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季刊 第019期 - page 16

文.插畫∕徐逸鴻
14
透視古建築
臺灣廟宇殿堂之美
宇承載了臺灣傳統建築藝術中最
精華的部分,殿堂則屬於廟宇建
築的核心。在這裡所展現的,不僅是建
築美學,還有裝飾藝術、民間信仰、宗
教活動等多重內涵。臺灣民間信仰中眾
多的神明,各有不同的殿堂佈置,本輯
介紹五座近代廟宇殿堂,帶領讀者一窺
堂奧。
艋舺龍山寺圓通寶殿,建於西元
1919-1924年,王益順設計。這是一座
獨立在寺中的大殿,四面帶走馬廊,
是大型廟宇才有的格局。大殿正面不作
門扇,向前方開敞,這樣一來,從遠
處都可以望見殿中央的主神「觀世音菩
薩」。殿內三面設神龕,呈現出金碧輝
煌的莊嚴氣氛。龍山寺每天早晚日課、
除夕點燈、新春團拜、祭解等活動都在
這座大殿中舉行。
臺北孔廟大成殿,建於西元1927-
1929年,王益順設計。孔廟在清代屬
官廟,現存的臺北孔廟則是建於日治中
期,由臺北仕紳倡議建造。雖是民間自
建的孔廟,但規模宏大,主殿大成殿也
是堂皇巨構。平面格局和艋舺龍山寺大
殿相仿。殿內中央神龕奉祀孔子牌位,
左右配祀四聖十二哲。孔廟是祭祀儒家
先哲的場所,民間對於孔廟的祭拜不
若一般信仰熱烈,但是對於文化道統而
言,孔廟的象徵力量不言而喻。偌大的
殿堂內除了三面神龕之外,擺放了各種
祭孔時所用的禮器,表現出儒家對於禮
儀的重視。
新竹城隍廟大殿,建於西元1924
年,王益順設計。新竹城隍廟為長條形
街屋格局,殿內空間較窄,城隍爺坐鎮
於中央神龕內,龕前左右為文武判官。
城隍爺在民間信仰中的角色等同於地方
官,部將眾多,因此殿內左右兩側放滿
了神龕,安置城隍爺部將。其中陰陽司
是城隍爺的秘書長,六司則與古代官衙
的六部相仿。每年七月十五賑孤繞境之
後,城隍爺都要在大殿內升堂審案,以
行使其「理陰贊陽」的職責。
鹿港天后宮大殿,建於西元1927-
1930年代,吳海同設計。殿堂中央置媽
祖神龕,殿前方左右兩側放置千里眼、
順風耳塑像,是傳統塑像的經典作品。
這座殿堂最特別之處,就是在殿內左右
兩側設置了捲棚頂,並安裝成排斗栱,
此法塑造出獨具特色的殿堂空間,而有
別於當時流行的藻井。
鹽埕沙多宮,西元1962年建,謝
自南設計。臺灣戰後的寺廟改以水泥為
主建材,朝向高層化、複合式的空間形
態,高雄的謝自南是在這股潮流中數一
數二的名匠。沙多宮挑高的大殿,上
下兩層的神龕空間,殿內牆壁安裝大理
石,地板用彩色磨石子製作,兼具高雅
質感與繽紛的裝飾效果,是戰後寺廟建
築的典型風情。這座廟宇雖小,但在有
限的空間內融入了王船公、中軍爺,展
現出王爺信仰的獨特內涵。
1...,6,7,8,9,10,11,12,13,14,15 17,18,19,20,21,22,23,24,25,26,...36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