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我看香港青苗粵劇團的成長(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28]     我要評論

 十多年前,我有幸與著名粵劇前輩鄭綺文女士合作,主持香港電台第五台的夜間戲曲節目「梨園今晚夜」,我對粵劇的認識大部分是從她身上獲得的。在眾多的金石良言裡,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是「十年可以出一個狀元,十年卻出不了一個老倌」。她告訴我這是戲行的老話,道盡吃戲行飯的艱辛。當年,我只把這句話理解為做大戲要成名並非易事,並未有想過原來這句話更深一層的意義。到了本地粵劇界出現「青黃不接」的危機,我開始注意粵劇新人的培訓,尤其是擔任「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承傳小組召集人的六年,青年演員培訓成為我最關注的課題。經過一年多的資料搜集、研究和分析,我確認傳統的「師徒制」失效;專業培訓方面,香港演藝學院「戲曲課程」未能為粵劇界提供新血,「八和粵劇課程」也變得非常「業餘」。至於怎樣解決「接班人」問題,戲行中人除阮兆輝提出成立正規粵劇學校之外,其他人反而比較「著緊」戲班的生存環境。不過,當時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多位正冒起的演員大多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八和粵劇學校」培訓出來的。他們在戲班磨練二十年,才能在六柱中暫穩一席位,也代表了他們的造詣被行內人確認,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真真正正成為「老倌」。因此,「老倌」代表的不僅是「出名」,更重要的是演員的造詣受到肯定。這使我明白無論在學院訓練多久,若進不了「職業班」,猶如「紙上談兵」,一生也做不成「老倌」,那麼,本地粵劇界新血供應不足也是理所當然。

 我提出「香港梨園新秀粵劇團」資助計劃目的十分簡單,就是讓受過專業訓練的青年演員接受「職業訓練」,以應付到職業班演出的要求,也是說為他們提供一個進入職業班的平台。可以說,這是一個「荒誕」的職業培訓計劃,但在香港演藝學院「戲曲課程」未能成功與本地職業班接軌及專業團體如「香港八和粵劇學校」沒法自行培訓專業演員的情況下,這個飽受戲內人非議的計劃在過去三年卻實實在在地為本地戲班提供了幾位「新血」。最近看到「粵劇發展基金」公開接受申請「香港梨園新秀粵劇團」三年資助計劃邀請提交計劃書的報章廣告,大概在更有效的「培養接班人」方法出現前,這個由行外人的我想出的計劃還會實行下去,梨園中人會繼續批評它「荒謬」,但我卻認為它的存在是本地粵劇界的「悲哀」!下次我的文章見報時,已踏進2011年,預祝文匯報的讀者新年健康喜悅,梨園一片好景!

 ■葉世雄

相關新聞
劇目吸引 一票難求 鳳笙輝劇團戲寶重演 (2010-12-28)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0-12-28) (圖)
戲曲視窗:我看香港青苗粵劇團的成長(下) (2010-12-28)
湛江粵劇團下月訪港演出 (2010-12-28) (圖)
國際喜歌劇季在京啟動 首創「混搭」模式 (2010-12-28) (圖)
舞台快訊 (2010-12-28) (圖)
英語粵劇《醉打金枝》富教育意義 學界兒童粵劇大匯演 (2010-12-21) (圖)
戲曲視窗:我看香港青苗粵劇團的成長 (2010-12-21)
桃花源粵劇工作室獻新劇 (2010-12-21) (圖)
清唱劇《桃花扇》在港上演 (2010-12-21) (圖)
舞台快訊 (2010-12-21)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0-12-21) (圖)
黎子流抱恙演出助興 肇慶市粵劇團賀50周年 (2010-12-14) (圖)
「劍新聲」演出新劇《紅伶血》有待改良 (2010-12-14) (圖)
戲曲視窗:我看香港青苗粵劇團的成長 (2010-12-14)
沙田粵劇同樂日 重量級紅伶參與 (2010-12-14)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0-12-14) (圖)
舞台快訊 (2010-12-14) (圖)
不惜工本報答戲迷 尹飛燕再演《孝莊》滿肚密圈 (2010-12-07)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0-12-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