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拜城>> 旅游拜城>> 旅游动态

十佳城市慢游地:拜城映像·古韵悠长

作者:xjbc 来源:xjbc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2日 点击数:

    拜城”系突厥语“巴依”一词音译而来,意为美丽富饶之地,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四周群山环抱,呈一带状盆地,面积1.91万平分公里,总人口23万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15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多民族聚居县。目前城区面积5.09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拜城县资源禀赋优越,目前全国最大的整装气田和“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位于境内,素有新疆“南疆煤都”之美誉。拜城县曾是丝绸古道的重镇,龟兹文化的发祥地,有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水库、铁热克温泉等文化古迹及旅游景点120处,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的旅游胜地。2011年,拜城县成功创建“自治区旅游强县”。

  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1、克孜尔石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散布于明屋塔格山南麓的渭干河谷北岸断崖上,东西绵延约3千米。洞窟分五层修建,现存窟室236个,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主要有中心柱窟、大像窟、方形窟、僧房窟、龛窟等五种形式。其中有壁画的洞窟80个,保存壁画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

  2、刘平国治关城诵石刻(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拜城县黑英山乡玉开都维村北约1.5千米,喀拉塔格山麓的博孜克日格沟口,凿刻在沟口西侧石壁上,旧称“乌累碑”,全文119字,主要记载了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下属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在南北疆通道要隘凿关建城的事迹。

  3、多岗古墓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拜城县亚吐尔乡都干买里村北约3千米处,墓群东西长1400-2200米,南北宽2100米,总面积36.8万平方米,现有墓葬共196座。多岗墓群主体部分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500年,是一个青铜时代的墓群。

  4、坦塔木佛寺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库-拜公路21千米处,路南约6千米的丘陵地带,该遗址由寺庙,洞窟和佛塔组成建筑群。遗址曾出土“乾元重宝”等珍贵唐代遗物,时代属魏晋至唐。

  5、图尔塔木佛寺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台台尔村北约500米沙丘上。遗址规模较小,平面呈方形,西墙、北墙保存较好,有马面遗迹。东墙坍塌,仅存东面角高耸的墙体。土坯结构,夹泥层较厚。北墙有一缺口,似为门。遗址内建筑遗迹无存,地表可见泥制红陶片,时代属唐代。

  6、台台尔石窟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台台尔村北约500米沙丘上,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全盛期集建筑、雕塑和壁画为一体。石窟群的范围,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160米,洞窟分布在东西两座山丘上。编号洞窟19个,约一半窟形完整,其中有4个洞窟保存有精美壁画。时代属唐至宋。

  二、多姿多彩的民俗手工艺术

  拜城维吾尔族民间工匠技术精湛,巴扎(市场)上的各种手工艺品,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地毯、刺绣、腰刀、日用铜器、木器、陶瓷、首饰、花帽、服饰等,大都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做工精细,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铜器和银器,这些器皿全部是维吾尔族民间工匠以精湛、娴熟的手工雕刻而成,古意盎然,造型生动别致。这些民间工艺品题材广泛,既有自然界动物的塑造,又有日常的生活用品,或粗犷有力,或趣致可爱,艺术气息浓厚。

  拜城县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和“丝绸之路”一样,早就闻名于世。通过拜城县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县文化部门开展大量的工作,目前拜城县维吾尔族帕拉子纺织技艺已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岩盐器皿制作,维吾尔族阔赛制作、苏木来克制作、刺绣、酸奶制造、水磨面粉加工、地毯制作、铁器加工、糖尕子制作、马鞭制作等多项民俗手工艺项目分别已列入自治区级、地区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录中。

  三、别具风味的民俗饮食及特产

  拜城县著名的风味美食之乡,主食以拌面、馕、包子、抓饭以及牛羊肉味主。菜肴酸辣口味为主,洋葱、西红柿、辣椒、土豆、大蒜等是常用的蔬菜配料,孜然、辣椒粉、醋等少不了的作料,所以拜城菜总是香喷喷,又酸又辣,特别开胃。

  拜城县作为阿克苏地区的农牧业大县,民俗特产种类比较多,主要是赛里木的酸奶、大蒜、色素辣椒、酱番茄、鹰嘴豆、雪莲果、亚吐尔红杏子、克孜尔的葡萄、甜菜、啤酒花、马铃薯、白瓜子、拜城油鸡、萨帕丽细毛羊等。

  拜城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资源,坚持“低碳、生态、园林、宜居、幸福”的理念,围绕建设“慢行城市”,致力打造南疆一流、特色鲜明、魅力彰显、旅游休闲、宜居宜业的小城镇,努力建设“生态新城、绿色家园、幸福拜城”。

点击数: 收藏本文打印文章