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5年10月20日 来源: 光明日报 张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这是党和政府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着眼于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党践行执政为民宗旨,把文化建设同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密切联系在一起,切实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益的重大举措。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三十多年来社会文化领域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社会科学健全的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包括了政府、企业及社会多种力量。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政府文化事业单位等部门向社会系统地提供了文化政策、监督管理乃至具体文化节目等服务,为丰富广大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体国民精神文明素质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在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下,政府不能也不可能长期包办公共文化事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是由社会上的大量非政府组织提供和社会成员的自发参与,政府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其加以指导,并不干涉具体的文化建设内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非政府组织数量还比较少,政府必须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而随着今后我国文化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将会不断提升,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机制是前提。必须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的构想强化机制建设,从源头上不断突破长期束缚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瓶颈”。加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对文化资源实行综合利用、共建共享。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社会公共文化动态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以多元化为目标,建立公共文化参与机制,不断拓展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渠道,增强公共文化的活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建设效益,建立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和内容,不断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是基础。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要以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建设重点,加强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不断丰富公共文化节目内容,打造一批特色性、开放性的惠及广大城乡人民群众的基础性设施和特色文化活动阵地,努力形成以市县区为枢纽、以乡镇为面、以社区和村为支点的全域覆盖、结构完善、功能健全、高效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是核心。围绕产品供给多样化,多生产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切实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能力,把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提供给群众,努力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生产能力,政府要系统规划建设一批富有民族特色和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群众真心接受的文学艺术作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市场供给能力,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通过各种途径及时让城乡群众知晓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是保障。按照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拓展建设资金投入渠道,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保障能力。政府财政要向公共文化建设倾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增强公共财政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实行重点发展策略,要把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优先用于发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供给,各级地方政府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要大力扶持带有基础性地位的社会公益性文化项目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等基层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引导跨地域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和基层文化骨干队伍的建设,形成群众自办自演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服务格局。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新机制,大胆尝试新兴的融资平台和融资工具,积极采取政府采购文化节目、项目资助、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事业,不断带动社会优质资本和要素资源向文化服务领域流动聚集,最终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方力量投入为辅并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此外,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必须进一步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专业文化服务队伍。要加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社区、乡镇等基层单位专职文化服务人员配置。积极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工,重点引进有文体特长、愿意扎根基层的大中专毕业生,着力扶持基层文化队伍和文化骨干,建立立足基层、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强化基层文化干部培训,对文化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定期培训,确实强化其服务意识,提高其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懂管理、善工作、能创新的基层文化管理服务队伍。鼓励、引导高校和职业学校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建立培训基地,培养专业的文化工作人才。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文系教育部青年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研究”〔12YJC710081〕的部分成果)


[ 责任编辑:cngaosu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