出現豪雨,在山區即可能導致落石、坍方、土石流、山洪爆發,低漥地區則易造成淹水等危害。如2005年的612水災,當時連日的豪雨造成農林漁牧損失金額超過21億元,創歷年梅雨期因豪雨造成農損災情最高紀錄,同時也造成13人死亡。2006年的609水災,嘉義縣、南投縣以及高雄市山區69日的單日累積降雨皆超過700毫米,氣象局阿里山氣象站69日單日更創下811.5毫米之驚人雨量;此外,連日的豪雨也造成多處地區出現嚴重災情,農林漁牧業損失超過9億元。

梅雨鋒面也常伴隨雷雨,所以必須防範雷擊及強風現象;在雨勢大時,能見度降低,視線不良且天雨路滑,行車、行船等也易生危險。此外,梅雨期因常出現持續陰雨天氣,使空氣潮溼,物品容易發霉,民眾在這段期間也應注意保持居家乾燥,以免影響到身體健康。

TOP

 

 

 

 

台灣各地在梅雨期的降雨量分布有什麼差異? 

19922006年氣象局所屬雨量站網5-6月之雨量分布為例(如下圖),顯示台灣各地在梅雨期雨量分布受中央山脈地形影響,西部地區的雨量要多於東部地區,高山地區發生豪雨的機會高於平地及離島,且大的降雨區都在迎風面,最大降雨區域在台中市的雪嶺(約1283毫米),次大降雨區在高雄市的御油山(約1243毫米)。若將梅雨期各地出現豪雨之頻率加以比較,則中央山脈西側發生豪雨之次數約為東側發生豪雨次數的24倍,這些均顯示地形在決定梅雨期降雨分布的重要性。

TOP

1992-2006年梅雨期5-6月累積雨量(單位:毫米)

1992-20065-6月累積雨量(單位:毫米)

 

 

 

 

梅雨期的降雨量是否每年皆相似 

台灣各地梅雨期累積雨量多寡在年與年之間的變化很大,也沒有明顯的規律性。在降雨偏多的年份與降雨偏少的年份間的雨量差距可以相當大。以台北氣象站之資料為例(圖1),近50多年中,比較多雨的年份降雨量可以達到800毫米以上,而較少降雨的年份之雨量則不到300毫米。南部各地也同樣可見相似或更明顯的年際變化,以高雄氣象站之資料為例(2),降雨偏多年份之降雨量可達1200毫米以上,而降雨偏少年的降雨量則不到100毫米。

TOP  

  1951至2006年各年梅雨季台北氣象站之累積雨量  
 

1  19512006年各年梅雨期台北氣象站之累積雨量

 

 
  1951至2006年各年梅雨季高雄氣象站之累積雨量  
 

2  19512006年各年梅雨期高雄氣象站之累積雨量

 

 

 

 

 

 

梅雨期平均旬雨量變化為何 

雖然56月皆是梅雨鋒面容易影響台灣的月份,但降雨的強度及雨量的多寡在各旬(10)間還是有所差異的。下圖為氣象局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氣象站各旬平均總雨量圖,由圖可見其中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間的降雨最為明顯,此時也是梅雨鋒面最容易在台灣附近滯留徘徊的時期;6月中旬及下旬期間,梅雨鋒面逐漸北抬離開台灣地區,此時除了鋒面的降雨外,也開始有夏季午後雷陣雨的機會,此時期雨量雖比前期略為減少,但雨量仍是相當可觀。

TOP

  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氣象站於5、6月梅雨季各旬累積雨量  
 

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氣象站於56月梅雨期各旬平均總雨量圖

 

    

 

 

 

 

 

梅雨期民眾應如何注意天氣變化 

由於梅雨期常有豪雨、強風、雷電等劇烈天氣發生,疏於防範會導致嚴重的災害,中央氣象局除每天定時發布天氣預報外,並會加強天氣守視,當有大雨或豪雨等災害性天氣發生的機會時,會適時發布大雨或豪雨等特報,提供民眾參考,一般民眾可以透過氣象局所建置的各種管道,包括166167電話語音、網際網路(網址為http://www.cwb.gov.tw)、傳真回覆系統(FOD,號碼為020303166)或透過廣播電台、電視台及報紙等管道取得氣象資訊。在海上作業或航行的船隻,也可收聽SSB無線電氣象語音廣播(頻率為8.117MHz5.17MHz)獲得最新氣象資訊 

TOP

 

 

 

 

天氣預報為什麼有時會不準確 

天氣預報是以現在的天氣狀況為基礎,再研判其後之演變。為對天氣現況有所了解,因此設立了氣象觀測站,另也發展衛星、雷達等設備來進行天氣觀測。但是像衛星、雷達等設備,雖然能由其得知雲雨分布等天氣概況,卻不能完整的得到大氣中之壓力、氣溫、風速、溼度等分布情形,因此目前天氣預報作業還是很依賴探空站所得到的資料。由於探空站主要設置於陸地上,台灣東部廣大洋面上非常缺乏觀測資料,因此初始情況即無法正確掌握,再加上國內外氣象科學對天氣演變的機制如地形怎樣激發下雨等都尚未完全了解,以致目前天氣預報仍會有不準確的時候。     

TOP

 

 

 

 

豪雨預報的能力為何 

當有鋒面系統影響台灣時,透過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計算,與預報人員根據學理及經驗的分析研判,大致可以預測鋒面系統將影響的時段、區域範圍及大雨或豪雨強度趨勢上的變化。但是,以現今國內外之氣象科學技術而言,仍然無法預測豪雨將發生的確切地點、時間及其雨量值。因此,民眾應用氣象預報資料時需了解天氣預報能力之限制,做較充分之防範,而氣象局在發布大雨或豪雨特報時,也會透過衛星、雷達及自動雨量觀測網,密集監視各地之天氣與降雨狀況,並即時通報予各防救災單位,供防救災作業之參考。

       

TOP

 

上次更新此站台的日期: 2007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