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大理白族扎染,没有针线的刺绣【大西南古镇行】

寰驽斋主 大理 阅读(0) 评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棉”。

  

  “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扎染工艺源远流长,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

  

  2006年5月20日,白族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周城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人,几乎全是白族。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为对外开放的白族民俗旅游村。

  

  

  周城不仅因为其境内的蝴蝶泉而闻名遐迩,而且还因为这里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又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密如蛛丝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淌,古朴而又幽静。巷道两侧一幢幢白墙青瓦楼房,是周城白族的传统石墙土木结构建筑,“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是这种建筑特征的写照。

  

  既然是“白族扎染之乡”,周城最负盛名的,还是这里的“白族扎染“了。

  

  据介绍: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来的民间传统工艺,扎染工艺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扎染布由手工针缝线扎,反复冷染浸制而成,显色青里带翠,凝重素雅,精工制作,图案清新,色彩绚丽,远销海内外。

  

  

  

  在周城,家家户户,从10多岁的小女孩到年逾花甲的老奶奶人人都会扎布。那一块块扎染,可谓是周城人智慧的结晶,内心的映照。昔日周城白族先辈们赶马驮货走夷方、下海捕鱼早都成了老人摆古的话题,而周城白族人家那充满浓浓民族风味的古老扎染传统却成为了周城如今的文化名片……

  

  那天上午,游览完喜洲古镇,我们就直接驱车去了周城。司机小杨告诉我们,在周城,除了驰名中外的蝴蝶泉,就是在村里那些随处可见的那一块块“蓝白相间”的扎染布所代表的“白族扎染“了。

  

  小杨是个憨厚的白族小伙子,话不多,但做事很踏实,从喜洲到周城开车过去也就是十来分钟,进村后他直接就把车开进了一户人家。

  

  这是周城扎染搞得最大也最火的一户人家,在院子里的房檐下,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七、八十岁的老奶奶正坐在院子里穿针走线,这应该就是白族扎染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绞扎,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

  

  

  

  女主人热情地迎接我们进门,并把一块老人们扎好绣好还未染的布展示给我们看。

  

  遗憾的是,因为前几天下雨,他们家的染布作坊漏了雨要维修,染缸都被抬到了院子里。那天他们家无法开工染布,我们也没能看到他们家染布的过程......

  

  热心的小杨又带我们去了另外一家,这家的规模要小得多,但那天他们家染的却都是些黑乎乎的裤子,还是没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白族扎染是怎么染出来的,确实有些遗憾......

  

  这是一家手工的家庭作坊,男主人正在准备将染好的黑色裤子脱水呢......

  

  这“脱水机”已经是电动的了,原理跟我们平时使用的洗衣机脱水是一样的,看来这传统的“白族扎染”也已经开始“半自动化”了,呵呵!

  

  白族扎染的主要步骤包括设计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绞扎、浸染这两道工序的技艺最为关键,这口大锅,就是蒸煮用的。

  

  这就是他们家的大染缸,听主人介绍说这口染缸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就是“白族扎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证和传承吧......

  

  

  这就是“白族扎染”,由于染布使用的是植物染料并且不断反复染制而成,扎染的布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人的皮肤还有着消炎保健作用,非常的环保和有益健康。

travel.sohu.com true 寰驽斋主 http://travel.sohu.com/20161129/n474434687.shtml report 6303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棉”。
阅读(0) 举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