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志->--区志->--静安区志->--第二十五编民族·宗教->--第二章宗教->--

第五节 伊斯兰教

2001/12/5 9:49:36

一、沿革

20世纪30年代,聚居在戈登路(今江宁路)、康脑脱路(今康定路)一带以山东籍居多的穆斯林,集资建起江宁路清真寺。解放后,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清真寺得到保护,穆斯林们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1959年,江宁路清真寺合并到药水弄清真寺。

二、宗教场所

江宁路清真寺坐落在江宁路685弄恒吉里50号。民国25年(1936年),山东泰安籍穆斯林王子顺、王子源、杨成才等发起租赁里弄住宅1幢改建清真寺。该寺管事长老均系山东籍,故有“山东寺”之称。聘请的历任教长多属山东老派,即伊斯兰教格底目教派。第一任教长为王清林阿匐,主持教务3年后返回故里。第二任教长沙广禄。该寺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底层前面设有礼拜大殿,后设水房、教长室及讲堂。讲堂既是教长为学生和乡老讲经的场所,又是接待、议事、休息的地方。该寺1959年合并到药水弄清真寺。

三、汉译文言体《古兰经》

民国17年,回族古董商哈少夫与当时地产巨头哈同商议后,由哈同出资并聘请中外学者在哈同花园内从事《古兰经》的翻译工作。由姬觉弥总其事,李虞辰阿訇起草,汉文学者樊抗甫和阿拉伯文学者薛子明阿訇互相参证并作文字修饰,民国19年完成。该书系线装石刻本,全书计30卷114章,无注释。由哈少夫、岑春煊、郑源作序,爱俪园主人哈同作序题名。译本以阿拉伯文原本为主,以穆罕默德.阿里之英译本及坂本健一之日译本为参考,是中国最早的汉译文言体《古兰经》。

当前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