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治
  • 中文這樣寫

    晚清名臣曾國藩<擬選聰穎子弟出洋習藝疏>,向朝廷陳情,講述選派兒童出洋學習的建議,政策、原由、法律規限,再講人材、經費、執行部門,論述仔細,鋪排有序,結構嚴謹而完整。因洋務逼在眉睫,表述極之清晰,一字不多,是學習樸實公文之上佳範文。今日重讀,可見古大臣之風。

    閱讀更多»from 中文這樣寫
  • 有粵白,無粵文

    圖: Getty Images圖: Getty Images
    世上只有中文(也可稱華文、漢文、唐文),而無粵文。總合北方話、貫通中文章法而成的白話文,不叫做北方白話文,更不叫做北文,而叫做白話文或現代中文。民國之前,未提升白話文的地位之前,《水滸傳》、《三言兩怕》這些小說,叫白話小說。

    閱讀更多»from 有粵白,無粵文

  • 圖片:經濟日報圖片:經濟日報

    日前與網友談話,深入探討香港的教育問題,就是香港現代的公立教育(公費教育)已經失效,而促成香港教育失效的,是一群美國學院培育左翼學者和學官,錯誤將美國的教育方法引入香港。

    現代公立教育是用中央集權的方法,向低下層灌輸一套令他們在社會階級爬升,可以成為低級中產的知識和技藝。在工業化的初期,這是發揮效力的,令好多低下層的子弟爬上中產階級。這是學以致用的美好年代,也是戰後香港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金融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盛行,低級中產的職位被移到勞動力低廉的地方,例如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甚至印度),香港的學生學非所用,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為了避免學生的挫折感,香港的公費教育不再培養專業學科知識,於是引入美式的左翼平權思想、多元選擇、多元智能培養、去民族中心的知識、去本土化的知識、學校將專門學科(如歷史、文學、地理、經濟及公共事務等)統合為綜合學科(如通識科)、著重學生為本、個人學習歷程等,教育失去了專業學科(discipline)的訓練,學生學無所用,懂得搜索知識而不懂得判斷,基礎知識記憶不足,多數成了個了無知識的廢人,只是懂得資料輸入、聽從機器指令的工作。這些新教育方法,其實是新自由主義資本家毒害低下層的工具。權貴子弟入讀的學校,多數是採用傳統教育方法的。

    在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紀初的關鍵時刻,香港的左翼學者自以為推動社會進步拆解所謂傳統與霸權,實質上幫忙了新自由主義的資本家,瓦解文化風俗和學科知識。左翼成為謀害低下層子弟的幫兇,這是令香港左翼最為難堪的事情。

    閱讀更多»from 香港教育三大階段:學以致用、學非所用、學無所用
  • 中文句型的常態與變異

    圖: Getty Images圖: Getty Images
    先秦文章在漢代定型,故此漢代整理出來的古文,容易學到古文章法。秦漢文章質樸無華,並無唐宋文章之工巧。韓愈《答李翊書》嘗言「學之二十餘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韓愈說自己讀古書的目的,「愈之所志於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

    閱讀更多»from 中文句型的常態與變異
  • 入門學法,出山破格

    圖: Getty Images圖: Getty Images
    現代漢語的教學,是要訓練學生套入句式,特別是那些冗長的複合句型,是…的;真的…了、因為…所以、與其…不如、不是…就是之類。然而,中文的句型格式,真是這樣的嗎?

    閱讀更多»from 入門學法,出山破格
  • 從古文學起,再到白話

    圖:Getty Images圖:Getty Images
    民國初年的小孩,中文課本用白話,也用文言。白話是優雅白話,文言是淺白文言,兩相調和,就是優美而靈動的中文。香港學習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課文仍沿襲民國的課本風格,文白參半。可惜到了八十年代末,白話中文教學大行其道;二〇〇〇年之後,更採取中共的現代漢語概念,學校也多選用普通話教中文,於是釀成香港年輕一代的中文大災難。

    閱讀更多»from 從古文學起,再到白話
  • 荒唐的現代漢語教學

    圖: Getty Images圖: Getty Images
    中國大陸用的現代漢語,不是現代中文,這個概念一直困擾香港的教育界。現代漢語是當代語言學的概念,來自當下的語言表現;中文(或漢文、華文)是文獻傳承的概念,來自傳統的語言應用。大陸教育當局主張的現代漢語,是指書寫的白話文及口講的普通話,學生可以割斷古代傳承,由現代白話學起。香港教育當局近年在中文教學概念裡,也認為可以孤立地學好白話文,不必讀古文範本及背誦舊詩詞,普通話更是在幼兒園開始教,然而,近年教出來的學生,語文水準如何呢?

    閱讀更多»from 荒唐的現代漢語教學
  • 無歷史的拼音民族

    香港人好快變成無歷史的拼音民族。在人類學的研究中,常將部落民族定義為有神話而無歷史的民族(people with myth but no history),有語言而無文字的民族(people with language but no written script)。中共統治中國,做到的兩件事,就是剷除中國的歷史和文字。剷除幾千年歷史之後,代之以一九四九年的新中國建國神話——毛澤東時期是工農兵祖國,鄧小平時期是富人的祖國、GDP恆常增長的祖國。剷除正體漢楷之後,代之以政府武斷製作和強制執行的簡體字,並且推廣普通話,以漢語拼音文字為最終目標。

    閱讀更多»from 無歷史的拼音民族
  • 哀哉特區國史課本

    圖: Getty Images圖: Getty Images

    中學的網友在網絡傳閱一篇中三的國史教本,並剪影了該書「對邊疆民族政策的影響」一段,奇文共賞:

    「清代征服了邊疆各民族,並加強了中央政府的管轄,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的版圖,亦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不過,清代的多民族分化及愚民政策,亦妨礙了邊疆民族經濟文化的進步,而且使各族之間產生隔閡,削弱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融合,有些邊疆民族如外蒙和西藏,甚至產生離心的傾向。」(《新理念中國歷史》,中三 (第三版) 。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12初版、2013重印,頁227)。

    閱讀更多»from 哀哉特區國史課本
  • 科學主義的遺害

    圖: Getty Images圖: Getty Images
    科學是用經驗方法觀察、用系統方法描述及分析,試圖找出事物的因果關係,用最簡單的方法陳述出來,並加以驗證。

    閱讀更多»from 科學主義的遺害

專欄作者

  • 陳雲, 專欄作家

    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搜尋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