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青岛台东镇的三大庙宇道观

人气:10667 回复:11

  玉皇庙

  玉皇庙,又名清溪庵,俗称台东大庙,旧址位于市北区道口路西侧,正门在姜沟路和道口路南向段之间(道口路呈L形为东北向),东院墙一小门冲着姜沟路。我的记忆是:大庙东侧为老杨家村旧址的姜沟路居民区(为姜沟路、平定路、山口路、郭口路一带,即今天的荣华小区大致位置),西靠同泰橡胶厂,南靠公交公司和大沟,北傍辽宁路

  旁边的小河------清溪河,又称小清河或清水河、溪水河,当年河水清澈,大庙得名为“清溪庵”。大沟自东向西流,经昌乐路汇海泊河入胶州湾,迄今仍存在

  玉皇庙,始建于元朝,属道教庙宇,崂山太清宫管辖,历史比天后宫还久,一进大庙门,其实是一间青龙白虎殿堂,左右分别为高大几乎到殿顶的持兵器挥舞造型的青龙、白虎两神泥胎。青龙黑面狰狞怒目像张飞李逵;白虎白净英俊明眼像吕布花荣,他们都脚踩众多扛脚小鬼对峙着,墙上还画着各类故事壁画,整个氛围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我一人去害怕不敢探头望里张望。这里平日白天是一些腰缠长布在运气打肚皮“嗳、嗨”嘘嚯的练气功人,煞是热闹。进入大庙内就是一个像四合院的天井,正面对着玉皇大帝厅堂的大门,两边分别为太上老君(西侧)、关帝圣君(东侧)的大殿门,匾牌分别为玉皇大帝殿、火帝真君殿和关帝圣君殿,各边立柱上刻有相关的楹联。三厅并立内供奉玉帝、太上老君和关公神像。玉皇大帝塑像面目威严像个天上皇,正襟危坐青髯明目。好象两边有各类童男玉女陪伴,两侧分别为手持各类神器的八大金刚,个个青面獠牙,加之其它各类天神造型和壁画衬托,甚为恐怖;太上老君八卦道袍在身白羊山胡衬托清癯老脸一派飘然欲仙的态势,两旁多为炼丹童男,好象壁画内容与其炼丹有关,还有什么因为时间久远记不得了;而关云长不愧为忠烈,红脸美髯正气凛然,身后有其子白脸英俊的关平和扛青龙偃月刀的黑脸落腮胡周仓,两旁的人物和壁画内容也记不清了。大院的南面有送子观音菩萨殿和土地庙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帝的生日,庙会三天,庙会期间时值“立春”前后,因民间有吃萝卜“咬春”之说,说是立春吃了萝卜不牙痛的习俗,所以庙会上卖青、红瓤萝卜的特别多。久而久之,庙会就被人们称为“萝卜会”,这里一度殿宇气宇昂然、香火鼎盛,为上世纪我市三大庙会之一。

  初九一大早,出门就面对蜂拥的人群和各类的叫卖声和涌动人群,那喧闹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萝卜会是庙内“搭台唱戏”为引子,吸引诸多大人和善男信女虔诚赶来焚香烧纸磕头求神灵庇护保佑,于是庙内香火不断人头络绎不绝,诸道长道徒们也忙的找不着北,毕竟是一年经济效益颇丰的最好时光,自然格外倾心卖力气。而萝卜会集市上买卖萝卜却是主角,有青样的白样的红样的。那时不买几个潍县红样萝卜回家,那不叫去了萝卜会。当然其它“配角”也不亚于萝卜的风光:什么山货、干海货、土产杂货、瓜果梨枣花鸟鱼虫、小商品、民间工艺品等等应有尽有,把道口路姜沟路平定路山口路等街道两侧塞得满满的无插足之地,人头攒动游客如织,摩肩接踵形成一股股动态人流。讨价的、叫卖的、喊人的、嬉笑打闹的,浑然一派兴隆的样子

  有敲镗锣叫场耍猴的、卖糖稀吹糖人糖动物的、卖小老虎的(我记得当时儿歌“小老虎小老虎,鼓嘎鼓嘎两毛五”总是挂在自己的嘴上)、卖脸谱面具的、买木刀木剑木枪的、卖“卜卜噔”的、卖摔爆竹“二踢脚”的、卖风车的、赁小书的、卖年画剪纸的、拉“洋片”的(弄几张胶片放在暗箱里转动,半像幻灯半像电影的忽悠你掏钱观看,今天看来索然无味,但当时很吸引人)、唱柳、茂腔的;……在台东一路、辽宁路、威海路、桑梓路等还有踩高跷的,耍龙灯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围观的人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总是,那时的萝卜会,始终含有自然民俗风情的浓浓古朴醇味

  由于大庙没了昔日的人流和香火,庙内的香客也不知去向哪里了。当然,庙会(萝卜会)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伟大形势,人们忙于“斗私批修”而从此销声匿迹了。后来,大庙的遗址成了台东半导体零件厂的厂房,在后来成了台东文化馆阅读场地,在在后来成了台东少年宫活动场所,在后来剩下几间厢房,2006年大庙的建筑已荡然无存……在后来挖掘和发现捐碑的现场

  1991年,青岛为了“政府搭台萝卜唱戏”的招商引资、搞活经济目的恢复了萝卜会这一民俗节日,但大庙遗址尚存,庙内诸神泥胎全无,成了“无本之木”的交易商会,全然没有了当年的风味。在后来,萝卜会会场迁至贮水山下,与元宵山会会“合二为一”,如今庙会(萝卜会)已无固定会场

  我想过:唐朝建的黄德庵(明朝成化年间改名为“于姑庵”)、远比大庙晚的四方海云庵、前海的天后宫,政府都能投资重建,21世纪初于姑庵(原黄德庵)重修庙宇,后来工程方携款而逃,2008年由青岛文化局、青岛文物局等部门投资在次重修庙宇、在塑金身,为什么很有影响的玉皇庙却不能在建?况且大庙当时还有遗址和建筑存在。既然萝卜会还在,为何不顺势利导重新修复?近来我想,大庙处正值东北向的青岛最大台东繁华商业圈仅一步之遥,东南对桑梓路南山市场、延安二路夜市和著名的啤酒街、北靠昌乐路文化街,这里很具备再开发萝卜会遗址是在简单不过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为什么白白放弃这块风水宝地呢?

  全圣观

  位于海泊河下游入海口,在海拔33米的芙蓉山上,蒙古路39号,位于台东镇西北,大港之东北,海泊河之南岸,有的记载建于明朝,有的记载建于清朝,有的说是1924年(民国十三年)由道人曾明本创建,1939年青岛市特别市社会局出版的《青岛指南》一书上说全圣观是属于道人曾明本个人私产。其地基部分,是填平德国人的旧战壕,正殿共儒释道三教祖师,主祭孔子、老子,客厅及住房均极整洁,院内有凉亭、花圃、鱼池。布置井然有序,观外芙蓉山山顶高敞圆钝,草木扶疏,南望台东镇一带之市区,历历可数。全圣观源于何时?历史和岁月没告诉后人正确的答案,大概也是在1950年代,1957年这一带建起了铸造机械厂,全圣观和德国人留下的海岸堡垒(5号炮台)都被圈入了厂区,全圣观的建筑从此消失,成为今天的样子。

  曾明本,又名曾陶,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沈阳人,曾国藩的嫡孙,清末曾任肃亲王善耆的幕僚,辛亥革命后,不甘放弃皇权的恭亲王等王公大臣组织了宗社党,企图恢复大清王朝,曾明本因筹划得力被恭亲王授以秘书长的要职,曾明本18岁即投身清朝军队,初任管带(连长),30岁时任统领(团长),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曾随徐世昌参加日俄战争条约签订谈判,日俄战争期间任日军军事参赞。1914年,日本进攻青岛,段祺瑞委派其为指导官,1915年任中日联军参谋长兼中军总统,1917年民国总统黎元洪解散联军,曾明本来到青岛,初以相面治病为生,后出家为道士,先在蒙古路5号炮台的芙蓉山上建庙全圣观(当时为宣化路5号炮台)。1930年代初,内蒙古路、沈阳路、华阳路一带被划为工场地放租,经崂山太平宫的住持介绍,曾购买浮山之阳的朝阳庵的庙产,经过整修和增建,这个几近倾圮的庙宇又焕然一新曾改名全圣观。曾明本与胶澳商埠督办熊炳琪、高恩洪、北洋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青岛市长沈鸿烈均相熟识。

  2008年据大麦岛村村民介绍,晚年的曾明本住在全圣观(朝阳庵)之东的朝阳洞里,村民在山下的集市上见过90多岁的曾明本,后来由大麦岛村一位村民将曾明本安葬于山上

  似乎没人真正理解这位显赫家族的后裔何以出家为道。或许正因为他是曾门之后。曾氏三代效忠清室,与祖父曾国藩的文治武功相比,与伯父曾纪泽的外交雄略相比,曾明本只是一个失败的复辟者,这很可能使他比别人更能感到改朝换代的痛切,使他觉得自己愧对家门、有负皇恩,尽管他已竭尽心力甚至不择手段。他的出家,是从无可奈何中寻出的一种解脱,也是向世人明志:他耻为那些拿过前清俸禄又摇身一变成为民国元勋的“贰臣”。

  圣清宫

  位于台东五路、六路之间,台东小学之东南面,西北面临昆明路,东南面菜市路。是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创建,正殿供太上老君,东殿供财神爷,西殿供吕祖。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由于吕祖殿及其厢房及其破旧,曾经集资重修,重修后,殿宇庭院之规模均极恢宏,香火资之收入尚丰,并且有临街市坊房九间,出租给生意商人收取租金。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分享给好友
2009-10-19 15:53:23 来自青青岛社区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回复:

青岛历史、建筑、文化老掌故---19

2010-02-11 23:40:44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主  题:
 
 
上传图片
 
分享

48小时点击排行

精彩图集

更多

本论坛本周Top10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青岛论坛官方微信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