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更精确地飞

作者:尤海峰


  2011年5月19至21日,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博览会(CIPATE 2011)如期举行。与往届展会不同,在本届展会上,各型警用车辆、机器人等不再唱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多款国产新型轻武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会首次完整展示了我国截至目前最新、最完整的狙击武器体系,无论是大、中、小口径,还是半自动或非自动,都有相应的型号展出,其中大部分都是制式或定型型号。可以说,单就狙击步枪的种类而言,我国已经跟上了欧美及俄罗斯等其他轻武器强国发展的脚步。
  众所周知,狙击武器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轻武器家族中与世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分支之一。在我国自动步枪已经发展三代、性能也已接近世界主流名枪的情况下,批量装备部队服役的狙击步枪仅有79/85和88两个型号。甚至于,在2008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军警狙击手射击锦标赛时,当国外选手看到我军选手手中的85式狙击步枪,曾一度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确实,在国外选手手中的BLASER R93和AMP DSR-No.1等高性能狙击步枪面前,85式实在太寒酸了。即便是后来我军选手使用的美国雷明顿M700和瑞士西格绍尔SSG3000两型西方非自动狙击步枪,也不过是世界主流狙击步枪家族中的平庸之辈。
  为了迅速弥补这一差距,在以往历届警用装备展上,我国军工研制单位展出了十余款各种类型的新型狙击步枪。但是,这些新枪在当时都处于研发状态,还远不是最后定型的武器。如今,在这一届警用装备展上,我国军工研制单位展出的各型狙击步枪中除了7.62毫米非自动狙击步枪,其他均已获得军方制式编号或外贸定型编号。
  
  CS/LR3型5.8毫米与7.62毫米狙击步枪
  
  如果不是配装的白光瞄准镜不同,以及在弹匣、枪膛口径等细节之处有所差异,一般人很难从外形上把CS/LR3型5.8毫米与7.62毫米狙击步枪区分开来。而它们的生产企业也都是一家——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我国轻武器领域内也可谓是赫赫有名了,包括95式自动步枪及短自动步枪、05式冲锋枪、03式自动步枪、88式狙击步枪和85式狙击步枪等众多现役型号都是由该公司生产的。
  笔者在现场有幸遇到了建设公司的郭总,他为我们介绍了这两型狙击步枪的一些研发历程及技术特点。据郭总介绍,在最初研发这两型狙击步枪时,研制人员就新枪的外观、协调性以及结构设计充分征求了用户,主要是狙击手们的意见,历时达半年之久。最终,在借鉴国外同类枪械成熟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国人的体型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枪械设计特点的新枪外形。该枪的性能及技术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精度好 该枪在100米及300米距离上的射击精度均能够达到1角分(MOA)以上,可以说是国内目前射击精度最好的狙击步枪,也基本达到了国外对于专用狙击步枪的要求标准。为了实现这一射击精度要求,研制人员采用了一些国外同类枪械通行的设计思路,比如:采用单发栓动方式,减少枪机活动部件对精度的影响;采用浮置式精锻重型枪管,减少热效应对精度的影响;扳机采用“二道火”设计,首先预压扳机,消除松弛感,感受阻力,再次扣动扳机,即可击发,这样可以消除射手射击时的紧张情绪;采用单排无损供弹系统,减少对专用狙击枪弹的损伤;对枪、弹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两者的匹配达到最优化。
  重量适中 在宣传册上标明的该枪系统全重(包括白光瞄准镜和两脚架)为6.8公斤,不过,郭总表示现在该枪的全重最多可以减至6.5公斤以下,基本达到了国外同类枪械的水平。这个重量指标是在确保精确射击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狙击手携行方便而确定的,主要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采用新材料等手段来实现。比如,该枪的握把和枪托采用了一体化设计,所用材料为超韧增强尼龙,具有变形小、耐高低温、耐腐蚀、密度大等特点。未来还有可能考虑使用碳纤维材料,以进一步减重。当然,对于狙击步枪来说,并非是重量越轻越好。适当的全枪重量也有助于减少跳动,提高设计稳定性。
  人机功效好 该枪充分吸收了国外同类枪械在人机功效方面的优秀设计,包括握把及枪托采用类似运动步枪的结构设计、贴腮和抵肩处均为可调、枪托下方有高度可调的支撑杆。有了这些基础条件,狙击手拿到配属给自己的狙击枪后,可以根据个人体型和使用习惯对枪进行适当的调节,满足了狙击手对于狙击枪舒适度的要求。另外,其枪身表面也做了特殊处理,有皮革纹,枪管表面也采用亚光设计,不仅减小了因枪身反光而被敌方发现的概率,也使得狙击手持枪的手感更好。
  通用性好 该枪从设计初始阶段就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皮卡汀尼战术导轨,不仅可以配装国外高精度光学瞄准仪,也为国内相关生产单位研制适应该导轨的光学瞄准仪创造了基础。同时,该枪的皮卡汀尼战术导轨分为前后两段式设计,可以同时配装白光瞄准镜和夜视仪。
  除了郭总介绍的以上这些情况,笔者通过仔细观察,还发现了这两型狙击步枪的一些有趣之处。首先,两支狙击步枪配装的白光瞄准镜不同,这是从外观上最容易区别的地方。7.62毫米狙击步枪配装的是8~32倍瞄准镜,其距离手轮的最大装定射程为600米;而5.8毫米狙击步枪配装的是5~15倍瞄准镜,其距离手轮的最大装定射程为200米。显然,这样主要针对中近距离的高变倍率瞄准镜属于典型的警用装备,这也很符合这两型狙击步枪最初的设计定位,即不过分追求远射程,而是力求在中近距离上达到一击必杀的效果。
  从外部结构上看,这两支瞄准镜采用了较为齐备的调节机构,包括高低手轮、方向手轮、距离手轮、倍率调节环、目镜聚焦环以及照明亮度调节手轮。其高低手轮和方向手轮所采用的刻度单位均为角分,即每转动一小格为1/8MOA。其镜内的分划采用简单的十字线,也就不具备简单测距能力。这也意味着使用该狙击步枪时必须采用西方主流的双人制狙击小组,由另外一名观测手来为狙击手提供目标距离、风偏修正等数据。
  其次,这两型狙击步枪都计划采用专门研制的高精度狙击枪弹。不过,7.62毫米狙击步枪却很出乎笔者意料地采用了基于北约7.62×51毫米枪弹研制的高精度弹,而完全脱离了此前国产85式狙击步枪采用的7.62×54毫米苏式枪弹体系。经过对该枪设计定位的分析,笔者以为其采用国外制式口径倒也不算意外。其一,该枪一开始就是以外贸出口为名义研制的,既然要走向国际市场,那么采用西方制式口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二,前面提到,我国武警曾使用美国霄明顿M700和瑞士西格绍尔SSG3000狙击步枪参加国际射击大赛,而这两种枪采用的都是北约7.62×51毫米制式口径。这支国产新研制的7.62毫米狙击步枪也采用同样口径枪弹,无疑会使得武警部队狙击手更容易接受该枪。
  
  QBU10式12.7毫米狙击步枪
  
  曾几何时,美国大兵手持巴雷特M82A1型12.7毫米狙击步枪在伊拉克荒漠中耀武扬威的场面,让众多国内枪迷羡慕不已,期盼着我军也能装备类似的武器。此后,一股大口径狙击步枪的研制和装备大潮席卷全球,连俄罗斯也未能免俗,研制并装备了包括SV96在内的多型大口径狙击步枪。而直到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展,国产大口径狙击步枪才姗姗来迟,多少给了国人一些安慰。不过,这暂时的惊喜过后,便是长长地等待。期间,多个军工企业不断推出新型大口径狙击步枪,它们在自动方式及后坐缓冲等方面的设计也不乏亮点,但是并没有任何一款真正走人现役。终于,当本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展开展后,在四川华庆机械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一型编号为“QBU10”的12.7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QBU”乃是我军对于狙击步枪命名的军用编号,有了这个编号,就意味着我国第一种列为部队制式装备的大口径狙击步枪终于诞生了,苦苦的等待最终梦想成真!
  根据华庆公司的宣传展板介绍,QBU10主要装备海军陆战队和特种侦察作战部队,遂行狙击与反狙击、反器材、反恐防暴等任务,能够对付1000米内的地面轻型装甲目标、火力点、人员、工事、轻型车辆和雷达等重要目标,也可以压制、打击2000米内的集群有生目标。
  该枪采用导气加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半自动发射方式,采用高精度枪管和浮动技术,精度高、后坐力小;两脚架高低和贴腮高低可调;设有“二道火”机构,射手能准确把握击发点位置,人机工效好;配装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和红外热成像瞄准镜,具备昼夜作战能力;使用DBT型12.7毫米狙击弹,实现对1000米距离内有生目标的精确打击:使用DNJ型12.7毫米多功能弹,实现对1500米距离内器材目标的高效毁伤。QBU10式12.7毫米狙击步枪于2010年通过设计定型。
  该枪最大的设计特点有两个:其一,配装了具备简易火控能力的测瞄台一白光瞄准镜。该瞄准镜为开普勒式,6~9倍放大倍率,由光学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伺服机构和电池等几部分组成。激光测距采用对人眼安全的OPO激光测距技术,对单兵目标最大测距为1000米,车辆目标为2000米。瞄准目标后,弹道计算机综合激光测距、温度和角度数据进行计算,实现多弹种高精度自动装表,最后以光标形式显示在瞄准镜上。
  其二,专门为该枪研制了狙击弹和多功能弹,分别用于打击不同类型的目标。不过,由于专用枪弹一般来说更为昂贵,因此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该枪很可能主要发射54式12.7×108毫米制式机枪弹。而在这两种专用枪弹出现之前,国内研制的多型12.7毫米狙击步枪也基本上都是采用54式机枪弹作为试验定型弹或竞标时的试射弹。
  如果将这两个设计特点中的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看,无疑都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就不得不让笔者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QBU10式12.7毫米狙击步枪即便使用专用狙击弹,其精度也远远不能与国外同类型枪械相媲美,却配备了性能如此强悍的简易火控白光瞄准镜,真的有必要吗?要知道,作为世界上最经典的12.7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之一,美国巴雷特M107发射M1022专用狙击弹时,在距离1000米上的散布圆直径仅为28.8厘米,即达到了1MOA。其配装的不过是常规型白光瞄准镜,最高级的配备也仅是AN/PVS-10白光/夜视两用瞄准镜。但是在QBUIO的介绍展板上,其1000米的3发散布精度竟然都只是最小圆直径,而即便这个数值也是28.8厘米的数倍之多。
  笔者由此联想到,从事我国轻武器白光瞄准镜研制工作的吴安律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于2007年在公开媒体上撰文指出,军方在大口径狙击步枪的研制上,对射击精度的要求过低,反而对光电瞄准镜的性能要求很高,已经远远超出了世界同类枪械的技术标准。这种不相匹配的设计理念将严重影响武器装备的研制进度,并且增加制造成本。笔者以为,结合我军轻武器的发展现状来看,出现这个情况也并不奇怪。首先,我国在大口径狙击步枪的研发上属于后来者。既然我军首次装备此类武器,则必然要在某些方面达到甚至超越国外同类武器。为QBU10研制并配备高性能简易火控白光瞄准镜,不仅达到了超越国外同类武器的目的,也顺应了我军轻武器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其次,在作战使用上,打击远距离有生目标显然并不是研制QBU10的唯一目的、甚至都不是主要目的。从该枪的展板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QBU10的主要任务还是反器材,即打击敌方车辆、装备等。而从该枪主要装备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这一点来说,QBU10的使命也是为这些缺乏反器材能力的特种作战分队提供一种在远距离上实施摧毁性打击的能力。既然其主要目标不是打击敌方人员,那么,只要射击精度能够保证毁伤敌方器材、装备即可。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QBU10特别强调了对远距离射击时枪弹侵彻性能的要求:当该枪使用国产12.7毫米专用狙击弹射击时,在1500米距离上对5毫米均质钢板的穿透率大于80%;在100米距离上穿透10毫米均质钢板后,对93#汽油的引燃率大干80%。
  另外,我军对于狙击步枪的使用也不同于西方。QBU10装备部队后必然是配属在步兵分队,作为远程反器材支援火力使用。因此,不可能再为使用该枪的狙击手配备观测手,这样不仅会占用一个兵员的编制,还会降低整个分队的火力强度。在这种情况下,狙击手自己就必须同时担负起观测目标、射击参数计算、瞄准以及射击等多项任务。对于12.7毫米狙击步枪这种远距射击武器而言,弹道及射击参数计算又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军方只能提高光电瞄准镜的性能要求,使其具备简易火控能力,从而代替观测手的作用,为狙击手减轻负担。以便让狙击手能够专心于瞄准和射击,而不必为弹道及射击参数计算分散太多精力。
  总的来说,QBU10式12.7毫米狙击步枪是一支充分体现我军轻武器特色的新型武器装备,无论曾有多少评价和疑惑,单就该枪最终能够获得认可并装备服役这件事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而且,对于大口径狙击步枪这种在我军轻武器家族中尚显稚嫩的新枪型,笔者以为也很难对其求全责备。
  
  CS/LR5型12.7毫米狙击步枪
  
  如果说QBU10式12.7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在射击精度上是“够用就好”,那么,它的同门师兄——CS/LR5型12.7毫米非自动狙击步枪则恰好相反,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提高射击精度。
  根据展台上宣传展板的介绍,CS/LR5主要装备特种作战部队,遂行狙击与反狙击、反器材、反恐防暴等任务,能够对1000米内的单个有生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也可对1500米内的轻型装甲目标、油库和弹药库等高价值军事目标实施高效毁伤。该枪采用手动操作的旋转后拉式枪机结构;高精度重型枪管采用精锻工艺制造,且使用浮动式二级缓冲和液压缓冲相结合的多级浮动缓冲技术,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和减小后坐力;变导程螺旋抽壳机构使浮动枪机的抽壳变得轻松;高灵敏度发射机确保击发安全、舒适;脚架前后高低、肩托高低、贴腮板高低、支撑杆高低、瞄准具前后位置、扳机力大小和扳机行程、“二道火”力度均可调。该枪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在野战条件下不使用工具即可迅速对全枪进行不完全分解或组装;枪管、枪托拆卸后,全枪尺寸大幅缩小,便于手提携行。
  与QBU10式12.7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一样,该枪也配备了光电火控测瞄系统。该系统由4~12倍白光瞄准镜、激光测距仪以及弹道解算仪组成。如果是在夜间作战,还可以为该枪配备测瞄合一红外瞄准镜。由于整个CS/LR5型12.7毫米非自动狙击步枪系统不仅包括枪本身,还有专用狙击弹以及不同型号的光电测瞄系统,因此,除了四川华庆机械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单位还有重庆嘉陵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不管是看展板上的介绍,还是亲手操作实枪,笔者都能感受到浸透于CS/LR5每一处设计细节的“一切为了射击精度”的良苦用心。该枪在枪管制造、枪机设计、缓冲机构的应用以及人机工效等方面的种种精妙设计都是为了提升射击精度,以至于全枪重量甚至超过了采用半自动方式的QBU10。就连一般狙击步枪采用的弹匣供弹方式也在CS/LR5上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狙击手直接将子弹从抛壳口装入枪机,以避免子弹进入弹膛时受到任何损伤。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大口径狙击步枪家族中,这种采用完全手工装填的单发狙击步枪实在是一种非主流的异类,不仅型号较少,而且也鲜有军方大批量装备。而采用与CS/LR5类似装填方式的国外典型型号,当属大名鼎鼎的美国阿玛莱特公司AR50狙击步枪。不过,AR50最初的全枪重高达18公斤,相比之下,CS/LR5还是苗条了不少。另外,在枪机、握把以及枪托等部位的设计上,CS/LR5多少还是显示出了与AR50的某些相似之处。
  QBU10和CS/LR5虽然都是华庆公司的产品,但在对待射击精度的要求上却走向了两个极端。其实这并不奇怪:一方面,QBU10是按照军方要求研制的制式装备,主要用于打击器材和装备。既然用户制定了并不算高的射击精度指标,那么研制方也没必要非把这个指标拔得更高。另一方面,CS/LR5是华庆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针对外贸以及潜在的国内市场,因此必然顺应目前世界上追求射击精度的发展主流。而且,从整个CS/LR5狙击步枪系统的技术状态和性能指标来看,很显然把射击精度放在了设计要求的核心位置,这也将是该枪用来与其他同口径狙击步枪竞争市场的最大优势。曾因在阿富汗战场上创下约2430米击杀距离记录而扬名世界的麦克米兰TAC-50型12.7毫米狙击步枪,在使用专用狙击弹时能够达到0.5MOA的精度,而CS/LR5也在宣传介绍上注明了≤1MOA的射击精度。如果该枪最终接近甚至达到麦克米兰TAC-50的水平,无疑将会使我国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CS/LR5的宣传介绍中注明该枪同样采用了光电火控测瞄系统。这样做固然是为了提高射击精度,不过,如果采用双人制狙击小组的话,完全可以把测距和弹道计算等功能从瞄准镜上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光电测瞄单元,交由观测手操作。这样一来,CS/LR5就可以使用常规光学瞄准镜,从而使得枪镜合一并且校准好后不再拆装,保证射击精度的一致性。有意思的是,在该型号实枪上安装的正是常规白光瞄准镜。看来,华庆公司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专用狙击弹药
  
  如果说多支国产新型狙击步枪的集体亮相让人惊喜,那么,国产新型专用狙击弹药的首次露面则可堪称双喜临门。在重庆长江电工工业有限公司的展台上,笔者就见到了7.62×51毫米狙击枪弹和期盼已久的5.8毫米狙击枪弹。可惜的是,相比枪械展台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这里的展台可谓少有人问津。但是,那些国产各型枪械之所以能够发挥惊人的杀伤威力,其最根本的奥秘全部蕴藏在这里。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长江电工公司的展台上没有展出任何一支枪械,却真正是门道的所在!
  笔者最关注的无疑是5.8毫米狙击枪弹。在上一届展会上虽然已经展出了5.8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但是,其宣传介绍中提到的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却未曾露面,这次终于见到其真容了。从外形上看,除了弹头与弹壳均泛着黄灿灿的亮色,该弹与其他5.8毫米枪弹并没有很大的差别。而对于该枪弹的情况,展台的工作人员只是做了很简短的介绍,比如该弹的弹头有孔;该弹的弹头外形、弹壳材料以及装药都有改进;该弹除了可用于CS/LR3型5.8毫米狙击步枪,也可以用在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上等等。虽然透露的信息不多,不过结合国外同类型小口径狙击枪弹的发展情况,我们还是多少能够对其做一定的推测。
  首先,5.8毫米狙击枪弹可以同时用于CS/LR3及现役的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上,这至少说明了该弹的弹壳长度应该与原有的5.8毫米重弹相同,即42毫米。而根据上一届展会宣传资料的介绍,5.8毫米狙击枪弹的弹头被甲和弹壳均采用黄铜材料,这也说明了笔者看到的“黄灿灿”乃是货真价实的黄铜色。相对于以往国产枪弹的涂漆或覆铜钢弹壳,5.8毫米狙击枪弹的黄铜“盔甲”更显奢华。
  其次,5.8毫米狙击枪弹弹头的小孔也很有讲究。熟悉5.56×42毫米北约枪弹家族的读者应该记得,属于这个家族一个特殊分支的Mk.262狙击枪弹,就是与5.8毫米狙击枪弹相同的开尖弹(OTM)。所谓开尖弹,是一种最初用于高精度射击比赛、弹尖留有小孔的专用枪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开尖弹的弹尖有小孔,却不属于目前国际上禁止使用的达姆弹。这个小孔并不是为了增加弹头杀伤力而人为制造的,而是由开尖弹的制造工艺所决定的。通常,在制造常规枪弹弹头时,基本都采用从后方将弹芯挤入被甲、然后在弹尾收口的传统工艺。而开尖弹弹头的制造工艺正好与之相反,是将被甲由弹芯后部向前包覆收口,最终在弹尖处留下一个非常小的小孔。这种加工工艺能够减小弹芯的变形,从而降低弹头批量生产时的公差,较好地保持弹头之间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目前,对于开尖弹的杀伤效果是否大于普通弹,有着不同的说法。美国方面的公开研究结果表明,Mk.262并不比M855的杀伤效果强多少。不过,也有资料声称Mk.262的杀伤效果要强于M855。
  另外,既然5.8毫米狙击枪弹的弹头采用了国外同类弹药流行的开尖弹制造工艺,那么,其弹芯也很可能同样采用国外主流的纯铅芯结构。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前文所提到的减小公差、保持弹头的一致性,也可以延长弹头飞行的超音速段。相比之下,大多数小口径普通弹弹头都采用铅钢复合弹芯结构,不仅两种材料的弹芯构件之间会存在配合公差,而且其在挤入被甲的过程中也要产生变形,从而很难保证一致性。
  从使用上看,铅芯铜被甲开尖弹固然具有天然的高精度射击性能,不过由于其弹头全部采用较软的金属材料,穿甲能力应该不如常规的铅钢复合弹芯枪弹,杀伤效果和停止作用反而会更好。目前,美军已经将Mk.262狙击枪弹用于阿富汗战场。由于美军士兵面对的阿富汗反美游击队队员基本上都属于无防护有生目标,即没有装备任何防弹护具。因此,Mk.262狙击枪弹在穿甲能力上可能存在的缺陷表现得并不明显,反倒是其良好的精准性和停止作用更为美军士兵所称道。从这一点上看,如果将5.8毫米狙击枪弹定位于国内警用(我国警方所面对的嫌疑犯或恐怖分子也不可能装备防弹护具),也是相当胜任的。
  
  期盼与展望
  
  从本届展会上展出的各型国产狙击武器系统来看,我国轻武器工业在这一领域的飞速进步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不过,与国外狙击武器系统的最新发展潮流依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比如,国外狙击武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就没有在国产狙击武器系统上有所体现,CS/LR3型5.8毫米非自动狙击步枪与7.62毫米非自动狙击步枪在外形上几乎完全一样,却并不存在模块化互换的可能性。
  另外,国外为了实现最佳的精确射击效果,研制了一批采用非制式口径枪弹的狙击步枪系统,甚至美军在研制M24的后继型号——XM2010时,也最终放弃了北约制式7.62×51毫米口径,转而采用308温彻斯特一马格努姆枪弹(7.62×67毫米)。而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是否有勇气开发一型非制式口径枪弹的狙击步枪系统,尚需拭目以待。再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外狙击步枪采用折叠枪托,前有俄罗斯SVDS,后有美国XM2010,既可以提高携行性,又不影响射击时的正常使用。国产狙击步枪在这一方面尚属空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热衷于新型号的研发,而对原有型号的改进和拓展工作很不够。以俄罗斯SVD型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为例,其在基型枪的基础上研制了多种变型枪,包括SVDS折叠托型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SVDK折叠托型9.3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以及SVU无托型7.62毫米狙击步枪。而我国在仿制SVD的基础上研制了79式并改进为85式后,除了所谓的外贸型外便再无下文。继承了前苏联优秀枪械设计理念的第一代国产狙击步枪,就这样孤独地“一个人在战斗”。因此,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在开发新型号的同时,如果能在原有型号的基础上深挖潜力、拓展适用范围,也许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原有型号的改进往往更能够看出一个企业的技术研究底蕴究竟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