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向应

     2010-10-25 10:44
分享到:

    关向应(1902~1946)原名关治祥,曾用名关致祥、郑勤、李仕真,乳名喜麟子。满族。1902年9月10日出生于奉天金州大关家村(今大连市金州区向应镇)农民家庭。1924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中国共青团中央局组织部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常委兼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中央临时革命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三军政委、红二方面军副政委、政委和八路军一二○师政委、晋绥军区政委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同贺龙师长率部队挺进山西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又同贺龙率部挺进冀中,巩固了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关向应转战南北,历经艰辛,积劳成疾。1940年因患肺病回晋西北工作,病情进一步加重,于1941年秋重返延安养病。在长达5年的养病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不忘党的工作。1945年4月24日,在重病缠身时,仍关心革命事业,写信给党中央:切望全党全军“像一个人—样,紧紧地团结在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党中央周围”。1945年,中共“七大”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7月21日,因病情恶化在延安病逝,终年44岁。毛泽东、朱德、任弼时、贺龙等送了挽联。

新中国成立后,金县人民政府将关向应故乡命名为向应公社(今向应镇),并在大关家村旧居建立关向应纪念馆,在金州城中心塑立关向应戎装铜像,铜像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关向应纪念馆、戎装铜像被确定为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伯父唯一的儿子至今下落不明

  关向应72岁的侄子口述家史

  来源:大连晚报

  7月21日是伯父关向应离开我们整整65周年的日子。虽然伯父在我出生前15年就已经离开家乡大连去寻找革命的道路,但我的成长是伴随着伯父的故事一路走来的。

  每次看到伯父的照片,我总是不禁要把奶奶口中的大伯和照片对照,心中也总是充满着激动与崇敬。

  口述/关世铭(关向应侄子,72岁)

  整理/本报记者 杨鹏

  A 父亲五兄妹中只有大伯关向应上了学

  伯父关向应1902年出生。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现在的金州区向应街道度过的。我的祖父母都是农民,伯父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父亲排行老二。

  当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我们家也如此。但是大伯却在那么苦的条件下,从私塾读到了商科。也曾经有人问起过,以上世纪初的条件,一个农民家庭怎么会提供给孩子那么好的教育条件呢?其实,祖父母供大伯上学是下了相当大的决心的,也付出了很多。

  大伯小时候就想上学读书。每当看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他非常羡慕。那种渴望读书的心情,我祖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也想让孩子上学,后来跟我祖父商量,出去借钱。祖父向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好不容易凑点钱,把伯父送到私塾,才实现了伯父读书的愿望。

  我祖母为解决他的后期学杂费问题,就让我父亲和我三叔出去打工挣钱。我父亲学做木匠活,三叔去给人家放猪。有一次放猪时,三叔被狗咬了,还吓出个抽风病,一直没好,直到去世。三叔去世时很年轻,他还没有自己的孩子。

  父亲五兄妹中只有大伯关向应上了学,所以他特别珍惜。伯父从小聪明懂事,知道家里困难,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别人出去玩,他在屋里背书、练字。听祖母说,大伯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字也写得很棒!先生喜欢他,同学敬佩他。

  因为字写得好,而且乐于助人,他经常被屯里的人请去,帮人家写地契、房照、对联等。曾经有一次,后关村有个姓关的村民到我们大关家村找人写地契,本村人看见我伯父站在大街上,告诉那个人说:“你就找那个小孩,他能写。”当时那个人很惊讶说:“他还是个小孩子,能行吗?”村里人就很肯定地说:“行。”伯父很自然地就答应帮他写。因为个头矮够不到桌子,他就站到板凳上面写。

  之后每逢春节左邻右舍凡是知道他的,都来找他写对联和大红“福”字。

  伯父生活很节俭,能吃苦。上学来回要走四里多路,每天他都光着脚走去,到校门口才舍得把鞋穿上。脚经常打起水泡,被扎出血也是常事,我祖母看见了心疼的说:“你以后就穿鞋走吧。”他说不怕,这点苦算什么。

  伯父很心疼祖母,经常帮我祖母干活,一天他看见我祖母正抱着磨杆子拉磨。就过来帮忙。并问我祖母,“人家都用毛驴拉磨?咱家怎么不用?”我祖母说“没钱买毛驴。”还有他常常问我祖母一些问题,说为什么都是人,他们就该有钱?我们就该受穷,为什么穷人总是受欺压;为什么世道这样不公平!祖母说这都是命!他说不对!“等我长大了非要给他平一平!让大家都一样,都有吃的、穿的、过上好日子。”

  B 伯父毕业后拒绝给日本人和汉奸当差

  1922年,伯父在大连伏见台工学堂商业科毕业。当时学校介绍他到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当会计。当时,这可是个美差了。但是他从骨子里就痛恨日本鬼子,于是他就拒绝了。伪乡长听说他回来了,就去找他出来做事,伯父很坚定地说:“我不会帮你去做事,宁肯饿死也不给汉奸当奴才。”

  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和日本鬼子蹂躏乡亲的种种恶行,伯父深恶痛绝。他立誓要寻找一条解放的道路,打破这不公的世道。1924年,伯父告别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离开父母及家人,投奔上海,参加了革命。1925年,伯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他与贺龙一起转战湘鄂西等地区,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我看了伯父的事迹,他在那样异常的艰苦战争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那样乐观,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狱中,他都顽强地面对敌人,从不屈服。他的那种乐观和不屈也一直保持到他去世。

  C 伯父离开家前家里给他定过亲

  伯父走后,我的祖母一直很伤心,不断地担心会不会再也见不到她最爱的长子。家里的生活就靠父亲一肩担起了,父亲会做木匠活,一家人帮扶着过日子。后来父亲和四叔相继成了亲,家中有了小孩才冲淡了祖母的伤心。

  听我的母亲说,大伯在离开大连之前,家里是给他定过亲的,是一位雷家的姑娘。定亲时,大伯曾经给过雷家一张自己的照片。后来他走后,也曾来信说起过,不要让雷家姑娘等他,不要误了自己的终生。不知道因为什么,雷家姑娘也一直没有再找人家,很年轻就死了。后来祖母还去了雷家吊唁。

  D 伯父曾有一个孩子至今下落不明

  很多人都很惋惜,伯父44岁就因病去世了,在现在看来是很年轻的年纪。甚至没有自己的孩子。其实,大伯曾经有过一个儿子,他为了革命,不得已的状况下离开了孩子,可谁知从此下落不明。

  上世纪20年代末,大伯在山东工作时,和一个叫秦缦云的人结婚了,当时她也是中共党员,和大伯一起工作。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这也是大伯唯一的孩子。大伯给孩子起名叫关拯,寓意是让他长大要救国救民,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那时伯父伯母都从事地下工作。由于叛徒出卖,敌人搜捕他们。地下党人带他们撤离武汉来到上海,但孩子留在了武汉。等党组织派人到武汉桥口“育婴堂”想把孩子接走时,却遇到了阻拦,孩子已被敌人控制,说要接走孩子必须父母来。当时敌人就是要抓关向应,伯父为了不给革命造成损失,不想让同志为了他的孩子而被捕,他暂时没有再去接儿子。后来孩子就被国民党带走了,以后多次寻找均无下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出国了的秦缦云还曾经试图寻找关拯,事隔半个多世纪,人世早已变幻,关拯的命运也成了一个谜。

  长期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战争生活,严重损害了大伯的健康,他得了肺结核,在那个年代,肺结核就是一种绝症。1946年7月21日,大伯在延安逝世,时年44岁,陪在他身边的就只有两人。

  伯父短暂的一生是辉煌灿烂的,他为革命奋斗牺牲,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国家和大连市各级政府多次为关向应纪念馆投巨资维修扩建。“我们是他后辈,更不会忘记他。每年清明节,他的祭日、诞生日我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点为他送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哀思!”

上一篇:罗振玉
下一篇:90岁老红军陈万明:毛主席一句话激励我一生

网友评论

19条评论,有67人参与,点击查看
  • 马云 40分钟前
    我是小孩。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
  • 马云 40分钟前
    我是小孩。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
  • 马云 40分钟前
    我是小孩。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
  • 马云 40分钟前
    我是小孩。但是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
  • 马云 40分钟前
    我是小孩。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
  • 马云 40分钟前
    我是小孩。但是我身上有很多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