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汉市志(1980-2000) > 第八卷:社会、人物、大事记 > 人物 > 人物录
朱裕壁
武汉市志(1980-2000)

朱裕壁

  朱裕壁(1903—1986年),号楚珍。湖北宜都人。医学家,医学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

  幼读私塾,1926年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专门学校。同年返鄂任湖北医科大学助教。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任少校军医,后晋升为第七军前方医院院长、中校军医。1929年自费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哥廷根大学外科学院攻读外科学。1934年所撰论文《泌尿系统结石之X光检查与化学检查之比较》获得通过,被授予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并被接纳为德国外科学会会员。1934年11月回国,任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1936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推荐到北平协和医院外科,以洛氏基金特别研究员名义进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终止研究,于1937—1938年任中国红十字会第五医疗队队长,为抗日将士服务。后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陆军军医学校外科主任教官、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等职。从北伐、抗战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中国医学教育事业急待发展,有志于医学教育。1941年冬,应湖北省政府之邀在恩施筹建湖北省立医学院,任筹备处主任。动员、团结不少医界名流,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于1943年在省政府所在地恩施创建初具雏形的湖北医学院。1944年9月—1945年5月任省立医院院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医学院从恩施迁回武昌两湖书院旧址,他带领师生员工艰苦创业,争取经费,几经周折,恢复和建立医学院和附属医院。1946年创立附属医院,均为首任院长。新中国成立后,继任湖北医学院院长至1957年。期间,担任外科学、解剖学、德语等课程的主讲,亲自为病人做手术,是享誉湖北卫生界的“三把刀”之一。由于治学严谨,在外科学及病理学方面造诣颇深,多次在德国病理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与阎促民等教授共同编译德文原著《外科学》,被国内医学院选为教材。1970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建当归注射液研究室,在国际上首开“当归注射液治疗腰腿痛”的研究,在当归注射疗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拓性的工作。发表了《实验性膝关节炎症》、《肾脏腺瘤》、《X线照片对尿路结石化学成分的鉴别》、《23例睾丸肿瘤的病理组织研究》、《当归研究》等学术论文。撰写近5万字的《当归注射疗效观察十年初步总结》医学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富于爱国心和正义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1946年下半年,积极支持进步学生发起“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群众斗争活动;1947年,震撼全国的“沈崇事件”和“六一惨案”发生时,和学生一起上街游行示威,带头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反内战、要和平”等口号。凭借学院院长及外科教授的社会地位和学院护理部主任李佩文(其夫人)一起,掩护在汉的中共地下党领导成员及学生中的党员,并参加中共武汉地下党领导的医学界人士“聚餐会”,为武汉解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以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的身份出席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被选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曾任民盟中央委员,湖北省民盟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政协湖北省常委,中华医学会理事。

返回顶部
上一篇: 华岗* 下一篇: 杨述祖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