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追寻东夷族的文化足迹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09-09-24 17:32:58 )        稿件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近几年,在畅谈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过程中,东夷族创造的文明和辉煌被专家不断地提出来。专家认为,要想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必须追寻东夷族的足迹。东夷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它的魅力何在?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东夷两个字,是指东边的夷人。"夷"字,古山东话中的发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东夷作为一个名词最早见于周代,周代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由此可知,东夷族是生活在中国东部一带。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的人。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在古代,九不是实指,而是"数量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东夷族是由大大小小很多个部落组成的庞大部族和部落联盟。其中最主要的有风姓部落、姜姓部落、嬴姓部落、姚姓部落等。东夷族各部落主要以龙、蛇、 凤、鸟、太阳为图腾,以鸟形图腾居多。大量出土的鸟状陶器足以证明东夷人是一个崇尚鸟的民族。

    在东夷族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太昊伏羲氏、蚩尤、少昊、大舜等。

    在悠远漫长的时间里,这个族群留给人们的是一个模糊的背影。"东夷"曾被中原一带认为是落后、野蛮的边缘文明。

    然而,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使这种传统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人认为从距今8300年的山东淄博后李文化起,历经距今约7300年的山东济宁北辛文化、距今约6500年的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距今约5000年的山东胶州三里河文化、距今约4500年的山东章丘龙山文化、距今约3900年的山东平度岳石文化,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上世纪30年代,学者傅斯年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夷夏东西说,他认为夏在西、夷在东,夷夏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主导了中国早期历史的政治。

    专家认为,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煊赫一时的东夷文化,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相比较,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中原文化。这种说法有哪些依据呢?

    无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山东都有大量的历史遗存,用丰富而精美的地下出土向后人证明着自己漫长而辉煌的过去。

    山东沂南的一座汉代古墓,在墓中的汉画像石上,有一幅画的内容是仓颉造字。这个符号,反复在东夷族生活的山东及周边地区的考古中被发现。山东莒县大汶口墓葬出土的陶罐--6500年前的陶罐上清楚地刻着20个图像文字,其中旦、钺、斤、皇、封、酒、拍、昃是我们今人仍在使用的文字。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已经具有了文字的性质和功能,是比甲骨文还要早1500年的图像文字。

    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靠他们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发明了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那么,在近百年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哪些东夷人的创造发明呢?

    1980年,在山东长岛县的大黑山岛上,发现了比三里河遗址更早的、距今6500年的古人类遗址。这处遗址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发掘的房屋基址达96座。

    专家认为,这里代表了黄河流域最早的海洋文化。这种以海为生的原始部落在中华文明圈中并不多见,这表明了它在后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最终成为这一伟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中国最早的一批考古学者汇聚在东夷族生活过的地方--山东章丘城子崖,开始中国人自己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史前发掘,出土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黑陶。黑陶与仰韶彩陶完全不一样,虽然没有画,黢黑黢黑的,但是工艺比彩陶好,非常薄。

    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4000多年前的东夷族文化遗存,被考古学家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文化发展阶段。

    现在山东章丘的龙山镇有很多陶艺厂,出产大量黑陶工艺品,但有一种古老的工艺至今仍是工匠们难以企及的。这就是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是黑陶中的极品,也是龙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蛋壳陶的烧制成功,充分证明东夷人对烧陶温度的把握、材料的掌控和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也证明了东夷人对生活完美的追求。

    蛋壳陶的厚度最薄的地方是0.3毫米,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高20厘米左右的杯子只有49克,不到一两重,它还有一定的强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种工艺国内只有山东有。

    自1930年在山东章丘城子崖考古发掘了大量的黑陶之后,1960年在山东的莒县也发掘了大量的黑陶罐,无论是黑陶罐的形状还是刻在黑陶罐上的文字都和城子崖遗址出土的一模一样。这些古图像文字中最有名的一个字由三部分组成,上面像日,中间像云气,下面像山峰。中国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把它解释为"旦"。认为这正是早上云气承托着太阳,从山顶升起的旦明景象。这是东夷人在长期观察日出后发现了春秋二分奥秘的见证。更神奇的是,据山东莒县百姓说,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所看到的情景,在今天每年的春秋二分我们仍然能够欣赏到。所有的图画文字都与当时东夷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联系着。1960年在山东平度的东岳石村、1974年在山东胶州的三里河村又发掘出了相同的黑陶罐。通过在山东不同地方一次又一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山东境内遍地都留下了东夷人的足迹。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表明,东夷人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曙光,让它的后人引以为骄傲和自豪。东夷文明表现在文字、制陶业、农具、兵器、医术、渔业、牧业、纺织业、酿酒业等很多方面,东夷人还制造出了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

    历史的碎片被慢慢地拼合,一个远古文明的轮廓渐渐清晰,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重新向后人显现,产生于山东大地的东夷文明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中断,并且自主发展、逐步丰富。诸子百家的儒学为什么出现在东方?墨子为什么出现在东方?就是因为它是从5000多年前非常发达、非常先进的东夷文化这块土地上发源起来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从夏商周开始的中国以后的文化,尤其到秦汉以后,山东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地方文化都不能代替的。

    既然东夷族文化已经达到如此的高度,为什么会从历史上消失?东夷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复存在,但东夷族是否就真的无影无踪了呢?他们的后代在哪里?

    在山东莒县一具古东夷人遗骨边,竟然发现了一个牛角形陶号,这是在其他墓葬中没有发现过的殉葬品。专家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一位将军,这个陶号可能伴随他征战四方,赢得了无数的战功。

    东夷族在当时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了,它吹响了迈进文明的号角。东夷族与中原民族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古代,战争是争夺各种资源的重要途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炎黄同蚩尤之间的战争就是华夏部落与东夷最早的大规模的冲突。中原地区的民族和国家与东夷族始终是处在一种"时战时和"的拉锯状态。东夷也成为威胁中央王朝最大的力量。这种局面到商朝末期更加明显。伴随商朝的衰落,东夷开始大举西进入侵商朝。同时商的西面周也对商王朝虎视眈眈。为了避免被东西夹击,商王帝辛在西部部署了一部分兵力,联合一些忠于他的国家监视周,同时调集大军开始远征东夷。商王动用约3万人的军队和最庞大的象阵,最终战胜了东夷。东夷军队基本上被击溃,大部分做了俘虏。战争使得东夷部落日渐衰落。

    公元前602年莱国的灭亡让东夷族彻底消沉了,曾经主导东方大地的东夷部族,逐渐融入了华夏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作者: 龙丽玲 编辑: 杜文杰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新闻中心
考古发现
勘探发掘 考古研究
· 千年定窑将揭神秘面纱
· 北大考古队来河北联合探秘定窑
· 邯郸市南湖公园建设工地发现五座古墓
· 我省新发现61处工业遗产 京张铁路遗存上榜
· 张养浩撰文碑刻现身柏乡
保护工程
文物维修 安防工程 科技保护
· 燕赵都市报:避暑山庄将迎来新的修复周期
· 承德避暑山庄宫墙等保护修复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 保定淮军公所和清河道署盼来修缮重生
· 鸡鸣驿城墙整体加固保护工程又有新进展
· 邺城遗址保护规划出炉
学术园地
学术著作 文物春秋 诸家之言
· 专家呼吁:"抢救"老建筑同时也"抢救"历史
· 《丰宁历史文化》一书出版
· 《河北省明代长城碑刻辑录》出版
· 《守望与思考》出版发行
· 《河北文物考古文献目录》
文物知识
文博地图 资料信息 他山之石
· 新中国从这里--朱豪村中国卫生事业的发轫地
· 西柏坡记忆--运筹帷幄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东柏坡点燃了全国妇女解放的火种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小灰楼里诞生中国人民银行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里庄走出世界级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