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师的发展(2011年版)2
收藏人:凛凛犹在
2012-11-29 | 阅:  转:  |  分享 
  |  
  
第61——80师


步兵第61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第61师,下辖步兵第181、182、183团,师长胡炜、政委王静敏。其前身为1935年2月重建的鄂豫皖红28军,19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l951年1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1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1958年8月,从朝鲜撤军回国,随第2l军转隶北京军区建制。1959年3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步兵第61师西进执行平叛任务,归兰州军区领导。1961年6月师返回山西大同归建北京军区第21军建制。同年12月,第181团与陆军第62师第184团对调。1967年3月,陆军第61师随陆军第21军转隶兰州军区建制。1975年9月,第184团与陆军第62师第181团再次对调。1985年9月,陆军第61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1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181团、182团、183团、炮兵团、高炮团(步兵第61师高炮营和陆军第21军高炮团第2营合编)、坦克团(原陆军第21军坦克团改隶)。同年,步兵第61师被兰州军区党委确认为红军师。1989年4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0年6月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编制进行整编。1998年9月,师坦克团改称师装甲团。该师现下辖步兵第181团(红军团、金刚钻团)、182团(红军团、铁锤子团)、183团(钢铁团)、炮兵团、高炮团、装甲团,是我军仅剩的两个六团制步兵师之一。1999年以来,该师7次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这是一支以红28军为底子,十多个红军连队为根基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她发祥于大别山、转战于大江南北、黄河东西,南到浙江,北至沈阳、张家口,西到青藏高原,东至抗美援朝的朝鲜半岛,可谓纵横驰骋几十年,战斗足迹遍及数万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61师的根基——红28军及若干红军连队,转战于鄂豫皖及大别山区,往返平汉线,驰骋皖西东,英勇地坚持数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4支队、第2师第4旅打响了新四军抗日的第一枪,开展敌后游击战,创建淮南根据地、粉碎了敌人数百次“清剿”、“扫荡”,歼敌3万余人,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魏尚友、姜先仁,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陈福胜(曾任陆军第26军军长)、刘正昌(曾任陆军第21军副军长)、费龙山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大桥战斗,第11团担任攻坚任务,以800多人歼桂顽军主力171师511团1营等部800多人,被新四军2师授予 “铁锤子团”光荣称号。第10团在陈道口、杞岗等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完成任务出色,被新四军第2师授予 “金刚钻团”的光荣称号;解放战争时期,第2纵队第4师北上山东,进军淮北,转战山东,决战淮南,南下渡江,歼俘敌6万余人,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师。第12团在金马驹战斗中以小的伤亡,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该师打出了第三个英雄团:“钢铁团”。新中国建立初期,第61师参加解放舟山群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登步岛战斗中,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背水作战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5个营的兵力,与有飞机、军舰火力支援的敌6个团激战两天三夜,连续击退敌大小20余次轮番进攻,歼敌3200余人,创造了渡海作战予敌重创并成功撤离的经典战例,为舟山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战斗,我军指挥灵活,官兵作战勇敢,充分体现了61师部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的政治本色和广大官兵英勇无畏、勇猛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1959年至1961年,该师参加西北平叛,全师作战674次,歼叛匪7846人。1986年5月至1987年4月,61师(师长刘登云、政委张海阳)配属陆军第47集团军参加老山轮战,全师共歼敌3787,其中毙敌1530人,伤敌2257人,战后中央军委授予182团9连“攻坚英雄连”、第181团2营6连战士牛先民、第182团3营9连副连长赵怡忠(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师炮兵团在作战中参加炮击和支援步兵出击拔点,大小战斗166次,歼灭敌人两个炮兵连,毙敌团长1名,大尉营长1名,歼敌数千人,成都军区授予该团l22榴弹炮2连“英雄炮兵连”荣誉称号。该团不仅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而且创造了老山地区作战部队,从轮战准备到安全撤回580余天无亡1人,无重残1人,无损坏l件重要装备的奇迹,受到了云南前指、兰州军区、集团军首长的高度赞扬,称“简直是人间奇迹”,云南前指马秉臣副司令员为该团题词:“神炮显神威”,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题词“神炮团”。师高炮团赴滇作战期间,还创建了享誉首都和全国的“猫耳洞之声乐团”。近年来,该师先后整建制5次开赴雪域高原、10次挺进腾格里大漠砺剑,30多次参加“西部-88”、“西部-98”、“跨越-2009”等重大演习,探索出复杂电磁环境下20多种新战法训法,先后被总部、军区推广。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该师还参加了汶川、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抢险救灾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步兵第181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范鹏斌等3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该师部分主官:
胡 炜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王静敏少将 曾任南京军区副政委
费龙山 曾任陆军第21军政委
马友里 曾任兰州军区参谋长
徐春阳中将 曾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常万全上将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张海阳上将 现任第二炮兵政委
彭 勇少将 现任新疆军区司令员


步兵第62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第62师,师长周纯麟,政委周世忠。该师前身是1940年7月由彭雪枫创建的新四军第6支队第1、2团合编而成的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1941年2月改称新四军第4师11旅,1945年和新四军4师12旅一部组建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朝阳集、泗县、鲁南、宿北、白塔埠、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胶东保卫战、挺进苏北、淮海、渡江、解放浙东南沿海岛屿等重要战役战斗,涌现出老虎团(184团)、大功营、雪枫模范投弹连、海防战斗模范连、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王连生、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龙加夫等大批英模集体和个人。1951年3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2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参加金城战役等作战,1958年8月回国。1959年赴甘南平叛,歼敌4111人。1960年11月脱离陆军第21军建制,改为兰州军区直属,184团与陆军61师181团对调建制。1967年2月,21军由北京军区转隶兰州军区,62师归建。1975年年底,62师181团和61师184团再次对调。1985年,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184团和63师189团对调建制),1992年10月撤销番号。1985.9.-1986.10.师侦察连、184团8连参加老山地区对越侦察作战,中央军委授予184团8连指导员张新奎“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成都军区授予8连“团结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1994年5月,步兵第184团(老虎团)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

该师部分主官:
周纯麟少将 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周世忠少将 曾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郑守增中将 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孔昭文中将 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李宝祥中将 曾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上将曾任该师参谋长


步兵第63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第63师,下辖第187、188、189团,师长吴华夺,政委谢锡玉。该师前身为1938年12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1940年9月与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同年9月改隶第4师建制,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抗日战争中歼日伪军17874人,顽军20755人,有“常胜9旅”之称,26团(188团前身)被誉为“钢铁26团”;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朝阳集、泗县、鲁南、宿北、白塔埠、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胶东保卫战、挺进苏北、淮海、渡江、解放浙东南沿海岛屿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42962人,涌现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张春礼(全国战斗英雄)、鲁锐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1951年3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3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参加金城战役等作战,1958年8月回国。1965年9月28日,187团8连被国防部命名为“英雄八连”,与同时期命名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等英雄连队一起,成为全国全军瞩目的英雄群体。1985年,63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3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第163(55师调入)、184(与189团对调)、187、188团、炮兵团。1986年10月改编为步兵教导师,184团改为乙种步兵团,163、187、188团改为步兵教导团、炮兵团改为炮兵教导团。 1989年8月改为乙种步兵师,187团、188团改为乙种步兵团,炮兵教导团改为炮兵团,163团调归55师。1985年9月-1986年10月,师侦察连、187团8连、188团1炮连参加老山地区对越侦察作战。1994年4月,步兵第184团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仍由步兵第63师领导。1996年10月1日,63师改隶武警部队建制,改番号为武警第63师,下辖武警第187、188、422(141师调入)、707团(师原炮兵团),兰州军区特种大队转归陆军第2l集团军直接领导。

该师部分主官:
吴华夺少将 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谢锡玉少将 曾任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
李光军少将 曾任陆军第38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孙玉水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曾任陆军第21军军长


步兵第64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24团和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第64师,下辖第190、191团,师长马冠三(代),政委李荆山。1950年4月第35军第105师第313团改为该师第192团。190团的前身是鲁南军区2分区主力团,该团是长期坚持微山湖地区抗战的老部队,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就是其中之一。该师组建后,参加了渡江、解放浙东南、舟山等战役战斗。1953年4月,组建炮兵第344团。1955年8月,步兵第191团改编为嵊泗要塞团,同年11月扩编为嵊泗要塞区,1956年12月改编为守备第14旅。1958年4月,守备第14旅与第22军合编为舟嵊要塞区,其所属部队改编为嵊泗守备区(1980年1月改为守备4师,1985年9月撤消番号建制),第64师改编为岱山守备区(1980年1月改为守备5师,1985年9月缩编为守备5旅,1992年改称海防第5旅,1997年撤消番号建制,整编为海防15团),以步兵第192团为基础扩编为大衢守备区(1963年缩编为守备64团,1970年3月恢复,1976年5月又撤消)。

该师部分主官:
马冠三少将 曾任海军副参谋长
李荆山大校 曾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副兵团职)。


步兵第65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第65师,下辖第193、194、195团,师长陈士法,政委王六生。其前身为1945年9月由鲁南军区主力3团、5团组建的山东军区第8师,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1953年4月,组建炮兵第345团。1958年4月,65师改编为舟嵊要塞区定海守备区(1963年11月定海守备区撤消,1967年6月恢复,1976年5月又撤消)。第194团、第195团分别发展为如今的舟山守备区海防第17、第18团。

该师是华东野战军少有的有115师老红军连队基础的部队,194团的前身是由山东纵队特务1团、特务2团合编的山东纵队1旅3团、115师教1旅3团、鲁南军区第3团。195团的前身是由苏鲁支队、边联支队改编的115师教2旅5团、鲁南军区第5团,有115师686团2营营部及7、8两连的基础。解放战争时期,该师以善于攻坚闻名华东,被誉为“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 “始终是很好的头等兵团”,曾参加了界河、兖州、枣庄、韩庄、泗县、宿北、鲁南、莱芜、泰安、孟良崮、沙土集、金刚寺、洛阳、开封、济南、淮海、渡江、解放浙东南沿海岛屿等战役战斗,是第三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在多次战役战斗中担任主攻任务,为战役的全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任师长王麓水、王吉文先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洛阳战役中,23团(195团)1营首先突破东门,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洛阳营”荣誉称号。淮海战役中,“洛阳营”与中野“襄阳营”并肩作战,一举消灭黄维兵团的“威武团”,使敌中心据点双堆集完全暴露在我强大的火力之下,为全歼黄维兵团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除“洛阳营”外,还涌现出22团1连“人民英雄连”、 23团1连“首先突入枣庄第一连”、 23团8连许昌连、24团1连郭继胜连等英雄集体和“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战士”陈金合、“宁死不屈的铁人”轩广盛、单人俘敌1个连的青年英雄安保全、华东特等战斗英雄林茂成、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张明以及钢铁英雄张修良、“爆破大王”马立训、“一英三模”曹文选等众多著名战斗英雄、功臣模范。

该师部分主官:
陈士法少将 曾任舟嵊要塞区第二政委、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王六生少将 曾任武汉军区第一政委、工程兵政委
王良恩少将 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张 明中将 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66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第66师,下辖第196、197、198团,师长谢斌,政委刘伟。该师前身是1946年4月由山东军区警备第10、11旅合编组建的滨海军区警备旅,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该师成立后,参加了鲁南、莱芜、泰安、孟良崮、沙土集、金刚寺、洛阳、开封、济南、淮海、渡江、解放浙东南沿海岛屿等战役战斗,涌现出“开封突击模范营”、“戴家村连”、“张德胜连”、“檀山战斗模范连”、“平山连”、 “睢杞阻击战斗模范连”和战斗英雄、模范连长张德胜等英模集体和个人。1950年12月,第66师在浙江萧山改编为空军第12师,所属第197、198团分别改编为航空兵第34、36团。部分分队调坦克第1、第3师等组建坦克部队。1951年1月,66师机关一部分、第196团团营机构、空军轰炸机第12团及第12供应大队合编组成空军第10师。

该师部分主官:
谢斌少将 曾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刘伟 曾任二机部部长

1951年2月由浙江军区抽组部队重建第66师,归第22军建制,下辖第196、197、198团。1953年4月,组建炮兵第346团。1958年4月,改编为舟嵊要塞区普陀守备区(1980年1月改为守备6师,1985年9月缩编为守备6旅,1992年改称海防第6旅,1997年撤消番号建制)。


步兵第67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67师,辖第199、200、201团,师长杜屏,政委李彬山。该师前身是1946年5月以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68团、7纵队61团和苏中军区1个团组建的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1旅,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1952年8月,67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7团番号),199团团部调出(1955年3月改建为海军航空兵第5师14团),各营连编入师其他两团,68师202团(该团前身淮南独立4团曾被新四军2师授予“金刚钻团”称号)调入改为新199团。1985年,该师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步兵第67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5年,改编为摩托化步兵第67师,增编坦克营、修理营。1998年体制调整,缩编为步兵第67旅。2003年陆军第23集团军撤销,67旅缩编为步兵第69师207团,随师改隶陆军第16集团军建制。

解放战争时期,67师先后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7万余人,涌现出“猛打猛冲第九连”、“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李廷富、施刚魁、肖炳连、张志礼(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英模单位和个人,是23军主力师。1旅2团(200团)在苏中战役中首创立功运动,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与赞扬,认为“这是人民自卫战争中的一个创举”,应当大力提倡和推广。立功运动在全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947年夏的鲁南突围中,第10师(附1纵队1师3团)担任钳制、迷惑敌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艰巨任务,该师苦战5天5夜,终于完成了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之后,趁暗夜,穿过敌人间隙,转移到了山东内线根据地。这次掩护主力突围,10师付出了巨大代价,原来4600多人,只剩下1600人,损失近三分之二。局部的牺牲,保障了全局的胜利。10师这种高尚的风格,受到了华东军区的表扬。1952年9月67师随军入朝参战,参加了丁字山防御战、四次反击石岘洞北山等战斗,歼美军7700余人,涌现出“千里行军模范连”、“一等功臣二级英雄连”、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许家朋、特等功臣贾云明、穆守营,以及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蒋庆泉等英模单位和个人。在1953年1月的丁字山战斗中,201团1连以一个排抗击美第7师一个加强营在八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战斗轰炸机联队支援下的“空、坦、炮、步协同作战实验”,以伤亡仅11人的代价,歼敌150人。1958年3月回国后,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珍宝岛自卫还击作战、黑河紧急战备拉动、大兴安岭扑火、嫩江抗洪抢险等军事行动和重大任务。60年代涌现出国防部命名的“爱民模范”金遗华、“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等英模人物。1969年67师(师长黄浩)作为主力参加珍宝岛战斗, 201团3炮连班长杨林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2002年,该师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该师部分主官:
杜 屏少将 曾任总参谋部装备部部长
李彬山少将 曾任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
戴学江上将 曾任国防科工委政委
黄 浩 曾任陆军第23军军长
王建民上将 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许耀元中将 曾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现任武警部队政委
张烈英少将 现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步兵第68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68师,下辖第202、203、204团,师长张云龙,政委陈茂辉。该师前身是1946年10月以淮南军区独立旅4团(1945年曾被新四军2师授予“金刚钻团”称号)和山东野战军7师21旅61团组建的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2旅,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1师。该师成立后,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陈官庄战斗中俘虏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1952年8月,师机关及204团机关调空军,202团(金刚钻团)调67师建制,改番号为199团。203团机关调海军,1955年3月改为海航5师13团。

该师主官:
张云龙少将 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陈茂辉少将 曾任江苏省军区第三政委

1969年12月,陆军第23军73师改称第68师。1985年,该师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步兵第68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该师参加松花江抗洪,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二等功。同年缩编为步兵第68旅。(详见步兵第73师)。


步兵第69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69师,师长谭知耕,政委伍洪祥。该师前身是1940年6月以新四军苏皖支队扩编的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3旅,1945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3纵队,11月改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1946年3月第8纵队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以原8纵队主力4个团组成1师3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1952年10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8团番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步兵第69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辖步兵第205、206、207团、炮兵团、坦克团(原陆军第68军坦克团改隶)、高炮团(师高炮营与高炮605团团部合编)。 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69师下辖第205团(红军团、前身新四军老4团)、第207团(渡江突击先锋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第206团撤销。2003年,陆军第23集团军撤销,步兵第69师改隶陆军第16集团军,原步兵第67旅缩编为步兵第207团归师建制,原师装甲团撤销,由原23集团军装甲旅缩编为69师装甲团。

这是一支有着红军的光荣历史和传统、以“三猛”(猛打、猛冲、猛追)、“三得”(打得、跑得、饿得)著称的英雄劲旅,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卫岗、郭村、黄桥、夏家渡、车桥等重要战役战斗,涌现出“特等战斗英雄”袁金生、“飞将军”陈福田等英雄模范,第7团(205团)荣获“老虎团”荣誉称号。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是第三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著名的“叶王陶部队”的中坚力量。1952年9月,随军入朝参战,1958年3月回国。和平时期,该师狠抓军事训练、战法改革, 80年代初即在全军率先建起野战自动化指挥系统,数十项训练改革成果分别在军区和总部得到推广,1996年全军训法改革经验交流论证现场会在该师召开。2003年以来,研制成功野战自动化指挥系统、心理战野战指挥网络系统、后勤装备保障自动化指挥系统、全军师旅级单位独有的海事“M4站”卫星通信指挥控制系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一批作战训练新装备,其中多项获全军科技进步奖。2008年,该师担负四总部新大纲试训、军区新大纲集训任务,四总部给予了“按新大纲试训走在了全军的前列,为全军部队按新大纲施训以引导和启迪”的高度评价。近年来,该师派员参加军区集团军“特战精兵”比武、复杂电磁知识竞赛、新型教练员以及后勤、装备等各项比武,均取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参加“实兵对抗演习暨军区联考联评”和军区以新大纲为依据组织的实兵对抗演习中表现突出,两次演习总评均为优秀。1999年以来,该师曾5次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1987年5月,205团2营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兴安岭扑火英雄营”荣誉称号;1993年2月,师炮兵团参谋长苏宁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现为我军8位挂像英模之一。1998年,参加松花江抗洪抢险,205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

该师部分主官:
谭知耕少将 曾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伍洪祥 曾任福建省政协主席
傅奎清中将 曾任南京军区政委
袁 俊中将 曾任国防大学副校长
周文元中将 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何道泉中将 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国防大学副校长
吴长富少将 曾任第69、68师师长 16集团军副军长
侯继振中将 现任沈阳军区参谋长
高光辉少将 现任陆军第16集团军军长(1985年后陆军野战部队首位由师长直接提升为军长的军官)


步兵第70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第70师,下辖第208、209、210团,师长陈仁洪,政委谢立全。其前身为1940年2月以原新四军2支队机关及新3、新4团等组建的新的第2支队,1941年4月改编为新四军6师16旅,1943年1月与1师2旅合编为第16旅,1945年1月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同年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946年3月第6纵队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以原6纵队4个团组成6师16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1952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后称炮兵350团)。1960年4月,第70师改编为摩托化师,步兵第208团、210团改为摩步团,步兵209团团部和1、2营与师37高炮营合建为高炮团,炮兵350团改为加榴炮团,组建师坦克自行火炮团(1961年3月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275团)。1961年1月,恢复第209团建制,改为摩步团。1962年10月底,70师编为陆军机械化师,所属摩步团增编坦克营。1966年6月,第70师改隶北京卫戍区,1969年改称警卫第3师,各团依次改番号为警卫第7团、8团、9团、炮兵团、高炮团、坦克团。1974年1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担负迎外任务(主要由警卫第11团担负)。1979年1月,警卫第7团、8团、9团依次改番号为警卫第11、12、13团。1989年,警卫第13团改为特种警备团。该师历史悠久、战功卓著,是我军最早的摩托化部队之一。现辖警卫第11团、警卫第13团(红军团、老虎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主要担负警卫执勤、首都机动防卫作战、参加首都防空作战、反恐维和以及平时各类机动任务。

这是一支诞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半个世纪以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转战南北,参加战役、战斗2000余次,歼敌13万余人。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该师前身部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卫岗、贺甲、黄桥、杭村等战斗,歼敌55862人(其中日军3490人),创下新四军首战日军、首俘日寇、首克敌据点、首夺敌县城的纪录,为开辟和坚持苏南、苏北、浙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老2团(70师210团)因作战勇猛顽强、每战必胜,打出了虎威,被新四军授予“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被江南人民誉为“老虎团”。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战斗,是第三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著名的“叶王陶”部队的中坚,其下属各团分别被誉为“打不垮的46团,赶不走的47团,大大的48团”。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参加了上甘岭防御、1953年夏季反击战等战役战斗,歼敌9600余人。1955年10月从朝鲜回国后,驻防京郊顺义、通县、怀柔等地区担负卫戍首都重任。1986年8月,师侦察连赴滇参加老山地区对越侦察作战,完成任务出色,被成都军区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连长冷杰松被中央军委授予“侦察英雄”荣誉称号。 2005年警卫第3师参加 “北剑0510S”实兵对抗演习(对手为装备精良的摩步第113师),10个课目取得5个第一、3个第二的佳绩,2006年与某师进行网上异地对抗,原计划8个小时的“战斗”,只用3小时27分就胜利结束,显示了中国御林军不俗的战力,新四军老牌劲旅威风不减、雄风依旧。

该师部分主官:
陈仁洪少将 曾任济南军区政委
谢立全少将 曾任海军学院院长
袁 捷 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朱松岭 曾任陆军第24军政委、石家庄高级步校副政委(副兵团职)
乐时鸣 曾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政委
李少军中将 曾任陆军第38集团军军长、现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冷杰松少将 陆军第65集团军副军长
1969年,陆军第24军74师改称陆军第70师。(详见步兵第74师)


步兵第71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第71师,下辖第211、212、213团,师长梁金华,政治委员陈伟达。其前身为1943年2月组建的新四军7师皖南支队,1946年10月改编为第7师第20旅,1946年10月调归华中野战军第6师为第17旅,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该师为新四军7师老部队,被誉为“皖江劲旅”。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大别山剿匪等重要战役战斗。1950年10月,师部及所属步兵211、213团机关编入空军,步兵212团改编为空军警备团。1950年12月下旬,71师师部暂改为中南军区空军航空预科总队部,211团改为1团、213团改为2团。1951年5月,改编为空军第15师。

该师部分主官:梁金华少将(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陈伟达(中共中央政法委副书记)。

1951年3月,由皖北警备第14旅率第40团、原第102师305团、原第90师270团编组新的步兵第71师并依次改称第211团、212团、213团,师长黄仁廷,政委任敬汤。213团前身是原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33团,新四军老部队。1952年7月该师机关上调空军,改为空29师师部。第211、212、213团机构改编为新兵团,归安徽军区建制,各团营以下分队分别编入第70、第72师。1953年3月,3个新兵团调归东北军区,9月返回。211团团部调归海军,组成海岸炮兵第5团团部,归厦门水警区建制;212团团部组成旅顺基地防险救生大队机构;213团团部组成海军高炮5团团部。

该师部分主官:黄仁廷少将(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任敬汤大校(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政委)。

1969年10月,北京军区工程兵第3工区改为陆军第71师,归陆军第24军建制。以原工区所属3个工程兵建筑团分别改编为步兵第211团、212团、213团,新建师炮兵团。1983年10月,步兵第213团改编为武警部队直属支队。1985年精简整编,71师撤销建制及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李际均中将(38集团军军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步兵第72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第72师,下辖第214、215、216团,师长康林,政治委员张闯初。其前身为1941年8月由苏中三分区机关和各县独立团、“联抗”1团组建的苏中军区第1旅,1945年10月改称苏中军区独立旅。1952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51团番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4集团军步兵第72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与唐山陆军预备役炮兵师合编为河北陆军预备役炮兵第72师。

72师是一支以红军干部和部分红军连队为基础,吸收了大量知识分子的久经战斗锻炼的部队。其前身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坚持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歼敌24100余人。在反攻作战中,曾以一个旅取得了先后在攻克泰兴和伍佑之战中,各全歼伪军一个整师的重大胜利,被苏中军区授予“泰兴部队”称号。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长山等重要战役战斗。莱芜战役中,以伤亡400余人的代价歼敌22000余人,受到华东野战军前委的通令表扬;孟良崮战役中,53团1、3营和54团2营攻占垛庄,圆满完成了战役合围任务,为全歼整74师立下了第一功。1949年8月,72师参加的长山列岛战役,是解放军第一次渡海作战。1952年9月,72师随24军入朝参战,主要担负中线上甘岭、平康、五圣山地区防御任务,参加了金城战役注字洞南山战斗,共歼敌16200余人。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创造了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

该师部分主官:康林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闯初少将(江西省军区政委)、万海峰上将(成都军区政委)、周衣冰中将(北京军区司令员)。


步兵第73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第73师,下辖第217、218、219团,师长王培臣,政治委员肖学林。其前身为1943年2月组建的新四军7师沿江支队,1945年6月沿江支队主力与师属巢湖大队合编重建7师19旅。1952年7月,73师改隶第23军,9月随军入朝参战。1952年10月,师组建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49团番号)。1958年3月,73师回国。1965年4月,改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下辖步兵第1、2、3、4团,炮兵349团归23军直属。1968年2月归建23军,恢复73师及各团番号。1969年12月,73师改称陆军第68师,下辖第202、203、204团、炮兵团。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步兵第68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8月,缩编为步兵第68旅。2003年10月,改隶陆军第16集团军建制。

解放战争时期,第73师及其前身部队参加了宿北、莱芜、孟良崮、临朐、胶东保卫战、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35778人。涌现出“南国英雄”花国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许柏华、陶仁义、李士照等大批英雄模范。抗美援朝战争中,73师218团通信连1班步谈机员于树昌喊出“向我开炮”的壮烈声音,成为著名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烈士的原型之一。1969年3月,73师217团参加珍宝岛自卫还击战,1营营长冷鹏飞、1连副连长王庆容、3连战士华玉杰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87年5月,68师参加大兴安岭扑火救灾,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一等功,师长吴长富同时荣记个人一等功。1990年2月,军委主席江泽民在齐齐哈尔为217团1连(红军连)题词:“红军传统代代相传,军政训练年年过硬”。1996年2月,沈阳军区认定该团为红军团。该团前身为组建于1934年11月的鄂豫皖边区第一个鄂东北独立团,曾在1941年11月反击桂顽的大桥——新张家战斗中,于大桥镇以南的新张家担负阻击敌援任务,取得打援最大战果,被新四军2师授予“铁锤子团”荣誉称号。1998年,68师参加嫩江、松花江抗洪救灾,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二等功。

该师部分主官:王培臣大校(胶东半岛国防工程指挥部参谋长)、肖学林少将(陈化学兵部政治委员)、冷鹏飞少将(23集团军副军长)、吴长富少将(著名的大胡子师长,16集团军副军长)。

1969年10月,南京军区以第60军为主在安徽霍丘城西湖农场组建组建一个陆军师,后命名为陆军第73师,下辖第217、218、219团,师长郭兴旺,政治委员穆树栋,归陆军第60军建制,担负城西湖农场的生产施工和南京地区、霍丘地区的“三支两军”任务,1978年12月撤销。


步兵第74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第74师,下辖第220、221、222团,师长张怀忠,政治委员邓清和。其前身为1939年5月以新四军4支队8团、挺进团等部组建的新四军第5支队。1941年2月改为第2师第5旅。1946年10月为华中野战军第11纵队,11月为山东野战军第7师第5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1952年7月,改隶第24军,进行整编。221团拆散,编入220和222团,75师223团调归74师建制并改为新221团,27军81师炮兵团转隶改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52团番号),9月随军入朝参战。1955年10月回国。1957年1月,第74师改隶第66军建制。1961年步兵第198师坦克自行火炮403团调归步兵第74师建制(1968年9月调出改为北京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1969年10月,第74师重新归属第24军建制,12月改称陆军第70师,下辖第208、209、210团、炮兵团。1985年10月,整编为陆军第24集团军步兵第70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增编坦克团(原24军坦克团转隶)、高炮团(原24军高炮团转隶)。1998年9月,撤消209团番号和建制,师坦克团改为装甲团。2003年10月,陆军第24集团军撤销,70师缩编为步兵第70旅,改隶陆军第65集团军建制。

抗日战争时期,该师前身部队参加了东山口、夜袭来安城、半塔集、山子头、桂子山、占鸡岗等战役战斗,歼敌229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苏中、涟水、宿北、莱芜、孟良崮、临朐、莱阳、兖州、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92000余人,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师。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敌12兵团的大王庄战斗中,第20师经过血战,全歼敌18军老虎团33团,在敌防御核心阵地撕开一个口子,为全歼12兵团作出了重要贡献。渡江战役中,74师发挥阻击顽强、出击勇猛之特长,在芜湖湾沚遭遇战中,歼灭敌第20军主力等部,获8兵团电令嘉奖。抗美援朝战争中歼敌10800余人。1964年,在全军大比武中,74师涌现出参加全军“步兵班十项全能”比武,获总参一等奖的“徐国栋班”(222团7连7班)和荣获侦察兵专业比武第一名,被北京军区授予“捕俘技术标兵连”荣誉称号的师侦察连等先进单位。70师因驻地在冀北燕山一带,有“燕山雄师”之美誉。所属208团为红军团,享有“老八团”盛名,前身为组建于1936年1月的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

该师部分主官:张怀忠少将(一机部副部长)、邓清和(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政委)、徐自强中将(北京军区副政委)。

1969年10月,南京军区在江苏泰州红旗农场组建一个陆军师,后命名为陆军第74师,归南京军区装甲兵部建制。1975年3月改隶江苏省军区。同年5月,陆军第74师师部改为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师部,以调江苏的浙江温州军分区机关改为陆军第74师师部,驻江苏泰州。1976年5月陆军第74师撤销建制。


步兵第75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第75师,师长谢锐,政治委员何志远。其前身为1947年3月以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59团(原新四军老8团1营、4支队挺进团、5旅14团)、鲁中军区独立第4、6团组建的第7纵队21师。该师成立后,参加了孟良崮、临朐、莱阳、兖州、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战斗中,21师攻克双堆集以南尖谷堆阵地,使敌兵团部核心阵地全部孤立和暴露,为全歼12兵团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7月,第75师师部调空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级指挥员训练班,用以轮训航空兵部队大队和团一级指挥干部,沿革至今为济南军区空军第13飞行学院。第223团调归第74师,改番号为第221团。同年12月,第224、225团调归江苏军区,改为新兵第224、225团,担任新兵训练任务。1954年7月,224团调福建军区,担负编余人员接收任务。225团调陆军第12军35师,改编为该师炮兵第316团。224团团部于1955年4月调海军,配属于旅顺快艇支队司、政机关,后勤人员配属于快艇基地。

该师部分主官:谢锐少将(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何志远少将(山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步兵第76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第2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下辖第226、227、228团,师长高文然,政治委员曹普南。其前身为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4师。其第10团前身为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山东纵队2旅4团。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洛阳、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6万余人,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师。1950年11月随军入朝作战,参加第二、第四和第五次战役。1952年6月回国,驻防山东。1952年10月组建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281团(1968年年底转隶坦克第8师建制)。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67年7月入赣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归福州军区建制江西省军区领导,12月改称陆军第88师。1975年4月,划归陆军第29军建制,改称第86师,调离江西。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86师,执行南方甲种步兵师编制。90年代该师被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下辖步兵第256团、第257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由258团与27集团军步兵第79师坦克团合并整编)。跨入新世纪以来,该师不断换装,高炮团改建为防空团,整师已达到半机械化。

该师部分主官:高文然(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曹普南(福州军区副政委)。

1969年12月全军部队统一番号,陆军第26军第33师改称陆军第76师,下辖第226、227、228团、炮兵团。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26集团军步兵第76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编制体制调整后,该师改建为山东陆军预备役步兵第76师。


步兵第77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第23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7师,下辖第229、230、231团,师长王建青,政治委员董超。其前身为1945年11月以鲁中军区警备第2旅旅部及第4、第5团和警备第3旅旅部及第9团合编组建的鲁中军区第9师。该师231团的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特务营、山东军区特务团、第8纵队第24师第70团,1947年11月调归第22师指挥,1949年2月编入第77师为第231团。解放战争时期,77师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洛阳、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多次担任主攻任务。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23师69团抢占运河,全歼守敌,为大部队西进打开了通道,为迅速合围敌第七兵团赢得了时间,新华社以“运河桥头争夺战,围歼黄匪立首功”为题,播发了他们的事迹。67团和9纵队“济南第一团”共同担任总攻碾庄圩先锋团,其第9连率先打开了突破口,为全歼敌第7兵团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被华东野战军授予“突击模范连”光荣称号。1950年11月,77师随军入朝作战,参加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1952年6月回国。1952年10月组建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282团(1969年8月改为济南军区装甲兵独立坦克2团)。该师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岱崮连、五圣山阻击模范连、安丘连、冲山阻击营、突击模范连、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等英模集体。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6集团军步兵第77师,下辖第229、230、231团、炮兵团,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编制体制调整后,缩编为步兵第77旅。该旅“红一连”前身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0连,后调入115师特务营。77旅目前为26集团军建制内鲁中老部队血脉最纯正的延续。

该师部分主官:王建青少将(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董超少将(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


步兵第78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第2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8师,下辖第232、233、234团,师长陈忠梅,政治委员张健。其前身为1946年7月由鲁中军区警备第1、4旅合编的鲁中军区警备旅(后山东军区特务团编入该旅),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第24师,1947年11月师部及71团调归豫皖苏军区组建第5军分区,70团调归22师,72团改为纵队特务团。1949年2月8纵24师归建,以其第71团、第72团一部与69团、纵队特务团组成第26军第78师。解放战争时期,78师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以善于防御著称。1950年11月随军入朝作战,参加第二、第四和第五次战役。在第四次战役中,78师在涟川抗击强敌38天,给彭总留下深刻印象。1952年6月回国,担负胶东半岛以及渤海门户长山列岛的海防守备任务。1952年9月组建师战车团。1953年8月27日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283团,后为直属陆军第26军建制。1954年10月,第78师进驻长岛,与海军长山列岛水警区组建海军长山要塞区。1960年5月4日,划归济南军区建制,升为正军级单位。1961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内长山要塞区,1985年10月缩编为内长山守备师,1993年2月恢复内长山要塞区番号(师级)。

该师部分主官:陈忠梅少将(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张健大校(山东省军区副政委、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安聚大校(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1970年2月,济南军区重建陆军第78师,归陆军第26军建制。师机关、直属分队和炮兵团由26军抽组,所辖步兵第232团由原乳山守备51团改建,步兵第233团由68军203师608团改建,步兵第234团由内长山要塞区组建,首任师长卢亲智,政委杜在农。1985年整编,该师师部改编为陆军第26集团军高炮旅旅部,1998年改为山东陆军预备役高炮师。


步兵第79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79师,下辖第235、236、237团,师长肖镜海,政治委员谭佑铭。其前身为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5师。1945年10月,第5师14、15团赴东北,山东军区以留下的5师师部一部及主力13团、警备第5旅为基础,重建第5师。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5师。1950年10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59团番号),11月随军入朝作战,1952年6月回国。1953年2月组建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284团(1967年8月,调归坦克第10师建制)。1962年6月,开赴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执行紧急战备任务。1969年8月20日,奉中央军委命令,陆军第27军由南京军区建制调归北京军区建制,79师随军北上,在军编成内担负全军总预备队任务。1970年6月,79师由骡马化陆军师改建为摩托化陆军师。坦克第1师第3团调归陆军第79师建制,番号为陆军第79师坦克团,另以79师高炮营为基础组建高炮团。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7集团军步兵第79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第235、236、237团、炮兵团、坦克团、高炮团。1998年8月,体制编制调整,79师改编为步兵第235旅,2003年改建为机械化步兵旅。

79师是一支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英雄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师。抗日战争时期,该师前身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胶东雷神庙战斗、大青杨战斗以及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投降、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创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沉重打击了日伪顽军,歼敌数万人。部队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涌现了“河源西沟战斗第一连”(235团4连)、“钢八连”(235团8连)、“即墨城第一连”(235团8连)、“平度城第一连”(235团3连)和“胶东军区战斗英雄”王克山、刘复生、于典礼以及“单臂英雄”王世学等一大批英模单位和个人。解放战争时期,该师转战鲁、苏、豫、皖、浙、沪等六省(市),先后参加了胶高即战役、平掖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南麻临朐战役、胶东保卫战、周村战斗、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8.5万余人。全师有15个连队获得军(纵队)以上机关授予的20个荣誉称号,涌现华东一级人民英雄6人,二、三级和其他英雄39人。在济南战役中,该师第73团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首先突破济南内城,为战役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这是我军在建国前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成建制的两个英雄团之一。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73团和8纵队67团共同担任总攻碾庄圩先锋团,为全歼敌第7兵团作出了重要贡献;渡江战役中79师第一个渡过长江,上海战役第一个攻入市区。抗美援朝期间,参加第二、第五次战役,在长津湖地区给美军陆战第一师以沉重打击。1986年12月至1988年4月,79师参加中越边境老山防御作战,中央军委授予第235团4连“老山作战坚守英雄连”、第235团4连班长孔德年、第236团8连战士向小平“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第237团工兵连排长尤建华“排雷英雄”荣誉称号。1999年10月1日,235旅组成的步兵方队在天安门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该师部分主官:肖镜海少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谭佑铭少将(四机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向孝书中将(旅大警备区司令员)。


步兵第80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80师,下辖第238、239、240团,师长张铚秀,政治委员张少虹。其前身为1945年8月以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4、5团组建的胶东军区警备第4旅,1946年6月扩编为胶东军区第6师,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6师。1950年10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60团番号),11月随军入朝作战,1952年6月80师随军回国。1953年2月组建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285团(1967年8月,调归南京军区装甲兵建制,后改为军区独立坦克2团)。1962年6月,开赴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执行紧急战备任务。1969年8月20日,奉中央军委命令,陆军第27军由南京军区建制调归北京军区建制,80师随军北上,在军编成内担负全军总预备队任务。1971年8月,改建为摩托化陆军师,北京军区独立坦克5团改陆军兵第80师坦克团,另以80师高炮营为基础组建高炮团。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7集团军步兵第80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第238、239、240团、炮兵团、坦克团、高炮团。1998年编制体制调整,步兵第80师改编为步兵第80旅。

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胶东保卫战、周村、潍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涌现出以淮海战役一等功团(238团,淮海战役中五战五捷,歼敌4个多团,1个军部,生俘敌军长、副军长各1名)、射击英雄魏来国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集体和个人。参加第二、第五次战役,在长津湖地区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团级战斗队(北极熊团),缴获其团旗,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以劣势装备全歼美军一个加强步兵团的光辉范例,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唯一一次全歼美军团级建制部队。1986年12月至1988年4月,80师参加中越边境老山防御作战,中央军委授予第80师炮兵团5连“老山作战神炮连”,第240团8连排长张茂忠“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该师部分主官:张铚秀少将(昆明军区司令员)、张少虹少将(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钱国梁上将(沈阳军区司令员)、段端武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德学中将(南京军区副政委)。
第81——100师


步兵第81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81师,下辖第241、242、243团,师长孙端夫,政治委员罗维道。该师部队前身是1946年9月以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北海军分区独立团和胶东军区第6师第9团为基础组建成立的胶东军区警备第3旅,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27师。1950年10月,组建师炮兵团(1952年10月调归志愿军24军74师),11月随军入朝参战,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81师,1952年10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81师番号。1953年2月组建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286团(1967年8月,调归坦克第10师建制)。1962年6月,81师按南方乙种陆军师编制进行整编。1969年8月随军北上,由南京军区转隶北京军区,并由南方乙种陆军师扩编为北方甲种陆军师。1971年9月坦克第6师第23团改为步兵第81师坦克团,另以81师高炮营为基础组建高炮团。1976年2月81师又整编为乙种(摩托化)陆军师,1985年8月改编为陆军第27集团军步兵第81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原师属坦克团调出,参与组建27集团军坦克旅,原陆军第66军坦克团改隶步兵第81师为师属坦克团,原28军84师250团(1989年撤消)调归81师。1996年10月,81师(欠坦克团)转隶武警部队,改为武警机动师,下辖武警第241、242、243、702团(原炮兵团与高炮团合并改编)。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原81师坦克团撤消建制。

该师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胶高追击战、莱阳保卫战、周村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表现不俗,特别是在潍县战役中,27师79团首先打破突破口,对攻克号称固若金汤的潍县,全歼国民党军起到了重要作用,1948年5月,中共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授予该团“潍县团”光荣称号。淮海战役时,涌现出著名的“十人桥班”——79团2连1排3班。在朝鲜战场上,该师首先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协同80师全歼美7师31团级战斗队,创造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以劣势装备全歼美军一个加强步兵团的范例。1951年4月参加第五次战役,242团2营在师首长亲自指挥下,一夜间向敌纵深猛插120里,提前40分钟完成切断敌南逃退路的任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穿插模范营”荣誉称号,后参加金城地区防御作战和元山地区防御筑城作业。1987年,81师241团配属给79师赴滇参加对越轮战。

该师部分主官:孙端夫少将(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罗维道少将(福建省军区副政委)、迟浩田上将(国防部长)、向孝书中将(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曲继宁中将(济南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82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82师,下辖第244、245、246团,师长钟贤文,政治委员王若杰。该师前身是1946年8月以渤海军区特务第1团、特务第2团和警7旅13团为基础组建成立的山东军区第二个第7师,归渤海军区前线指挥部建制。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1949年10月,在进攻金门岛战斗中,师主力团244团受到严重损失,1950年1月,101师302团与244团余部合编为新的244团。同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62团番号)。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10大战备值班师之一,其作风扎实,战斗力强,在总参考核全国战备值班部队时名列前茅,被誉为军委总参的铁拳头。1969年11月随28军北上,转隶北京军区,担负战略预备队任务。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28集团军步兵第82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从晋南洪洞移防到晋北大同。1998年9月,82师缩编为步兵第82旅,转隶陆军第63集团军建制。2003年9月,又划归陆军第27集团军建制。

该师为华野10纵主力师,凡10纵历经大战恶战,无不参与,如莱芜、泰安、孟良崮、梁山、沙土集、宛西、宛东、开封、睢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均表现出色,特别是桃林岗阻击战,打的英勇顽强,迫敌王牌整编第5师不得前进一步。1949年7月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后82师长期驻防福建海防前线,参加过反击东山岛、炮击金门、东南沿海紧急战备等作战行动,为福州军区第一主力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桃林岗连”、“淮北支柱”、“泰安连”、“威震东山排”、“打不烂的通信网”和刘忠江、李志业、张学栋、王帮德等一大批英模群体和英模个人。

该师部分主官:钟贤文少将(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王若杰少将(驻外全权大使)、宋家烈大校(31军副军长)、宋清渭上将(济南军区政委)。


步兵第83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83师,下辖第247、248、249团,师长朱耀华,政治委员李曼村。该师部队前身是1946年11月以山东解放军警备第6旅11团、7旅14团和8旅17团为基础组建成立的山东军区第11师,归渤海军区前线指挥部建制。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1950年7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63团番号)。1969年11月随军北上,转隶北京军区,担负战略预备队任务。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28集团军步兵第83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83师转隶山西省军区,改编为山西陆军预备役步兵第83师,为一类预备役师,下辖预备役步兵247团、248团、炮兵团、坦克团(原249团改编)、高炮团(以原师高炮营为基础组建)。2004年11月,原山西省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2、3团和炮兵团转隶83师,整编合并为249团和新的炮兵团。

该师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莱芜、泰安、孟良崮、梁山、沙土集、宛西、宛东、开封、睢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共毙伤33389人,俘虏46549人。济南战役时,29师85团5连作战勇猛,为全师部队打开一条血路,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济南连”荣誉称号。85团2营爆破队被10纵授予“永镇门爆破队”称号(后归4连3排)。1949年7月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及解放福建沿海岛屿作战。247团8连因在解放大练岛战斗中表现突出,被华东野战军授予“大练岛连”荣誉称号。1952年10月,参加了南日岛战斗。

该师部分主官:朱耀华少将(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李曼村少将(国防大学副政委)、吴刚少将(38集团军政委、南京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84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3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84师,下辖第250、251、252团,师长冯鼎三,政治委员王敬群。10纵30师原定济南战役前组建,但因时间紧迫未能成立。1949年1月,10纵以28师84团、88团和29师86团合编为第30师,并以渤海军区新13团机关组成师机关。2月,改称第28军84师。1949年10月在进攻金门岛战斗中,251团受到严重损失。1950年1月,101师301团与251团余部合编为新的251团。同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64团番号)。1962年6月,该师调归闽北指挥部代管。1964年10月,师机关、直属队、第252团在福建省连江县分为两部,一部组成新的第84师师部,一部调归福建省军区;第250团保留甲种团编制;第251团调归福建省军区改编为独立团,后改编为第29军85师253团。同时,以第28军军直一部、第31军和本师各一部重建第251团。1969年6月改称陆军第29军84师。1969年11月,该师由陆军第29军归建第28军并随军北上,转隶北京军区,担负战略预备队任务。1985年8月,该师师部和所属步兵第250团、第25l团第1营、师炮兵团榴炮第l营、师37高炮营、师通信营调归陆军第27集团军建制,分别改编为第27集团军坦克旅旅部和第81师第250团等部(分)队;该师第252团调归第38集团军第114师建制;第251团团部改编为第28集团军通信团团部,师炮团所属分队大部编入第28集团军炮兵旅。1989年,步兵81师250团和步兵114师252团撤消番号建制。1998年10月,陆军第27集团军坦克旅改称装甲旅,陆军第28集团军通信团转隶山西省军区改建为太原陆军预备役通信团。2003年9月,陆军第27集团军原装甲旅撤编。

该师组建时间虽晚,但基础较好,故有一定战斗力。后随军参加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进步很快。250团1连6班为“夏树清班”、6连2班为“王庆元班”。251团2营6连卫生员胡清河是攻金部队唯一从金门浮水回归大陆的英雄战士。

该师部分主官:冯鼎三少将(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王敬群(江苏省人民政府顾问)、赵衍庆大校(28军著名人物,山西省军区顾问)、张太恒上将(济南军区司令员)、李进民中将(28军政委、北京卫戍区政委)。


步兵第85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85师,下辖第253、254、255团,师长兼政治委员朱云谦。该师前身是1946年9月,以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第55、59、63团为基础,组建了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第31旅,旅机关由7纵队机关和各团抽调人员组成,这个旅各团前身在抗战时期坚持苏中地区斗争,做出较大贡献,55团有红军成分,其1营前身是红军闽东独立师抗日第3纵队、新四军老6团3营。1947年2月该旅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解放战争初期历经苏中战役、东台防御战、盐城保卫战等,华中主力北撤山东后,坚持苏中、苏北敌后斗争。而后参加了盐城、盐南、涟水、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为29军主力师。特别是1947年8月的盐城战役中,表现优秀,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授予31旅92团为“叶挺部队”。11纵队还授予92团1营为“叶挺营”,3连为“叶挺连”荣誉称号。1950年10月金门战斗中,253团损失严重(后恢复)。1950年10月29军撤消后,85师调归福建军区建制。1952年5月,85师改为水兵师,1954年12月又改为我军第一个海军陆战师,1957年调上海警备区,改为守备11师,1970年改为守备2师,1985年撤消番号。所属253团在1952年5月改为水兵1师1团,1956年12月与水兵3团合编为守备27旅。后部队几经变动,原水兵第l团团部和第2营,现为南京军区海防第13师第51团;原水兵第1团第l营现为南京军区海防第13师第50团第l营(红军营),原水兵第l团第3营现为厦门警备区船运大队。255团当时编为水兵1师3团,1956年12月与水兵3团合编为守备27旅,该旅步兵第3、4营为水兵3团编成。254团当时为水兵1师2团,1955年1月为海军陆战师第1团,调往上海后为守备11师68团,1970年改为守备2师9团,1985年为上海警备区直属,1991年2月扩编为守备2旅,1993年1月改称海防2旅。85师炮兵团于1950年8月成立,1952年5月85师改水兵1师时,调归福建军区直辖。

该师部分主官:朱云谦少将(总政治部副主任)、徐光友少将(工程兵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85师成立于1969年6月,该师前身福建省军区独立1师。1969年6月恢复陆军第29军时调入该军建制,改称陆军第29军85师。1985年9月撤消番号建制,253团调归步兵第93师建制。85师最后的辉煌是参加福马隧道施工,253团获得殊荣,中央军委为该团记集体一等功。

该师部分主官:董万瑞中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86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86师,下辖第256、257、258团,师长张宜友。该师前身是1947年5月,以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直属第87团、89团和特务团为基础,组建了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32旅,旅机关以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团团直为基础,并抽调纵队部分干部改编而成。该旅部队基础老,87团前身是新四军1师2旅6团,89团前身是新四军6师18旅54团,两团在1945年8月编为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第1团和第2团,同月在兴化战斗中表现突出,同时被苏中军区授予“兴化部队”的光荣称号。32旅组建后,先后参加了盐城、盐南、涟水、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1950年6月,86师炮兵团组建。同年10月29军撤消,86师调归空军进行改建,1951年2月在徐州成立空11师,86师师部改为空11师师部,256团和258团分别改为空11师31团和33团(1992年9月该团撤消)。257团也改为空17师49团,后调给海军,改为海军航空兵第4师10团,成为叱咤海天的“海空雄鹰团”。86师炮兵团团直组建空军第3航空预科总队,1957年9月改为空军通信学校,1986年6月改称空军空军电讯工程学院,1999年7月并入空军工程大学。

该师部分主官:张宜友大校(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张强生少将(济南军区副参谋长)、许家屯(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后叛逃美国)。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86师成立于1951年8月,当年5月由苏南军区着手进行筹备,抽调镇江军分区警备1团、常州军分区警备2团改为86师256团和257团,又将苏南军区警备3团的2营扩编为86师258团,师直机关干部,除苏南军区配备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系苏南军区土地改革队及从各方面抽调而成。全师9384人,于苏州宣布成立,归苏南军区建制。1952年5月,苏南军区86师与福建军区96师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7师。原辖3个团以第256团为基础缩编为1个团,合编时,86师师部和96师师部合并改编为铁道工程第7师师部,256团改为该师21团,铁道工程第7师后为铁道兵第7师,现为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21团以后分编为铁道兵7师31团和34团,现为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第1、4工程有限公司。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3个86师的番号出现在1976年2月,由福州军区陆军第29军第88师改称。该师前身是济南军区陆军第26军76师,1967年7月调入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该师归福州军区建制,由江西省军区领导。1969年12月,改称第88师。1975年4月,88师调离江西,赴福建划归陆军第29军建制,1976年2月改番号为第86师。以后发展见步兵第76师。


步兵第87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87师,下辖第259、260、261团,师长张强生,政治委员许家屯。33旅是在1948年4月,由苏北军区2分区4团、9分区7团、1分区特务2团合编而成,3个团中97团历史较早,为1944年5月扩编的丹北独立团。该师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涟水、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1950年10月29军撤消后,87师调归福建军区建制。1952年7月,改编为公安第17师。1957年2月改为福州军区守备第13师,1969年11月改称守备第2师,归陆军第29军领导指挥。1985年9月改称为南京军区守备第12师,1992年以后为南京军区海防第12师。原259团、260团、261团分别沿革为海防第12师46团、47团、45团。
该师部分主官:张强生少将(济南军区副参谋长)、许家屯(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后叛逃美国)。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87师的番号出现在1976年2月,由福州军区陆军第29军第89师改称。该师前身是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215师,1968年12月调入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该师划归福州军区建制,由江西省军区领导。12月,215师改称89师。1975年4月,89师划归29军建制。1976年2月,第89师又改为第87师。1985年9月,陆军29军撤消,87师归南京军区直属,10月,以该师师部、炮兵团和炮兵第3师一部,组建南京军区炮兵第3旅。所属261团转隶31集团军步兵第92师,1998年撤消番号,1999年团部改编为漳州预备役后勤保障旅。九十年代,炮兵第3旅调入福建,改建为我军第一个陆军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旅。近两年,该旅已划归第二炮兵52基地建制。


步兵第88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34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88师,下辖第262、263、264团,师长吴大林,政治委员(暂缺)。该师前身是1948年1月,以华中6分区第1、2、3支队组建的华中指挥部第6军分区独立旅,旅部由军分区机关兼。该旅基础是在1945年11月由6分区东海警卫团一部组建的分区第4团。1946年9月,4团分编为三个支队,称6分区第1、2、3支队。1948年12月,苏北军区第6军分区独立旅脱离6分区,划归华东野战军12纵队建制,改称第12纵队第34旅。该部在编入12纵前一直坚持苏北敌后游击战争,在淮海战役中受到一定锻炼。88师后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凇沪警备。1950年1月,第30军撤消番号,88师改隶第9兵团26军,随26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于1950年11月入朝,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在东线长津湖战役中,88师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战役结束后,26军撤至永兴地区休整,1951年2月奉命撤消了第88师番号和建制。88师机关编入第26军机关,262团改为26军特务团,263团1个营并入军特务团;1个营与76师227团合编,另1个营和264团分别与77师230、229团合编。264团一部回国调空军伞兵旅。

该师部分主官:吴大林(锦州军分区司令员)、龚杰(武警部队政治部主任)。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88师的番号出现在1969年12月,由福州军区陆军第76师改称。该师前身是济南军区陆军第26军76师,1967年7月调入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该师归福州军区建制,由江西省军区领导。1969年12月,改称第88师。1975年4月,88师调离江西,赴福建划归陆军第29军建制,又改番号为第86师,其后发展见步兵第86师(三)。


步兵第89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35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89师,下辖第265、266、267团,师长余光茂,政治委员王直。该师前身是1946年8月,以苏北军区第6军分区所辖第1、2、3团为基础组建的新编第10旅,旅部由第6军分区机关兼,归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兼苏北军区建制。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35旅,并兼苏北军区第6军分区(后分出)。该旅的几个团都有新四军老10旅留下的骨干,敢打善拼,是最早与军分区脱钩的机动野战旅,为12纵的主力旅。在胡围集、蛤蟆山、万匹攻坚、盐城、益林阻击、抢占徐州、攻取夏庄、上海等战役战斗中成长迅速,发挥了中坚骨干的作用。在1947年8月的盐城战役中,35旅103团率先突破城防,被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兼苏北军区授予“叶挺部队”的光荣称号。1950年1月,第30军撤消番号,89师改隶第9兵团20军,4月17日,中央军委命令该师师部大部改编为空军陆战第1旅旅部7月26日,该旅正式在上海组建。8月移驻开封。9月17日正式成立。这是我军第一支空降部队。后该旅改番号为空军陆战第1师、伞兵师、空降兵师、空降兵第15军43师,1985年12月,改编为空降兵第15军43旅。1992年6月恢复43师番号。1994年12月确定为空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目前为空军重点建设部队。

1950年7月,26军又以该师部剩余人员为基础恢复89师。10月,新89师随26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11月部队入朝,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在东线长津湖战役中,89师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打得相当顽强和艰苦,不愧是原30军主力师,受到第20军首长的高度赞扬。战役结束后,20军撤至咸兴地区休整,1951年2月奉命撤消了第89师番号和建制。89师机关编入第20军机关。该师265团改为20军特务团,266团团直改为20军后勤部担架团机构,267团改为20军补训团(新兵团)机构,两团各营连补充20军各师。20军特务团于1953年3月改为20军60师180团,1955年1月参加了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1985年撤消。该团的英模连队“叶挺连”(2连)转隶给178团,现为步兵60旅2营6连。

该师部分主官:余光茂少将(20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王直少将(福州军区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89师的番号出现在1969年12月,由福州军区陆军第215师改称。该师前身是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215师,1968年12月调入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该师划归福州军区建制,由江西省军区领导。12月,215师改称89师。1975年4月,89师划归29军建制。1976年2月,第89师又改番号为第87师,其后发展见步兵第87师(二)。


步兵第90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36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90师,下辖第268、269团,师长朱国华,副政治委员郑友生(不久升正)。36旅于1948年7月,由12纵队直属第106团和107团合编而成,旅部由苏北5分区机关抽调人员组成。改称第90师后,3月,由苏北军区第6军分区特务团升级改编为该师第270团,使其建制完整。该部成立以来,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凇沪警备,尤其在1949年4月的西梁山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1950年1月,第30军撤消番号,90师改隶第9兵团27军。1950年6月,该师建制撤销,师部大部调给空军,1950年6月19日改为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旅部,同年8月移驻上海。1950年11月改称空军第4师。1956年3月,空4师改番号为空1师。该师目前是空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空军重点建设部队。90师师部另一部调给特纵组建为炮兵第4师师部,1950年11月,以炮4师师部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兵司令部。268团于1950年6月调归第79师建制,同年8月,该团大部调归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改编为坦克第2师摩托步兵团,后分编为战车独立第7、8团,7团以后为北京军区坦克独立第11团,8团为63军直属坦克团。269团于1950年6月调归第81师建制,同年12月,改编为炮兵第7师第21团。1955年2月,21团随师去东北旅大集训改装并同时调归东北军区建制。1985年9月,该团撤消番号和建制,保留第2、3营编入第39机械化集团军炮兵旅。270团一部调归上海防空司令部改建为防空部队,主体于1950年6月调归第80师建制,同年8月该团番号撤销,团部改编为第80师炮兵团团部。
该师部分主官:朱国华(水利电力部办公室主任)、郑友生少将(海军舟山基地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0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15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0师,下辖第268、269、270团,归皖北军区建制。该师前身是1949年4月以豫皖苏军区6分区12团,江淮军区第1、4军分区警卫第1、2团各一部及原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33团为基础组建的皖北军区警备第2旅,1950年3月改称华东军区警备第15旅。1952年5月,步兵第90师改编为水利工程建设第1师,归中央水利部建制领导。


步兵第91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下辖第271、272、273团,师长高锐,政治委员张英勃。该师部队前身是1947年2月以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和东海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为基础组建成立的胶东军区新第6师,1947年3月改称胶东军区第5师。1947年8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1950年7月,师增建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71团番号)。60年代初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战备值班部队。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91师,执行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体制编制调整,91师下辖步兵第272团、273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原271团与北京军区80师坦克团合并整编)。
这个师资历较浅,但成长迅速,战功卓著。先后参加了沙河战役、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津浦路中段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表现很好。济南战役时,37师政治委员徐海珊光荣牺牲,109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前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成建制的两个英雄团之一。1949年7月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解放东山岛、保卫东山岛。后该师长期驻防福建厦门、漳州,担负海防任务。199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国庆50周年大阅兵,第91师高炮团抽调人员组成的车辆第15方队(双35牵引高炮)通过天安门,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该师部分主官:高锐少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张英勃(总后政治部副主任)、刘晓榕中将(总后副政委)、张鹤田中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王健中将(济南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92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下辖第274、275、276团,师长徐体山,政治委员张英。该师部队前身是1947年3月以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独立1团、北海军分区独立1团和民主救国军独立总队(起义的国民党交警第15总队第1大队改编)为基础组建成立的胶东军区新6师,同年8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8师。1950年7月,师增建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72团番号)。1969年11月陆军92师划归重新组建的陆军第29军建制,驻南安,1975年4月归建陆军第31军。1985年10月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92师,接收陆军第87师261团,撤消第276团,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274团(276团除第3营外,全部并入)、275团、261团、炮兵团。1998年9月体制编制调整,缩编为步兵第92旅,原3个步兵团撤消番号,分别以其精锐组成3个步兵营。原274团机关于当年11月调往温州,次年9月正式改编为浙江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1团。原261团机关改编为漳州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机关。2003年,原南京军区36师108团3营(左权独立营)转隶92旅为步兵第4营。

该师成立晚,但基础较好,战斗作风顽强,逐渐成长为能攻善守,敢打敢拼的劲旅。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津浦路中段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1949年7月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解放战争中,该师歼敌6万余人,其中俘虏4万余人,毙伤2万余人。建国后该师长期驻防福建,执行剿匪和海防任务。1965年9月,该师274团1营2连以“思想红、技术精、作风硬”,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尖刀连”荣誉称号。1998年8月参加九江抗洪,第275团2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营”的荣誉称号。

该师部分主官:徐体山少将(闽北指挥部司令员)、张英少将(总参二部副部长)、李增林少将(第1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


步兵第93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3师,下辖第277、278、279团,师长傅绍甫,政治委员余明。该师部队前身是1947年8月以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2团、滨海军分区独立2团和东海军分区独立2团为基础组建成立的胶东军区新7师,同月下旬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9师。1950年7月,师增建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73团番号)。1960年6月,改番号为陆军第93师。1983年12月,279团1营移交给武警福建省总队。1985年9月,93师与29军85师合并整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93师,执行南方教导师编制。93师机关、炮兵团与85师机关、炮兵团合编,撤消279团,接收85师253团、渔溪农场,277团、278团、炮兵团改编为教导团。1989年,93师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10月,转隶武警部队建制,称武警第93师,下辖武警第253团、277团、278团、710团(原炮兵团)。

该师基础为胶东地方武装,在历次大战中逐步成长为一支能攻能守的野战部队。解放战争中,93师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胶济路中段春季攻势、津浦路中段夏季攻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大小战役战斗400余次,共歼敌53000余人。建国后,该师长期驻防福建,先后执行警备厦门、守岛建岛和闽南、闽东地区机动作战任务。50年代,该师炮兵部(分)队参加了“九?三”炮战、“八?二三”炮战。1987年11月,因在援建福马公路鼓山隧道工程任务中表现出色,93师253团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一等功。1991年3月,253团5连4班班长张奇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10月,共青团中央授予他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被誉为“共和国的忠诚士兵”,成为新时期南京军区著名英模。1998年8月参加九江抗洪,第253团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

该师部分主官:傅绍甫少将(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余明少将(空4军副政委)、董万瑞中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晓榕中将(总后副政委)。


步兵第94师——1949年3月,华东军区胶东纵队新编第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94师,下辖第280、281、282团,师长(暂缺),政治委员熊飞。该师部队前身是1948年4月以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独立团、西海军分区独立团和北海军分区独立团合编组建的胶东军区新编第6师,1948年6月,编进华东军区胶东纵队(又称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该师基础均为地方武装,长期在内线坚持斗争。1948年10月后,为策应淮海战役,第6师随纵队在青(岛)、即(墨)地区封锁、监视国民党军。96师编成后在1949年5月参加青(岛)即(墨)战役,作战英勇,受到了很大的锻炼,282团1营2连1排3班班长徐修武表现优秀,为攻克驯虎山高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被记一等功,成为32军推举的唯一一名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会议的代表。1950年3月随军南下入闽,在第31军的指挥下,与第91师一起,克服缺乏渡海作战经验的种种困难,于5月11日解放东山岛,该师歼敌900余人。后师主力集结于闽南云霄、海澄,以一部守备东山岛,一部兵力在龙溪地区剿匪。1950年10月,32军番号撤消,步兵第94师调归第27军建制。1950年11月4日,该师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归志愿军第27军指挥。同月23日,正式调归第27军建制。抗美援朝战争中,94师参加了围攻美海军陆战第1师的柳潭里战斗,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51年2月,该师被撤销番号,师部改编为志愿军第9兵团归国人员管理机构,编余人员充实志愿军第27军各师。280团团直改编为志愿军第27军补训团(新兵团)机构,后撤消。第281团改编为志愿军第27军特务团,后改为27军炮兵团,1985年11月,该团和炮兵16师的几个团(营)合编为第27集团军炮兵旅。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后,该旅改建为邯郸陆军预备役炮兵旅。第282团改编为志愿军第27军后方勤务部担架团,后撤消。师属炮兵团番号撤销,大部补入第81师炮兵团,小部补入第79师炮兵团。

该师部分主官:熊飞少将(广东省军区政委)、邬兰亭少将(20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95师——1949年3月,华东军区胶东纵队新编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95师,下辖第283、284、285团,师长陈奇,政治委员阙中一。该师部队前身是1948年3月以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和东海军分区特务第2团合编组建的胶东军区新编第5师,1948年6月,编进华东军区胶东纵队(又称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该师曾参加潍县战役,与华野第13纵队一起在东线沽河地区阻击青岛国民党军西援。1948年10月后,为策应淮海战役,第5师随纵队在青(岛)、即(墨)地区封锁、监视国民党军。95师编成后在1949年5月参加青(岛)即(墨)战役,作战英勇,受到了很大的锻炼。警备青岛期间,严守军纪、热爱群众,被授予“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模范”。1950年3月随军南下入闽,担负福州市警备和各县剿匪任务。1950年10月,32军番号撤消,步兵第95师调归军委空军。1951年2月14日,以步兵第95师师部和284、285团团部为基础在北京南苑组建空14师,归华北空军建制,下辖第40、42团。经过整训,11月,该师入朝参战,先后击落击伤敌机12架。回国后参加国土防空,1958年9月到福建轮战,在10月10日的空战中,42团涌现出空军著名英模人物杜凤瑞。1964年9月,国防部授予杜凤瑞生前所在中队为“杜凤瑞英雄中队”荣誉称号。该师现坐镇东南,直面台海,责任重大。原95师283团机关在1951年4月组建空17师时改编为第51团,1953年12月该团调归海军建制,编为海军航空兵第2师第6团。

该师部分主官:陈奇少将(95师师长)、阙中一少将(舟嵊要塞区政委)。


步兵第96师——1949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批准山东军区组建步兵第96师。12月,胶东军区奉命调3个团即山东警备第2、4、5团集结,警备4团前身系1948年12月在即东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绥靖区警备旅第1团。1950年1月1日,步兵第96师在胶东崂山正式成立,下辖第286、287、288团,师长刘林,政委郭卓辛,归第32军建制。1950年3月随军南下入闽,96师师部驻建阳,各团分散在福建军区第1、2军分区境内各地剿匪及护路。1950年8月,该师实行地方化,师部兼第1军分区机构。第286、第287团分别归第1、第2军分区建制,第288团先直属军部,后归第2军分区指挥,股匪肃清后又配属第28军84师,担任连江北茭至长乐梅花地段海防任务。96师287团3连班长金道漠在剿匪战斗中表现英勇无畏,被华东军区授予“剿匪模范”称号。1950年10月,32军番号撤消,第96师调归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建制。1952年5月,福建军区96师与苏南军区86师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7师。96师将所属第286团、287团、288团三个团缩编为两个团,即:新286团、287团。原288团缩编为两个营分别编入前两个团。师炮兵营此时并入第29军第85师炮兵团。师部机关这时一分为二:一部与原86师师部机关合并组成铁道工程第7师师部;一部留在福建负责组建建阳军分区机构(1956年7月,该军分区随地方行政区划之变动而撤销)。1952年5月30日,铁道工程第7师正式建师,原96师286团、287团改编为铁道工程第7师第19团、20团。1952年11月下旬,7师入朝参加铁路抢建,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7师。1953年11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7师。1984年1月1日,7师集体转业正式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第17工程局(现为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该师部分主官:刘林少将(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郭卓辛少将(安徽省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97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3团、11师19团和国民党军第180师起义后重建的第539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7师,师部由渤海纵队机关一部及直属队与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师师部合并组成,下辖第289、290、291团,师长杨干三,政治委员王翀。国民党军38师历史较早,参加过长城抗战、华北抗战、临沂阻击战、枣宜会战等,是西北军中很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97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嘉定,随军担负警备任务,涌现出著名的反特英雄刘振德。1950年10月改编为公安第14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2年,公安14师与公安13师合并为新的公安14师,原公安14师师部改编为文化速成中学。

该师部分主官:杨干三(起义将领,华东军政大学军事教员)、王翀大校(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7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1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7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1旅是在1949年4月由济南特别市警备司令部警备第3、4、5团编成,旅部由济南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1、2、3团。1952年5月,步兵第97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2师,归山东省政府农业厅建制领导。1955年6月,2师6团(原291团)调往黑龙江,改建为291农场。


步兵第98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1团、11师17团和国民党军第38师第112、第113、第114团各一部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8师,下辖第292、293、294团,师长崔振伦,政治委员曾旭清。师部由渤海纵队第7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渤海纵队第7师是渤海区第3个第7师,成立于1947年10月5日,师机关以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机关和渤海军区2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2、3团,各团均为地方武装。参加过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寿光县城战斗,以及周张、昌潍、济南、淮海等战役,受到了较大锻炼,为纵队主力师。98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吴淞,随军担负警备任务。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1950年5月15日,以98师293团1个加强营,在华东海军第5舰队1个大队的支援下,进剿滩浒岛黄八妹匪部,16日攻占该岛,肃清残匪。7月6日,98师293团和294团第3营及师炮兵两个连,在华东海军和渔轮的配合下进剿嵊泗列岛,至8月24日,攻占全部列岛,歼敌395人。1950年11月98师改编为公安第15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2年公安15师与公安17师合并新公安15师,1955年7月改编为长江口要塞区。1956年12月10日该要塞区撤消,以其为基础组建守备15师,归上海警备区建制领导。1970年改称守备第1师,1985年整编为守备第1旅,1993年1月改称海防第1旅。

该师部分主官:崔振伦(起义将领,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军事教员)、曾旭清少将(工程兵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8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2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8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2旅1949年4月由徐州警备司令部警备第3、4、5团编成,旅部由徐州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4、5、6团。1952年5月,步兵第98师改编为水利工程建设第2师,归中央水利部建制领导。


步兵第99师——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2团、11师18团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538团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9师,下辖第295、296、297团,师长傅继泽,政治委员秦化龙。师部由渤海纵队第11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渤海纵队第11师是渤海区第2个第11师,1947年8月29日在靖远县组成,师机关以渤海1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7、18、19团,各团均为地方武装。参加过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寿光县城战斗,以及周张、昌潍、济南、淮海等战役,受到了较大锻炼,有一定战斗力。99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宝山,随军担负警备任务。1950年11月98师改编为公安第16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3年2月公安16师由上海调往浙江海门,1955年7月改称大陈守备师。1957年1月公安16师改编为守备16旅,1958年1月守备16旅改编为台州军分区,1959年1月台州军分区改为守备16师,1962年4月,再设台州军分区,由守备第16师兼,番号为守备第16师兼台州军分区,下辖3个守备团。1964年11月,守备第16师兼台州军分区改称台州军分区,1975年4月,台州军分区机关、直属分队调至安徽安庆,改称安庆军分区至今。

该师部分主官:傅继泽少将(海军副司令员)、秦化龙少将(中共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9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3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9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3旅1949年4月由鲁中南警备旅改称,旅部由新海连市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7、8、9团和炮兵团,分别由滨海军分区警备第1、第16团,海防第2团和新建炮兵营编成。1952年5月,步兵第99师改编为建筑工程第5师,拨归华东军政委员会建筑工业部建制领导。1953年9月,整师由上海开赴东北长春,参加一汽建设。1955年5月,撤消该师番号,全部实行企业化。


步兵第100师——1949年2月,江淮军区第34旅101团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32师394团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100师,下辖第298、299团,师长孙名泉,政治委员王学武。师部由起义的国民党军77军132师师部和部分77军军部人员组成。国民党军第132师是国民党军西北军系统的老部队,起源于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正式开始,132师官兵奋起抵抗,师长赵登禹阵亡,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退守保定后该师编入第77军,参加了津浦路北段沿线阻击作战、平汉路北段沿线阻击作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岳会议后整军,132师编制为3个步兵团。在以后的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战役中均表现出色,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132师改编为整编第77师132旅,下辖第394团和第395团,官兵6500人,担任徐州东北韩庄、贾汪地区守备任务。1948年8月,132旅恢复师的编制。淮海战役初期,毅然参加第3绥靖区的“11?8”起义,有力推动了淮海战役的顺利发展。34军100师成立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整训,整体面貌焕然一新。1949年4月参加渡江作战,南京解放后,100师随军担负该市警备任务。1949年8月,华东军区后备兵团第2师第7团调归该师为第300团,同时整师调归凇沪警备司令部建制,担任第3警备区(嵩山、卢湾、徐汇、长宁、龙华等地)的警备任务。1950年6月,100师师部与淞沪警备司令部高射炮指挥所合并改编为上海城防高炮第3师,其所属部队拨归空军等单位。1951年1月,以高炮第3师机关及直属队和华东高炮第12团为基础,补充其他单位和部队组建炮兵第63师。原高炮第3师机关及直属队为炮兵第63师机关及直属队。1951年3月该师入朝参战,回国后转战东南沿海,参加了援越抗美,累计大小战斗近千次,击落击伤敌机1600余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是我军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防空劲旅。1985年整编为第54集团军高炮旅,跨入新世纪改装为防空旅,现驻守在河南荥阳。299团在1950年6月于南京组建空军第4混成旅轰炸第12团,后发展为空军航空兵第36师。该师曾出色完成我国第一次空投原子弹试验和第一次空投氢弹试验任务,现在是空军重点建设部队,也是空军仅剩的三大轰炸机师之一。300团于1952年4月改编为南京市公安总队第2团,1955年7月,该团调归江苏军区,改为内卫第36团。

该师部分主官:孙名泉(起义将领,民革浙江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委)、王学武少将(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0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4旅改编重建步兵第100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4旅1949年4月由胶东军区在即墨组建,又称青岛警备旅,旅部由胶东军区抽调干部组成,下辖警备第10、11、12团和炮兵团,分别由南海军分区第1团、即东独立团、即西独立团改称和由军区炮兵营扩编。警备4旅参加过解放青岛的战役。1952年4月,第100师师部上调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同年8月1日以师直、炮兵团及步兵第97、第98、第99、第101师所属各炮兵团合编为华东军区炮兵第12师;该师原辖之第298、299、300团归山东军区建制领导,以后这3个团发展为3个守备师。1955年5月,炮兵12师带炮兵第4、11、22、24团和火箭炮兵第204团归济南军区建制。1982年12月,炮兵12师奉命归陆军第67军领导指挥。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随济南军区第67军赴滇轮战。回鲁后撤消番号和建制,大部整编为陆军第67集团军炮兵旅,一部改为济宁陆军预备役炮兵师。298团于1955年4月,整编为连云港要塞区,后沿革为连云港守备区、济南军区守备18旅、守备18师、守备1师、南京军区守备3师,1985年9月与连云港军分区合编,现为连云港警备区。299团于1956年1月,调归连云港守备区建制领导。1956年12月,分出改编为济南军区守备第26旅。后沿革为济南军区守备26师、守备2师,1976年10月,撤消番号和建制。300团于1954年10月进驻海阳,1956年5月,扩编为济南军区守备第20旅,1959年3月,改称济南军区守备第20师。1969年1月与内长山要塞区蓬莱守备区互调番号和防务。1981年1月,蓬莱守备区改番号为守备6师,1985年整编时,撤消该师番号和建制。

步兵第101师——1949年2月,江淮军区独立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第101师,下辖第301、302、303团,师长叶道友,政治委员杨汉林。301团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32师395团。该师前身是1947年1月,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第77团、81团和纵队骑兵团两个大队及部分地方武装组成的淮北挺进支队(又称淮北支队),归华东军区建制,是重建淮北根据地的主要依靠力量。1947年5月,蒋坝战斗中,77团1营2连被敌包围,激战一天,战士们英勇顽强,奋力突围。后支队在1948年1月授予该连“石工连”荣誉称号,1964年9月,福州军区改“石工连”为“石工堤连”,赞誉该连的战斗精神向洪泽湖石工堤一样坚强。1948年3月28日,淮北支队改为淮北军区独立旅,1948年5月29日又改称江淮军区独立旅。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警备南京。1949年10月,101师调归福建第10兵团,1950年1月,该师师部改编充实为到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所属部队调归第28、29军,用以重建在金门战斗中损失掉的3个步兵团,101师3个团分别组建84师251团、82师244团、85师253团。

该师部分主官:叶道友少将(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杨汉林少将(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江苏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1师,1950年11月华东军区警备5旅改编为步兵第101师,师长张吉厚,政治委员张加洛。该师归山东军区建制。1952年5月15日,101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3师,拨归山东省政府农业厅建制领导。1953年1月,农业建设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工程第10师,拨归志愿军铁路指挥局建制。 1953年11月回国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0师,1984年1月1日,铁10师奉中央军委命令,随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为铁道部第20工程局。现为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

该师部分主官:张吉厚少将(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张加洛少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步兵第102师——1949年2月,江淮军区第34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第102师,下辖第304、305、306团,师长李木生,政治委员廖成美。304团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32师396团。该师前身是1944年12月以淮南津浦路西军分区第18团为基础重建新四军第6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4旅,1948年2月改称淮南军区第34旅,1948年5月29日改称江淮军区第34旅。该旅前身是一支新四军老部队,长期战斗在淮南路西地区,是恢复淮南解放区的主要依靠力量,为重建淮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参加了攻打铜城、伏击天长增援之敌、长山头遭遇战等战斗及淮海、渡江等大战役。1949年4月起担负警备南京任务,7月归南京警备司令部建制领导。1949年11月,102师师部调归华东特纵,1950年1月改编为炮兵第3师师部,原102师所辖部队于1950年调归华东空军、特纵及公安第13师。炮兵第3师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长期战斗在台海前线,参加过炮击金门作战。1985年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炮兵旅。

该师部分主官:李木生少将(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廖成美少将(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2师,1950年10月11日华东警备9旅改称102师,1952年5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4师,1955年11月该师撤消。


步兵第103师——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155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3师。1949年2月由鲁中南纵队47师与103师合编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第103师,下辖第307、308、309团,师长于怀安,政治委员彭胜标。该师前身是1948年7月由鲁南军区特务团、警备19团、鲁中警备5团组建的鲁中南纵队47师,1950年2月26日师直改为浙江第六军分区(台州军分区),1951年2月5日撤消103师番号,改编为浙江第3军分区(衢州军分区)。1955年2月,军分区机关移驻建德梅城,改称建德军分区。1959年1月27日,建德军分区奉命撤销。所属307团含有著名的铁道游击队成分,后改编为105师315团、公安17师51团、守备17旅51团、守备84团、守备28团等。308团调入22军新组建的66师为198团。309团(欠第2营)于1950年4月划归浙江军区防空处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于怀安(起义将领,绍兴市政治协会议副主席)、彭胜标少将(安徽省军区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3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3师,以浙江军区第5(温州军分区)军分区和原35军103师(兼衢州军分区)抽组,师长夏云飞(兼),政委李培南(兼),所属307、308、309团分别由浙江军区警备第5团、原103师309团第2营扩编、浙江军区警备团第1、3营组建,该师兼温州军分区。1952年6月103师番号撤消。307团归温州军分区建制,308团撤消,309团归台州军分区建制。


步兵第104师——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161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4师。1949年2月由鲁中南纵队46师与104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第104师,下辖第310、311、312团,师长方明胜,政治委员严政。该师前身是1948年7月由鲁中警备1、2、4团组建的鲁中南纵队46师,1950年1月16日104师兼任浙江军区绍兴军分区。1951年2月5日撤消104师番号,104师改编为浙江第10军分区(绍兴军分区)。1952年6月,绍兴军分区番号撤销,其机关改编为浙江省公安总队部。所属310团、311团分别改为重新组建的105师313团、314团,312团调入22军新组建的66师为196团。

该师部分主官:方明胜少将(浙江军区副参谋长)、严政少将(武汉军区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4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4师,以浙江军区第6(台州军分区)军分区抽组,师长黄欣(兼),政治委员余纪一(兼),可以看出,这个新104师师部实际上就是第一个105师师部。所属310、311、312团依次由浙江军区警备第6团、6分区地方武装、浙江军区警备第7团改称或组建。1952年5月104师改编为建筑工程第6师,各团改称第16、17、18团。


步兵第105师——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独立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5师。1949年2月全军整编时不变,下辖第313、314、315团,师长何志斌,政治委员顾复生(3月为宋献章)。1950年3月第105师与第六(台州)军分区合并为第六军分区,撤消105师番号,师部沿革为台州军分区机关。所属313团划给22军64师为192团,315团改编为浙江军区警备团,314团于1951年2月调入22军新组建的66师为197团。

该师部分主官:何志斌(起义将领,民革浙江省委主委)、顾复生(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宋献章少将(东海舰队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5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5师,以浙江军区所属原35军103师、104师(兼绍兴军分区)抽组。师长兼政委方明胜,所属313、314、315团依次由原104师310团、311团、原103师307团改称。1952年5月改为公安第17师,各团依次改为第49、50、51团,隶属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1955年7月。公安第17师划归浙江军区建制,驻守洞头岛,改编为洞头岛守备师(公安第17师番号仍保留)。1957年1月,公安第17师改编为守备第17旅,公安第17师番号撤销。1958年1月,守备第17旅旅部与温州军分区机关合并为温州军分区机关,守备第17旅番号撤销。 1975年3月温州军分区机关调往江苏改为陆军第74师新师部,1976年5月撤消番号和建制。


步兵第106师——1950年2月,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第111军258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106师,下辖第316、317、318团,师长赵晓峰,政治委员张乃更。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以106师为基础,与37军111师合编,并补充进36军骑兵旅一个团。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06师,入朝执行修建院里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12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6师番号。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06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1师,拨归中央财委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赵晓峰(起义将领,山西省政协常委)、张乃更少将(总参防化学部部长)。


步兵第107师——1950年2月,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第111军320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107师,下辖第319、320、321团,师长马逢辰,政治委员杨安平。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以107师为基础,与36军骑兵旅(欠1个团)合编。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07师,入朝执行修建泰川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12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7师番号。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07师和110师合编为新107师,为重装师,下辖步兵第319、329、330团,并以320团改编为师战车团(不久调出,后发展为13集团军装甲旅)。1952年12月,23兵团改为第69军,该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107师,下辖第319、320、321团、坦克自行火炮312团(原186师战车团)、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586团番号)。1958年,坦克自行火炮312团因在技术训练上成绩突出,被军委装甲兵认定为“全能全优团”,授予“装甲兵的一颗卫星”锦旗,国防部也给该团记集体一等功。1968年9月,坦克自行火炮312团调归坦克7师建制。1969年12月全军统一序列番号,107师改称陆军第69军第207师,下辖第619、620、621团、炮兵团。该师619团1营2连以文化工作活跃而享誉全军,以“兵演兵”、“兵唱兵”而闻名祖国大江南北,1983年被北京军区授予“文化工作先进连”荣誉称号,为军区著名英模连队之一。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65集团军步兵第207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缩编为步兵第207旅,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该旅被撤消番号和建制。207旅1营2连(“文化工作先进连”)调入193师579团,与1营2连(长城中队)合编为新2连。

该师部分主官:马逢辰(起义将领,河北省畜牧局副局长、省政协委员)、杨安平(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

步兵第108师——1950年2月,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第111军310师和独立3旅两个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108师,下辖第322、323、324团,师长张副元,政治委员王志武。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108师改为空架子师,留守后方负责接收管理留后编余人员。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08师与111师及兵团龙华留守处合并为兵直学习团,撤消了108师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张副元(起义将领,1952年3月在河北定县因被诬贪污愤而自杀)、王志武大校(山西省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09师——1950年2月,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独立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09师,下辖第325、326、327团,师长温汉民,政治委员曾威。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以109师为基础,与37军骑兵旅合编。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09师,入朝执行修建泰川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12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9师番号。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09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2师,拨归中央财委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温汉民(起义将领,包头市政协常委)、曾威少将(天津警备区政委)。


步兵第110师——1950年2月,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32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10师,下辖第328、329、330团,师长王崇仁,政治委员尚英。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为入朝参战做准备,以110师为基础,与23兵团直属骑兵第4师合编。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0师,入朝执行修建南市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12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0师番号,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整编,110师和107师合编为新107师,为重装师。其后发展见步兵第107师。

该师部分主官:王崇仁(起义将领,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尚英(华北军区兵站部副政委)。


步兵第111师——1950年2月,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319师和保安2旅及保安第5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11师,师长张朴,政治委员李登嵩。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111师部队编入106师,111师改为空架子师,留守后方。1952年2月,回国的23兵团再次整编,111师与108师及兵团龙华留守处合并为兵直学习团,撤消了111师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张朴(起义将领,1950年11月因涉嫌叛变被处决)、李登嵩(六机部政治部副主任)。


步兵第112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2师,下辖第334、335、336团,师长江拥辉,政治委员黄玉昆。1939年11月,以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成立,同年10月改编为115师教导第5旅,同年12月下旬南下支援新四军。1941年1月25日改称新四军独立旅,1942年10月北上归建恢复教5旅番号。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第1师,赴东北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2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3年7月回国驻防东北地区,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2师番号,随38军担负志愿军总预备队任务。1951年7月,112师炮兵团在朝鲜战场组建成立(后使用炮兵392团番号)。1953年9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17团。1967年2月,112师随38军从吉林移防河北。1969年3月,112师改编为摩托化师,下辖第334、335、336团、炮兵团(原炮兵392团)、坦克团(原坦克自行火炮317团)、高炮团(以原师高炮营为基础扩编)。1984年4月,112师改编为机械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2师。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112师撤消步兵336团,师坦克团改称装甲团。现辖第334团(红军团)、335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该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多次参加国庆阅兵,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所在排就在该师。部队前身有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红军第5军一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开辟了山东滨海根据地。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转战13个省、市,平津战役中334团6连活捉敌酋陈长捷。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高度评价该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及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335团参加的松骨峰战斗壮烈至极,著名作家魏巍以该团3连在该战斗中的事迹为主,写成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1974年11月至1983年10月,112师奉命执行迎外任务。

该师部分主官:江拥辉少将(福州军区司令员)、黄玉昆少将(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大易少将(辽宁省军区司令员)、冯兆举中将(65集团军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陈培民中将(北京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13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3师,下辖第337、338、339团,师长贺东生,政治委员王树君。该师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英雄之师,337团前身是1937年11月由八路军685团、686团的部分干部和686团的两个连队为骨干组建的343旅补充团,其“红3连”、“钢8连”可追溯至平江起义红5军13师特务连。338团前身是1932年11月重建的红25军74师221团,历经演变,抗战爆发时改为八路军688团第1营。339团前身是由1940年11月起义的国民党东北军57军667团一部以统战面貌改编而成的57军独立团。113师前身各部队在抗战胜利时组建为八路军山东解放军第2师。1945年10月,山东2师挺进东北,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直属主力部队。1946年初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2旅,划给东满军区建制,4月恢复2师番号仍归东总直属。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8军前身)成立,2师归其建制。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纵队第2师。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3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8月,113师炮兵团在朝鲜战场组建成立(后使用炮兵393团番号)。1953年7月回国驻防东北地区,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3师番号,随38军担负志愿军总预备队任务。1953年9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18团。1967年2月,113师随38军从吉林移防河北。1969年3月,113师改编为摩托化师,下辖第337、338、339团、炮兵团(原炮兵393团)、坦克团(原坦克自行火炮318团)、高炮团(以原师高炮营为基础扩编)。1984年4月,113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113师撤消步兵339团,师坦克团改称装甲团。跨入新世纪,该师改装为我军第二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为全军重点建设部队,现辖第337团、338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113师是我军核心老部队,主力王牌师,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产生过数百名高级将领和省部级干部以及众多闻名全国全军的英模单位和个人。在解放战争中,这个师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拉新反击战、三下江南、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湘西战役、广西战役等大小战役战斗百余次,长驱2万里,从东北一直打到桂中,歼敌5万余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评价该师“富有朝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113师以14小时行进72.5公里的速度,胜利完成穿插三所里任务,一举扭转战局。随后在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中,该师死死卡住美第9军退路,并击退了美骑1师和英29旅向北增援接应,使南北敌军相距仅1公里,可望而不可及。彭德怀司令员在给该军的嘉奖电最后亲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38军被称为“万岁军”,113师被誉为“飞虎师”,在全军美名传扬,成为闻名世界的王牌劲旅。113师穿插三所里、抢占龙源里的突出战例被评为世界战史的典范,后被拍成电影《飞虎》。该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17000余人。1968年8月,113师卫生科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卫生科”荣誉称号。1990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113师338团题词:“继承红军传统,永葆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飞虎师”雄风不减,出色完成军政训练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创立了新的功绩。他们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所驻城市被多次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8年8月,该师338团圆满完成了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字模表演任务,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2009年10月1日,由338团组成国庆阅兵地面装备第10方队(07式履带自行榴弹炮方队),在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以一流标准完成了“飞虎师”建国60年来第一次参加阅兵的光荣任务。

该师部分主官:贺东生少将(广东省军区司令员)、王树君(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副部长)、刘海清大校(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朱月华(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宗顺留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李少军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吴润忠中将(成都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14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4师,下辖第340、341、342团,师长刘贤权,政治委员方国南。该师前身为1942年8月2日在山东的东北军起义部队新111师,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为第1支队,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1946年1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旅,同年8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3师,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转战大半个中国,在解放战争中共歼敌36576人。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评价该师:“作战基础好,擅长防御作战,有较强的战斗力”。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4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共歼敌14635人。1953年7月回国驻防东北地区,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4师番号,随38军担负志愿军总预备队任务。1951年7月,114师炮兵团在朝鲜战场组建成立(后使用炮兵394团番号)。1953年9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19团。1967年2月,114师随38军从吉林移防河北。1969年3月,114师改编为摩托化师,下辖第340、341、342团、炮兵团(原炮兵394团)、坦克团(原坦克自行火炮319团)、高炮团(以原师高炮营为基础扩编)。1984年4月114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4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原84师252团转隶该师(1989年8月撤消252团番号)。1996年10月,114师移交给武警部队,改为武警机动师,下辖武警第340、341、342、703(原炮兵团)、704团(原高炮团),撤消师坦克团。

该师部分主官:刘贤权少将(铁道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方国南少将(湖南省军区副政委)、李连秀中将(武警部队司令员)、寇宪祥中将(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马炳泰中将(沈阳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15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下辖第343、344、345团,师长胡继成,政委李世安。该师前身19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1940年4月改编为第2纵队新编第2旅,1940年6月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2旅,同年7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2支队,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1942年11月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为开辟盐阜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评价该师:“装备比山东部队好,历史基础较老,战斗积极性好,执行命令坚决,战斗作风勇猛”。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5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1年8月,师炮兵团组建(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95团番号)。1953年4月,115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5师番号。1953年7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0团(1968年9月改为沈阳军区独立坦克团)。1955年11月,115师参加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1962年曾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后为全军战备值班部队。1984年4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增编师坦克团、高炮团。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5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115师撤消344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09年,115师参加了“跨越—2009”演习。现辖第343团(红军团)、345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该师部分主官:胡继成少将(成都军区副政委)、李世安少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委)、王扶之少将(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孙大发上将(总后勤部政委)。


步兵第116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下辖第346、347、348团,师长吴国璋,政治委员石瑛。116师是一支具有“红军血脉”的老部队,其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12月组成的西北红26军。1935年9月,红26军部队编为红15军团第78师,为巩固陕甘宁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爆发后,该部编入八路军第115师344旅。1940年2月,344旅旅部升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纵队部(后沿革为解放军39军军部),另由下属的687团、689团机关各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344旅新旅部。1940年6月,黄克诚率2纵主力南下支援华中新四军,与彭雪枫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344旅编为该纵队第4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4旅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1941年9月因在反顽斗争中损失严重,奉命与新四军第3师第9旅对调建制,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同年10月兼淮海军区(后称军分区),成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中流砥柱。该旅抗战中作战1560余次,歼敌2万余人。1945年10月,10旅随新四军3师挺进东北,先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1946年9月改编为第2纵队第5师。1950年10月,116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6师入朝参战。1951年8月,师炮兵团组建(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96团番号)。1953年4月,116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6师番号。1953年7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1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3师建制)。1961年1月,116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陆军第39军坦克团(即原步兵第116师坦克自行火炮321团、坦克第3师第11团)改为步兵第116师坦克团,同时增编师高炮团。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116师撤消348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现下辖第346团、347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116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在革命战争年代,转战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和大半个朝鲜,共歼灭国内外敌人16.4万余人。解放战争中,该师攻必克,守必坚,所向披靡,先后参加了开辟西满根据地、控制中长路战略要地及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战役等。1947年3月的靠山屯战斗,受到东总和西满军区的通令嘉奖,“此种作战的积极性与机动性值得发扬与称赞”。锦州战役中,林彪连赞:“5师好部队!好作风!”5师15团战士梁士舍身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成为东北野战军著名战斗英雄。所属346团有3个红军连,基础很好,以敢打硬仗、恶仗著称,战斗积极性高,经常承担主要突击任务。347团是红军团,前身是1932年12月由陕甘红军游击队改编的红26军第2团,后发展为红26军42师、红15军团78师。抗战爆发后改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第2营和688团的第2营,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因表现突出,引起师长林彪重视,为了发扬和传承陕北红军的光荣传统,亲自建议将两营调出合编为八路军689团。该团作战经验丰富,执行任务坚决,勇猛强悍,战斗力超群,是我军顶级主力团队。348团是抗战后期组建的的团队,进步很快,战斗顽强,勇于争先。1947年3月,东总编制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兵团发展简历表”中,认为2纵5师:“在北满部队中是很有朝气的师,进步较快,战斗力坚强。”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该师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师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中,116师首战云山,重创美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打出了国威、军威。第二次战役中,116师又痛击美25师,347团迫降美24团3连(整建制黑人连),346团收复平壤,立下了殊勋。第三次战役中,第116师突破临津江,三险三奇美名扬。1962年3月116师曾紧急入闽备战,受到好评。1964年7月,国防部授予陆军第116师348团4连为“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这是我军最有名的英模连队之一,后为116师装甲团装步营1连,现为347团2营4连。1975年2月,116师参加海城地震救灾,师侦察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爱民模范连”荣誉称号。1985年整编以来,这支英雄的部队坚决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集中精力将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经受了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部队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具有多兵种的机械化部队,成为全军重点建设部队,并正向信息化迈进。

该师部分主官:吴国璋(39军副军长,在朝鲜战场牺牲)、石瑛少将(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汪洋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峰少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117师——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7师,下辖第349、350、351团,师长张竭诚,政治委员李少元。该师前身是1945年3月以新四军第3师淮海分区第2、3支队组建的新四军独立旅,部队基础有一定红军成分。八年抗战中,该师前身部队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七省,歼灭日、伪、顽军队和其他反动武装万余人。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独立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独立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评价该师:“历史较短,老骨干少,战斗作风稳,吃苦耐劳精神很好,善于防守”。在解放战争中,该师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足迹遍及14个省、市、自治区,行军转战万余公里;作战200多次,歼敌6.1万人(其中俘敌兵团司令周福成等4名中将)。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4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其中在横城战斗中117师充分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取得了战斗的重大胜利,共歼灭美2师9团两个步兵营、—个榴掸炮营和韩8师近两个团,毙伤敌850余人,俘敌2500余人,其中美军800余人,创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俘敌最多的战例,受到联司、联政的通令嘉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师共作战200余次,歼敌1.6万余。1951年8月,师炮兵团组建(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97团番号)。1953年7月,117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师番号。1953年7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1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3师建制)。1984年4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坦克5师18团改为步兵第117师坦克团,同时增编师高炮团。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7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349、350、351团、36团(原炮兵7师36团)、坦克团、炮兵团、高炮团。1989年6月,撤消步兵36团番号,349团执行特种警备团试行编制。1996年10月,117师移交武警部队,改为武警机动师,下辖武警第349、350、351、700团。原师坦克团撤消。

该师部分主官:张竭诚少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李少元少将(沈阳军区副政委)、徐惠滋上将(副总参谋长)。


步兵第118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下辖第352、353、354团,师长邓岳,政治委员李伯秋。该师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历史不算老,但成长迅速,其最早前身是1937年底至1938年春,山东省委发动的长山县黑铁山起义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后改称第3支队)、泰安县徂徕山起义的第4支队、潍县蔡家栏子起义的第7支队和寿光县牛头镇起义的第8支队的主力,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2团。1945年8月,山东鲁中军区第1、2团和部分地方基干武装组成山东解放军第3师。1946年1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7旅。同年7月,7旅改为7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8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8师番号。1951年6月,118师组建师属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使用炮兵398团番号)。1953年10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3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5师建制,后为坦克17团)。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1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第352、353、354团、炮兵团、坦克团(坦克5师17团转隶)、高炮团。1998年该师参加松花江抗洪后,缩编为步兵第118旅,现为全军重点建设部队。

118师一贯听党指挥,不畏艰险,能征善战,作风朴实、工作扎实,善于突击攻坚。352团为军、师的第一主力团,曾被辽东军区授予“铁拳”称号。353团战斗力也很强,获得过“突飞猛进”奖旗,该团前身八路军鲁中2团首先将爆破技术运用于攻坚作战,创造出“爆破、火力、突击”紧密结合的攻坚战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攻坚作战的能力,迅速在山东部队推广。解放战争中,118师参加了保卫辽阳、两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广西、解放海南岛等战役,从长白山一直打到海南岛,途经十省,行程万里,参加战役战斗数百次,歼灭国民党军7万余人。东北战场上,7师20团首创诉苦教育,1947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和批转了该纵队开展诉苦教育的经验报告,由此在全军掀起了以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有力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1947年10月,7师奇袭威远堡,打出“暴风雨部队”美称。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第7师20团以顽强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尔后第19团和第8师23团首先突破锦州城墙。辽西会战,21团与19团捣毁廖耀湘兵团前进指挥所及所属3个军军部。平津战役后118师参加了解放北平的入城仪式。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第一批偷渡海南岛的是118师352团1营,第118师是解放海口的主力部队,第352团1营被授予“渡海先锋营”荣誉称号。1947年3月19日,“东总”编制“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兵团发展简历表”中,对3纵7师“战斗力与特点”评价为:“在南满部队中最强的师,战斗力强,善攻坚、爆破和夜战,战斗作风勇猛。”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里面对40军118师(3纵7师)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师战斗力顽强,作风勇猛,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朝鲜战场上,1950年10月25日,118师在两水洞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枪。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118师先后参加了1953年哈尔滨防汛筑堤、1963年天津抗洪、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1987年扑灭大兴安岭特大山火、1994年锦州抗洪和1998年松嫩抗洪抢险等,均圆满完成任务。1989年2月,118师侦察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2000年6月,沈阳军区在该旅召开了“军区研究加强旅的建设现场会议”,把该部树为军区部队旅建设的样板。因成绩出色,该旅又先后被总部评为基层建设标兵旅和2007年度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该师部分主官:邓岳少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李伯秋少将(沈阳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19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9师,下辖第355、356、357团,师长宁贤文,政治委员刘光涛。该师前身是以冀东暴动队伍组建的八路军第4纵队苏陈支队,1939年12月扩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2团,1944年7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第12团,是首批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12团9月在沈阳以南奉吉堡机场缴获驻扎此的日本航空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训练飞行大队全部飞机和设备,9月底在凤凰城小塔子沟接受大队长林弥一郎和航空大队的投降,10月下旬将500余名空、地勤人员及46架飞机移交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为我空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9月下旬扩编为冀热辽16军分区第21旅,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8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参加了保卫辽阳、两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衡宝、广西、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共歼敌4.8万余人。衡宝战役中119师与兄弟部队全歼桂系钢七军,其表现仅次于45军135师。解放海南岛战役中,119师解放了三亚和榆林。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9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在朝期间,歼敌13819人。1951年8月,119师组建师属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使用炮兵399团番号)。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9师番号。1953年10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4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5师建制)。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19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2年10月,119师从辽西朝阳移防内蒙古赤峰,被军区司令员王克称为“塞外精兵”。1996年10月,355团转隶120师,移交给武警部队。1998年9月,119师改编为摩托化步兵第119旅。1999年9月,沈阳军区授予119旅2营4连为“塞外硬四连”荣誉称号。

该师部分主官:宁贤文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刘光涛少将(沈阳军区副政委)、徐国夫少将(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120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20师,下辖第358、359、360团,师长郑大林,政治委员李改。该师前身是于1946年1月由山东军区警3旅及冀热辽第16军分区23旅合编而成的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旅,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评价该师:“原系山东地方武装的基础,作战力弱,入东北后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经验”。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辽阳、三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广西、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其中辽沈战役中27团1营摧毁范汉杰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6兵团指挥部,广西战役120师强行军追击21昼夜全歼敌125军,创造一个师歼敌一个军的光辉范例。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0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7时许,120师360团1营在云山阻击南朝鲜第1师,与118师两水洞遭遇战一同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使10月25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1951年6月,120师组建师属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使用炮兵400团番号)。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20师番号。1953年10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5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5师建制)。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20师紧急开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第360团1连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连”荣誉称号。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2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4年,358团改建为沈阳军区特种大队。1996年10月,120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20师,下辖武警第355(119师转隶)、359、360、701团。

该师部分主官:郑大林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李改少将(海军学院政治委员)、刘振华上将(北京军区政委)、张海棠少将(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黄德懋大校(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平中将(武警部队司令员)。
来自:凛凛犹在 > 
献花(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