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视觉 当代艺术第一门户
资讯/评论

汉雅轩丢画不只因为傲慢那么简单
收藏投资导刊 宋楠
2014年02月28日 10:46:11

  “一杯生普洱”批评张颂仁丢失“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作品是因为其傲慢,语气还是有点温和的。作为一个画廊的老板、艺术经纪人,用“粗心”一词来评价显然是解释不了张颂仁的失误,而“傲慢”也掩盖了其极有可能贪婪的内心。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运作画廊和包装艺术家,让作品走向市场,参加国际上的展览,无疑能给作品镀上一层金,恐怕这也是职业艺术经理人必须知道的运作方式。在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首次集体在国际上亮相,对于中国现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有重要的意义,参加那次双年展的艺术家后来几乎都成了艺术市场的宠儿,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无疑也是一大笔财富。
  当初是栗宪庭提议通过汉雅轩把参加展览的作品运回国内的。老栗那时候和张颂仁的关系还不错,而且老栗在艺术界也很有名声,后来张颂仁还和老栗做了“后89大展”,相必张也要为这层关系而去检查接受这批作品。后来找回作品的艺术家李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总会以一种埋怨的口气说:‘李山我见到你的时候我想和你谈些事情,但你总是朝我要作品,你就不能谈点别的?’他总以这样的态度来搪塞我。”面对一个十多年来不断遭受疑问的事件,张颂仁也没能上点心?
  当年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时任意大利驻华使馆工作人员的弗兰是重要的引介人,她几乎参与了此次展览的所有事务,后来“丢画事件”成了她的心病,她也联系过丢画的艺术家,试图和他们合力追查丢失的画作,可惜没有艺术家响应。王广义当时丢了其中的两幅,一个是《大批判-CANON》,一个是《大批判-SWATCH》。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就以为完全丢了没有办法了,头两年还想来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忘掉了。后来张颂仁打电话我还挺吃惊,我还想怎么在库房里找到了?这个对我而言非常简单,我就以为完全丢了。”对于王广义而言,画作能不能找回来已经无所谓了,张颂仁和他说画找回来了,也没有和丢画的艺术家报个信,询问一下,其淡定的程度似乎没有他画作里所关注的社会和关注的问题那样积极了。因为艺术家的无所谓态度,弗兰追查“丢画”的努力无从继续。
  李山丢失的画也找回来了,过程还是耐人寻味的。为什么张颂仁会突然上心去彻底清查库房呢?据李山说,律师要把他们丢失的作品向英国的一个国际机构挂失,以后丢失的作品就不能在任何地方交易了。同时他们还让张颂仁写一份作品丢失的陈述报告。这个陈述报告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是律师祭出的“杀手锏”,因为“丢画案”涉及到张颂仁,那些画作如果在张颂仁手上的话,那他便永远不可能出手了。假如张颂仁在十多年来的不断追问和质疑声中彻底检查过库房,他大可坦然地写出丢画陈述报告。诡异的还有,张之前到底是拿什么底气和理由去搪塞李山的?综合看来,很有可能张颂仁有意把那些“丢失的画作”藏了起来,却宣称画并没有在他那里。
  张颂仁所说的找到丢失画作的过程与李山的说法有很大出入。张颂仁说,第五个箱子的发现是源于汉雅轩将于2014年1月举办的三十年庆:“我和策展团希望挑选100件汉雅轩历年来最精选的藏品捐赠给香港政府。这是我一辈子第一次为自己办展览,所以汉雅轩同事从八月底开始整理仓库。在这次全面、细致的清点中,同事才发现仓库中有一个箱子,也就是当时遗漏清点的第五箱,其内存有孙良、李山等四位画家的7幅作品(分别为:李山一组三件,丁乙两张,王广义一组两件,孙良三张)。”这和李山说张颂仁打电话给他说回去找找的说法截然不同。到底是李山说错了,还是张颂仁为了掩盖什么?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文章
·丢画风波后:张颂仁称将捐赠一百件作品 2014年01月24日
·威尼斯双年展丢画20年罗生门 2014年01月06日
·张颂仁首度公开回应“丢画”事件 2013年12月23日
·1993威尼斯双年展价值数亿丢失作品在汉雅轩离奇找回,艺术家矛头直指张颂仁 2013年12月17日
·顶级画廊:汉雅轩 Manart TZ Gallery 2007年09月10日
·张颂仁:汉雅轩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在礼堂里面拜大寿 2005年02月28日

更多

 
姓名
标题


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话题 汉雅轩丢画
Loading
广告ad.
一周This Week
展览史All Exhibitions
 
艺术视频Art TV

郑重声明:东方视觉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东方视觉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2003-2013 ion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视觉支持知识共享计划保留部分版权。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