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期刊检索
 
 
发动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周小舟

                                        麻星甫
     周小舟,原名怀求,1912年11月11日诞生于湖南湘潭县黄荆坪乡独龙桥村。1931年秋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他向往光明,探求拯救国家的道路,到北平后感觉思想新潮的涌动。然而刚刚如饥似渴地吸取新知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好河山沦于敌手,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北平的青年学生请愿罢课,要求政府出兵抗日。周小舟臂带黑纱,走上街头讲演,满腔怒火声讨侵略者的罪行,呼吁全国民众武装起来,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北平青年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愤怒不已,一批批学生要求赴南京请愿。但当局不准,火车停运,周小舟与同学们在火车站卧轨五日,始才放行。在南京与各地学生汇集成抗日洪流,涌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遭到蒋介石拒见。军警包围学生的驻地,夜幕中两个军警挟持一个学生扔上汽车和火车,武装押回北平。此事使周小舟看到了爱国运动的威力。
    从此,他开始研究社会科学。他搜寻到的社会科学书籍有四五十种,如《国家与革命》、《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及介绍苏联的书籍,经常认真阅读到深夜,并与同窗好友讨论切磋。同时,他也热衷聆听王慎明、侯外庐、马哲民、黄松龄、陈启修等进步教授的课程和讲演,思想逐渐明晰:要救中国,必须寻找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后,日本侵略者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华北门户大开,日寇直逼天津。但国民党不准言抗日,不准组织抗日团体,镇压抗日救亡运动日甚一日,冤狱遍布国内,并加派宪兵三团到北平,大肆摧毁中共地下组织和抗日团体,爱国人士和共产党人惨遭捕杀,北平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周小舟寻找中共党组织更加艰难了,他曾与在武汉、上海的同学联系,亦未找到;曾想搞个进步组织团结爱国青年,进行爱国活动并做些革命理论的研讨,一旦找到中共组织即弃船登岸,后来他改名“小舟”即为此意。
    周小舟于1935年4月参加中共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该会曾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与《抗日宣言》,签名者达30多万人。同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北平武装自卫会(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简称,下同)宣传部长,并主编《抗日新闻》,负责在大学建立武装自卫会,开展抗日活动。由他发展和联系的有:北京大学的俞启威(黄敬);清华大学的姚克广(姚依林)、吴承明、蒋南翔;北平师范大学的敖白枫(高锦明)、武尚仁;燕京大学的陈絜;北平大学医学院的田际华(唐诃);朝阳学院的魏震等等,其中有的经他介绍入党。该组织在20多所学校建立了分会,会员有500多名,成为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
    是年6月,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又签订《何梅协定》,日军逼近平津,爱国学生愤慨异常,为了广泛地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就要争取合法化。这年夏季阴雨连绵,黄河泛滥,灾民1500多万,到处乞讨,流离失所。北平武装自卫会在西山开会,周小舟、彭涛(彭定乾)、黄敬、郭桂英(郭明秋)等在会上议定成立北平各校水灾赈济会,以便进行公开活动,取得当局的承认。继而,各校学生纷纷走到大街小巷、店铺、住户及公共场所,募集了一批衣物和捐款,派出代表到山东济宁地区发放和慰问,受到民众的赞扬。该会的建立和活动为北平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的基础。
    此时的中共北平工委成员王健(书记)、杨子英、朱子贞(先后为组织委员)、彭涛(宣传委员)对发动公开合法的抗日民主活动意见相左,王、朱坚持主张对国民党只能是武装暴动,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而彭、杨和时任北平武装自卫会党团书记的周小舟、北平左翼文化总同盟及左联党团书记的谷景生(谷峰)等看到了《共产国际通讯》以及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了解到党的团结抗日,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张,开展抗日民主运动正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呼声,而反对王健、朱子贞的主张。于是他们给中共河北省委(也即中共北方局)写信申述他们的主张和策略,王健拒绝转呈省委。周、谷、彭坚信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继续开展活动,在国民党第四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组织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向该会发出《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呼吁开放抗日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谴责当局对日妥协,对内镇压政策。
    11月的北平已是国无宁日。日寇经常在良乡、长辛店、南苑、丰台等近郊地区进行军事演习,隆隆的炮声远闻40里,装甲车坦克在北平大街上横冲直撞,日军飞机低空盘旋,耀武扬威,华北之大已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在此危机关头,周小舟、谷景生、彭涛等更加深入细致地进行发动工作。利用同乡会、读书会、时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大中学校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唤起青年学生救国救民的责任感,并因势利导,推动各校水灾赈济会转变成北平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作为进行抗日活动的公开组织,彭涛、周小舟、谷景生为党团成员,彭涛为书记。为便于掩护和公开活动,学联推选女一中为总务(即主席),先后由杨彤、郭明秋担任。学联发表抗日救亡宣言,反对出卖华北,呼吁广大民众联合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但是,时任中共北平工委的负责人王健、朱子贞反对搞合法斗争,利用他们的地位打击彭涛等人,诬称他们搞非组织活动,寻找各校的关系,企图阻止酝酿中的救亡运动。周小舟、彭涛、谷景生等坚持他们的主张和活动是正确的,一方面日益紧张地进行发动工作,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寻找上级组织——河北省委,直接报告他们的主张和工作,以取得省委的支持和领导。他们曾三次致信申述。周小舟通过党员张骏一在河北省委工作的姑母转信给省委。面对日本侵略者日益猖狂的局势,发动救亡运动急如星火,谷景生、彭涛等一致推周小舟去天津向省委报告。小舟于11月20日左右到天津,省委负责人倾听他的报告,认为他们的主张、策略、口号和进行的工作是正确的,王、朱的主张和做法是错误的,决定立即撤销北平工委,成立北平临委、领导北平的工作。任命谷景生为书记,周小舟为宣传委员,彭涛为组织委员。小舟返平后传达了省委决定,他们更加积极地开展工作。
    此时,日本侵略者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欲成立“华北五省二市共同防赤委员会”,脱离中央政府。南京政府屈膝妥协,决定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11月24日,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宣布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脱离中国政府,其区域包括通县、顺义、昌平等冀东22个县。凶恶的敌人扑面而来,临委提出从反对华北为中心,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于是,12月6日,北平、天津15校学生自治会联合通电全国,云:“吾民置身危城,日受熬煎,顾瞻前途,已不能再事容忍”,要求中央政府反对“防共自治”,讨伐叛逆殷汝耕,动员全国抗战,切实解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之自由。北平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抗日情绪如一堆堆干柴,等待点燃。
    12月7、8日,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来到北平,他看到抗日救亡运动已酝酿成熟,一触即发,当即支持并和北平临委的谷、周、彭一起,于9日点燃了抗日救亡的烈火,不日,席卷全国,掀起了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潮。这一爱国运动是中国学生运动史上的一个典范,它推动了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它“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毛泽东语)
    周小舟本是中共北平临委和武装自卫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发动一二·九运动做了艰苦卓越的工作,起了独特的作用,功不可没,这是历史的真实面目,但因当时地下工作是秘密的单线联系,知者甚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遭迫害,即使有知者,也不敢言,因此他在一二·九运动时的一些工作鲜为人知。
    1935年末,党的外围组织北平自由职业者大同盟书记、中国大学进步教授吕振羽,接到国民政府铁道部科长谌小岑信函,想通过他寻找中共的组织,表达欲与中共共同抗战的意愿。周小舟负责与吕联系,并将谌的信交给李常青。不几日,李让周代表党组织通知吕:辞去中国大学的教职,去南京了解清楚国民党的意向,此举是谁主持,再决定下一步。吕到南京,在谌小岑处得知,因为日军占领东北后又步步紧逼,策划华北脱离中央政府,形势危急,宋子文让曾养甫(铁道部次长)寻找与共产党进行谈判的线索。谌与吕相识,知道吕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可能认识共产党人,希望吕予以帮助。曾养甫会见吕振羽,说明了他们的意向。
    周小舟将吕振羽了解的情况向李常青作了汇报。1936年1月,李通知他即脱离北平临委,到河北省委接受指示,尔后到南京给吕传达省委指示和要求吕留在南京和国民党接触的决定。周小舟与谌小岑数次接谈。吕振羽与曾养甫进行谈判,各自提出合作的条件,争论激烈。吕写信报告周小舟。3月,周再次到南京,传达了中共谈判的六项原则以及针对国民党提出的四项要求的对策;并通知吕振羽已被批准为共产党员,要他以后的汇报采用密写通讯,给了他密写药水等。此行,周还带去陶尚行(时任北方局书记刘少奇的化名)所写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文章,以及写在绸绢上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等人署名盖章的信件,每封信附有中共《八一宣言》,他们二人分送给宋子文、孙科、冯玉祥、曾养甫等人,并同曾养甫谈判。
    周小舟在去南京的路途中,将信件放于西服内口袋里,吕振羽对此非常惊讶,就此,小舟赋诗赠吕:
    片衫片履到都门,伫足三年悟此生;
    拟向荆卿求匕首,雨花台畔刺嬴秦。
    吕振羽和诗云:
    潜踪南渡到石城,艰危未计死和生;
    为挽狂澜联吴策,残篇断简续亡秦。
    谈判停顿时,省委要周小舟回北平,在市委组织工作,领导西区的四五个党支部。六七月间,周小舟第三次到南京与曾养甫谈判,他既表达共同抗日的诚意,而做适当让步,又对国民党的不合理要求寸步不让。
    后来,国民党寻找与中共中央的高级代表谈判而终止了南京谈判。8月,小舟最后一次赴南京,将吕振羽的谈判材料及与国民党联络的密电码带回北平。10月,周小舟奉命赴陕西保安向中央汇报。
    新中国成立后,周小舟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第一书记,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他对于“左”倾路线一直是怀疑、抵制的态度。1959年庐山会议时,被打成反党分子,“文化大革命”中,他不堪忍受批斗辱骂和毒打,以死抗争。周小舟的一生忧国忧民,铁骨铮铮,不愧为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
 
    参考文献:
    ①周小舟:《我与一二九》,载《一二九运动》,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②《谷景生与一二九运动》,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③《周小舟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④毛泽东:《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人民日报》1982年12月9日。
    ⑤谌小岑:《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谈判的片断回忆》,《文史资料》第71辑。
    ⑥吕振羽:《南京谈判始末》,载《群众论丛》1980年第3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责任编辑 徐香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