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潭旅游资源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 16:36 丽江市委宣传部
黑龙潭旅游资源介绍
黑龙潭风景

  丽江黑龙潭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总占地面积625.3万平方米,距昆明 60O公里,距丽江市中心0.5公里,海拔 2419米。黑龙潭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纳西族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的重要平台,黑龙潭风景名胜区已成为滇西北旅游黄金线的亮点。

  丽江黑龙潭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赐题“玉泉龙神”,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

  丽江黑龙潭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水系的源头。这里清泉喷涌而出,泉水澄清如玉,清澈见底,水珠溅玉,著名的玉龙十三峰倒映期间,不仅构成一幅精美绝伦的风景画卷,同时也成为丽江旅游形象的标志之一。1997年 12月4日,黑龙潭景区作为丽江古城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黑龙潭风景名胜区于1996年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通过国家旅游局“AAA”景区评定,成为丽江首家“AAA”景区。并于2002年通过IOS9001和ISO14001质量和环境认证,成为滇西北首家通过双认证的景区。2006年黑龙潭明清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龙潭可以串起任何一次丽江古城之旅的文化脉络,在这里不仅可以告诉您东巴文化的起源、过去、现在和未来。还能够让您亲耳聆听纳西洞经古乐的涔涔之音,体验东巴文化的无穷魅力。

  丽江地处南丝绸之路的口岸及茶马古道线上,是滇藏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古代西南边疆茶马互市,从唐宋兴起到明清时期,以纳西族为主体的丽江人就一直是茶马古道上的主力之一。丽江古城最早的新华街,街面由竖状的五花石板铺就而成,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主要出入段,山脚设有接风楼,可以尽揽全城。昔日马帮进城晚间都宿在龙潭下、玉河边既可以就近夜宿又便于就地交易。

  黑龙潭明清古建筑群(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黑龙潭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内有深潭,由数十眼涌出地面的泉水汇集而成,是丽江古城水系源头。黑龙潭内随势错落而建大量明清古建筑群,有清代原建的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和后来迁建于此的明代建筑解脱林、五凤楼、光碧楼和清代的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同时,景区内还建有“碑林”,50余通唐至民国时期的历代名碑安放于园内。景区内还珍藏有纳西族东巴经书四千多

  卷,东巴画二百多幅,是国内外东巴古籍藏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地方。2006年黑龙潭风景名胜区的明清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明坊:

  黑龙潭景区大门即文明坊,清光绪十六年年(1890年)建,原为文庙门坊,坊前两侧施作八字影壁,前置四尊明代雕刻石狮。石狮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原忠义坊口遗物,后迁立于此。坊悬“黑龙潭”三字,为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长李群杰题写。2006年黑龙潭明清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朝中叶,原建于古城木家院光碧楼前,相传是一位纳西族老太太募化铜钱,只取一文,积少成多建城此亭,故名一文亭。

  锁翠桥:

  锁翠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87年),廊屋式风雨桥,桥面铺盖五花石板,上部为人子性通廊瓦顶,飞檐翘角,造型轻盈优美,桥下有三个小瀑布,翠液飞迸,所以取名锁翠桥,是丽江境内保存最完好的风雨桥。这里是黑龙潭的溢水口,泉水从桥下流向古城。

  解脱林:

  原为芝山福国寺的门楼,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建,解脱林门楼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正面京柱与檐柱间添两颗内檐柱,飞出两个翼角,使下檐高出两个屋面,斗拱有较强装饰韵味,建筑风格典雅。

  东巴文化研究所: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是全球东巴文化研究最具权威的机构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抢救和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在研究人员及数十位年迈资深老东巴的配合下他们完成了几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完成近一千种东巴古籍的翻译整理工作,编成一百卷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

  2 、摄制八部东巴仪式录像资料,录制一百余盘东巴诵经录音资料。

  3、收集了一批珍贵的东巴文化古籍文物资料。

  4、出版一本《东巴文化艺术》画册,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5、 编印《滇川纳西族区民俗和宗教调查》、《纳西东巴经专有名词汉译规范》和《东巴经分类目录》。

  6、中国丽江东巴古籍文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光碧楼:

  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建,清乾隆年间重修,原为丽江知府衙署的藏书楼,光碧楼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二楼四周斗架构成覆斗形藻井,斗拱承载屋面。格扇雕四季花鸟与吉祥如意图案并施彩绘。

  珍珠泉:

  珍珠泉是黑龙潭出水量最大的泉眼,晶莹澄碧的泉水从潭底汩汩冒出,好似珍珠连串,颗颗透亮而得名。若在旁边大声喊叫或用力拍手跳跃,由于声波震动,珍珠会冒得更为明显,这种现象是由于不规则得间歇息,由太阳、月亮等天体的引力所致。

  五孔桥:

  黑龙潭的出水口为九眼洞,意为九龙治水,九眼洞上建有五孔的石拱桥,将龙潭一分为二,桥边围栏上刻有石象、石狮。象和狮,是相思的谐音故,又称相思桥、玉带桥。

  得月楼:

  得月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3年重修。得月楼为三重檐钻尖顶楼阁式建筑,基座呈八角形,高约4米。通高20米,阔深皆三间。二、三层施作如意斗拱,一层四角有擎檐柱支撑角梁,翘角翼然。彩绘缤纷,缕雕传神。得月楼四面临水,悬有“得月”匾额及正面两副楹联为郭沫若先生亲笔。其中一联是集毛泽东诗词而成,曰:春风杨

  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另一联为郭老亲自撰写,曰: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古戏台&纳西古乐:

  龙神祠前的古戏台,单檐悬山顶,平面呈品字结构,是丽江最早的戏台之一。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纳西古乐经过了几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间音乐色彩,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音乐的活化石”。

  龙神祠:

  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玉泉龙潭被敕封为“龙神”而悬匾“龙神祠”。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大殿有“玉水龙宫”匾额,门楼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

  五凤楼:

  五凤楼又称法云阁,原建于芝山福国寺内,福国寺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原是木土司的别墅及家庙。五凤楼屋顶富于变化,各个方向的檐角都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彩凤,五凤楼由此得名。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应知府木增相邀在五凤楼居住八天,《徐霞客游记》云“层台高拱,上建法云阁,八角层甍,极其宏丽。”东巴文化重要发祥地:

  黑龙潭-东巴教的发祥地。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使用过自己的象形文字。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中有一种多神的原始宗教,称为“东巴教”,这是一种受藏族苯教影响的原始宗教。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其中东巴经就是用象形文字写

  成的,堪称丰富的纳西族百科全书,全书约二万多卷,它纪录了纳西的生活面貌和其它民族的关系;古老的神话故事、叙事诗、民谣、谚语等等,为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学、宗教、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位于黑龙潭的东巴文化研究所,是全球东巴文化研究的最权威的机构之一。由该机构编纂的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龙潭夜色:

  龙潭夜色是您畅游古城夜景的起点,当您滨临龙潭之畔,深藏悠悠潭水之间,临水而居,凭水远眺,玉龙神峰尽收眼底。四周古树参天,松涛声声,尽享天籁。日观苍穹玉龙雪山,夜思静谧。灯火阑珊、良辰美景将促使您把传统的商务宴会搬到这里,严肃刻板的商业活动瞬间变成了温馨、亲切的休闲项目。眼前是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品尝着杯中葡萄美酒,谈笑自如,让您感受“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惬意。

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