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王梦云 孙晓青 赵险峰  编审:连俊义 季桂林 陈大鹏   编辑:李国华   设计制作:谷涛 宣琦
 
  --> 专题频道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重大战役
 
八一四空战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中国军队没有空军支援,当然也没有制空权可言。日军飞机将第19路军防守的闸北地区,轰炸成一片瓦砾场,军民死伤惨重。国民政府在初步认识到中日战争很难避免的同时,也认识到空军对国防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强空军的领导,健全机构,兴办航校,培训空军人才;一方面增加空军经费,建设飞机制造工厂和从国外购进飞机以扩充部队。

  至1937年七七事变时,中国的空军已初具规模,共有10个飞行大队另6个独立飞行中队,拥有轰炸机137架、驱逐机(当时中国空军称战斗机为驱逐机)121架、攻击机20架、侦察机39架,连同运输、教练等机,总计约600架。飞行人员约3000名(在校培训学生,作战飞机建制飞行员620人)。为适应抗战需要,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最高领导机关仍为航空委员会,并仍由蒋介石兼任委员长,宋美龄任秘书长,周至柔任主任委员。

  中国空军的飞机,绝大多数购自外国,仅有极少数为国产。飞机种类繁多,维修不易,常因缺少零部件而不能起飞,战时补充就更为困难。七七事变前,空军在内战中没有空中对手,训练重点是攻击地面目标,所以,飞行员多缺乏空战的战术技术素养。

  日本没有独立编制的空军,飞行部队分别隶属于陆军和海军,称之为航空兵,是陆、海军的一个兵种。因而,在支援地面部队和舰艇作战时,协同密切。但因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独立的作战机制,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七七事变时,日陆军航空兵的作战部队,有20个战斗机中队(每队编制机12架、预备机8架)、6个轻轰炸机中队(每队编制机9架、预备机6架)、8个重轰炸机中队(每队编制机6架、预备机4架)、15个侦察机中队(每队编制机12架、预备机8架),还有3个轰侦混合中队。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部队,共有飞机811架,数量虽较陆军为少,但技术装备及飞行员素质较好。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统帅部在调动军队北上的同时,准备将空军主力使用于华北方面。当时空军已制定了《冀北作战计划》。主要内容为:"先以空军主力奇袭天津、丰台等处,摧毁敌陆军根据地,并相机协同我陆军击破该方面之敌;同时以空军一部担任京杭防空及沿海沿江之侦察与警戒,并对京沪方面仍作紧急时主力转移之准备。"决定先以11个中队组成天津支队和南苑支队,进入华北作战。8月上旬,日本海军向上海方面集结兵力。中国统帅部也改变空军主力北上作战的计划,将主力向华东方面集结。

  8月12日,京、沪之间的中国军队开始向上海市区输送,以便"扫荡淞沪日军"。空军前敌总指挥周至柔于13日14时下达了《空军作战命令第1号》,赋予空军"协助我陆军消灭盘踞我上海之敌海陆空军及根据地之任务",要求"各部队应于14日黄昏以前,秘密到达准备出击之位置,完成攻击一切准备"。

  14日上午,第5大队驱逐机17架分两批于扬州起飞,沿长江向东搜索,于9时20分,在川沙及南通附近,袭击日军一艘驱逐舰,将其击伤。暂编大队侦察机5架从笕桥起飞,7时许侦察上海日军各据点情况,并袭击公大纱厂内日军仓库。8时,第2大队轰炸机21架从广德起飞,轰炸吴淞口之日舰及汇山码头,公大纱厂等日军据点。

  14日下午,第5、第2大队和暂编大队,再次出动驱逐机9架、侦察机3架、轰炸机21架,袭击、轰炸上海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及公大纱厂等地日军,被日机击伤驱逐机2架(一架迫降时坠毁),被日地面防空炮火击伤轰炸机2架(一架返航至常州附近坠毁),牺牲飞行员3名。

  当日海上有台风,在东海的日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不能起飞,仅有停泊于淞沪附近的日"出云"号舰上的少量水上侦察机起飞作战。日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遂令刚刚由日本转场至台湾的第1联合航空队之鹿屋航空队出击。14时50分,日机两队,各有9架攻击机,分别向中国空军的杭州笕桥机场和广德机场攻击。18时30分,空袭杭州的9架到达笕桥、乔司机场上空。原于8月7日受命北上已转场至河南周家口机场的第4大队,遵照《空军作战命令第1号》刚刚到达笕桥,多数飞机尚未加油,敌机逼近的紧急警报即已发出。大队长高志航立即驾机升空迎击,已加油的部分飞机亦随之起飞。这是中日空军的第一次空战。日本96式攻击机比中国霍克-3驱逐机多1门机关炮,飞行员受过严格的空战训练。但中国的霍克-3驱逐机比日本96式攻击机速度快,飞行员不仅飞行技术精良,而且抗战爱国、积极求战的热情特别高。高志航首开记录,击落第1架日机,中队长李桂丹等接着又击落1架。不一会,乐以琴、郑可愚等也纷纷传来捷报!短短的30分钟空战结束了。敌机除了一架逃窜,回去向主子报丧外,其余6架均被高志航机队击落,而高志航他们却无一损失,开创了我国空军对日作战的首捷记录:6比零。

  8月14日,中国空军多次袭击淞沪地区的日军舰艇及陆战队据点,并取得中日首次空战的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1940年,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日本海军由于在华东没有陆上基地,其陆基航空队要从台湾或济州岛机场起飞,航程太远,加之日本的舰载飞机数量有限,且轰炸能力不足,所以,力图在上海建立其陆基航空队的前进基地。中国空军集中力量打击海军航空兵,阻其在上海地区建立机场,直接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较少。日海军航空兵则集中力量轰炸、攻击中国空军在华东地区的主要机场,企图摧毁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掌握华东地区的制空权,尔后在陆上建立机场,用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或进行战略轰炸。从8月15日至9月末,中日两国空军部队为争夺沪宁地区制空权展开了激战。

  8月15日,中国空军按照第3号作战命令分8批攻击上海日海军舰艇及陆战队据点(其中3批因风雨中途返航)。第5中队的5架轻轰炸机,曾冒雨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多枚炸弹命中目标。

  日海军航空兵第1联合航空队鹿屋航空队,14日在笕桥上空被击毁3架,1架伤重不能修复,所余14架攻击机袭击南昌机场。木更津航空队20架攻击机袭击南京大校场、明故宫机场,"加贺"号航空母舰上轰炸机16架及攻击机29架,分头袭击笕桥、乔司绍兴及嘉兴机场。

  中国空军第4大队21架驱逐机从笕桥升空迎战"加贺"舰之45架飞机,经激烈空战,再次获得辉煌的胜利。高志航首先击落敌机1架,受伤后又击落敌机1架。分队长乐以琴击中敌机4架,致使日军飞行员见到他所驾驶的2204号战机即设法避开,此次空战共击落日机13架。中国牺牲飞行员1名。

  日木更津航空队空袭南京,被击落5架。这是南京第一次遭到日军空袭,由于精神、物质准备均不够充分,损失较大,南京机场的飞机库及停在机场的一些飞机被炸毁。鹿屋航空队的袭击,使南昌机场亦遭相当大的损失。

  8月16日,台风影响消除,日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的飞机基本上全部起飞袭击浙江、江苏地区的各机场,中国空军奋勇迎击,双方飞机均有相当损失。被称为日本海军的"虎之子"的第1联合航空队,在14日至16日的空战中,38架新型96式攻击机损失18架,占该队攻击机总数的47%,使自命无敌的日海军将领们极为震惊。

  8月17日出击作战中,中国空军第5大队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被击毁后跳伞落至日军阵地附近,10余名日军将他包围,命其投降,他毫无惧色,用自卫手枪击毙5名日军士兵后,以最后一颗子弹自杀牺牲。

  8月19日,第2大队去长江口外轰炸日舰时,分队长沈崇海、轰炸员陈锡钝驾驶的904号轰炸机,突然发生故障,机尾着火。当时,南汇仍在中国军队手中,迫降或跳伞均有生还希望,但他二人却操纵飞机从2000米高空向下冲击一艘敌舰,飞机与敌舰在爆炸声中一同沉入大海。

  19日当天,日本电讯侦破人员破译了中国空军的部分电报密码,从而掌握了中国空军各部队的主要动态。从此,中国空军在空战中陷于被动。

  从8月14日开战至8月底,中国空军共出击67次,空战12次,击落日机61架,击中敌舰10艘,自身损失飞机27架。

  9月初,日军第3师团攻占上海军工路一带,解除了中国军队对公大纱厂日航空兵前进机场的威胁。9月10日,日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由大连转场至公大机场。中国空军的行动更加困难。整个9月,中国空军共出击46次,空战15次,击落敌机20架,击中敌舰船38艘,自身损失飞机36架,9月中旬,日本陆军在吴淞以西的王浜修建了前进机场。9月底,日本陆军第3飞行团开始进入王浜机场。华东方面日海军航空兵损耗的飞机,随时得以补充,淞沪上空的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制空权完全被日军掌握。中国空军的飞机,已不能在白天出击,只能进行夜袭和担任南京城市及机场的防空任务。10月间,击落日机7架,自身损失25架。到10月22日止,原有的300余架作战飞机,仅余81架,其中还有不少是待修的。10月26日,日军向大场发动总攻时,动用150架飞机支援其地面部队作战,中国空军却无力突破日空中防线、支援中国的地面部队。11月12日,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向南京转移。此时,中国空军可作战的飞机仅剩30架左右,基本上已不能再进行空战。

  



[ 发布时间:2005-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