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

2015-12-22 13:42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我有话说
2015-12-22 13:42:55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作者:责任编辑:赵清建

  随着12月7日,首届“罗德中国奖学金”(The Rhodes Scholarships for China)获奖名单揭晓,四名本科阶段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的学生——张婉愉、任娜瑛、巩辰卓、张淳映成为首届由中国大陆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罗德学者”,届时,在大家为这四名“罗德学者”祝贺的同时,也不禁感慨道“那些年我们一起错过的奖学金”以及这素未谋面就已远去的神秘大奖。然而,对这神秘大奖,你又了解多少呢?

  “罗德奖学金”究竟有多牛?

  罗德奖学金已有113年的历史,被视作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获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被视为全球学术最高荣誉之一。

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

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罗德奖学金

  历时113年的罗德奖学金(The Rhodes Scholarships),是于1902年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塞西尔·罗德(Cecil Rhodes)的遗愿所建立的。它是世界上首个大规模的国际性奖学金项目,也是全球最早创办的专注于挖掘各领域未来领袖人才的奖学金项目,专供外国菁英前往牛津大学研习之用。  

    亨塞西尔·罗德希望在拥有“道德力量”和“领袖本能”的青年人中培养“有公德心的领导阶层”,通过增进世界不同政权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消弭战争。至今已经培养出了8000多名罗德学者,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澳洲总理阿博特、天文学家哈勃、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等10多位诺奖得主、70多位跨国公司领袖、40多个国家领导人。

  罗德奖学金是一个世界性质的奖学金,每年都在13个国家中约1.2万名候选人中,选取85名优秀大学生(录取率只有0.7%)去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学习两到三年,随着攻读科目的不同,每年大约可得到约5万英镑作为学院费、食宿费、个人津贴、医疗保险以及行旅等相关费用。

  罗德奖学金为何选择中国?

  此前,罗德奖学金在全球已扩展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巴基斯坦、牙买加、印度,除德国和美国外,其他多数地区均为英联邦国家或与英国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区。中国香港亦在回归前的1985年成为候选地区之一,每年选出一名奖学金得主,而于2015年3月30日,在北京宣布正式设立“罗德中国奖学金”也标志着继上世纪70年代女性获得申请资格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扩展,中国也成为罗德奖学金覆盖的首个非西方、非英联邦、非英语国家。

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

罗德奖学金计划2015年进入中国以呼应全球政治新格局

  今年3月30日,罗德奖学金的执行单位罗德基金会在北京宣布,从2015年起,将在中国遴选奖学金的主。凡持有中国护照者,不论在国内大学或海外大学就读均可申请罗德中国奖学金项目,但申请者的年龄需在19岁至25岁之间。

  罗德基金会主席、牛津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曾表示:当罗德基金会和奖学金项目迈入第二个世纪之后,“我们便不断思考,要如何使我们与世界上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地区更为相关”,“并且也能在这些地方,开展鉴别、训练和培养发展有才能的青年领袖的工作”。

  “中国目前是一个快速崛起中的大国,我们盼望,中国学者能够带来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和方法。”查尔斯·康恩还透露,为了将罗德奖学金扩展至中国,罗德基金会至少用了两年的时间进行准备。

  看中国罗德学者如何脱颖而出?

  中国罗德奖学金的申请于2015年10月9日截止,在此之后的两个月中,这些申请者们需经历三轮考核。

  第一轮面试。经过初步筛选之后,约有600人进入第一轮面试。由世界各著名大学在华资深面试官针对他们的纸质材料和简短的面试问题进行筛选。

  第二轮面试。本轮面试为视频面试,由全球各地的罗德学者担任考官,通过Skype或电话,对申请者进行约半小时的谈话面试,通常为一名考官面试,偶尔有的候选人也会遇到两名甚至两名以上的考官面试。

  通过第二轮面试,从600余人的候选人中选出16名申请者将进入第三轮,这16名候选人分别就读于海内外十余所高校,且来自不同的省份,拥有多样的学科背景。

  这16位入选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非常普通的社会经济背景,甚至有一些来自于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查尔斯·康恩说:“罗德奖学金申请能通过的候选者,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看中个性,比起不需要付出就拥有一切的人,那些在生活中历经磨砺、努力克服困难的人往往更有个性。”

  第三轮面试。可谓别开生面,主要包含两部分:晚宴和封闭面试。最终将选出四名获胜者。

  评委团成员涉及领域广,考核要求独立选拔。负责本轮面试的评委也经过慎重考虑,均是由罗德基金会最终选定的,涵盖了中国本土具有代表性的认识、行业领军人物和中国领域和域外的罗德奖学金得主等,包括罗德基金会主席、牛津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篮球运动员姚明、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理事长汤玫捷、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首位获得罗德奖学金的中国护照持有者张天羽等。这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挑选年轻人才的标准不同、性格不同,并且在选拔最后不采取任何平衡措施的评审团搭配和考核要求,容易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使评审结果更为客观.

  晚宴面试,轻松畅聊。面试官和候选者一起在上海瑞金饭店参加晚宴,大家都着商务正装出席,面试官与候选人相间而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聚在一起轻松的从六点聊到九点。

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

晚宴

  最终面试,每个候选者单独与9位面试官,针对考官们主要关注的政治、弱势群体保护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等内容展开讨论,目的是让每一位评委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每位候选者的方方面面。

  通过最终的面试,张婉愉、任娜瑛、巩辰卓、张淳映这四位学生脱颖而出。

  这四位新晋的罗德学者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据参加终选评选工作的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则表示:这些罗德学者们都具备除学业优异之外的三个特质: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社会和时代的大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深刻的责任感。而这些特质,在世界范围里的年轻领导中都是相同的,这些年轻人,是中国年轻一代的优秀代表。

  巩辰卓,目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信息团队的培训生,在坦桑尼亚工作,他希望日后可以创立一个非营利组织,以帮助农村学生和中国其他弱势群体。

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

  任娜瑛,中国青年同伴网络的联合创始人,专注于性别教育和学术研究,并在北京同志中心担任志愿者,推进中国性别平权意识的普及,并立志帮助发展中国性别研究的理论基础。

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

  张淳映,曾在上海的路透社和《纽约时报》办公室实习,研究劳动争议和反腐话题,她是晨兴文化中国年度论坛的秘书长,成功组织了2012、2013年的年会,开展有关于社会创新和青年领导力等话题的讨论。

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

  张婉愉,曾在北京大学和四川省积极参加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帮助在工厂作业中受伤的工人,尤其是饱受硅肺病折磨的工人们进行诉讼。

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

  也许,罗德奖学金之所以决定进入中国,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更是因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罗德奖学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年轻人在一个社群中共同生活、相互学习。我相信,其他国家的罗德学者,也一定会从中国学者身上获益很多。(单清伟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赵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