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訂閱電子報

首頁
     兩岸.亮點人物
  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屠呦呦 青蒿素是中醫給人類的禮物
  2015/10/11 | 作者: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 點閱次數:863 | 環保列印
字級: 大字體 一般字體 小字體
 
  • 屠呦呦的老家位於寧波市開明街上,榮獲諾貝爾獎消息傳開後,不少民眾停下拍照合影留念。圖/中新社
  • 屠呦呦在北京家中接受新華社專訪。圖/新華社
  • 五○年代於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擔任研究實習員的屠呦呦(前右)與老師樓之岑一起研究中藥。 圖/新華社
  • 八○年代初,屠呦呦已升任副研究員。圖/新華社
  • 屠呦呦與工作同仁正在做實驗。圖/中新社
  • 官方舉辦座談會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圖/中新社
  • 2011年,屠呦呦(前排中)與拉斯克獎評審、獲獎者合影。圖/中新社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日前諾貝爾醫學獎公布,由中國大陸藥學家屠呦呦、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三人同時獲得,其中研發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屠呦呦獲得一半獎金,她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三位因瘧疾研究獲獎的人。

消息傳來,許多網友看見媒體公布的照片,以她的照片乍看之下像極演藝圈經紀人沈玉琳來戲謔,部分媒體譁眾取寵,將玩笑之語大肆報導。然而,這位投入藥學研究超過一甲子的研究者,背後仍有許多故事值得讀者進一步了解。

專注工作犧牲家庭

今年已高齡八十五歲的屠呦呦,生活一向低調,中新社刊出相關單位為她祝賀開座談會新聞,新華社記者到北京專訪她,不同時地拍出的照片相互對照,卻發現這位藥學研究者在全球矚目的時刻,身上穿的是相同的樸素外套。不願接受採訪的她一直跟記者強調「其實也沒什麼好講的」。她說,從一九六九年一月參加「五二三項目」到現在,沒指望自己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我的中西醫知識都是國家培養的,一直以來只想著做研究,回報國家。」她在電訪中對中新社記者說:「我們是一九七一年,在第一百九十一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百分之百的青蒿提取物的。」

屠呦呦口中的「五二三項目」,是由當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所組建,四十多年前,屠呦呦擔任組長,負責搜尋與整理傳統中醫藥文獻和配方,那時兩個女兒年紀尚小,屠呦呦曾為工作拋家棄子,獨自前往河南工作,等她回家時女兒已不認得她。

而當獲獎消息傳來,卻引發「青蒿素是誰先發現」的爭議,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接受採訪時表示,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的方式,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但因為一直被認為難以確認成果歸屬,加上中國國內不太肯定個人的貢獻,使得屠呦呦的貢獻在過去四十年都沒得到公認。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彭成也認為,屠呦呦是「五二三項目」負責人,她的原創性思想十分重要。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青蒿素至今已挽救了幾百萬人生命,這也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把該獎項授予屠呦呦的原因。

此次獲獎所帶來的另一項爭議,則是像屠呦呦這樣低調努力的研究者,在自己國家裡竟是個「三無教授」(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經歷、無兩院院士頭銜),討論學術評價體制的聲音不絕於耳,甚至有部分媒體認為中國大陸刻意忽視她的研究成果,但有學者認為屠呦呦在中國大陸名氣不大,她的研究成果只是「牆裡開花牆外香」。

無論如何,屠呦呦並未在意,只是不間斷研究,她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

不傷肝腎治療瘧疾

眾所周知,瘧疾是危害人類的重大疾病,過去談瘧疾治療,大多採行的是十九世紀法國科學家從植物金雞納樹皮上提取出的「奎寧」,但後來發現這種藥物對肝腎功能損傷較大。在青蒿素問世和推廣前,全世界每年約有四億人次感染瘧疾,至少一百萬人因此喪命。隨著以青蒿素類藥物為主的聯合療法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瘧疾標準療法,在瘧疾重災區非洲,已拯救上百萬患者的生命。

世衛組織認為,青蒿素聯合療法是目前治療瘧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瘧疾耐藥性效果最好的藥物,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自二○○○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有二點四億人口受益於青蒿素聯合療法,約一百五十萬人因該療法避免瘧疾導致的死亡。屠呦呦也因為貢獻卓越,於二○一一年榮獲得美國拉斯克醫學獎。

新華社記者採訪實際受惠的例子,一個是剛從西非回國的陳秋敏,她是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迦納布維項目部的工作人員。「從二○○九年到二○一五年,我六年裡二十六次『打擺子』(即瘧疾發作),」陳秋敏說,在建設布維水電站的高峰期,每個月都有二、三百人次發病,往往一天裡就有好幾例,有的人甚至一個月裡發作兩次,全是吃「青蒿素」才醫好。

另一位是自稱「青蒿素資深用戶」的中國駐多哥大使館祕書郭驪川,「在西非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手裡有了青蒿素,就有了安全感。」他說,沒有她的研究,自己在非洲不可能工作這麼久,至今到非洲打拚已屆七年,「這七年裡我打擺子不下二十次,有一年竟然『擺』了五次,通常是加班熬夜、免疫力下降的時候容易感染瘧疾。」郭驪川說。

小檔案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浙江省寧波市人,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15年與威廉.坎貝爾、大村智共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屠呦呦的外祖父姚詠白曾擔任中華民國首任財政部國庫司司長、中央銀行常務理事;她的舅舅是經濟學家姚慶三,曾擔任香港甬港聯誼會會長。屠呦呦自小居住在舅舅位於寧波開明街的宅院,出身浙東望族的父親因喜讀《詩經》,取「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詩句,為她取名「呦呦」。

屠呦呦遲至18歲才進入效實中學就讀,20歲轉入寧波中學,1951年,當時已21歲的她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就讀藥學系,畢業後曾培訓中醫兩年半,此後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現為首席科學家。

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釗原是效實中學同學,曾留學蘇聯,後工作於北京鋼鐵研究院,曾獲評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兩人生育二女,大女兒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小女兒留在北京。

超過一甲子的研究

屠呦呦:只要有原創就能說服人

「她是一位非常執著、有責任心的科研工作者。」同樣在中藥研究所工作了幾十年的藥理研究室研究員廖福龍說,他於一九六六年進入中藥研究所,屠呦呦比他早了十多年,說起青蒿素的研發過程,廖福龍打趣地說:「當時條件很差,從一堆草裡提出一個成分很不容易,而且含量很低。為了加快提取進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屠呦呦就用特別大的缸來代替實驗室的瓶瓶罐罐。就是市面上能買到的腌鹹菜的大缸。」

屠呦呦自己也清楚記得,當時的條件簡陋,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時時發出刺鼻的氣味。為確保用藥安全,科研人員都是自己先試服,為藥效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但這些以身試藥為科研人員日後身體都出現狀況。像是她自己得了中毒性肝炎;團隊中的鍾裕容,肺部發現腫塊,切除了部分氣管和肺葉;另一位研究人員崔淑蓮,很早就過世了,接受電訪時,屠呦呦聊到同仁一度哽咽。

對她而言,至今難忘的是那時的工作人員齊心協力,薪水待遇雖低,也少現代人的名利之心,一心只想趕快研究出成果。屠呦呦說,她的夢想是用古老的中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都能享受到中藥的好處。「希望我的獲獎能激勵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倍努力。」她相信只要有原創的東西,國際上就會另眼相待,就能說服人。

虧本經營 救命藥必須生產

因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為紀念葛洪採摘青蒿的惠州羅浮山也成了熱門旅遊景點,光是「十一」黃金周,就湧進三百七十六萬四千四百名遊客,比過去增長百分之六點四七。

至於全球青蒿素的最大生產基地廣西融安縣也熱鬧起來。融安縣因氣候和土壤適宜,從二○○六年開始以「公司+農戶」的形式種植青蒿,目前種植面積超過一萬畝。當地的種植大戶羅兆光說:「我種了十五畝,今年有兩萬元(人民幣)的收入,這幾年的價格跌了很多。」他說,其實青蒿很容易種植,利用荒坡,無須特別護理,每畝每個月可以收成二百公斤乾葉。

「在融安人工種植的青蒿,青蒿素的含量是最高的。」融安縣仙草堂製藥公司經理孔雪萍說,去年公司加工青蒿乾料四千噸,生產青蒿素五十噸,占全球青蒿素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孔雪萍說,所有的青蒿素都銷往非洲,但這幾年青蒿素的價格下跌,從最高每噸六百萬元降到如今的一百多萬元。「很多生產青蒿素的企業都已經在虧本經營,但這是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必須生產。」

  相關新聞
「羅輯思維」脫口秀主講人 羅振宇 啟發大眾感知思考 自媒體找出市場價值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 逍遙子張勇 夢想不能光靠喊口號  
成者科技創辦人 周康 態度比是否創業更重要  
中國第四代 跳水皇后 吳敏霞 安靜堅持 創新歷史紀錄  
滴滴出行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 程維最年輕獨角獸企業執行長  
EmoKit創始人兼CEO 魏清晨  
深圳市A道通科技董事長 李紅京 產品做到極致 立志挑戰外銷市場  
智崴資訊科技 董事長 黃仲銘 成功會循環 飛進國際市場  
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王文彪 沙漠變綠洲 扶貧10萬人  
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 企業永續 西進南向同時並進  
 
   

全版電子報紙

搜  尋

關鍵字

廣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