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受體研究 惠及藥物研發

加入中央社粉絲團
22:15:07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萊夫科維茲與克比爾卡今天共同成為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們在G蛋白耦合性受體的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了解受體作用,對研製更有效的藥物深具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指出,萊夫科維茲(Robert Lefkowitz)和克比爾卡(Brian Kobilka)因發現G蛋白耦合性受體的內部運作方式而獲獎,他們將平分120萬美元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這座獎是頒發給化學相關研究,但其實受惠最多的應該是藥物研究領域。

目前已知人體約有一千種此類受體,這些受體不僅對生理作用不可或缺,也是對藥物產生反應的要素。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大約一半的藥物都透過G蛋白耦合性受體達到效果,當中包括β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抗組織胺藥物,以及多種精神病藥物。」

開發出以G蛋白耦合性受體為標的的更有效方式,一直是製藥和生物科技公司的重點。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兼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無機化學教授里丁(Sven Lidin)在記者會指出,得獎者的發現對醫藥研究關係重大。

他說:「了解受體結構和作用方式,將讓我們得以研製更有效且較無副作用的藥物。」

G蛋白耦合性受體在體內許多生物功能扮演核心作用,因此與廣泛疾病有關聯,但由於缺乏對這些受體作用方式的基礎認知,科學家一直難以研製能準確以這些受體為作用標的的新藥。

專家指出,化學獎兩位得主的研究成果,開啟了研製更有效藥物的大門。

以G蛋白耦合性受體為標的的藥物,可能用來治療中樞神經系統、心臟疾病、發炎和代謝異常相關疾病。

69歲的萊夫科維茲是美國北卡羅來那州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生物醫學與生物化學教授,而1955年出生的克比爾卡則是加州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分子與細胞生理學教授。

萊夫科維茲利用放射線,揭開包括腎上腺素受體在內的受體秘密,然後理解受體的作用方式。

克比爾卡的研究成果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到,有一整個結構類似的受體家族,而這個受體家族就是現在所謂的G蛋白耦合性受體。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分子生物物理學教授桑瑟姆(Mark Sansom)表示,G蛋白耦合性受體「長久以來一直都是膜蛋白研究領域的聖杯」。

他告訴倫敦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這種受體是管理許多生理作用的基礎,從神經系統到味覺、嗅覺都是。」

「這種受體也是主要的藥物作用標的,因此對製藥業極為重要。」

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主席沙卡須利(Bassam Z. Shakhashiri)說,這座獎是「極好的表彰,因為(他們的研究)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體內生化系統的錯綜複雜細節。」10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